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部分都是從評書裡聽的,先生不同,版別不同,我們權且全做是「大隋唐」吧(僅僅個稱號,不是評書《大隋唐》)。
說實話,隋唐的原著……沒看下去。有些地方有點混雜了隋唐和說唐,感覺就像評水滸的時分扯出來李瓶兒,不得不供認有點兒強答的嫌疑。
原答案:
水滸:四海之內皆兄弟。隋唐:四海之內結親屬。
先說兩部書的最初。能夠取個副標題,《水滸傳之林衝受難記》和《隋唐演義之秦瓊認親記》
林衝的故事,是徹徹底底地把誇姣的東西撕碎在讀者面前,鮮血淋漓。被上司鎮壓,被搭檔出賣,家破人亡。從白虎堂開端,命運沒有給他一絲喘息的時機,一路上只有魯智深和柴進偶然伸出援手。
再看隋唐的書膽秦叔寶,滿滿的主角光環:只需有需求,就能強行鑽出個親屬。為了一頓殺威棒認了個姑父,被天使寶物將軍追殺,認了個姨夫。後來閒著沒事幹,又認了個靠山王乾爹。開隋九老,三個成了直系親屬。所以說呀,秦瓊的終身,全賴爺爺和外公找了幾個好女婿!
遠點兒的親屬還有表弟羅城的寄父丁延平,算上這個幾乎佔了元老院的一半……
很惋惜的是,這些豪情和對立都沒有打開。
秦瓊和林衝的出生都是從倒運開端的,可是一個慘到令人唏噓,一個順到讓人看著像種馬文裡的yy情節,簡直是古典小說裡的《鬥破蒼穹》,起勢就高低立判。
再說水滸傳的起承轉合,每一節都過渡得特別天然。故事從高俅上臺開端,才有了王進夜奔,遇到史大郎,史進結識少華山三位,之後出逃遇到魯智深,魯智深又新出林衝,林衝上了梁山,林衝要納投名狀,碰到了楊志,所以有了生辰綱……每個人物的呈現和淡出,都是無縫聯接。
再看隋唐,秦瓊賣馬,秦瓊知道單雄信,秦瓊發配,秦瓊二堂認親,秦瓊打武奎,秦瓊收秦用,秦瓊回家,秦母過壽,秦瓊反出山東……全部故事都是圍繞著秦瓊打開的。
本來這也僅僅故事結構的問題,但成果就是,水滸傳中呈現了許多特性明顯的人物,而隋唐裡,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少了許多。
舉例說一些就算是不讀書的人也知道的人物:
宋江,吳用,晁蓋,林衝,花榮,武松,魯智深,李逵,燕青,時遷,高俅,李師師,武大郎,西門慶,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蔣竹山,吳月娘……後邊幾個能夠忽視。
李元霸,宇文成都,秦叔寶,單雄信,程咬金,宇文化及,隋煬帝,羅成,楊林,尉遲恭,李世民。
隋唐裡,細說起來心愛的人太多了!羅士信,尤俊達,雄闊海,伍天錫……可是都沒打開,打了醬油。
市井文學,沒了人物。還怎樣玩?
水滸傳有豐厚且特性明顯的人物,從每個人物身上都能看出不同的東西。看林衝,覺得很致鬱。看魯智深武松,覺得淋漓盡致。看晁蓋是義氣,看宋江是權謀。我看完水滸,有點兒仰慕西門慶。
隋唐的人物就有些紊亂了。
我們還從這本書的書膽說起:
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黃膘馬,馬踏黃河兩岸;熟銅鐧,鐧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神拳太保秦瓊秦叔寶。
秦瓊在書裡是一個高大全的人物,武功高,人好,有一群封王的親屬罩著。又是綠林總瓢把子的二哥,要說是非通吃,古今中外沒有第二個。
水滸傳裡,分緣最好的那位隨便一個人一聽姓名就拜的,姓名裡帶「江」的大哥都沒這面子!
這樣一個人為啥就落草了呢?
好像也沒什麼不得不造反的理由吧……
你說他出生不願意當官吧,倒是對造反很有熱心。想當官,依他的本事和聯繫又不會只當個馬快。
秦瓊的終身,就像一塊磚,哪裡需求往哪兒搬。他是一個被情節推著走的人,可是作為主人公,他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推進情節。
書膽尚且如此,其他人呢?
水滸傳裡沒有一個高大全的人物,由於我們的性格、經歷不同,才有了「同一個梁山,不同的願望」的現象。也正是這樣,才愈加實在。
而隋唐呢,紊亂的價值觀,也讓情節變得很紊亂。
水滸傳的勢力很清晰,梁山vs朝廷。
隋唐裡,起義前半段是包括瓦崗在內的十八路醬油反王vs朝廷,用銅旗陣這種封神榜式的情節,先便當了一大半前期呈現過的人物,之後畫風一變,又成了李唐vs王世充、劉黑闥,這可就更亂了。
反王醬油,其他人也有不少打醬油的。十二路站堂官,十二太保這些按打進場的,本以為要有什麼大效果,成果呢,大多數都是湊數的,在書裡僅僅記了個姓名!
如果說水滸傳說的是各路豪傑的自我奮鬥,隋唐,講的就是改朝換代的歷史進程。無法的是,作者不是羅貫中,不懂得怎麼把控這麼大的歷史背景。
隋唐,也叫忠義響馬傳。可是我們在書中看到的也只不過是一瞬間忠一瞬間義的半吊子響馬。
莫學瓦崗一爐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