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團隊中有很多科普漫畫家,他們會根據NASA發布的內容,加以自己的想像,把冷冰冰的科學任務轉化成人人都能看懂的漫畫。水平夠高的話,預測的結果跟未來幾乎一模一樣。我們透過他們的漫畫,一起來看看第一批在月球和火星建立基地的探索者們會過一種怎樣的生活吧。
這是藝術家設想的月球擺渡船,在月球軌道和地球低空軌道之間往返。擺渡船中用桶狀貨櫃裝載著在月球表面生產出來的液態氧。
月球採礦作業,生產液態氧。鈦鐵礦是月壤中很常見的富氧化合物,機器正在開採的就是這種礦物。
21世紀的月球基地活動。月球表面的機器吊臂正在移動一個為太空人準備的剛剛「到貨」的生態艙。吊臂將生態艙從運載平臺上吊起,因為平臺還要回到主基地繼續運輸任務。背景中還有很多其他運載平臺,它們共同推進運輸和建造任務。
月球基地系統研究。圖中是位於哥白尼環形山上方的大型軌道運輸飛行器和近月軌道著陸器。兩個機器在每次完成任務之後都要回到地球軌道的空間站去進行維護,更換磨損部件並裝載新的燃料和貨物。
月球基地系統研究。月球表面登陸設備的樣子。
這是核電推進裝置,面積大概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在地球軌道組裝好後,這臺10兆瓦功率的設備能夠在六個半月的時間內運輸130噸的貨物。
隨著商業在月球的發展,產業鏈會逐漸完善起來,包括生產液氧、生產氦3和交通通訊。
24小時不間斷的地月交通系統能夠隨意組裝可拆卸的模塊,旅客身處其中,甚至不用離開自己的模塊就能被運送到月球表面。
就在距離阿波羅17號著陸點不遠的幾公裡處,一個月球採礦工廠正在收穫大量液氧。
月球拓荒者會遭遇很多新的問題,因此需要新的應急措施。圖中一個拓荒者從大約30米高的地方摔了下來並摔斷了大腿骨。在此情況下,「醫療運輸機」和另外兩名拓荒者利用可攜式掃描儀和全息設備確定病情並制定解決方案。
距離地球只有三天航程的月球是個測試火星任務設備的好地方。一個在火星表面登陸的模擬任務可以測試很多相關的火星系統和技術。
儘管造訪火星的具體計劃還沒有形成,很多無人設備的研究已經表明人類很有可能造訪。藝術家的概念畫也許就能為人類登陸火星提供靈感。圖中描述的景象包括火星基地(包括陸地交通線、生態艙、動力模塊、溫室、中心基地、輕質吊車和拖車、起降裝置、水站、維修車間、挖隧道設備、鑽孔機、大型盤狀天線、桅杆、火星上的飛機)、執行任務的火星探索者以及火星車。
著陸前的幾分鐘,飛船開始減速,目的地是火星的Ganges Chasma,能夠觀測火星地表的地質、水文甚至生物演化。工作人員在到達火星之前將在生態艙中居住六個月,到達目的地之後與兩年前送到的物資匯合。
在似乎有很多外星資源的火衛一,一個移動推進裝置在凹凸不平的地表採集資源。通過核反應,機器能夠融化火衛一的表面,產生水蒸氣並將其轉化為液氫和液氧。
在火星克裡斯平原正上方500千米處,一個軌道平臺正在用雷射傳感器自動對接一個正在靠近的樣本採集返回裝置。平臺的機械手臂將把裝置上的樣本罐拿下來,儲存並運回地球。
第一個登上火星的人類重新來到了維京2號地表探測器的著陸點,打算研究火星表面和大氣對設備造成的影響。
太空探索激勵了各個年齡段學生的想像力。從幼兒園開始,可能的未來科學家和工程師就在夢想著自己能夠參與太空旅行。有一天,他們甚至也許還能在重要的太空基地擁有太空大學。
在火星的Ganges Chasma著陸點開了一段車之後,兩個太空人開始檢查著陸器和小型探測器。這個站點也能讓太空人在步行可回到基地的距離內重新檢查生命支持系統。
旅居者探測器,在火星工作多年之後終於等來了人類。
火星探路者登陸器和探測器超額完成任務,在設計的使用年限到達之後還傳回很多火星遠古洪水的高解析度照片。
兩位到達火星的科學家正在動手採集樣本。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帶你領略科普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