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隨侍應慈法師在玉佛寺講經(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具足戒又稱「大戒」,是佛教比丘和比丘尼的戒律,受戒後的比丘才能成為正式的僧人。1931年,真禪十六歲,在他二哥心嚴法師的介紹下,真禪辭別師父,到南京寶華山隆昌寺受戒。淨修老和尚依依難捨,拿出缽資六塊大洋做為受戒費用,叮嚀他一路小心。真禪由東臺乘船到南京附近的龍潭鎮,擔著行李步行十八裡,到得寶華山,趕上春戒之期,依德浩老和尚受三壇大戒,成為一名佛門比丘。
當時的隆昌寺是我國佛教律學的中心,真禪在戒期圓滿後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回到原寺,而是要求留在隆昌寺中學習律學,修習(毗尼律儀)。繼而入鍾板堂,學習傳戒三壇儀軌、佛事儀軌等。秉性聰慧的真禪在律宗大德的教導下,學業大進,受到了隆昌寺上下僧眾的肯定。冬天真禪回到了東臺,入三昧寺啟慧佛學院受學。
啟慧佛學院規定學僧入學,先要寫一篇自傳。真禪不曾進過學校,全憑在淨土庵十年苦學自修,才算粗通文字,這一篇自傳使他為難萬分,不過寫得還算通順,獲得通過。佛學院有學僧三十餘人,真禪知道自己的基礎不夠,比不上別人,所以在求學期間,刻苦用功,晝以繼夜,晚間別人入睡,他在佛殿長明燈下苦讀,如是兩年,學力上頗有進益。1933年秋,他讀完兩年佛學院課程,開始了出外參訪。
真禪聞知有「華嚴座主」之譽的應慈老法師在揚州講經,他即南下揚州,到福緣寺拜謁應老,留在福緣寺聽應老講《楞嚴經》。翌年復到鎮江焦山定慧寺,入焦山佛學院深造。在焦山讀了一學期,轉學到鎮江竹林寺竹林佛學院。竹林佛學院是藹亭法師於1928年所創辦,1932年藹亭法師退居,赴香港弘化,震華法師繼任住持及佛學院院長。真禪進入竹林佛學院,依震華法師受學。竹林寺農禪並重,真禪讀書用功,又長於耕作,受到震華法師的青睞,親自指點他功課,並命他擔任初級班的助講。1935年秋,竹林寺傳戒,震師命真禪擔任衣缽之職,管理全寺財務,真禪處理得條理井然。後來,震華法師為真禪傳法授記,實植因於此。
十餘年間真禪法師潛心修學,在博大精深的經文中領悟世間萬象,達到了很高的佛學造詣。即便如此,真禪仍未滿足,只要打聽到哪兒有高僧講學,他必然前往聽講。1943年,他已是上海佛學院的訓育主任,但聞知圓瑛法師在圓明講堂開講《楞嚴經》,他立即動身前去聽講;1949年秋,真禪已任鎮江竹林寺的住持兼竹林佛學院的院長,但當得知華嚴座主應慈法師在南京講學後,他竟然辭去職務,特意前去聽講。這些故事在佛教界廣為流傳,真禪法師也成為當時的一個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