春天不是讀書天:這部關於青春的好電影,獻給我們自己!

2021-02-08 小花生網

檁子:今天放假,咱們來點輕鬆的,看看老電影。事先說好,這部電影推薦給懷念青春的每個人,因此不包括小孩。

這是部出品於1986年的著名喜劇電影,英文名叫《Ferris Bueller's Day Off》,國內也有翻譯成 《 蹺課天才》的。這部電影在當時的美國引起很大的反響,主演馬修·布羅德裡克也憑藉此片名聲大噪(馬修是《欲望都市》女主薩拉傑西卡生活中的老公,話說三十年前的馬修的確好嫩啊!)。

直到今天,《春天不是讀書天》都被認為是美國電影史上具有文化、歷史、美學重要性的一部佳作("culturally, historically, or aesthetically significant.")。2016年,為紀念電影問世30周年,派拉蒙電影公司又重新發行了一次這部電影。

《春天不是讀書天》記錄了一天瘋狂、有趣的逃課生活。導演休斯的偉大就在於他只給你呈現青春的形態,但他從來不會幫你給青春去下定義,因為對於每個人來說,青春的含義也是不一樣的。對於某些人,學校生活是成功且快樂的,但對另外一些人卻是完全相反。觀眾總能在休斯的電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就是因為休斯電影中的主人公從來沒有固定、統一的性格。他們有的聰明幽默,有的不善言談,鬱鬱寡歡,有的是敏感的神經質,有的又是大大咧咧的書呆子,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都會面對青春的煩惱及由此帶來的選擇,他們都在尋找自己的身份證明 (identity)。

好多人把這部電影稱為「非主流勵志片」,因為主題並不宏大深刻,只是一群快要進入大學的高中生關於逃課的無盡創意,而說它勵志,是因為在一片歡鬧中其實在和你分享一些生命的真諦。

人生匆匆,若不偶爾停下來四處看看,你也許就錯過了生命

Ferris在父母眼裡是一個乖巧的甜心男孩,在同學眼中他卻是對所有事情遊刃有餘的天才,他成績很好,前途光明,而他卻同時是喜歡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想方設法翹課的機靈淘氣鬼。

這個快「高考」了還喜歡逃課的美國小孩,用他一天的逃課時光,向我們展現了青春和生活所應該具有的光彩。

很多人覺得生活無聊,可是又覺得生活就該無聊。但Ferris不這麼想。他一大早就開始裝病,有條不紊的開始了自己這學期的第9個逃課日。父母充滿慈愛的關懷讓不得不去上課的姐姐心懷憤恨。

家人離開後,他開始了一天酷爽的生活。他淡定而聰明。他健談而寬容。他並不知道自己這一天該做什麼,可是他的主意一個接著一個,讓一天的生活充滿了趣味和冒險。下午六點鐘,他飛跑回家,這個時候,父母結束了一天重複的工作,同學結束了一天乏味的課程,教導主任結束了一天失敗的追捕行動。

可是這一天,他,從朋友家裡開出了父親的法拉利跑車,從學校裡救出了女朋友,在高樓上眺望了城市,在股票交易所參觀了股票交易,在高檔酒店冒名吃了大餐,去棒球場看了比賽,去美術館參觀了畫展,在遊行隊伍中大聲放歌,引無數市民競扭腰。

同時,他還贏得了女友的傾慕,改變了朋友和姐姐的人生觀,打敗了教導主任要他留級的企圖。哦,他還讓自己的名字響遍了全城,因為朋友們聽說他病了,正在到處給他募捐。「Save Farris.」

他的口頭禪是「人生匆匆,若不偶爾停下來四處看看,你也許就錯過了生命」。

「Life moves pretty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could miss it.」


Ferris 其實是一位非常具有獨立思考力的年輕人,他說 「人們不應該相信什麼主義,應該相信自我。就像約翰列儂唱的:我不信奉什麼,我只信奉自己。」

Ferris不是什麼青少年榜樣,在任何國家也沒人會提倡逃學,但他身上的那股青春勁兒,逼得你會想一想:為什麼我不能活得和他一般盡興?

相比之下,Ferris的姐姐Jean更像我們大部分的人,倚在牆上痛苦思索:「為什麼他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為什麼他一切都那麼得心應手?是什麼讓他這麼特別?Screw him!」

她的憤恨,源於一種深切的對自身存在的恐懼感。她覺得自己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當我們堅持去做一些無聊的事情,並且認為非如此不可的時候,我們是虛弱的,我們在向一些外在的力量妥協。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恐懼。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已經或正在錯過人生。

這部關於青春的電影,獻給我們自己!

點擊「閱讀原文」,直接去看電影!

本文根據幽靈不會哭,不關風月,Uni7er等多位網友分享綜合整理配圖而成

最後,送一首陶行知的詩,祝你春假快樂!

春天不是讀書天:關在堂前,悶短壽緣!

春天不是讀書天:掀開被簾,投奔自然。

春天不是讀書天:鳥語樹尖,花笑西園。

春天不是讀書天:寧夢蝴蝶,與花同眠。

春天不是讀書天:放個紙鳶,飛上半天。

春天不是讀書天:舞雩風前,恍若神仙。

春天不是讀書天:放牛塘邊,赤腳種田。

春天不是讀書天:工罷遊園,苦中有甜。

春天不是讀書天:之乎者焉,太討人嫌!

春天不是讀書天:書裡流連,非呆即癲。

春天!春天!春天!什麼天?不是讀書天!

相關文章:

感謝訂閱 「小花生網」

每天推送國內外最優秀的教育資源

周一:新書開團

周二:國外實用的教育方法

周三:英文原版趣味學習資源

周四:不同年齡的中文好書

周五:兒童電影/動畫片/紀錄片

周六:美好生活畫報

周日:引發深度思考的文章

相關焦點

  • 周末電影館 春天不是讀書天
    首先是一部泰國的青春奇幻電影,之前在寒假觀看的時候也是笑的非常開心,延續泰國青春片清新脫俗的調子。雖然不是高明的電影,但很容易成為人喜歡的電影。拍自1989的老電影,很容易被錯過,可是看上了還是會想看第二遍,故事很好、臺詞很棒,好的電影總是不會過時的。
  • 春天不是讀書天?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又冷,要想讀書等明年。東莞的春天似乎不曾真正離開,正月初五的今天已頗有夏天的味道。微信朋友圈裡被松山湖綻放的黃花風鈴木刷屏了,引得人內心作癢,下午便驅車帶著老人孩子到松湖廣場踏青一番。
  • 這部青春勵志微紀錄片,獻給2020…
    這部青春勵志微紀錄片,獻給2020… 2020-12-27 14: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影客行》第99期:《春天不是讀書天》
    這裡是經典電影分享《影客行》。今天要說的電影,就是由約翰·休斯執導,由馬修·布羅德裡克、阿蘭·盧克等領銜主演的美國電影《春天不是讀書天》。影片於1986年6月11日在美國上映。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芝加哥又迎來了晴朗的一天,逃學高手菲利斯不想在這天選擇枯燥的測驗,他偽裝病重騙過父母,令同校的姐姐珍妮徒勞嫉妒。
  • 脫離了《致青春》的套路,這部青春片讓我們看到了青春期的自己
    自從2013年,趙薇導演了一部《致青春》之後,國產電影市場上又接連不斷湧現出不少青春題材的影片。雖然講的不是同一個故事,但國產青春片的內核大都離不開傷痛二字,套路也繞不開打胎、開房、車禍、出國這些關鍵詞。
  • 一個人的讀書天——《何時是讀書天》非典型影評
    上次看至少是兩年前了,發現除了對美奈子半夜看著《卡拉馬左夫兄弟》睡著的那一幕和男主最後死了不是好結局有印象之外,其餘都仿佛沒有看過一樣。每一個場景,每一次bgm響起都讓我感到新鮮,看似平淡中攜裹了興奮。別人介紹的男孩子問我看了什麼電影時,我答說50歲獨身女人的戀愛馬拉松,這是某個豆瓣點評說的。他說欣賞不了文藝片,我開玩笑掩飾「大概是我口味獨特吧」就混過去了。
  • 讀書、電影| 《挪威的森林》
    這種糾結對應了當時我自己的情感狀況,在性與愛上都處於一種模稜兩可的試探,情緒因之難以穩定,對依戀的渴望與對死亡的絕望往往相伴相生,即使現實中我並未經歷死亡。  「如今想來,那真是奇特的日日夜夜。在活得好端端的青春時代,居然凡事都以死為軸心旋轉不休。」小說中這樣寫道。
  • 《四個春天》:關於家庭的怕與愛,這部電影有最好的答案
    這部紀錄片由導演陸慶屹用一部帶攝像功能的尼康D800相機拍攝,以他的父母為主角,講述了四個春天裡的家庭日常故事。2012年至2013年,他寫作的兩篇關於父母的豆瓣日記《我媽》和《我爸》成為熱門文章,以「回家」為主題的照片也受到網友歡迎,由此引發了他想以此為主題拍攝紀錄片的興趣。電影上映四天來,豆瓣評分高居8.9分。這一過程所包含著的某種張力引發了我的興趣:曾幾何時,豆瓣上最著名的是討伐原生家庭的「父母皆禍害」小組,至今一直有著「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大量聲音。
  • 《何時是讀書天》我們能負責的——只有自己
    當時單位的小朋友遇到感情問題,向我傾訴,我用自己的例子安慰他,告訴他,愛情是一隻不死的鳥,會有真愛在前方等待。再怎麼轟轟烈烈,最終,總是歸於平靜。我們會經歷、會哭泣、會繼續前進,再遇見、然後是忘記。但也會有人選擇,深埋在心底,一輩子守望吧。就像我剛剛看完的這部電影《何時是讀書天》,非常恬淡、平實,卻有激情暗湧,讓人看完之後唏噓感慨。
  • 我們應該加強自己!《恰同學少年》是中國最好的青春電影
    每一個和平和穩定的一天,都來之不易,我們永遠不知道付出背後有多少人付出了什麼犧牲和代價,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得不記住他們。所以我今天要介紹的是另一種青春電影,它不同於近年來市場上那些流產、狗血、催淚的青春電影,而是一群在民族危機中奮起抗爭年激情的青年學生。
  • 《風雨哈佛路》為什麼要讀書,這部電影給了我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要讀書?我們堅持讀書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也能洗盡鉛華。這句話是一個很美好的解釋,可在《風雨哈佛路》這部真人真事改編電影中,我才明白堅持讀書的定義,並不如此,而是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和世界。《風雨哈佛路》於2003年4月7日在美國上映,是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影片由彼得·勒文執導,索拉·伯奇、邁克·裡雷等主演。
  • 退伍季|獻給你,也獻給無悔的青春「組圖」
    今天的聯勤集結號獻給你,也獻給我們無悔的青春。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轉眼葉落大地,群雁南飛代替了春天的楊柳依依,花豔草綠。都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小小營盤,迎來送往,承載著太多人的記憶,流傳著無數個傳奇事跡。他比武得了第一,他業務精的出奇。在這裡,最不缺的就是「努力」,因為我們都想著要永爭第一。
  • 十部電影,十種春天
    春天,萬物復甦,一派生機盎然,但它亦轉瞬即逝,令人感嘆時光易逝。下面的十部電影與春天有關,在這裡,你會體驗到不同的春天的況味……來源:公眾號楚塵文化(id:ccbooks)《春天的故事》尺寸很難把握,但侯麥不愧是大師,感覺電影比小說更具視覺美,更有質感。那個春天的花園真是美翻天。好想自己在那裡待著,聊聊天,看看書,喝喝茶,曬太陽,聞花香。音樂裡有暗潮湧動,雖然結尾那枯萎的花象徵了隱秘的感情。短而美。@信電影得永生
  • 獻給教師節,為什麼老師如此重要,看完《放牛班的春天》,我懂了
    《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部關於夢想、自由、叛逆、瘋狂、執著的法文電影。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一個人可以沒有夢想,但絕對不可以沒有執著、執著於應該執著的、執著於渴望執著的。事實上,這也是一種神聖意義上的滿足與幸福。
  • 獻給我們的青春:5部最好看的青春校園愛情電影,你最喜歡哪部?
    這幾天小圈會持續推薦電視劇 電影類文章。。。看那操場,歡快奔跑的身影,汗水在陽光的刺激下發酵成了夢想的氣泡;看那教室,每一方都留下我們追夢的足跡,遍地零碎的笑靨;看那課桌,有我們緊握的友誼,曾經用愛相互鼓勵。
  • 電影《過春天》聚焦少女成長 湯加文詮釋青春模樣
    Yes娛樂3月25日綜合報導 由田壯壯監製,青年導演白雪執導,新生代演員黃堯、孫陽、湯加文聯袂主演,倪虹潔、廖啟智、江美儀、焦剛鼎力加盟的電影《過春天》正在全國熱映中。自上映以來豆瓣評分一直高於8.0,《過春天》作為首部以少女水客為題材的華語青春片,被國內外專業媒體和眾多專業影評人一致認為是「青春片的全新類型」,片中香港演員湯加文所飾演的是女二號Jo。電影《過春天》將鏡頭對準少女的成長過程,講述了一個頗具有現實骨感意義的青春故事。
  • 映世窗No.33 | 電影《過春天》
    瓜瓜們好「那時我們還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理想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被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北島《波蘭來客》正值青春年少的你們是否正在編織著自己的夢或許明明早已預料到那是一條茫無涯際的不歸路卻依舊放肆大膽追尋心之所向追尋那些你很冒險的夢通常我們稱之為「成長」請打開今天的小窗口#33《過春天》
  • 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關於青春的電視劇和電影
    作為九零後說起青春,你想到的是什麼呢?是那個像「流川楓」一樣的男孩還是那個像「沈佳宜」一樣的女孩呢?你的青春中是否出現過「這個人」呢?說起這些總會想起那些陪伴我們青春的電影或者電視劇,那時候的我們好像還沒有錢去電影院甚至都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看這些電視劇或者電影。
  • 朗讀者:凱特溫斯萊特主演,世界讀書日這部電影告訴你讀書的好處
    時代賦予讀書不同的意義,但事實上,讀書很大程度上是一件私事。因此要談論讀書之益,有必要回歸的個體和自我本身。這部由《鐵達尼號》女主角凱特.溫斯萊特主演的電影《朗讀者》,講訴了一個少年和一位中年婦女因讀書而產生的羈絆,溫暖而引人深思。
  • 22部有春日味道的電影,宅著也能感受春天
    從方言到信仰,從民間傳說到電影故事。《似水流年》和《八兩金》,就發生在這篇神奇的土地上。」 關於閩南或潮汕的現代電影影像,可稱稀少。拍攝於1984年的《似水流年》,則被視為潮汕文化的電影代表作,電影裡講述的故事在春日被觸發,木衛二從這部電影開始,沿著華語、韓、日、西方電影的路徑,為我們梳理了一遍他心目中與春天相關的那些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