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的請回答1988,又名我們的青春期,真的不知道這個劇定位的具體受眾到底是哪個年代的?
小編當初知道中國要翻拍韓國的請回答1988激動一把,萬萬沒想到啊,居然自己一點不思考現實情況,直接連1988年都照搬?完全摸不著頭腦。
真要寫1988年也是可以的呀!其實80年代末中國人,尤其是大學生,充滿朝氣。大家開始迷港臺明星,穿一些靚衣服了,而且那個年代我們也發生了很多事,寫詩讀詩的風氣盛行全國,很浪漫,大家都以誰讀的小說多為榮。
總之我覺得那個年代的父輩真的值得紀念,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寫不出好劇本。
為什麼會覺得尷尬呢?因為90年代亞洲潮流的風向標是日本,緊隨其後是韓國,人家那時候的音樂,潮流,穿搭,現在也很多人追求是真正意義的復古。
而你搞個中國版的,放著二八大高槓自行車,放著東方紅好日子,誰會去看,觀眾定位都找不到,註定只是個失敗品。
而1988真正的意義是讓你一集集的看下去,一集集從中悟出道理,父母的艱辛,胡同裡為守護孩子們夢想的父母,其次是孩子們之間純潔的友誼,還有情竇初開的愛情故事。
韓國88好評如潮是因為它喚起的是那一代甚至幾代人對已逝時光的思念之情,簡單來說就是找到了共鳴。我真的很希望我們自己也能有這樣一部電視劇,沒有刻意,只是簡簡單單地向觀眾訴說那個年代真實發生的故事。
小編飛快看了幾集,只能說《父母愛情》贏了,人家好歹緊貼現實生活。
請回答系列充分展現了韓國的編劇特點。擅長抓那住人物特點,用家長裡短以小見大之類,讓人感覺就算不是那個年代生活的,也覺得是身邊的人,而且感覺這類懷舊劇看到最後都是很不舍,因為人總會長大,而我們往往懷念的還是青春與朋友愛人一起度過的日子。
如果真要翻拍就拍中國版的請回答2008吧!
2008年,第一批90後成年。他們走入大學校園,走向社會,走向了更大的天地。他們的成年禮是冰雪裡的躊躇,是國恥前的憤慨,是面對災難的希望與堅強,是舉國歡慶的驕傲與自豪,也是展臺裡昂貴的iPhone 3G,網吧裡喧嚷的「爆頭」「雙殺」,耳機裡的周杰倫和「非主流」。這麼多的素材,懷著初心去拍,怎麼可能不會有好作品!
但是回過來看我們的現代劇,感覺中國的模仿永遠都是那樣——流於表面,拿表面的東西當作寶,卻把內在的核心丟棄。
韓國的請回答1988最突出的是它對於愛情友情親情的細緻刻畫,在細節上讓你感受到情感的變化,而中國的雖然打著1988的旗號,蹭著熱度,演得卻像個跳梁小丑,毫無內涵可言。不僅是電視劇、綜藝也是這樣,真的令人很失望。
類似的還有《深夜食堂中國版》,完全就是照搬照抄:我不反對引進優秀作品,但是你好像考試連名字和考號都原封不動的抄過來算什麼意思?
日本的深夜食堂發生在居酒屋沒錯,這是人家獨特文化,可中國老百姓夜宵有幾個是去日料店消費的?
尤其黃磊臉上還把原著的疤痕也一併移植了過來,我覺得導演和出品方就是腦子進水了。
還有各種引進和抄襲國外的劇,都是在生搬硬套,總想模仿人家的笑點和細節,張冠李戴自以為是,質量一萬年也上不去。
我就想再問一句,我們的美食難道不豐富嗎?幾千年的飲食文化難道還要去借鑑他國?
電視劇一旦抹殺初心變得浮躁,就會沒有真情實感,就會沒有深情。就算是為了一時的利益,從時間長河上來看只是一顆小浪花。
希望我們國家能夠真正地做到文化上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