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首歌曲的創作者涂敏恆(1943-2000),出生於苗慄縣大湖鄉,享有「客家流行音樂之父」的美名。
1980年,涂敏恆鑑於客家音樂沒落,與他大湖同鄉中另一位優秀的詞曲創作者吳盛智,比賽誰先寫出3000首客家歌曲,以便互相激勵,提高客家音樂的水平。沒想到吳盛智先因車禍去世,無法完成他們約定的壯舉,而且涂敏恆後來也在2000年3月14日因車禍去世,同樣是功敗垂成,令人非常惋惜。雖然如此,涂敏恆還是創作了2300多首客家歌曲,成為非常重要的客家文化遺產。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由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及其夫人,在2012年11月梅州舉辦的「客家文化藝術節」開幕晚會上獻唱的《客家本色》。
令人懷念的客家本色這首歌詞中有幾個客家專用語,意義如下。剎猛:努力,毋識:不曾,恁樣:這樣,豁忒:丟掉,恩的:我們的。
按照字面意義來說,這一句歌詞的意思是說,客家人從唐山(大陸)來臺墾荒的時候,身上一點錢都沒有,只有努力打拚,耕山耕田一途。
康熙二十二年,即公元1683年,在臺灣移墾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因為當年,福建水師提都施琅在澎湖海戰中大勝臺灣水師,明鄭王朝的末代王爺鄭克塽投降,臺灣從此劃入清朝版圖,成為福建省轄下的臺灣府。
在這之前,康熙皇帝為了防止鄭成功在沿海取得財源,實施海禁,把山東至廣東沿海20裡之內的人民全部撤離,並且毀壞沿海船隻,禁止人民下水。所以,那時想要移墾臺灣,就像登天一樣,困難無比。因此,臺灣一旦劃入滿清版圖,這一種堅壁清野的政策跟著撤銷,使福建與廣東沿海掀起一波移墾臺灣的浪潮。
福佬人在這一波浪潮中,同時擁有地利與人和的優勢。因為福建跟臺灣的距離比較近,所以福佬人具有地利之便,而且鄭成功帶領來臺的軍民大部份是福佬人,可以幫助新來的福佬移民。所以,福佬移民先從臺灣南部開始,逐漸往北發展,順利地取得臺灣西部沿海地區的大部份良田。
另外一群主要移民,就是來自廣東的客家人。他們不僅距離臺灣比較遙遠,更嚴重的問題是,滿清政府在最初開放臺灣移民的四十多年中,嚴禁廣東惠州與潮州兩府的人民(客家人)渡臺,只有廣東嘉應州的客家人,才能合法來臺墾荒。直到康熙六十五年,公元1721年,滿清政府因為臺灣客家人幫助平定「朱一貴之亂」有功,才宣布解除這一個禁令。
所以,最初來臺的客家人,大都是廣東嘉應州人氏。但是,廣東嘉應州座落在「閩粵贛邊區」,山多田少,地瘠民貧,所以出外謀生的嘉應州客家人都是赤貧階級,甚至其中有許多人僅存的求生工具,就是一枝擔竿。
涂敏恆另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叫做一枝擔竿說:「一枝擔竿嘉應抬到臺,抬盡唐山滄海事…」把嘉應州客家人來臺的貧窮與坎坷歷程,詮釋得深刻無比,令人聞之鼻酸。在網絡上,這一首歌經常跟客家本色同列。
這些嘉應客家人到了臺灣之後,因為缺乏地利與人和的因素,只好僻居在桃竹苗至臺中東勢,以及南部高屏溪沿岸的山區,開墾當時疫病叢生、原住民經常出草殺人的蠻荒地帶,當然只有努力打拚,耕山耕田一途了。
2010年8月,廣東省長黃華華、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臺灣新竹一道登臺獻唱一曲《客家本色》。
咬姜啜醋幾十年毋識埋怨,世世代代就恁樣勤儉傳家,兩三百年無改變按照字面意義來說,這一句歌詞的意思是說,客家人慣於省吃儉用,甚至幾十年(也就是終其一生)都不會埋怨,世世代代這樣勤儉傳家,到了臺灣兩三百年仍然沒有改變。
廣東嘉應州座落在五嶺地帶,山脈雖然不高,大多在二千公尺之下,但是山地與丘陵縱橫交錯,成為長江與珠江兩大流域的分水嶺,把江南地區一分為二,變成兩個迥然不同的世界。以致古代的北方人,一直把嶺南地區視為「蠻夷之地」,可見這五嶺一帶的地形何等險峻,交通何等不便。
而且,到了清朝的時候,客家人在嶺南已經住了數百年之久,人口壓力非常巨大,所以,當地客家人的生活物資極為缺乏並且費用昂貴無比,當然只有省吃儉用才能生存。
這些客家人到了臺灣之後,又比他們身在原鄉的時候,多了一個重擔。因為,在他們開始移民臺灣之初,滿清政府嚴禁大陸人民攜眷來臺;所以,他們都是因為廣東原鄉生活太艱苦,不得不鋌而走險移民臺灣,所以身上都背負著原鄉一家人的寄望。下面是一首描寫廣東客家婦女,引頸等候在臺灣打工夫婿的詩,把這一點表達得入木三分:
「五月臺灣谷價昂,一車聞說十圓強;
澎湖風浪今應靜,個個迎門待玉郎。」
所以,這些來臺的客家人更加只有勒緊褲帶,把所得積攢下來,接濟原鄉嗷嗷待哺的家人。
2012年11月,吳伯雄先生和夫人戴美玉女士以一首《客家本色》掀起了「客家文化藝術節」晚會的高潮。
客家精神莫豁忒 永遠永遠按照字面的意義來說,這一句歌詞的意義在於勸勉,客家人永遠不可拋棄他們來臺祖的墾荒精神。
這種精神實在很可貴。甚至終生拚勁十足的馬偕博士也說過:「在福佬人會失敗、原住民會餓死的地方,客家人卻可以繁榮興盛 」,表示他對於客家人克苦耐勞與勤儉持家的精神充滿敬意。
另外,日本有一位號稱「客家通」的學者高木桂藏教授,對於客家精神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有一本著作叫做《硬頸客家人-中國猶太人的生活智慧》,目的在於借用客家人的硬頸精神(這是指客家人面對艱難的環境,不屈不撓的堅毅精神,並非盲目固執的愚昧行為),以拯救當代日本年輕人價值觀混亂與動搖的問題。
《客家本色》歌詞欣賞客家本色
詞曲:涂敏恆
唐山過臺灣 無半點錢
剎猛打拚耕山耕田
咬姜啜醋幾十年 毋識埋怨
世世代代就恁樣勤儉傳家
兩三百年無改變
客家精神莫豁忒 永遠永遠
時代在進步 社會改變
是非善惡充滿人間
奉勸世間客家人 修好心田
正正噹噹做一個良善的人
就像恩的老祖先
永久不忘祖宗言 千年萬年
備註:本文由漫心谷整理,所用圖片來自網際網路,版權歸原作者,特此致謝!轉載須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