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接近真實的歷史還是探究人性,都是困難的事情,但《見字如面》卻相信,信件能為我們提供另一種維度:信件是一種載體,能承載最私密的感情、表達最真實的觀點,也能貼近歷史真相,豐富歷史細節。信件能幫助我們還原最真實的人性。
本期《見字如面》以「親歷記」為主題,關注普通人在大事件中的經歷、感受。節目播出後,網友們紛紛表示五封家書帶領大家走進了歷史最深處,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那些不曾知悉的歷史細節,也讓我們從與宏觀敘事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到了戰爭的殘暴與人性的醜惡。
侵華日軍家書:用日本刀殺人有一種快感
信件中的歷史信息能豐富細節,也能確認真相。我們都知道,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燒殺劫掠無惡不作,我們也知道他們至今拒不道歉、甚至否認曾經犯下的罪行。本期《見字如面》用兩封侵華日軍的家書提醒我們:歷史可以被歪曲,但真相絕不會被掩蓋。在這兩封信中,我們不但可以看到血腥的暴行,還可以看到人性在戰爭機器裹挾下顯露出的醜惡。
第一封信容易令人感到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
1938年3月,一個名叫山田兼次的侵華日軍軍官給姐姐寫了封家書。在信裡,他用與親人聊天的口吻寫出了他用日本刀屠殺中國人的殘暴:「三月十二日,我們捉到了一個共產黨的密探。十三日就趁著月光,把他拖到麥田裡,用近松君送給我的一把日本刀,喳地一聲將那個人的頭砍下來了。我當時就感覺到了用日本刀殺人有一種快感。」
這位日本兵的家書用他的親身感受告訴我們,對於屠殺同類,他不但沒有同情與不忍,反而從中體驗到了一種快感,甚至很享受。
更令人心驚的一個細節是,這位日本兵以平靜的語氣描述了自己的「快感」後,就迅速和姐姐聊起了其它的家常,沒有任何的停頓,仿佛屠殺一個人對他來說是件稀鬆平常的事。
另一封信來自池田幸一,他是侵華日軍中的一名普通士兵。在安徽境內行軍時,他給母親池田照子寫了一封家書。信中提到了所謂的「徵發」行動:「徵發是很有趣味的事情,我去過一次。我們一共五個人,徵發回來的東西有雞、豬、青菜等等,凡是見到的能吃的東西,全都被拿回來了。」
日軍所謂的「徵發」,就是將所到之處能吃的東西全部從百姓手裡搶光,對於這種強盜般的無恥行徑,池田幸一居然覺得「很有趣味」。可見戰爭機器對人性的改變,它激發出了人性中更多的惡的一面。
而這兩封日軍底層士兵的家書之所以能讓人感到如此震驚與憤怒,是因為來自個體的敘述往往比宏觀描述更能衝擊人的內心,它讓我們深入到歷史的細節當中,從細微之處看到了人性的醜惡。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