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8年4月28日(農曆三月十三日),「戊戌春靈隱寺三壇大戒法會」第四天,上午新戒弟子聆聽開堂大師父芳振律師宣講《毗尼日用切要》,收攝身心。午時,得戒大和尚靈隱寺方丈光泉大和尚主法上堂齋,三秉拂塵,振杖說法。午後,開堂大師父芳振律師向新戒弟子講解四威儀,於紫竹廣場教授跪拜禮儀。
4月28日上午,引禮師父率新戒子,恭請開堂大師父芳振律師為新戒弟子宣講《毗尼日用切要》。《毗尼日用切要》是出家人日常應遵守之戒律,是由一則一則簡短的偈誦與咒語合成,為出家人日常衣、食、坐、臥應誦念之偈、咒外,並含有在家、出家之戒條。
宣講前,芳振律師誠勉新戒熟背《毗尼日用切要》,以此攝心。《地藏經》云:「凡夫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凡夫起心動念都是貪嗔痴等煩惱,這些煩惱都是造作罪業的根源。而《毗尼日用切要》則是抑制起心動念的方便。將日常生活從朝至暮,從暮至旦,與《毗尼日用切要》相應,勇猛精進,懺淨諸業。
芳振律師誦念《毗尼日用切要》,新戒虔誠跟念。誦讀後,芳振律師一一講解生活中應注意的細節,例如在早覺、洗面、登廁時,應該誦什麼咒?如何發願?
以「洗手」為例,《毗尼日用切要》言:「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並默誦三遍咒語「唵,主迦囉耶,莎訶。」
日常飲水時戒子需默念一偈:「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眾生肉。」偈頌完畢要默念咒語「唵,嚩悉波囉摩尼,莎訶」三遍。
如此一偈頌一咒語和日常行為結合,新戒便可因戒生定,由定發慧,而且這一佛門獨有的行持方法將伴隨每個僧人的一生。
學習毗尼之法,斷除八萬四千煩惱,精嚴行持,是每個戒子必學、必修之法。
午時許,杭州護法居士發心,設上堂齋供養三寶,並迎請得戒大和尚靈隱寺方丈光泉大和尚主法,以此功德回向法界眾生,福慧雙增,離苦得樂,長養慈悲之心,開啟自身法身慧命。
上堂齋法會時,眾戒子由引禮師帶領齊聚藥師殿,得戒大和尚靈隱寺方丈光泉大和尚手持如意,於藥師殿登壇主法,三秉拂塵,振杖說法:
「是法常住殊勝會,有教無非方便門。石虎登山循故路,泥牛入海已無痕。即今一句作麼生道?妙法無言說,菩提遍處栽。」
隨後,眾戒子託缽在齋堂就座。新戒們用齋,場面莊嚴,如法如律。
午後,戒子們齊集藥師殿,恭聽開堂大師父芳振律師講解四威儀。無規矩不成方圓,佛教中的四威儀是指從行、住、坐、臥四個方面來規範佛教信眾的行為。
開堂大師父芳振律師對眾戒子耳提面命,他說佛門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皆不出行、住、坐、臥四者。所謂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不僅僅是一個外在的儀表問題,還是一種修行,如果外表沒有威儀,內在沒有法度,如何習得上品戒?
圓領方袍僧相現,法王座下大丈夫!芳振律師要求眾戒子每堂法事,都要打起精神,不能懈怠;舉凡行、住、坐、臥,一切舉止動作都要具足威儀,這樣才能做大丈夫,成佛子,成菩薩!
隨後,在引禮師的帶領下,戒子們依次排班、魚貫而出,至紫竹廣場習跪拜禮儀。
合十、問訊、跪拜等是佛教徒常見的生活禮儀。芳振律師以身示教,詳細示範如何按兩把半的順序禮拜,問訊時的彎腰幅度,手印的轉換,起身時的先後動作等程式,引導戒子們依律修習。現場演練中,引禮師們仔細引導和糾正戒子們的動作姿勢,眾戒子依教奉行,專心學習。
從古至今,跪拜是表謙卑、致敬的常用方式。歷朝歷代的忠士諫臣皆以跪拜為禮,處處顯現謙卑之風。佛教徒的跪拜有別於俗家人的跪拜,自有一套叢林儀軌。新戒戒子不僅要熟悉每個動作,更要參悟內在的意義,做到知行合一,以期在行持和道德上得到升華。
【當日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