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極拳修煉道妙,最好是不要預先什麼都知道

2021-01-09 雲中有我名

筆者老華以真修實練的成果證明,打真正的太極拳,是修煉道妙的一個最為簡便、安全且有效的法門。

直言說,即打真正的太極拳完全可以與道相合;簡單說,即由拳可入道。因此,打太極最好不要對功夫遠景知道得太多,知道得太多反而會影響修煉。為什麼呢?因為知道得多了,心中自然會有所期待,便落入了「有求」。一「求」,完了,啥也沒有了。道妙就是這麼奇怪,可遇而不可求,有意求之,偏偏不得。

老華的修煉成就,全部都是不期而至、不思而得的。我是2003年春開悟見性的,但在2008年之前,我都不知「道家養生功法」是何物事,甚至都沒讀過《道德經》,只知道打我自己改造出來的太和拳。

回顧自己的修煉經歷,應該慶幸早早地就離開了啟蒙恩師(恩師只教會了我一套吳式太極拳套路,而沒教練法和心法),並沒有拜師學藝,完全靠自己的思悟與摸索。假若我有個師父領著,勢必會亦步亦趨跟著師父的腳步走。那就限制了自我開發、自我發掘,那我還會有開悟見性、懂勁神明的正果嗎?真的不好說。

太極拳道主要修煉的是人體內在的、潛在的功能,若不自己獨立思悟、磨鍊並悉心體會,而是一味跟著師父的思路走,恐怕是不行的。

說白了,「不要知道得太多」,就是要把心空下來。真能空下來,才會見「靈」。這叫「真空妙有」。

有愛好者問,「空靈」怎麼做啊?我怎麼做不來?很簡單,所謂「空靈」,就是不掛相。一絲都不掛!

很多年前,我就在太極拳吧裡對拳友們講,「要學會一絲不掛打太極」。您別笑,這可不是笑話,這是過來人的大實話,「一絲不掛」是一語雙關句,妙著呢!

首先,家裡沒人時,脫淨嘍對著大鏡子打打太極,身形正不正、腰塌沒塌、腚撅沒撅、虛步時腹股溝摺疊得夠不夠、自己的神意與形合和了沒有?等等,皆可一目了然,然後邊打拳邊自我糾正,效果非常之好。這叫「自己給自己捏捏架」。

其次,就是頭腦要清淨,一絲雜念也無,一丁點塵欲也不許起(打真正的太極拳下身會時常充血而蠢蠢欲動,此時堅決不要思念心上人!一思念,完蛋了,真精立馬會化為濁精滑入外腎之中,那這拳就算是白練了)。只有心靈清淨了,才能安靜;只有安靜下來了,才能進入那個「太極太和」之功夫妙境。

照鏡子打拳的一個細節不能不順便一說:前面講到的「自我糾正」到底該怎麼糾正?就是當你感覺自己鏡子中的形象特別好看、特別有少林拳味、尤其是特別有道家味時為最佳姿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要知道得太多」、「要一絲不掛打太極」,恰恰就是道家老聃「無為而無所不為」的玄妙思想。

「無為」,即「放下」。你今天放下的,正是你將來要拾起來且能拿得起來的東西。此中深意太極學人不可不知。

我在前面的文章裡所說的「意念力」和「心勁很重要」所指的正是這個將來「能拿得起來的東西」。

這個世界很奇妙,無為而為方顯內家拳道大智慧,空而不空始見「太極太和」真功夫。

好,謝謝觀看。

相關焦點

  • 修煉太極拳的十二個思想
    二是每次練功練拳須從無極開始,由靜生動,自無生有,練畢回歸無極靜站片刻,再練下一趟拳。三是每一式、每一動、每一圈均有無極始,再松回無極,式式如此,圈圈如此,修煉無極就是修煉靜功、內功,在靜修中培養丹田混元氣,也就是化生先天太極之氣。不修無極,難成太極。   二、練拳似練樁功   練太極拳的過程就是練內功、練樁功的過程。功夫來自樁功,慢練出真功,活樁有奇效。
  • 打太極拳必須知道什麼是迭法
    陳照丕:打太極拳全在用迭法,不懂迭法枉徒勞。什麼是迭法?就是剛柔相濟的變化,這個變化是無窮的。
  • 太極拳修煉的階段知多少
    太極拳修煉是分階段的,太極功夫也是分層次的。有人說練太極拳分五個層次,太多了,我就分三個階段,即一是打基礎階段,二是練出松沉階段,三是修煉出輕靈的階段。    《太極拳論》講:"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這說明太極拳功夫的修煉有三個階段,即著熟、懂勁、神明。
  • 太極拳修煉的三重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人
    我的理解,見,就是在修煉中參悟的意思。太極拳的修煉,也可以依照這個路徑去參悟,逐步提高自己的境界。與其他內家拳一樣,太極拳的修煉,也從調身,調息,調心入手。這是見自己的三個修煉的內容。調身。就是立身中正,去僵、化柔。無論靜態的樁功,還是行拳走架的套路,包括推手,都是要把我們不符合氣血導引的偏斜、僵硬之處,予以松活柔化,有一處僵硬,即是調身不當。
  • 把握太極拳三階段,太極越打越上手
    那麼,在修煉的過程中,如何一步步的提高自己的拳術水平,從而取得滿意的進步呢? 開始學練內功太極拳的時候,全日制學練時,最初的10多天最為困惑,許多人都感覺自己特別笨。其實,並不是大家笨,而是因為太極拳內功心法的術語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對於人們已建立的知識參照系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理念和體驗。也可能這方面本身就是一張白紙,連個參照物都沒有。
  • 太極拳功法修煉秘訣,看完茅塞頓開
    關注: 太極拳就拳論而言堪稱博大精深,就功法修煉唯求大巧無術,這是很多太極先輩的灼知真意。 「無欲觀妙,有欲觀竅。」
  • 話說太極拳|關於太極拳的起源……(連載)
    為了幫助廣大讀者更好地了解太極拳的傳承發展與功能價值,今天起,我們以連載的方式將這部書推出,與大家共享。  說起太極拳,想必大家都知道。  但是要說太極拳的創始人,可能就有人不知道了,說不定還會牽扯出個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人物,說什麼夜夢玄武大帝秘授拳法,一夜間就變成了太極拳大仙。這些,都是一些攀仙附道糊弄人的天方奇譚,也叫說瞎話。
  • 太極拳屬自然門!
    太極拳屬自然門,修煉方法:順其自然,修的是宇宙正能量!其特點:不加意念不追求,慢慢等稍息,等外師傳功傳法。
  • 打太極拳必須知道什麼是迭法!
    那麼,什麼是迭法?就是剛柔相濟的變化,這個變化是無窮的。很難用文字全面的寫出來,現僅大概指出幾個標準:(1)沉肘松肩,含胸塌腰,心氣下降,呼吸自然,如果練的周身關節僵的跟鐵棍一樣,如死蛇躺地,直棍一條,沒有變化,那就不成太極拳了,學者要注意。
  • 太極拳形神解
    由此可見太極拳在承認「形者神之質」的物質第一性的同時,強調「神者形之用」的精神能動性,尤其重視精神、心理意志的培養和訓練,「獨於精神往來而不傲倪於形象」。  魏·劉邵在(人物誌·九徵)中說:「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神精,則窮理盡性」。  王僧虔(筆意贊)的神採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
  • 趙堡太極拳簡介
    趙堡太極拳無論拳架或理論、著作都是有師傅口傳和身教。理論有:王宗嶽師尊的專著《太極拳論》《九要論》《太極行功歌》《捷要論》《運天機輪》《五字訣》《撒手法》還有《論推手》《論擒拿法》和《論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極拳花園中趙堡太極拳是民間流傳的一門太極真功,有著獨特的技擊特點和顯著特徵。
  • 吳圖南太極拳與修心
    得知吳圖南大師之太極拳境界,乃中國文化道統之瑰寶。人生何求?成一藝究一道也。修得己心豐滿圓柔,而臻氣隨意發,意隨心行,渾然氣勁,神光內斂,虛懷若谷,此武人窮一生所嚮往追求者。    璉師時以吳太師之名言耳提面命:「先學靜,而能悟,再學練。」靜者,心之定靜也,太師於其著作《宗氣論》中開宗明義表示:「氣功所尚者,靜定也,蓋人心靜 定,未感物時,湛然一理,即太極之妙也。」
  • 觸人如放電,太極拳的松功
    什麼是太極門松功呢?松功是太極拳練家終生追求,一世修煉的最高境界的功法。簡潔地說,松功是內外雙修,內求心神意念放鬆,神經安舒,頭腦清靜;先求心意松,而後肢體松,從腳到頂,腳、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九大關節鬆開,且節節貫串,舉動輕柔,頂上虛靈,周身全體不著力,形於手指,肢體肌膚乾淨?太極拳盤拳練功舉動必須輕靈,這是太極拳之特性。
  • 太極拳中的內外相合是什麼意思
    太極拳中的內外相合是什麼意思?先來看下內外相合的歌訣!    研練太極求陰陽,對立統一心中裝。
  • 太極拳真的能以柔克剛嗎?
    鄭曼青先生亦是小個子,抗日戰爭時以太極拳技驚服了美、英大兵;後來移居美國時,孔武有力的洋大個子,在試力之後均拜入門下。對於這個如何以小搏大的問題,聰明的中國祖先們,早就從生存競爭中找出了答案;從這些太極拳大師們的表現中,證明了體小可以搏大。這個答案,今世人應已知道,但是為什麼做不到呢?
  • 真正的太極拳到底是什麼樣子!
    太極拳之所以被稱之為「太極拳」,是因其以太極理論為指導,取其形、用其意,畫圈、走圓、繞8字,勁由心,力走螺旋,柔化剛打,化打合,是謂太極拳也。  練太極拳要明理、人行、合道、悟道、得道。道者,道家理論,一陰一陽之謂也。又道理、道德、自然法則,規律是也。
  • 論太極拳與「太極操」
    「三種功夫」,即人格修煉的道德功夫,防身應變的武術功夫和延年益壽的養生功夫,作者對所在的台州培訓中心對105位得病的學員調查,分析結果得出了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治癒很多疾病的結論。    一、什麼叫太極拳?什麼叫「太極操」?    太極拳是拳術的一種,也是醫療體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有陳、楊、吳、武、孫等流派。
  • 清朝武林第一高手,就是用太極拳打遍天下無敵!
    楊露禪可以說是靠太極拳做到了皇帝的老師的,楊氏太極出手見紅,打人是非常挺厲害的,當時打遍京城沒有對手。 同時,太極拳還很重視練氣,所謂「氣」,就是修煉人體自身的精神力,這是太極拳作為內家功夫的特點之一。 八種勁法中,掤勁是八勁之本,練太極拳不能須臾離開此勁。它是彈簧力,又如水託舟,如戥稱量;是知覺力,一切外來之力皆藉其辨別方向、大小。其他七勁不過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稱。
  • 真正的楊家太極拳
    (見1931年文光印務館印《太極拳使用法》第141頁)。楊澄甫先生還指出:「就太極拳而論,大多數是楊祿禪大師傳下來的,今竟分東西兩派,你說你的拳好,我說我的拳好,究竟那個好,初學人難分清的,知道各姿勢不同,有說長力的,有說長巧的,無論如何,太極拳理不能兩說,不得真傳,不知所以然也。」(見《太極拳使用法》第145頁)。看來,不得真傳就不知其所以然。
  • 祝大彤談太極拳的符號和密碼
    根據太極拳的特性,做到放鬆全身,使自身改變了人體結構,從一個自然人變成為一個松體人。上世紀活躍在太極拳教學前沿的吳圖南大師,是一位全體透空的太極拳家;楊禹廷大師坐在座像上像一個人影,似一付衣服架。他們對太極拳符號和密碼在理論的認識和理解是有一定深度的,但還不及公諸於眾,便駕鶴西去,未留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