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壇大戒,是漢傳佛教出家僧人受戒儀式。作為一個戒行具足的比丘(大僧)、比丘尼(二僧),除了堅信正法,在剃度出家之後的幾年或更長時間,要履行佛教戒律的規定受持「三壇大戒」儀軌,取得戒牒,而後才能成為一名身份上真正的出家人。整個受戒周期為一個月左右。戒場開設在各大叢林(禪宗寺院,又稱「禪林」)。
傳戒的核心人員有傳戒大和尚、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和七位尊證阿闍黎,還有十位引禮大德,共計二十位。這些成員必須是在佛門中享有盛譽的、熟悉律儀的高僧大德擔任。除了傳戒大和尚,其餘人員可禮請其它寺院的出家僧人。來受戒僧人很多,一般超過寺院常住僧人的兩三倍。
各地叢林的傳戒法會,在時間安排上也會有所不同。有每年都舉行的,也有隔年或三年舉行一次的。會期也有差異,有在春天、也有秋天、冬天。但是大多選擇在佛誕日,即陰曆四月初八前後的二十五天內,即從陰曆三月十六到四月初十這段時間。三月十六,沙彌、沙彌尼進戒堂,習慣稱之為「新戒進堂」。
即過了正月十五,冬安居解制以後,叢林的客堂、禪堂、庫房、寮房,便開始為傳戒作準備,包括物資的籌辦和人員的安排。這段時間氣候適宜,剛好在結夏之前,比較閒暇。「三壇大戒」過後,叢林便要開始夏安居了。
三壇分為初壇、二壇與三壇。初壇傳授沙彌戒,是事物最繁忙,也是佔用時間最長的一壇,從進堂到圓戒需要十六天,佔整個戒期的三分之二。主要儀式有:掛搭、寫請啟、請引禮師、道喜看單、教習禮儀、貼單、通啟二師、清戒開導、查驗衣缽、露罪懺悔、呈罪稱量、下沙彌啟、夜禮通宵、傳沙彌戒。
二壇傳授比丘具足戒,是場面最隆重的,主要儀式有:編鑑習儀、啟請尊證師、請戒開導、通白二師、教衣缽法、審戒懺悔、搭壇演壇、登壇傳戒。三壇傳授菩薩戒,是教儀最神聖的,主要儀式有:早課乞戒、通白開導、審戒問遮、燃燈、宣讀啟文、受菩薩大戒。受完三壇大戒,行謝師禮,發戒牒和《同戒錄》。
整個受戒儀軌莊嚴有序,威儀盡顯,殊勝無比。學佛不易,戒法難求,受戒後最重要的是要持戒、守戒。一旦破戒,就要重新到戒場受戒。受戒時要搭三衣(五衣、七衣、九衣)。「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不舍離」。大慈大悲憫眾生,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志心皈命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