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莫言的獲獎感言《講故事的人》,我感受很深。洋洋灑灑近八千字的感言,仔細讀來裡面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也沒有妙語連珠的華麗詞藻,只是用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莫言。可以說,對他的生活背景、人生歷練的了解不是通過說明書式的介紹,而是通過這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感知的。
人類文學的開始,大抵也應該是從說故事開啟的。比如《諾亞方舟》,比如《女媧造人》,比如《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四大名著。我們的蒙學讀物《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中,也融入了很多的故事元素。
故事從來都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陪伴。說起我「講故事」能力的啟蒙者,不得不提我的外公。外公是十裡八村的出了名的「能工巧匠」。在我的記憶中,他個子高高的,瘦瘦的,但是精神矍鑠,說起話來,下巴上的一撮羊角鬍子一動一動的,身邊經常帶一個能講大鼓書的木匣子,這是外公一直留在我腦海裡的形象。至於外公稍年輕些時的模樣,我曾許多次閉著眼細細描摹,卻終不得知。也許是外公給我講故事時精瘦面龐的形象太根深蒂固了吧。外公沒什麼文化,但是卻有一手好手藝,是十裡八村有名的木匠,媽媽的嫁妝:各式雕花油漆組合櫃、八仙桌、櫥櫃以及我們上學時帶抽屜的板凳,都出自外公之手。外公家和我們家僅隔三裡地,每到農忙時節,天不亮,他就趕上三裡地,不吭不哈的把我們家地裡的玉米掰好、豆子割好就回去了。也不知什麼時候,地裡的麥子又會被收割大半,而且還捆成一個個的「麥個子」,幾十個「麥個子」架在一起,仿佛一個個金黃色的小丘,煞是壯觀!傍晚,忙閒時,外公才會一手拿著旱菸袋,一手背在後背,披著外套,踱著一走一晃的步子到我家來。這個時間段,是我和哥哥最期待的。吃過晚飯,外公、哥哥、我三人組成一個穩固的三角形,外公一邊吧嗒著旱菸袋,一邊不緊不慢道來:「從前,有個書生,進京趕考,住宿在一家小客棧裡,接連幾天,每讀書至半夜時分,就會聽見有個女子在叫他的名字,聲音忽遠忽近.」,然後外公就不說話了,只見他慢慢吞吞地在石板上磕磕煙鍋,接著從仿佛塗了一層黑油膏似的菸葉袋裡,捏出一小撮細碎的菸葉絲,放在煙鍋裡,按實,又吧嗒吧嗒地抽起來。「然後怎麼了?怎麼了?」我們顧不上嗆鼻的煙霧繚繞,迫不及待地推搡著外公的膝蓋。外公故意賣了個關子,仿佛才回過神來,「哦!然後.然後書生循著聲音一看,有一個神仙一樣的女子從客棧牆壁的畫上走了下來.」,接下來的故事情節更是扣人心弦,隨著外公神情和動作的一驚一駭,有時嚇得我們大呼小叫,神經緊繃;有時又引得我們左顧右盼,抬頭仰望著天上懶洋洋地眨著眼睛的星星,腦海裡便浮現出許多莫名其妙的幻像。幻想著能從仿佛灑滿寶石的黑色天鵝絨天幕中,走下來一個神仙姐姐讓我一睹芳容,但始終沒有出現。外公一次只講一個故事,要想下次再聽,外公撂出話來:得看平時表現嘍。至今留存於我腦海裡的「牛郎織女」、 令人笑掉大牙的「都來看」、鄉土版的「小紅帽」、「梁山伯與祝英臺」、蒲松齡的「神鬼精怪」、「嶽飛與秦檜」、「劉邦斬蛇」、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提到的美女蛇、.都來自於外公那滿頭花白的腦袋裡。故事講完,外公起身,拍拍灰土要回去了,臨走總不忘摸摸我兄妹倆的腦袋瓜子說:「在家要聽話,你媽媽每天要上班,還要照顧你們一大家子人,又要忙地裡的活,不容易啊!」外公總是這樣,帶著心疼,帶著不舍,披上外套,在黑漆漆的的夜裡,一走一晃的往三裡之外的家趕去。那段生活,靜好而悠長。
外公有一個「電鋸」鋪子,就設在集市的街道旁。外公總喜歡一邊做活,一邊聽小木匣子裡的大鼓書。有一年冬天,地面上落了一尺多厚的雪。在接連幾天的勞累後,他又起了個大早去鋪子裡幹活,由於太睏乏,倏忽間,手指被電鋸鋸掉了三根,當時才五六點鐘,很多人還沉浸在夢境裡,那時也不比現在可以用手機及時通知家人,外公就自己拾起三根手指向附近的鄉衛生院跑去,皚皚的雪地上留下一大串鮮紅的血跡。慶幸的是外公的手指竟然接上了,那雙經常在我們犯錯時拍上一巴掌的粗糙大手除了指關節不能靈活屈伸,滿手皺褶的老皮和黃繭竟然使接上的手指從外觀上看和正常的手掌區別不大。媽媽說:「你外公真是個硬漢,我到醫院裡去看他,醫生說,手術的整個過程,他竟然吭都不吭一聲」。我正驚異於外公的錚錚鐵骨,媽媽又接著說了句:「唉!他就是這樣的人,以前在生產隊幹活,很多人在一起用「抓鉤子」(一種農具)翻地,一個同村人因為太疲累幹活走神,一「抓鉤子」下去,把你外公的腳背扎穿,他都不吭一句,是出了名的「硬漢」。」我頓時張目結舌,驚嘆於滿腹神鬼故事、歷史傳奇、逸聞趣事的外公竟然還有這樣剛性的一面。
在外公的故事的啟發下,我從爸爸書櫃裡的《讀者》、《青年文摘》、《意林》開啟了自己的閱讀之路,還記得我看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一本厚厚的略顯破舊的《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再大些,我的課餘生活便沉浸在路遙的《平凡世界》裡,以及遊走於《戰爭與和平》、《簡愛》、《安娜卡列尼娜》、《巴黎聖母院》、《莫泊桑作品集》等一個又一個用文字講述的凝固卻又鮮活的故事裡。再後來又從吳承恩的《西遊記》裡看到人生路上的艱難險阻與名利誘惑,從劉關張的大義情深和魏蜀吳的興衰榮辱中看到人性的忠義與奸詐,從《水滸》中看到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將的俠肝義膽和聚散離合,從曹雪芹的一紙紅樓看到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鼎盛至衰落以及善惡美醜。
現在,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覺得學會講故事,並學會引導學生們講故事,是一種職責也是使命,更是一種語文素養的體現、生命情懷的積澱。我們從小學至高中,前後十多年的時間,從寫一個人寫一件事寫一處景到寫多個人多件事多處景,用河師大附中著名教師周楓林老師的話說,就是在寫一篇文章,即《我的生活》,我們都在用自己的筆墨記錄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記錄著生命中的人來人往,講述著自己的或者別人的故事。
我們都是有故事的人!外公的故事裡有真善美、假惡醜;故事裡的外公,有仁有愛,有情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