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心理問題而煩惱?心理治療改變人的這4個方式你需要學會

2021-01-18 靜靜喝糖水

一個2歲的女孩子因不明原因住院,在她醒來後發現自己躺在病床上,雙手被捆綁著。而這一舉動僅僅是為了防止她拔掉針管。這個女孩子在小時候和父親比較親近,而妹妹則是站在母親那邊,她一直希望母親可以給自己同等的愛,但她卻失望了。

後來,這個女孩子長大成為了一名女士,她已經結婚了。然而,她的婚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她和丈夫的婚姻存在著非常大的矛盾。

她覺得自己和丈夫在社交場合中時,丈夫對她的態度是冷漠的,這讓她有一種被拋棄的心痛感。因此,這位女士覺得她和丈夫之所以會出現婚姻危機,完全是因為丈夫態度冷漠沒有重視妻子而造成的。

以上的案例來自《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以上這位女士的心理問題是她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所以害怕被人拋棄,也覺得自己沒有被傾聽,沒有被相信。

這樣的心理問題在她2歲被捆綁在醫院的床上時就已經有所端倪了,再加上她一直得不到母親的愛,所以她在結婚後想從丈夫這裡獲得自己曾經缺失的東西,也就是不再被拋棄的感覺。

所以這位女士的心理問題就是她自身內心深埋著的拋棄感,只要她能夠慢慢改變自己,那麼她的婚姻也會慢慢地變得和諧。

正如《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這本書中所說的那樣:相信人的可塑性,即是改變的開始!人是可以改變的,每個人都有可塑性,都有變得更好的潛能。

《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的作者是心理學博士莫妮卡·布裡永,近40年來,她一直為兒童和成人進行心理治療,並致力於對心理諮詢師的培訓和督導。她用自己40年的臨床經驗,系統而深刻地回答了「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這個複雜而有意義的問題。

無論是心理諮詢師,還是正在經受心理痛苦想要尋求幫助的人,都可以從這本書中獲得啟發和建議。

一、心理治療是一個雙人旅程:既需要來訪者改變的動力,也需要治療師的理論和技術

心理治療中的改變,是在關係的框架內發生的,並要藉由關係才能發生。要達到心理治療的改變,需要心理治療師和來訪者一起來做同一件事。

只有雙方都參與其中,才是推動心理治療改變過程的關鍵。雖然從一開始雙方就確立了目標,但治療旅程往往像「摸著石頭過河」一樣,是不精確的、充滿驚喜和曲折的旅程,雙方都在共同尋找相遇的方式,要真正的確定自己和對方的意圖一點也不容易。

因此,心理治療是一個雙人的旅程,這過程既需要來訪者有改變的動力,也需要治療師的理論、技術和自我人格的成熟。我們每個人都有可塑性,都有變好的可能,只是有時候,我們在知識層面上的匱乏導致我們需要藉助一點外力,這個外力就是心理諮詢師存在的意義。

那麼,心理治療是通過什麼方式來改變人的?又在哪些地方上改變了人?

1、心理治療過程中的四大幹預措施:

(1)沉默:心理治療師的沉默,往往讓有諮詢想法的人感到害怕,他們害怕別人在自己面前沒有任何反應。但現實恰好相反,心理治療師的沉默是幫助來訪者改變的主要工具。

沉默是心理諮詢師在向來訪者發出信號,邀請他傾訴思考、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法。這種沉默的意思是:我在傾聽你說話,我知道你還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但只要你給他們騰挪空間,他們就會出現!

這種沉默會讓來訪者面對自己,讓他明白答案就在他的內心。但心理治療師必須在沉默過程中,對來訪者的容忍能力保持敏感度,當焦慮情緒上升時可以適當地說幾句話,為來訪者提供支持。

因此,心理諮詢師在一開始時,更多是處於傾聽的狀態,在傾聽的過程中保持沉默,但是也需要在沉默中,維護好來訪者的情緒。

(2)調諧幹預:是指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情緒的幹預。調諧幹預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語言表達的方式,第二種是通過動作和姿勢的調整來讓來訪者感受到調諧。

例如語言調諧的方式,簡單的一個「嗯」字就可以讓來訪者知道我們是在傾聽他的說話,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3)賦予意義之前的幹預準備:心理治療師可以在傾聽當中通過幹預措施來刺激來訪者的聯想工作,為潛在的意義賦予做準備。

例如通過情感反應來引起來訪者對自身情緒的關注。當來訪者不帶任何感情地描述自己的經歷時,可以表現出驚奇,強調來訪者在飽含情緒的情境中缺乏反應。又或者在來訪者陷入痛苦情緒中時,用幽默的語言來幫助來訪者逃出痛苦的情緒等。

(4)對來訪者做出的解釋:心理治療師的工作主要是促進來訪者思考能力的發展,是對來訪者的傾訴作出解釋,引導來訪者對說出的經歷進行思考。這種解釋該如何措辭,又該在何時作出至關重要。

因此,在訪談的過程中,心理諮詢師主要是要根據來訪者的描述,激發和支持來訪者的反思與內省能力,讓來訪者能夠進行細微的改變,並逐漸改變自我的過程。

2、心理治療對人的改變有兩個層面的變化:隱性和顯性知識層面的變化

(1)隱性知識層面的改變:是漸進性的,體現在來訪者能更好地調節情緒,改善自尊和人際關係。

心理治療師在和來訪者的情感調諧中,觸發來訪者的隱性知識層面的改變。讓來訪者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改變自我的表徵,能更準確地解讀他人的意圖,從而改善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感覺沒有什麼進展,但這並不意味著什麼都沒有發生,這種改變是在潛移默化中緩慢運行的。

(2)顯性知識層面的改變:是來訪者自己或在心理治療師的解釋下,對自己的主觀經驗進行認識的結果。

來訪者在心理治療師的幹預下,會感覺愈發自信,說話愈發自如,從自己的言語中,有時還會驚訝地發現自己不曾了解的方面。

來訪者在心理治療師的幹預下,達到意識覺醒,在情緒和反思之間建立了一種聯繫。這是一種顯性層面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新的自我感就會形成。

二、《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幫我們改變,改變才能突破困境,得到成長

生活中的我們並不是因為某些事件而受到傷害,傷害我們的是這些事件在我們身上激發的東西,以及我們沒有能力在心理層面上處理這些事件帶來的影響,無法為其賦予意義。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心理治療師的幫助。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可塑性,都有變好的可能的。只是有時候,我們需要藉助一點外力,而心理治療師就是我們需要藉助的外力。

遇到困境藉助外力並不可恥,有些困境只有改變才能突破,若不改變就會長此以往地被困擾折磨。

心理治療師就是幫我們去改變目前遇到的困境,這個困境或許不能有一時半會得到解決,但是在心理治療師的幫助下,我們對這個困境的了解慢慢加深,我們也會在潛移默化之下得到改變。

相關焦點

  • 《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給改變自己一次機會
    心理治療一直被我們大多數人看作很神秘的事情,認為去看心理醫生的人,就是「神經病」,這也成了我們日常懟人的一句話。可當我們看過類似《心靈捕手》這樣的電影,又對心理治療有了另外的認識。感覺這種治療不就是談話嗎?所以,也會有人疑問,「為何和你談話要給你錢?」談話真的能治病嗎?
  • 心理治療可以改變「殺人狂魔」嗎?
    想必不少人回憶起案件還是會憤怒,然而這樣的人還有三個月就要回歸社會了。消息稱,除了會加強人力物力保證人們的安全外,還對案犯進行了 150 個小時集中的心理治療。網友譁然,心理治療有用嗎?能讓具有反社會行為的人改變自己?今天少女想通過兩個故事跟大家討論心理治療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上世紀 70 年代,薩克拉門託的人們是生活在恐懼之下的。
  • 改變為什麼這麼難?《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跳出痛苦的包圍圈
    她說了好幾條:年齡相差大、總搬家、缺少共同興趣、談不到一起……這些理由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很難達到的要求:她需要一個年紀相仿、品味相同、興趣愛好相同、觀點感受相同的人,而且最好形影不離。事實上,她來尋求諮詢,也是希望心理諮詢師是這樣的人。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傾向,便需要問問自己:這種近乎完美而貪婪的渴望,是怎麼來的?
  • 什麼是心理治療?
    ▼什麼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是一種以助人為目的的,專業性的人際互動過程。治療師通過言語和非言語的方式,影響患者或其他求助者,引起心理、行為和軀體功能的積極變化,達到治療疾病、促進康復的目的。不過,有時要區分此二類服務對象並不容易,可以下臨床診斷的人可能不認為自己是病人,而自以為只需要諮詢服務的人實際上需要力度大、系統化程度高的治療。另外,有的治療流派認為,治療師把求助者當「病人」看待,可能會強化本人和其周圍的人對於病態的注意,以及相關的負性情感體驗。以致產生所謂的「標籤效應」,不利於康復,故提出要故意模糊病人與諮客的界限。
  •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
    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心理問題的恐懼,現在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了很多,很多心理追求也在變化,出現心理問題的逐漸增多,其實面對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恐懼心理,恐懼行為本身是正常的
  • 還在迷茫焦慮?一份能讓人內外兼修的心理書單
    想要改變,就要把問題搞清楚,需要藉助專業的知識來解決。這份書單,從自我心靈成長、擺脫原生家庭影響、改善溝通和人際關係三個方面,促使人們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同時幫助每個人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從認識自我開始,重拾力量。《只要滾燙的人生》內容介紹:滾燙的人生自帶光芒。
  • 心理治療師:減壓方法因人而異
    不少消費者會將自己的煩惱寫進瓷碗,然後用力拋出讓它摔碎,藉助這樣的方式將壓力排解出來。【同期】店內消費者 滕殿月因為不是在學校裡,然後就對練琴這方面確實頭疼,在家就有點懶得練琴,然後覺得鋼琴挺煩的,然後就過來發洩一下。
  • 【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有哪些?這些方面要注意!
    4、人際交往的壓力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的增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願望日益變得強烈,社會交往、發展親密的夥伴關係是青少年一種精神需要。因人際關係壓力而煩惱的年輕人通常表現為自卑、過分注意他人評價、容易受到傷害、虛榮心強、怕丟面子等。
  • 心理諮詢到底是怎麼回事?心理諮詢有用嗎?
    左右不是人。諮詢師看來不好做。 這時,一個有經驗的諮詢師可以認真地聽完當事人的敘述和抱怨,之後以真切的態度反饋:「我聽到了你的苦惱,媽媽的嘮叨不僅對你沒有幫助,反而增添了你的煩惱。從中我感覺到,你特別希望得到一份寬厚、理解的母愛,是這樣嗎?」 當事人往往會回答「是」,因為這正是他內心呼喚與渴求的,也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
  • 嘉興市心理學會心理電影沙龍 《形影不離》-洞見最真實的自己
    終於有一天,你開始尋找一種解脫……《形影不離》的故事本身怪誕,誇張,異常,卻充滿神秘的感召與溫暖的力量。而諸多明星用黑色幽默+心理懸疑的融合方式演繹出喜劇風格的心理電影,給我們的啟發卻是那麼的客觀和嚴肅。臺灣資深心理專家蔡凱仲老師對電影的解讀,可以引導我們從他人的故事中認識自己,讓思維升華,洞見內心自我,尋找心靈的解脫,特別是可以學點心理疏壓的方式和技巧,也許我們的人生都會過得比想像中輕鬆許多。
  • 這14部電影,帶你搞懂11個心理治療學派!
    心理治療真的有用嗎?在精神分析與客體關係等相關理論告一段落之前,老師預留了一堂課讓我們回顧這些理論的學者與相關的個案。例如,有個個孩子在遊戲治療時一直攻擊治療師,治療師只是跟他說「如果你選擇繼續攻擊我,你就會選擇停止遊戲喔。」但是治療師還是忍耐他攻擊直達18次之後,孩子才終於停下來,靜靜坐在一個娃娃旁邊。因為他只知道用攻擊的方式,來和世界互動。
  • 這14部電影,帶你搞懂11個心理治療學派
    例如,有個個孩子在遊戲治療時一直攻擊治療師,治療師只是跟他說「如果你選擇繼續攻擊我,你就會選擇停止遊戲喔。」但是治療師還是忍耐他攻擊直達18次之後,孩子才終於停下來,靜靜坐在一個娃娃旁邊。因為他只知道用攻擊的方式,來和世界互動。每次他只要攻擊別人,別人都離開(並驗證他的假設:你看吧!果然連你都會離開我。)可是治療師這樣的等待,反而讓他失去控制感(怎麼不靈了?)
  • 厭食症是一種心理障礙疾病,會引發各種問題,需要對症治療
    導語:厭食症就是因為患者有怕胖、心情低落的想法,然後出現過分節食、拒食的情況,從而造成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的症狀,甚至會拒絕維持最低體重,這其實就是屬於一種心理障礙疾病,大概有95%的患者是女性,通常在青少年時期就有類似的性格傾向。
  • 銳學教育:心理諮詢師考點之心理諮詢方法
    1、治療原理:應用交互抑制的基本原理創立的。個體不可能同時對一個刺激產生兩種對立的情緒反應,如果對一個引起不良情緒反應的刺激再形成一個與不良行為相反的,即良好的情緒行為反應,那麼,它就會對原來的不良反應進行抑制乃至代替之。2、系統脫敏的工作程序大致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學會放鬆訓練;第二階段,建立焦慮等級表;第三階段,正式進行系統脫敏。
  • 這14部電影,帶你無痛搞懂11個心理治療學派!(下)
    「我不需要跟你說她的事也不需要看那些照片。事實是,我還是一天到晚看到她。在街上看到她、在別人的臉上看到她;比你手中那些照片更清晰。不管我走到哪,她們都跟著我。就是這麼可笑,我甚至看到那條該死的狗,我連看著德國牧羊犬都想到我那條貴賓狗!」查理終於向他的嶽父母說出這段話,終於可以,不再與世界為敵。
  • 如何像心理治療師一樣提高人際關係?
    結合這些因素,並基於自身作為心理治療師的培訓,我總結了以下5條實用方法,希望可以用來幫助你提高大多數重要人際關係的質量。 無論你是希望拯救自己的婚姻,還是希望可以更好地跟自己的孩子、上司溝通,你都可以嘗試像心理治療師一樣去跟人溝通交流。 1.
  •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開放地談論心理問題如何改變了他的生活
    (傑德·齊默)直到大約18個月前,他都覺得自己的焦慮症和抑鬱症是一種「軟弱的表現」,他從來不告訴周圍的人他的煩惱。從大約10歲開始,齊默就去看了心理醫生,並診斷出了一些心理疾病。可是年少的他並沒有很在意這些心理問題,反而學會了如何把這些問題「擱置在一邊」。
  • 心理 | 人際交往受阻?你需要這本「溝通理論領域的奠基之作」
    溝通,一直以來,都是困擾許多人的問題。究竟人與人之間應該用怎樣的方式,才能達到順利的溝通呢?
  • 疫情期間如何保持心理健康?18個心理疏導問題為你支招
    第三,陪孩子玩一些創造性的、教學類的、活動性的遊戲,比如故事接龍、童話表演、居家小運動等,通過多種方式來轉移小朋友的注意力,緩解他們的不良情緒。4、我是一名孕婦,每天很慌,應該如何調適?答:首先要理性接納。孕產婦在疫情影響下,更容易感到焦慮,要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
  • 【煦心理】|2017第十四屆臺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會議通知
    誠摯邀請各位心理治療及心理衛生從業夥伴,利用此次機會,將平日在自己的職場和學協基金會努力鑽研的過程及成果,提供出來當作交流平臺,相互切磋,華山論劍,必有所獲。大會召集人  陳俊鶯   2017年7月 >——從即興創作探討信任關係第一次做催眠就上手想再牽起你的手——運用舞蹈動作治療促進創傷後憂鬱症之人際互動團體現場動力性人際團體心理治療工作坊藝術治療與創傷工作動物輔助治療的目標設定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