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奧菲莉亞:女人、花、瘋狂、死亡以及愛情

2021-03-04 學思藝

👆

點擊上方「布瓜法蘭西」,關注公眾號。

        動了寫這篇文章的念頭,來自深夜趕稿但又煩躁難安時點開的一首曲子:新發現的法國電子樂音樂家Sylvain Chauveau的"Aberdeen"。

        曲中女聲夢囈般地重複著這幾句歌詞:

        "près de la rivière", "providence".

        「在河邊」,「天命」。

        "Abordine était née", "Down by the river".

        「阿波爾丁出生了」,「順河流而下」。

         "Je veux te parler de l'odeur, toi qui ne comprends rien et qui ne comprends pas les fleurs".

        「我想和你談論氣味,但是你什麼也不懂,你也不懂花朵」。

        "Ils s'embrassent derrière la clôture".

        「他們在籬笆後親吻」。

        ……

        如此種種。

       

        讓我想到曾經在奧賽博物館看過一眼便再也難忘的拉斐爾前派的一幅畫:



英國畫家米雷(John Everett Millais)的《奧菲莉亞》(Ophélia),創作於1851-1852年間。

拉斐爾前派代表作。



《奧菲莉亞》局部:臉龐

        如果你看過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那麼對奧菲莉亞這個女性形象應該並不陌生。記得是在很久以前讀過朱生豪先生的譯本,除了對哈姆雷特那段有名的獨白"To be or not to be"印象深刻外,另外讓我久久難忘的還有奧菲莉亞因愛情而最終發瘋的臺詞:

奧菲莉亞:「這是給您的茴香和漏鬥花。這是給您的芸香。這兒還留著一些給我自己;遇到禮拜天,我們不妨叫它慈悲草。啊!您可以把您的芸香插戴得別致一點。這兒是一枝雛菊。我想要給您幾朵紫羅蘭,可是我父親一死,它們全都謝了。他們說他死得很好——」

——《哈姆雷特》第四幕

       



《奧菲莉亞》局部:「這兒是一枝雛菊。我想要給您幾朵紫羅蘭,可是我父親一死,它們全都謝了。」

        次日,她就被人發現在河中溺亡。惴惴不安的王后這麼形容奧菲莉亞的死亡:

王后:「在小溪之旁,斜生著一株楊柳,它的毿毿的枝葉倒映在明鏡一樣的水流之中。她編了幾個奇異的花環來到那裡,用的是毛茛、蕁麻、雛菊和長頸蘭——正派的姑娘管這種花叫死人指頭,說粗話的牧人卻給它起了另一個不雅的名字。她爬上一根橫垂的樹枝,想要把她的花冠掛在上面。就在那時候,一根心懷惡意的樹枝折斷了,她就連人帶花一起落下嗚咽的溪水裡。她的衣服四散展開,使她暫時像人魚一樣漂浮水上;她嘴裡還斷斷續續唱著古老的謠曲,好像一點不感覺到她處境的險惡,又好像她本來就是生長在水中一般。可是不多一會兒,她的衣服給水浸得重起來了,這可憐的人歌兒還沒有唱完,就已經沉到泥裡去了。」

《哈姆雷特》第四幕

        

        女人和花。

        西洋有因愛情而溺亡的奧菲莉亞。

        東洋有因愛情而苦惱的黛玉。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黛玉的《葬花詞》寶玉能懂,奧菲莉亞的真瘋癲讓裝瘋以求自保的哈姆雷特即便能懂,也必須按捺在心,無從言說。

        同時還想到昨天文章裡提到的日本導演巖井俊二的電影《花與愛麗絲》,想到Hana住的那棟繁花似錦、四季如春般的屋子:



《花與愛麗絲》劇照

        那充盈了整個房間的盛大花束,不知是在頌讚Hana與Alice的少女情誼呢,還是在祭奠Hana自己那無疾而終的愛情……

        雖然男人未必能懂,但女人,真的是愛花的吧。要不伍爾夫也不會在名作《達洛維夫人》開篇便寫到:

「達洛維夫人說她要親自去買些花。」

"Mrs. Dalloway said she would buy the flowers herself."

伍爾夫《達洛維夫人》

     

        達洛維夫人買花做什麼?是為了那定期舉辦的盛大聚會。是為了填補內心那滿滿的空虛、那空蕩蕩的寂寞……更是為了愛情,為了那每日探望、探望了十多年,卻不久後就會拋棄她而選擇自殺的作家。

        

        自殺,是的。

        書中作家的死亡何嘗不昭示著精神飽受折磨、最終還是選擇了自殺的伍爾夫自己?

        不知是巧合還是必然,在伍爾夫的半傳記型電影《時時刻刻》中,她的瘋狂與死亡再次和花以及水聯繫在了一起:


電影《時時刻刻》劇照:片中伍爾夫最終選擇投河自盡。

        身邊沒有一位女性朋友是不愛花的。有每逢新春花市都去參加,捧著一盆盆五顏六色的蝴蝶蘭、牡丹、佛手、富貴竹搬回家中的朋友;也有到了法國小城雷恩每周六的集市Marché des Lices的花攤前,就再難以挪開腳步,糾結許久依然要把眼前那束粉色鬱金香買回寢室的朋友。

        就連經年累月陰雨連綿的巴黎,也有個好聽的別稱,叫作「花都」。塞納河邊,也有個有名的集市,叫作「花市」。

        「花市」故而成為許多流連在巴黎的畫家經常描繪的題材:


巴黎最有名的花市之一:西岱島花市,位於塞納河邊。

        

        為什么女性、花、瘋狂、愛情還有死亡之間有著如此難以解釋的神秘聯繫?

        「花」除了經常性地成為女性的象徵物外,女人和花之間好像還存在某種更為緊密、更接近實在本身的牽連乃至應和(correspondance)。女性人格所獨有的纖細且發達的神經末梢,男性人格只怕是無法理解,還會加以鄙夷的罷。所謂情侶間的吵架,夫妻間的不和甚至產後抑鬱症等等,或許都和這一男女之差有關。

        所以,無處傾訴的女人只好向花朵傾訴,每天精心呵護著華屋中的花枝。仿佛花朵的鮮豔與繁盛就是她們自己的鮮豔與繁盛,好似它們綻放的生命力可以化解她們鬱結於心的苦悶一般。


        可能也只有詩人如蘭波,才能懂得這其中的纖細微妙、千迴百轉。

「已經一千多年了,哀傷的奧菲莉亞

這蒼白的幽靈,漂過黑色的長河。

已經一千多年了,她溫柔的瘋癲

向著夜晚的清風,輕聲訴說她的戀情。

"清風親吻她的胸脯,將她那被水浸透的

綿綿輕紗撫開,像花冠一般;

顫抖的垂柳在她肩頭哭泣,

蘆葦也彎向她那迷夢般飽滿的額頭。

[…]

「詩人說在群星的光輝下,

你在夜晚來找尋曾採摘的花朵;

詩人說他看見蒼白的奧菲莉亞,

身著長紗漂浮水中,仿佛一朵巨大的百合花。」

——蘭波(自譯)

"Voici plus de mille ans que la triste Ophélie

Passe, fantôme blanc, sur le long fleuve noir.

Voici plus de mille ans que sa douce folie

Murmure sa romance à la brise du soir.

"Le vent baise ses seins et déploie en corolle

Ses grands voiles bercés mollement par les eaux;

Les saules frissonnants pleurent sur son épaule,

Sur son grand front rêveur s'inclinent les roseaux.

[...]

"Et le Poète dit qu'aux rayons des étoiles

Tu viens chercher, la nuit, les fleurs que tu cueilles;

Et qu'il a vu sur l'eau, couchée en ses longs voiles,

La blanche Ophélia flotter, comme un grand lys."

——Arthur Rimbaud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不吝您的拇指,點擊手機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想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本訂閱號。回到頁面最上方點擊「布瓜法蘭西」就可關注!

        謝謝您的支持!Merci!

註:版權屬於本作者。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本人。小編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相關焦點

  • 《情迷畫色》是奧菲莉亞,也是伊莉莎白·西達爾
    大部分的故事走向和史實出入不大,但丁·加百列·羅塞蒂,這個有著詩人+天使的浪漫名字的才子,學識淵博,寫詩,風流且「瘋狂」,讓我想起了另一個寫詩的瘋子但丁,故下文均稱羅塞蒂為但丁。但當捧腹看完這幫「滿腹激情和男性浪漫」的PRB熙熙攘攘的藝術探索和名利追求,直到最後麗茲死去的時候,才愕然醒悟,這根本不是部讓人發笑的「喜劇」吧?而麗茲似乎成了真正的奧菲莉亞。
  • 傑作 | 是誰殺死了哈姆雷特的初戀情人「奧菲莉亞」?
    但是當哈姆雷特誤以為他的殺父仇人竟是她的父親之後,他認為在仇恨面前必須拋棄自己的愛情。而當她的父親波隆尼爾讓她不再與哈姆雷特見面的時候,她也同意了。當她的父親利用她來監視哈姆雷特的時候,她也照著她父親說的去做。只要她還沒結婚,她就得活在她父親的控制之下。
  • 情畫:你是那水中的奧菲莉亞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最長的一部,是莎翁的四大悲劇之一,也是他最負盛名的劇本,其中深刻的悲劇意義,複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的藝術手法,代表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今天要介紹的畫作,是以《哈姆雷特》中的一個人物為題材的,她就是奧菲莉亞。劇中奧菲莉亞是波洛涅斯的女兒。是哈姆雷特現實世界裡的戀人。
  • 奧菲莉亞——孩子必須了解的100幅世界名畫
    周圍是一片濃濃的綠,河底幽深陰暗的苔蘚、河邊的蘆葦、勿忘我、風信子以及難以明辨的灌木和藤羅、大樹,都被畫家極度寫實和精細地表現!這些植物構成了一個安靜而隱秘的世界。畫面中的這個世界不知始於何方終於何方,它卻是少女最後的歸處。她的雙手無力攤開,似乎正在平靜地擁抱死亡。
  • 給莎士比亞作品電影《奧菲莉亞》設計服裝,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前不久,備受期待的電影《奧菲莉亞》(Ophelia)於美國上映,反響熱烈。奧菲莉亞是莎士比亞的作品《哈姆雷特》中一位重要的女性角色,該片是對莎士比亞著作《哈姆雷特》的一次重新想像,從奧菲莉亞的視角出發,將講述原劇中未能講述的故事。
  • 去年的哈姆雷特和奧菲莉亞又來啦!
    2011)主要戲劇作品莫裡哀《恨世者》(2010)、莎士比亞《針鋒相對》伊莎貝拉(2011)梅因伯格《殉道者》Lydia Weber(2012)高爾基《夏天》,Sonja(2012)莎士比亞《無事生非》,(2013)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格特魯德/奧菲莉亞
  • 《潘神的迷宮》:奧菲莉亞的陰陽兩界
    這又是一個雙線的故事,這讓我想起王小波《我的陰陽兩界》,奧菲莉亞是這兩界間唯一的聯繫。那麼這草除了在影片中保護奧菲莉亞懷孕的母親之外,又還有什麼寓意嗎?奧菲莉亞闖第二關時吃的葡萄是物慾的象徵嗎?現實中的母親不討人喜,是個屈服於夫權威嚴下的軟弱女性,為什麼她卻也是魔幻世界裡的美麗王后?母親生下的那個異父弟弟是半仙半魔的血緣嗎?上尉的父親那個砸壞了的懷表又象徵什麼?法西斯的幽靈嗎?所以最後梅塞迪斯決定不要將上尉的名字告訴他襁褓中的嬰兒嗎?
  • 【劇·資訊】孟京輝「陌生女人」廚房臥室瘋狂愛情
    從羞澀懵懂一襲白裙的青澀少女,到初露風情的年輕女人,再到熱烈狂放的交際花與「女巫」,在兩個小時的劇情內,「陌生女人」的人生脈絡如剝洋蔥般緩緩展開,而貫穿整個劇情的線索,按照導演孟京輝之前的笑言,就是「三次做飯與三次交歡」。孟京輝說:「如果在我們的戲劇舞臺上還要對原著進行亦步亦趨的復刻,那實在是太沒意義了,這部戲我們要站在原著的主題之上,來發揮自己的想像。
  • 【那件瘋狂的小事叫愛情】
    ▽聽著一首老歌名叫【那件瘋狂的小事叫愛情】。把這幾個字發在博客上。一個男人留言這樣說的,「呵呵,雖然是小事,可還是傷的很慘哪。」隔著屏幕我還是笑了。▽愛情,真的是一件瘋狂的「小事」。「網上有一個很火的故事,一棵樹愛上了馬路對面的另一個棵樹。我問然後呢,她說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很久以後我才懂,不可能的事,開始就是結束。」。。。
  • 天蠍座女人在愛情中做過的最瘋狂事情?
    天蠍座女人在愛情中做過的最瘋狂事情?
  • 高岡早紀再演奇葩劇 瘋狂女人追逐愛情毀三觀
    來源:新浪娛樂(文/ihan)改編自五十嵐貴久同名小說的富士系日劇《莉香》,劇集分為上下兩部,講述了一個名叫莉香的女人瘋狂追逐愛情、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故事。另一邊,花山醫院副院長大矢會診完病人、準備去面試新護士,突然收到來路不明的快遞——被做成永生花的紅玫瑰。仿佛是莉香同款。二人在面試上相遇。莉香逢人就說自己28歲,雖然高岡早紀的美貌沒話說,但年齡設定還是有些勉強,似乎埋下伏筆……莉香憑著優秀的簡歷被錄用,但她詭異的氣場和手腕上的十字架傷疤讓同為女人的護士長覺得心裡發毛……繼續埋伏筆、搞氣氛。
  • 愛情是一場自己的霍亂,沾染了就痊癒不了,可以戰勝死亡變成永恆
    小說寫的是兩男一女從青年時代,一直到耄耋之年不稱心的愛情故事,分別是痴情的少男佛羅倫蒂諾·阿里薩,美麗的少女菲爾米娜·達薩,以及聲名顯赫的醫生烏爾維諾。激情之愛阿里薩是一個出身卑微的私生子,他外表孱弱蒼白,內心敏感而又細膩。當富商帶著他的女兒菲爾米娜來到這座城市的時候,阿里薩瘋狂地愛上這位少女。
  • 《倫敦戰場》愛上這個女人令人瘋狂,帶來靈感也帶來死亡。
    愛上艾梅柏·希爾德這個女人令人瘋狂,帶來靈感也帶來死亡。 講真她的三圍並不出眾,但是五官相當美。 約翰尼·德普已經充分證明了這點。艾梅柏·希爾德稱「自從兩人2011年開始交往德普就一直家暴她。」同時向法院遞交照片。可以看到艾梅伯眼部周圍有淤青。艾梅伯·希爾德還申請對德普的臨時禁止令,禁止他靠近艾梅伯。約翰尼·德普是不是太自卑了!
  • 女人的一生,要經歷三次死亡
    十月懷胎,女人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孕育生命的過程,在生孩子時更是從鬼門關走了一趟。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500000名婦女死於又於懷孕和分娩引起的併發症,這還是醫學發達的現代。在古代孕婦死亡的更多了,據說100個孕婦就要死三個,古時候的婦女一輩子至少要生6次才能有兩個健康的孩子。所以說女人生孩子就是經歷的第一次生死考驗並不為過。
  • 《致命女人》:從三個女人的愛情故事,看女性社會地位的變化
    導演用高妙俏皮的剪輯手法,把三個不同時代的女人在同一幢房子內的愛恨恩怨展現的淋漓盡致、元氣豐沛、豔麗另類。奧斯卡獲獎影片《時時刻刻》用女作家維吉尼亞·伍爾芙的小說《達洛維夫人》串起了三個時代三個女人的悲傷故事,《致命女人》則用一所漂亮的房子,講述了三個女人的愛情喜劇事。三個女人的愛情故事背後,反應的是女性社會地位的變化。
  • 女人花直播精選—愛情守望者
    今天,在女人花《讀書時間》裡,嘉麗和大家分享了這篇文章《愛情守望者》。在文章最後嘉麗放了一首歌。
  • 刻骨銘心,八卦獵奇,那些莎士比亞的經典愛情戲碼
    有人在分手過後,仍會深陷前男女朋友的 「餘毒」裡,久久難以忘懷;明知兩人已無法再複合,但不是希望以朋友關係作為另一種形式的永續長存,便是念念不忘,抱持著希冀達成「不可能任務」 的幻想度日。不過卻很少人提及,在此劇中,男女雙方在茫茫情海裡,是多麼難得的一見鍾情,並於避過眾人耳目的艱難裡傳情達意,即便血海深仇/許嫁他人/面臨死亡的恐懼等都無法阻擋兩人的烈愛,斬遍荊棘萬千,可是,迎來的卻不是永浴愛河,而是血流成河的悲劇殉情。在愛情裡,你是否曾遭遇過千刀萬剮,即便彼此間都願意攜手走過,但最後仍不得不含著眼淚,目送深愛那人離開而無能有所改變?
  • 奧菲利亞| 有一種死亡叫美到窒息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整幅畫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花,這些花可不是隨便出現在這幅傳世名畫上的,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寓意,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畫面左下角生長在水中的那一簇矮小的植株叫做烏鴉花,看起來有點像毛茛(máo gèn),象徵著背叛或者幼稚,它在訴說著人世的陰險和奧菲利亞的單純;她右手邊漂浮的雛菊象徵著她的清純與善良;漂浮在她裙邊的粉紅玫瑰以及盛開在她左邊河岸上的一大簇野生白玫瑰象徵著愛情、純潔和死亡;她脖頸上的紫羅蘭花環象徵著純潔、忠誠以及永恆的愛與美;奧菲利亞左手邊河岸上盛開的一簇淺藍色的勿忘我,象徵著她對哈姆雷特永恆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