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全國攝製組最愛去哪兒團建?最新的「舌尖認證」來了!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成都的擔擔麵和重慶的小面,成都的冷鍋魚和重慶的萬州烤魚,四川宜賓的高縣土火鍋和重慶的九宮格火鍋……看到這裡,「吃貨」們是不是已經按捺不住一顆想要飛往成渝兩地旅遊的心?
近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推出「成渝文旅新地標」大型評選活動啟動,首日即收穫了全網點擊量共計682萬次。隨著成渝兩地愈來愈多的美景被網友發掘稱讚,不少「吃貨」開始將眼光轉移到了成渝的美食之上。成都、重慶,這對道不盡前緣的「千年CP」,都以美食聞名,都各自有代表名菜,也吸引來了《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等爆款美食紀錄片的鏡頭。
《早餐中國》裡的成都肥腸粉
「舌尖」認證 到處都是「上了電視」的美食
在各類美食紀錄片中,很容易找到成都和重慶的身影。在這兩座城市中,不僅能體驗一把「拍電影」的文藝感,也能回歸煙火之氣,找到由《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總導演陳曉卿力薦的餐館,打卡「上了電視」的美食。
亮相《舌尖上的中國》,對於成渝兩地來說已見怪不怪,攝製組也多次來拍攝。第一季裡的經典川菜、重慶火鍋;第二季裡的樂山豆花、重慶小面;第三季裡的四川泡菜、樂山麻辣燙……導演陳曉卿也在節目《圓桌派》中談起川渝美食,表示最愛「親民」的重慶火鍋,這代表了中國人的美食智慧。
《沸騰吧火鍋》裡的四川宜賓高縣土火鍋
而在陳曉卿監製的另一部美食紀錄片《沸騰吧火鍋》中,花了更大篇幅講述成渝兩地的火鍋文化。其中有比較冷門的四川宜賓高縣土火鍋,也有重慶經典的九宮格火鍋。
《早餐中國》裡的紅油抄手
被川渝兩地美食俘獲的紀錄片導演,還有拍出了《早餐中國》的王聖志。作為美食紀錄片中的「爆款」,《早餐中國》擁有一大批「吃貨」粉絲。在該紀錄片中,成渝兩地的早餐頻繁亮相。早在第一季,就有成都紅油抄手和肥腸粉,而在第二季中,樂山的牛華豆腐腦、江油肥腸、重慶小面也先後亮相。
江油肥腸亮相《早餐中國》
《早餐中國》裡的重慶小面
「我如果問攝製團隊想去哪裡團建,他們一定會選樂山。樂山的美食讓整個導演組欲罷不能,完全是『中毒』了。在四川,不管是空鏡頭還是美食鏡頭,都特別好拍,視覺上也可以用『繁花似錦』來形容。」此前,導演王聖志在接受封面新聞採訪時說道。
不止是「麻辣」 成渝美食包含百味
在尋常人的印象中,川菜以「辣」聞名世間,「辣」也成為了成渝兩地美食的代名詞。但在眾多美食紀錄片挖掘中,成渝美食的菜式多樣、百菜百味,都在鏡頭中一一呈現出來。
為「川菜只有辣」刻板印象鳴不平的,肯定要數《風味人間》了。作為陳曉卿「舌尖」之後推出的有一美食力作,該紀錄片在2018年10月首播時,就拿下了豆瓣9.4的高分。在《風味人間》的首集中,就用大量篇幅講述了四川眉山洪雅縣的瓦屋山冷筍,記錄了一對本地夫婦到深山裡「打筍子」的過程。片中,打回來的冷筍,或是被烤乾做成龍鬚筍燉烏雞;或是直接清炒,做成筍子炒臘肉……成渝美食中的鮮嫩,都透過畫面刺激著食客的味覺。
點擊播放 GIF 1.4M
《風味人間2》裡的甜燒白
而在《風味人間》第2季中,攝製組選擇了青城山腳下一道的「甜燒白」,來詮釋川味中的「甜」。攝製團隊將鏡頭對準了鄉村廚師夏偉和青城下腳下壩壩宴,一道將豬油與紅糖混合而成的甜燒白,沒有精緻的擺盤,也沒有繁複的烹飪過程,正代表了樸實生活中的那抹甜蜜。此外,「川菜之魂」豆瓣醬的在料理中的角色百變,重慶郵亭鯽魚的麻辣鮮香,都在這部紀錄片中顯示了強烈的存在感。
巴蜀同盆地,成渝一家親。回看成渝的文化發展脈絡,會發現冥冥之中兩地早已走到了一起。無論是同為影視拍攝的「寵兒」,多次成為影視爆款裡的取景地;還是登上美食紀錄片,用舌尖味道俘獲廣大吃貨。鏡頭之下的成渝,正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