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天然獨」世代走上舞臺 但臺灣從未擺脫「中國」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2020年3月30日,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病逝,一些臺灣年輕網民在臉書上留下不甚好聽的評語。在臺灣小青年看來,郝柏村「太國民黨」。外省、高級軍官、不夠具備「進步價值」之素養。一些小青年以當今的「抗中」情緒將國民黨、外省與大陸直接綁在一起,忽視了前人所經歷的時代變局,以自己的歷史觀度這些老人家──最後,下了一個「又一個跟不上時代的老人家之評價。

在對岸,當大陸年輕人看見國民黨老一輩時,也會打趣說「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已經沒有錢」。

很難設身處地想,老國民黨人在當今情況下究竟有什麼慨嘆,是時勢如此呢、還是有些時不我予?但我想,彼岸的中國夢與老兵們心底的中國夢或許不一樣,至少能慰藉他們「家鄉不再戰爭貧窮,中國人強起來了」之鄉愁。

就在郝柏村過世前不久,其子郝龍斌在黨主席之爭上,慘輸給江啟臣。而後一支支麥克風追著江啟臣問,「認不認九二共識?你到底認不認九二共識?」而後江啟臣終於表示了,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正值壯年的江啟臣,是國民黨青壯勢力代表,身負「如何拉近年輕世代與國民黨距離」之責,甚至有媒體直接以「江啟臣能否擺脫國民黨『親中』路線」為題。回首過往,中國國民黨,從主導抗戰、到撤退臺灣,從經濟奇蹟、再到連自身定位都左支右絀,活生生演繹了「才過二十年,卻仿佛一世紀」。

老國民黨人逝去、新國民黨人掌權,郝柏村一生經歷戰爭無數,但從未忘記自己是誰、根在何處;新一代國民黨人從小優渥,認為兩岸和平是必然,卻被政治裹挾得不斷自我質疑。

如郝柏村一般的「中國臺灣人」,正逐漸消失在舞臺上,在很快的未來,被外界視為「天然獨」的世代將決定如何在中國崛起的國際局勢下生存。2019年5月20日,蔡英文「執政」三周年,大陸媒體《每日人物》發表了一篇熱門文章,「康熙停播三年,那些北上的臺灣藝人還好嗎」,內文提及了許多北漂的臺灣藝人。

在三環邊上租了房子、帶著幾件衣服就到北京打拼的《康熙》製作人B2,嘗試在大陸綜藝節目上找哏融入的諧星陳漢典,以及已經熟練使用大陸用語的藝人趙正平。他們是這個時代千萬個臺灣青年的縮影。

如同國民黨的沒落,這是時代,亦非特定政黨可以一力操作。

20歲的郝柏村因戰爭離開家鄉、連父母的最後一面也沒有見到;而今22歲的臺灣青年拎著行李箱來到北上廣,與父母用微信語音通電話。他們對臺灣的未來多少有些迷茫,現實不允許「獨」,主觀意識上不願統,他們只能說「不」、卻很難把自己的「要」化為現實。

但是,他們又是能清楚意識現實的。他們明白,老一代「戎馬為國」的時代已過,而自己已經開始面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或許會笑老一代的「中國情結」是過去式,「我們都是臺灣人」才是現在式。

但是他們明白,臺灣從未擺脫「中國」。無論是經濟上的中國、政治上的中國,還是意識形態上叫人煩躁的中國。

(郭雪筠/臺北女孩 本文發表於臺灣《中時電子報》)

相關焦點

  • 臺政客:「天然獨」世代即將結束 「天然統」世代來了
    楊世光。圖源於臺媒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黨2020參選人楊世光表示,臺灣「天然獨」的時代快結束了。因為現在12歲以下的孩子們每天看的是大陸的漫畫、電視劇與明星,聽的是大陸歌曲,他們將是「天然統」世代。楊世光指出,他可以理解臺灣「天然獨」世代的心情。八零年代出生的世代大量暴露在臺灣的發展遠比大陸進步的教育環境裡,但事實上卻見證大陸的經濟與發展追上、甚至超越臺灣。
  • 臺灣年輕世代從「天然獨」向「理性統」挪移
    臺灣《天下雜誌》最近發表「2018調查」,結果顯示,臺灣民眾的「統獨」態度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 天涯·視野林泉忠:蔡英文與臺灣"天然獨"世代的蜜月期能維持多久?
    "天然獨"世代對國民黨連接"中國"的國家論述無感      倘繼續深究,筆者以為臺灣年輕世代對馬英九失去信賴更為深層的原因,是反映在國家認同的意識形態上。具體而言,國民黨連接"中國"的國家論述在馬英九時代獲得九十年代以來最具能見度的展現,也反映在二零一五年馬政府大規模"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的政策上。重點是在經過二十多年"本土化"洗禮後的臺灣社會成長起來的年輕"天然獨"世代,對馬英九推崇的國家認同與政策思維已產生"無感"。
  • 說說臺灣年輕人為什麼變成「天然獨」
    我是一個普通的臺灣學生,19歲。是"天然獨",也是PTT常駐使用者。
  • 「天然獨」真不在乎「悶經濟」嗎?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這場選舉蔡英文取得了出乎意料之外的高票,年輕世代傾巢而出是主因。大肆推銷「芒果乾」之餘,蔡英文把「抗中保臺」的氛圍與想像炒作到了極致。這讓她能夠動員「天然獨」踴躍投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於是,仗著大勝的氣勢,蔡英文在勝選感言中表現強硬。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執政中,蔡英文不僅會拒絕「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倡議,也不會說出承認「九二共識」的通關密語。
  • 臺北女孩:「老中國人」漸逝,臺灣年輕人迷失方向
    臺媒資料圖2020年3月30日,郝柏村病逝,一些臺灣年輕網民在臉書上留下不甚好聽的評語。在臺灣小青年看來,郝柏村太國民黨。外省、高級軍官、不夠具備「進步價值」之素養。一些小青年以當今的「抗中情緒」將國民黨、外省與大陸直接綁在一起,忽視了前人所經歷的時代變局,以自己的歷史觀度這些老人家──最後,下了一個「又一個跟不上時代的老人家」之評價。
  • 「太陽花」成員求職大陸 臺灣將現「天然統」?
    林家興認為未來一二十年臺灣有可能出現「天然統」新世代 中評社記者 餘東暉攝有來自臺灣藍營的九零後年輕菁英表示,他們這些被稱為「天然獨」的年輕世代,除了國族認同有分歧外,在民主價值觀上大致相近。他們中的許多人哪怕是傾向「臺獨」,但為了自己的未來和實際的民生問題,依然會去大陸工作生活。
  • 「臺灣人認同」率創歷史新高,「天然獨」時代到來,蔡英文贏了?
    民調結果似乎反映,臺灣民眾歷經2019年民進黨啟動「抗中保臺」選戰的衝擊、蔡英文2020大選創下817萬高票紀錄,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動輒6、7成的施政滿意度,許多人認定民進黨將長期「執政」、「天然獨」時代已經來臨,臺灣將走向「獨立」的道路。
  • 評論:「天然獨」不過是「人造」的謊言
    即使是在過去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無數臺灣仁人志士也以鮮血和生命來證明了自己是中國人,是中華民族的子孫。因此,沒有什麼「天然獨」,只有「人造獨」。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人類只有在慢慢地受到外界影響,特別是接受不同教育之後,才會產生各自不同的習性與觀念。「臺獨」分子口中所謂「天然獨」的那部分臺灣青年人,何嘗不是被他們的「去中國化」教育一步步「薰陶」出來的?
  • 「臺獨」衝擊中國新歌聲 臺媒:民粹毀掉臺灣軟實力
    「臺獨」衝擊中國新歌聲 臺媒:民粹毀掉臺灣軟實力 2017-09-30 09:31:45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石佳音:「天然獨」的破解之道
    要破解「天然獨」,第一要刻意地拒絕使用「臺獨」語彙;第二要拆穿「臺獨」的知識論。第三,要批判「臺獨」的方法論。在看待兩岸關係以及進行反「獨」促「統」工作時,要注意輕重緩急,不僅要收回領土,還要達到心靈契合。石佳音說,臺灣兩黨聯手搞的「臺獨」教改,產生的最麻煩的產品是「天然獨」。
  • 打臉「天然獨」,赴大陸求學女生:我是來自臺灣省!
    相比較而言,自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一面大講「善意」,一面大搞「去中國化」,掩蓋兩岸同文同種的事實,這種「嘴炮」善意不僅虛假,甚至卑劣。臺當局的如意算盤是,以所謂「天然獨」衝撞兩岸關係,但註定不會得逞。對於「天然獨」說法,洪秀柱就曾直言,臺灣青年不是「天然獨」,而是受到教育產生的「人造獨」。
  • 推動「去中」培養「天然獨」,民進黨在臺灣已沒有對手了
    上周發布的兩項民調都是民進黨陳其邁以過半支持度遙遙領先,中國國民黨與臺灣民眾黨候選人加起來仍落後陳其邁一大截。這不是高雄市單一現象,而是臺灣政治版圖縮影,民進黨在臺灣已無對手,為了引獨鞏固政權,執政之路愈走愈險,臺灣的下一步勢將由美中角力來決定了。
  • 「教育改革」是黑手,30年來將臺灣年輕人洗腦成「天然獨」
    「教育改革」是黑手,30年來將臺灣年輕人洗腦成「天然獨」 2020-01-17 09:24:46來源:中國臺灣網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2020年01月17日 09:24 來源:中國臺灣網
  • 中國再統一,臺灣真光復!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來聽聽臺灣青年的聲音吧。廣州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研究員臺灣青年王正 發言:我們要讓下一代認識到,只有中國再統一,才是臺灣真光復。助力兩岸早日實現完全統一,是臺灣青年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責任。「臺獨」史觀教育荼毒臺灣青少年。臺灣青年沒有所謂的「天然獨」,只有「人造獨」。
  • 臺灣學者:「天然獨」會挑起「必然統」
    長期研究大數據的臺灣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助理教授杜聖聰接受訪問表示,現在民進黨不跟中國大陸互動、制定「反滲透法」,再加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兩岸在未來1、2年看不到樂觀的部分。疫情當頭,民進黨「政府」應強調防範疫情,不要過度衍伸,並呼籲網民自製,當臺灣有「天然獨」的民意時,別忘了對岸有「必然統」,用歧視、憤怒的框架對著大陸,並不是聰明的作法。杜聖聰,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現為銘傳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曾任中天電視兩岸中心召集人等,多次往來兩岸採訪兩岸新聞。
  • 藍營「議員」:膽小國民黨弱化九二共識走向「天然獨」
    中國國民黨日前提出新版兩岸論述,遭到馬英九、吳敦義、連戰等黨內大老反對,對此國民黨前臺南市議員林易煌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新版兩岸論述明顯弱化「九二共識」,要爭取年輕族群選票,但會導致國民黨自己也跟著慢慢走向天然獨,讓臺灣陷入非常危險的狀態。
  • 臺媒:「獨派」逼宮後 綠營2020人選恐不是賴清德
    臺媒:「獨派」逼宮後綠營2020人選恐不是賴清德而是他  中國臺灣網1月4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蔡英文辦公室「資政」吳澧培、前「資政」彭明敏、「長老教會」牧師高俊明、臺灣「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等「獨派
  • 【臺灣來論】「天然獨」大學,豈容反「臺獨」校長
    臺大校風如何,可見一端。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臺大乃所謂「國立大學」,根據臺灣「大學法」第九條,「國立」大學校長之產生,應由學校組成「校長遴選委員會」,經公開程序選出校長後,再由主管機關「教育部」或各地方政府教育局核定。
  • 「悶世代」的臺灣年輕人:想要吶喊 卻剩彷徨
    所謂「悶世代」,正是「悶經濟」下「青世代」最真實的寫照。調查也可印證,「青世代」中,只有四成五認為臺灣經濟還算過得去。經濟活力遞減,更要命的擁有高學歷的「僧」越來越多,但「寺廟」數量和能提供的「粥」碗還是一如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