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是每個學生的目標,是爸媽的期望,同學的偶像,老師也最喜歡這類孩子。但並不是所有的學霸都是真學霸,隨著孩子年級逐漸上升,真正的實力會漸漸顯露出來。
小學階段,一般到三、四年級左右會是一個「分水嶺」,到了初中,這個「分水嶺」會在初二出現。「偽學霸」在這個時期就會慢慢跟不上老師的教學節奏,成績滑落下去。
平時都不錯,一到考試就掉鏈子,老師:別被表面迷惑了
小爍是個聰明活潑的男孩,剛剛進入三年級上半學期,期中考試後,老師把小爍的媽媽叫到學校。
小爍媽媽以為兒子在學校闖了什麼禍,老師卻說:「沒事沒事,只是來聊一下孩子的學習狀況。他成績雖然還可以,但你看他錯的題,都是不該出錯的地方。很簡單的題,在平時的作業中他也是完成得不錯的,但一到考試就會出現掉鏈子的問題。」
媽媽說:「我問過孩子,他說這些題都會,只不過考試的時候粗心大意而已,我也沒當回事。他平時學習挺用功的呀!」
老師說:「粗心並不是關鍵問題,你可能是被他表面上的努力迷惑了,孩子真正的問題在於,他對題目含義理解不到位,基礎並沒有打紮實。平時作業有時間好好琢磨,考試的時間緊,沒那個功夫想,說明理解能力欠缺。考試特別能反映出孩子的學習狀態,現在成績還不算差,但再這樣下去,下學期就有掉下去的可能。」
4種學生看著優秀,實則是「偽學霸」
1)臨時突擊抱佛腳
低年級的知識都不太難,也沒有系統化,孩子靠考試前的臨時突擊複習,是可以拿到高分的。但進入高年級之後,知識難度加大,再想靠考前突擊拿高分,是不太容易的,還是要讓孩子把基礎打牢,實打實地學,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2)積極廢人,假裝很努力
有的孩子平時看起來特別用功,貌似很努力,在學習上花費的時間很多,佔用了玩的時間,幾乎沒啥娛樂活動,家長以為挺上進挺用功的。可實際上,孩子做的都是無用功,效率低下,甚至邊玩邊學,演戲給家長看。
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積極廢人」,假裝很努力,給自己一種我很上進的幻想,但結局卻不會陪你演戲。
3)只會死讀書,不會靈活運用,總結方法,調整戰略
只會讀死書、死讀書的孩子,缺乏自主思考,只會被動接受知識,因而不會整合知識,更不會靈活運用。在學習過程中不懂得調整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低年級還能考高分,高年級需要綜合能力的加持,就難考高分了。
4)閱讀量不夠,只知皮毛,思維沒有打通
有的孩子看似知識面很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和同學們討論問題能高談闊論一番,贏得大家的稱讚佩服。但實際上,他們的知識都是道聽途說得來的,並沒有通過閱讀深入地學習,只知道一些皮毛而已,自己的思維並沒有真正打通,只是在人云亦云。
將來無論文科還是理科,都需要大量的閱讀做基礎,閱讀能力差的孩子,對題目意思都沒法透徹理解,所以語文教材總編溫儒敏教授說:將來15%的孩子連卷子都答不完。可見閱讀的重要性。
如何避免孩子成「偽學霸」?
1)幫孩子找到問題關鍵,著力解決
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分析試卷,和平時的作業進行對比,結合孩子平日的學習狀態,一起找到問題出在哪裡,著力解決孩子關鍵問題。
2)養成優良的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受益一生,相反,壞的學習習慣,會拖孩子的後腿。在小學階段,學習成績其實遠遠沒有學習習慣重要,小學形成的習慣,會決定初中高中的學習質量,甚至會貫穿孩子一生的學習。上課專注,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記筆記要有技巧有重點,等等都是學習習慣的一部分。
3)端正學習態度,平時穩紮穩打
幫孩子理解為什麼要讀書,讀書的真正意義在哪裡,這樣才能點燃孩子的內驅力,端正學習態度,知道學習不是給爸媽學,不是給老師完成任務,而是用一個夢想點亮孩子的心靈,這樣穩紮穩打,利用好每個時期,幫孩子度過求學路上的坎坷,才是負責任的好父母。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