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農場,我第一次過來,我就決定做無農藥管理。儘管剛剛經歷了凍害,皮凍沒了一大半,骨頭都凍出來了,苗確實是弱點,但是全年溫涼的氣候,確實適合燕窩果的生長。
那個時候,剛剛經歷完極端天氣,一地的燕窩果被凍成了奶酪色,楊昊整個人都焉了。按照他媽媽的說法「唉,看他這樣我們都很心疼,又幫不上忙。」
於是我趁虛而入,在即使他有一個管理經驗豐富的前輩坐陣的前提下,依舊打入了他們內部。
我看了一下,不由得一陣冷汗冒起「要不是師父帶我入門,我和他同期種的燕窩果,估計長得也一樣」。
燕窩果,在這裡生長很是緩慢,陽春三月,萬物復甦,我到的第二天卻是遇到了幾十年一遇的初春雷暴。溫度從30℃驟降到9℃,次日,燕窩果嫩枝上面就是微微凍傷的模樣。
這裡的種植難度,既比海南難很多,又比海南簡單很多。難在枝條抗寒,花果抗寒,忍受長時間降水的氣候因素;卻也因為這樣的氣候,燕窩果可以少很多的病蟲害。
薊馬之害對海南的火龍果種植戶來講是格外頭痛的問題,但是這裡基本是薊馬的處女地。青蟲蛾類倒是不少,不過對我來講,引走蟲子已經輕車熟路。
針對這個楊昊這裡,我設計的方案整體方向是:高原有機農業:整個中國可能只有這裡可以做有機燕窩果。
首先更換了施肥種類,和施肥濃度,頻率。加速了地裡絕大部分的苗的生長。
第二,長效改土,雲南的土壤板結嚴重,長期使用化肥,這塊地土壤酸性直達4.2。
第三,生態生草,生草防蟲。很多人覺得生草會搶土壤的肥力,這個觀點我一直不認可。短期來講,草會分流掉部分的肥水,但是只要定期處理還田,這一部分的肥水是流失不走的。整體來講,在同一片土壤上,草負責將低矮處的光能固定到土壤裡面,算是借用了果樹的肥料,固定了更多的能量。同時,草不是藏蟲的地方,而是轉移了蟲的注意力,讓本來只有火龍果可以啃的蟲,就近啃矮處的草。
第四,生物菌覆蓋根莖葉。根系用菌長效改土,莖葉用菌,以菌抑菌,同時增強植株光合作用,增加蠟質層。目前,有極少的適合植物葉表使用的菌類葉面肥,對於植株的抗逆性增強效果極其明顯,在適合菌生長的環境使用效果極佳。這裡多雨,用菌劑代替農藥,完成有機水果的生產。
改變的效果在葉面出現後,開始把重點放在枝條增厚上。預防冬季凍害,植物本身夠厚夠硬才是核心。
6個月之後,枝條由紙片變成厚厚的一層,新長出來的枝條也均勻抽條。
之前,凍傷的那一塊地,枝條恢復地也不錯。長得非常地結實。走過那麼多地方,看過那麼多燕窩果基地,這裡的硬度一次比一次硬。同時在連綿的雨季,基本沒有出現任何的病害。
經過幾個月的時間,楊昊忽然給我說「我覺得種燕窩果沒意思。」我很驚訝,咋啦這是?
他緩緩吐出一口煙,嘆息道「花都來了,果子也結了,沒挑戰了……」
本來預計只讓8月份來花來果,結果6月份就開始來花。
枝條夠老熟,自然就來花,尤其是現在陽光充沛的情況下,花兒一批一批又一批,第一批的果子已經刺座紅紅,生命力旺盛。第二批含苞待放,第三批又冒了出來。
這樣的來花量讓他喜不自禁,尤其是夏天不授粉也掛果滿滿,果子也多多。更是讓楊昊堅信了自己當初對當地氣候的判斷:這裡是最適合燕窩果生長的地區!
我笑了笑,想著怎麼在寒潮來臨前,加速放下來一批枝條,為明年的豐產做準備。
得力於這種帶有光合菌的葉面保護劑,滿園子的燕窩果,只有凍傷之後安排過清園的時候殺過菌,後續持續的降水也沒有安排打一次殺菌劑。到現在,葉片墨綠髮黑,長成了最壯的枝條。沒有曬傷,沒有病斑。高原有機燕窩果,可能要在這裡成了。
看著楊昊對大田管理越來越得心應手,差不多到我們初識的時候我的水平。我想過完這個冬天,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炒掉這個老闆,換個地方混飯吃了!
教人系統學地種地太累了!!!!這不單純是告訴他結果是什麼,還得告訴他為什麼會這樣,知其然還得知其所以然!不告訴原因有的時候又不理解,容易不認同,要是他別出心裁搞一套,出了問題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為什麼專家教人種地種不好呢?只教一點,不教系統,不懂變通,是永遠種不好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