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綠 景美人和
——記全國文明村上林縣喬賢鎮恭睦村
上林縣喬賢鎮恭睦村內旦莊道路通暢、山水秀麗、村容整潔。 何光民/攝
乾淨整潔的道路、鬱鬱蔥蔥的綠植、嶄新大氣的樓房、喜笑顏開的村民……走進上林縣喬賢鎮恭睦村,一幅「山青水綠、景美人和」的新農村畫卷徐徐展開。
近年來,恭睦村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打造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以整治村容村貌為和諧村莊建設的切入點,紮實推進「宜居鄉村」建設。最近,該村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
黨組織引領 找準致富路
恭睦村設有一個黨總支部,6個屯級黨支部,現有黨員70名。自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以來,恭睦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成立「一組兩會」,黨員帶領全村群眾開展民主自治管理,做到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每個月都開展黨員活動,獻計獻策。通過黨員外出培訓,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為本村文明創建工作提供借鑑。」恭睦村村支書石永忠說,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該村兩委班子以經濟建設為基礎,以思想道德建設為突破口,全面推進文明村創建工作。
在村黨總支部和黨員致富能人的帶動下,恭睦村堅持「因地制宜、宜養則養、宜種則種」的原則,逐步形成「一村一業、一莊一品」的特色種養基地,發動農戶種植柑橘、生態果,養殖山水牛、羊、野豬、林下雞等,目前農戶產業發展覆蓋率達92%。
2013年,該村村民人均純收入4850元。到2019年,該數據增長到6980元,農戶的腰包逐漸鼓起來,生活越過越好。
目前,恭睦村正重點打造內旦莊「壯家要寨」,發展鄉村旅遊,將旅遊扶貧與特色產業相結合。2019年,該村旅遊總人數7.8萬人次,同比增長10%;旅遊消費120萬元,同比增長20%。
村民齊參與 村貌大變樣
「幾年前,莊裡還是雜草叢生,汙水橫流,道路坑坑窪窪。後來,莊裡打造『壯家要寨』項目,進行整體風貌改造,村民二話沒說,主動拿出自留地,大概有230多畝,我也捐了3分多地。」恭睦村內旦莊脫貧戶梵飛秋告訴記者。
據悉,該莊600多名村民紛紛加入文明鄉村建設中,在疏通溝渠、垃圾分類、汙水處理等工作中投工出力,全莊風貌有了質的飛躍。如今,這裡有蔥蔥鬱鬱的花園,青石鋪就的行人步道,木瓦結構的大戲臺,壯族特色的文化牆,修舊如舊的村史室,曲徑通幽的環湖棧道,過去的「髒、亂、差」現象一去不復返。
內旦村莊的變化只是一個縮影。近幾年,恭睦村以美麗鄉村建設活動為契機,持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項目投入。投入130萬元建設下那沫和江那莊汙水處理設施;投入245萬元建設內勉莊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中心垃圾;投入245.48萬元實施人飲安全項目6個,農戶飲水達標率100%;投入18.19萬元改廚改廁,惠及農戶131戶;實施路燈亮化項目13個……
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恭睦村還加強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嚴格門前「三包」,號召全民註冊南寧市志願者網,定期組織志願者開展村屯環境衛生保潔,鄉村風貌不斷提升,鄉村生活更加宜居。
活動多樣化 倡導新風尚
在恭睦村村委會,村支書石永忠指著村委大戲臺說:「最開始是村裡成立一支專業的文藝隊伍,後來慢慢發展到現在14個自然莊各有一支舞蹈隊。每次村裡舉辦演出活動,至少都有20個節目,村民參與積極性很高。」
今年以來,在中國旅遊節、春節、國慶節等節假日期間,村委會組織開展「送文化下鄉」演出活動32場,涉及脫貧攻堅、禁毒、鄉村振興等主題,讓黨的理論政策和精神文明理念,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時「飛入尋常百姓家」。
與此同時,恭睦村積極開展「傳承好家訓、建設好家風」示範點建設活動,建成喬賢鎮內旦莊好家風好家訓的農村示範點,以家風化民風,以民風促鄉風,進一步推動文明村創建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以創建「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身邊好人」為抓手,倡導移風易俗、孝老愛親等文明新風尚。近年來,恭睦村共打造鎮級「十星級文明戶」17戶、市級「十星級文明戶」8戶、家庭縣級「十星級文明戶」8戶,形成恭睦村的新鄉賢群體,成為良好鄉風的引領者。(廣西日報 記者 呂海鋒)
【來源:廣西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