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僧人出家後為什麼還要受「三壇大戒」?什麼是「三壇大戒」?

2021-01-08 明月天心

三壇大戒,是漢傳佛教出家僧人受戒儀式。作為一個戒行具足的比丘(大僧)、比丘尼(二僧),除了堅信正法,在剃度出家之後的幾年或更長時間,要履行佛教戒律的規定受持「三壇大戒」儀軌,取得戒牒,而後才能成為一名身份上真正的出家人。整個受戒周期為一個月左右。戒場開設在各大叢林(禪宗寺院,又稱「禪林」)。

傳戒的核心人員有傳戒大和尚、羯磨阿闍黎、教授阿闍黎和七位尊證阿闍黎,還有十位引禮大德,共計二十位。這些成員必須是在佛門中享有盛譽的、熟悉律儀的高僧大德擔任。除了傳戒大和尚,其餘人員可禮請其它寺院的出家僧人。來受戒僧人很多,一般超過寺院常住僧人的兩三倍。

各地叢林的傳戒法會,在時間安排上也會有所不同。有每年都舉行的,也有隔年或三年舉行一次的。會期也有差異,有在春天、也有秋天、冬天。但是大多選擇在佛誕日,即陰曆四月初八前後的二十五天內,即從陰曆三月十六到四月初十這段時間。三月十六,沙彌、沙彌尼進戒堂,習慣稱之為「新戒進堂」。

即過了正月十五,冬安居解制以後,叢林的客堂、禪堂、庫房、寮房,便開始為傳戒作準備,包括物資的籌辦和人員的安排。這段時間氣候適宜,剛好在結夏之前,比較閒暇。「三壇大戒」過後,叢林便要開始夏安居了。

三壇分為初壇、二壇與三壇。初壇傳授沙彌戒,是事物最繁忙,也是佔用時間最長的一壇,從進堂到圓戒需要十六天,佔整個戒期的三分之二。主要儀式有:掛搭、寫請啟、請引禮師、道喜看單、教習禮儀、貼單、通啟二師、清戒開導、查驗衣缽、露罪懺悔、呈罪稱量、下沙彌啟、夜禮通宵、傳沙彌戒。

二壇傳授比丘具足戒,是場面最隆重的,主要儀式有:編鑑習儀、啟請尊證師、請戒開導、通白二師、教衣缽法、審戒懺悔、搭壇演壇、登壇傳戒。三壇傳授菩薩戒,是教儀最神聖的,主要儀式有:早課乞戒、通白開導、審戒問遮、燃燈、宣讀啟文、受菩薩大戒。受完三壇大戒,行謝師禮,發戒牒和《同戒錄》。

整個受戒儀軌莊嚴有序,威儀盡顯,殊勝無比。學佛不易,戒法難求,受戒後最重要的是要持戒、守戒。一旦破戒,就要重新到戒場受戒。受戒時要搭三衣(五衣、七衣、九衣)。「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不舍離」。大慈大悲憫眾生,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志心皈命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相關焦點

  • 獨家視頻丨解秘三壇大戒
    三壇大戒為漢傳佛教出家僧人的受戒儀式,依初壇、二壇與三壇正授,分別得到沙彌(尼)戒、具足戒、菩薩戒的戒體。
  • 2018年全國傳授三壇大戒法訊匯總
    傳戒法會按中國佛教協會《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傳授三壇大戒管理辦法》的規定,如法如律舉辦,接收新戒面向全國。(1)求戒者必須是經政府依法登記開放的漢傳佛教寺院剃度的沙彌及沙彌尼。(2)求戒者年齡必須在20至59周歲之間,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剃度後在寺院修學一年以上,女眾求戒,剃度後,需兩年如法清淨式叉尼戒。
  • 2015年傳授三壇大戒的寺院
    2015年傳授三壇大戒的寺院 漢傳佛教特有之授戒儀式,分初壇正授、二壇正授、三壇正授三階段。其它詳細事項見錄取通知書。未收到通知者,請勿前來報到。  3.本表須經剃度師長簽名蓋章,否則不予受理。  (資訊來源:牟尼佛法流通網)  2015年冬季湖北省荊州市章華寺傳授三壇大戒法會通告(男眾)  經中國佛教協會批准,荊州章華寺定於2015年11月14日(農曆十月初三)至12月11日(農曆冬月初一),傳授三壇大戒。
  • 【傳戒】己亥年中普陀寺三壇大戒法會:佛教中興 以戒為師
    那麼出家的戒律,也就是我們漢傳佛教這一個月所受的三壇大戒,從沙彌戒到比丘戒、到菩薩戒。在家戒呢,我們一般說五戒、八關齋戒,再加一個在家菩薩戒,這就是三學裡面的戒學、三藏裡面的律藏。那麼如果說,把這三學作一個簡單明了的表述,我們經常說,學習佛法要善於用最簡單、最直接、最方便的方法,去學、去記、去受持、去講述、去傳授。那麼戒、定、慧三學,我們要把它簡單的講講。
  • 三壇大戒知多少—結界
    「戊戌春靈隱寺三壇大戒法會」第二天,新戒弟子在戒和尚光泉大和尚、開堂師芳振法師及諸引禮師的帶領下,繞靈隱古剎「踏界」,靈隱戒場結界立標
  • 彈指登聖位,毘盧頂上遊 ——溫州洞頭中普陀寺三壇大戒法會傳沙彌戒、比丘戒圓滿
    唱界結壇儀式後,諸新戒萬緣放下,安住道業,學毗尼法,學禮習儀,調柔身心,威儀漸足。2019年11月24日(農曆十月二十八日),己亥年中普陀寺三壇大戒法會第十天。堂內全天所演佛事,曰本堂發露也。八時整,眾新戒齊集大圓通殿,開堂大師父覺三律師首先開示「發露」之要義,所謂:入道初門,在乎翻染成淨。若染心未斷,則惡業從生。
  • 受持三壇大戒 遊學參訪四方
    1956年隨侍應慈法師在玉佛寺講經(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具足戒又稱「大戒」,是佛教比丘和比丘尼的戒律,受戒後的比丘才能成為正式的僧人。真禪由東臺乘船到南京附近的龍潭鎮,擔著行李步行十八裡,到得寶華山,趕上春戒之期,依德浩老和尚受三壇大戒,成為一名佛門比丘。當時的隆昌寺是我國佛教律學的中心,真禪在戒期圓滿後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回到原寺,而是要求留在隆昌寺中學習律學,修習(毗尼律儀)。繼而入鍾板堂,學習傳戒三壇儀軌、佛事儀軌等。秉性聰慧的真禪在律宗大德的教導下,學業大進,受到了隆昌寺上下僧眾的肯定。
  • 現場報導丨七塔禪寺傳授護國興聖三壇大戒法會舉行新戒初見儀式
    菩薩在線浙江訊 2016年10月22日上午,七塔禪寺傳授護國興聖三壇大戒法會舉行新戒初見儀式,該儀式由開堂大初律師主持
  • 更新 | 2018年傳授三壇大戒的寺院 【更新:北京、四川、湖南戒場,共計16處】
    漢傳佛教特有之授戒儀式,分初壇正授、二壇正授、三壇正授三階段。初壇授沙彌、沙彌尼戒,二壇授比丘、比丘尼戒,三壇授出家菩薩戒。依據漢傳佛教界之傳承習慣,出家者必須受足此三壇大戒,始被公認為合格之大乘出家人。傳戒時間約三十日左右。主事者為十師和尚,其中,得戒和尚一人、羯磨阿闍黎一人、教授阿闍黎一人,是為三師和尚,另有尊證阿闍黎七人,總稱三師七證。
  • 三壇大戒 | 碧山寺三壇大戒法會之二壇比丘戒登壇圓滿
    2017年6月12日,五臺山碧山寺三壇大戒法會進入第十八天,今日二壇正授比丘戒圓滿結束。恭請十師是日上午,三壇大戒戒子二壇比丘戒登壇圓滿結束,並舉行了隆重的結壇回向法會。眾新戒比丘列隊排班,雲集在護國戒壇外,衣缽齊備,法相莊嚴。
  • 戊戌春靈隱寺三壇大戒法會(第四日)開示毗尼 教授跪拜
    【導讀】2018年4月28日(農曆三月十三日),「戊戌春靈隱寺三壇大戒法會」第四天,上午新戒弟子聆聽開堂大師父芳振律師宣講《毗尼日用切要》,收攝身心。午時,得戒大和尚靈隱寺方丈光泉大和尚主法上堂齋,三秉拂塵,振杖說法。午後,開堂大師父芳振律師向新戒弟子講解四威儀,於紫竹廣場教授跪拜禮儀。
  • 出家與受戒,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出家
    一個世俗之人想要出家,成為一名正式的佛教僧人不是隨心所欲可以達到的。佛教有嚴格的規則體系,對想要出家的人都有考核,影視小說裡所說的犯人出家幾乎不可能,而一些寺院招募出家人更不合規矩,以下介紹一下成為僧人的大致過程。首先是剃度,相當於入門手續。
  • 【傳戒】己亥年中普陀寺三壇大戒法會:宣示堂規 教碗筷威儀 教毗尼法 教禮習儀
    戒壇呢,專指我們受比丘戒的時候十師臨壇登壇的那個地方。那麼雖然說是受比丘戒才登壇,但是我們戒壇一周的護法神的名稱各種都有,這個是出在《灌頂經》裡面。在《灌頂經》裡面把護持三皈依的三十六位護法神的名稱有全部列出來。護持五戒,每一條戒,五位護法神,五五二十五位護法神的名稱也有列出來。然後護比丘戒,七萬二千總立一個神牌。護比丘尼戒,一十二萬總立一個神牌。
  • 遂寧廣德寺傳授三壇大戒法會第三日:過毗尼 教衣袍等 下貼單啟
    10月25日,遂寧廣德寺傳授三壇大戒法會進入第三日。
  • 教徒與戒律,佛教戒律規定,只要年滿20歲才可舉行受具足戒的儀式
    佛教徒一般統稱為「僧人」「僧侶」,我國漢族民間俗稱為「和尚」「尼姑」,通常分為出家與在家兩大部分。出家人又分為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學戒女五種;在家信徒分為優婆塞、優婆夷兩種以上總稱「七眾」。比丘,指受過具足戒的成年男性出家人。佛教戒律規定,年滿20歲方可舉行受具足戒的儀式。在實際執行中略有寬鬆,一般為十七八歲。
  • 常識 | 戒定慧三學
    不論你有多大的才華、多大的學問,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破了戒,即無道德,就無人恭敬,也就沒有了尊嚴和權威。經典中記載:某國有一個大臣,平時很受國王尊重。他想了解國王尊重他什麼,就去盜竊國庫錢財,結果被捕並判死刑。他這時對國王說:「現在我知道,人們不是尊敬我的才華、學問,而是道德。現在才知道道德可貴!請允許我出家。」後來國王允其所請。
  •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問遮難的內容及其意義
    本文參照道宣律師《四分律行事鈔·受戒緣集篇》中對十三重難、十六輕遮的解釋,並查閱諸律中制定遮難的緣起及意義,大致學習一下僧中受具足戒前所問遮難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前言寫本文的緣起,是筆者陪著學院新招收的2007級學僧中22名未受戒者,前往江西雲居山真如禪寺求受三壇大戒。其間與同學們朝夕相處,各位同學經常向我諮詢一些問題,例如:受戒前所問「遮難」是什麼意思?
  • 何謂度牒 || 與戒牒有何區別?
    佛教教制,善男子善女人剃度後稱為沙彌,沙彌必須學習佛門早晚課誦、規矩禮儀和佛學常識,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經寺院考察合格後,準予沙彌求受具足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合稱三壇大戒,又稱具足戒),由傳授戒律的寺院發給受戒證明——戒牒,沙彌受戒後則稱為比丘(
  • 《盛世凌煙》文化指南:唐朝的寺廟和佛教
    犯有殺父、殺母、殺阿羅漢(修為很高的大德高僧)、破和合僧(破壞僧眾團結)、 對佛祖大不敬這五種重罪的不能出家。符合以上條件後,還要準備合乎規格的僧衣、僧鞋、僧帽、託缽、拜具、佛經等生活必需品,另外還要再交一筆戒金!
  • 【一真法界】持清淨戒,離生死海
    口誦佛號,身作禮拜,到什麼程度呢?以聲嘶力竭為止。 我們剛出家,進入三寶之屬,要具備五德,才能說是與出家的身份相應。心中有法,這一襲袈裟披在你身上,盡顯佛教的莊嚴。心中無法,這領袈裟也那也就只是一塊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