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泰雅族織女重返部落 演繹原住民染織傳奇

2021-01-10 臺灣頻道

原標題:臺灣寫真:泰雅族織女重返部落 演繹原住民染織傳奇

  中新社苗慄11月5日電 題:泰雅族織女重返部落 演繹原住民染織傳奇

  中新社記者 冽瑋 陳立宇

  臺灣苗慄,一個承載她人生和事業的美麗溪谷,泰雅族女子尤瑪?達陸守護著「象鼻部落野桐工坊」,用原始的耕種、採收、抽絲、染色等染織元素,表達原住民想要訴說的族群故事。

  「織布對泰雅族女人,就像是一輩子生命的連結。」尤瑪?達陸說,泰雅族傳統中,男人不能碰織布機,織布工藝傳女不傳媳,有外人到家中,正在工作的織女會將織布機蓋上,避免「獨家圖騰」外洩。

  尤瑪?達陸的父親是大陸老兵,母親是泰雅族人。29歲時她放棄大城市的高薪,回到象鼻部落跟隨祖母學習傳統泰雅織布技術。她回憶道,許多細節祖母也忘了,因為已經50年沒在部落裡聽到「唧唧復唧唧」的織布聲,過去泰雅婦女引以為傲的織布象徵-黥面,也消失殆盡。尤瑪?達陸和族人踏遍青山進行調查,從世界各地找回流失在外的泰雅服飾元素,一件件帶回臺灣整理,「編織」出年輕一輩逐漸淡忘的泰雅族文化史。

  談及泰雅族先人智慧,尤瑪?達陸的驕傲溢於言表,原住民編織布料取自於自種的「薴麻」,織女除供應家人日用常服及祭典禮服外,也製作禦寒披肩、祭典頭飾等,連同祖先的智慧、部落歷史、祖靈崇拜等,也利用織紋予以記載。織紋也是泰雅的象形文字,記錄其生活、社會、以及價值信念。

  2013年5月,加拿大國家美術館舉辦國際原住民藝術展,尤瑪?達陸創作的薴麻裝置作品《夢想的翅膀》參展,畫作表現的是一位少女突破現實的困境,化作飛鳥飛向夢想的地方,象徵族人不畏困頓、懷抱夢想的樂觀理念及哲學。

  對於32歲的謝美如而言,成為新銳設計師,用泰雅族手工染織技藝設計出現代時尚服飾是她的夙願。為此,她跟隨尤瑪?達陸學習了8年,一邊照顧家庭和孩子,一邊編織夢想。將傳統織布加以傳承與創新,除保存古老的織法之外,也將泰雅織布融入大小不同、素材各異的創作中。

  她指著一條絲巾告訴中新社記者,泰雅族女子必須具備織布技巧,才能在臉上紋面,死後才能通過彩虹橋,回歸祖靈的懷抱。她們手工編織的許多絲巾,繪有象徵祖靈眼睛的菱型織紋,神秘而誇張。

  在「野桐工坊」,泰雅族織女並不是唯一的故事。

  埋首於古老織布機前,熟練地投梭、擋板、踏板……來自香港的張誠就是一幅穿越時空的畫。他坦言,他今年21歲,從小就對織布有興趣,痴迷於臺灣原住民染織藝術。藝術高中畢業後以「換工」的形式,在象鼻部落住下來,一住就是3年。

  張誠說,他已經把泰雅族編織藝術的技巧、內容做了系統的整理。回到香港後,將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把臺灣原住民染織文化與生活、自然、環保的一體理念,傳遞給世人。

  從2009年開始,尤瑪?達陸帶著她所設計的桌巾、裝置布料、提袋等在世界各地展出,向世人展現臺灣的文創產業結合現代手法與民族元素的成果。在大陸,透過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她的部落工作坊所生產的編織提袋,被遊客搶購一空。

  記者了解到,象鼻部落工作坊所生產的原住民服裝,採用薴麻、牛角、野豬牙、牛皮等材料,乍看並不特別,但不論剪裁、圖案設計、編織等工法,均對原住民文化與現代時尚進行了巧妙融合。以提袋為例,每個提袋需要一個熟練工人,花費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製作完成,賣價達25000元新臺幣以上。

  「我們是泰雅族人,是森林的守護者。」尤瑪?達陸說。所有他們整理出來的編織圖案、花樣,背後都有原住民的故事和傳說,文創就是要把這些文化連同商品帶到世界各地,然後回饋給族群驕傲與信心,「臺灣文創業者大都是微型產業,我從來沒想過要賺錢,只要能把同胞的生活照顧好,就很滿足了。」(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走進原住民部落感受淳樸臺灣
    原住民廣泛分布在臺灣山區,以部落的形式聚集,大陸遊客所知道的少數民族高山族,就是對臺灣原住民族群的總稱。原住民能歌善舞,大家熟知的臺灣藝人張惠妹、張震嶽、徐若瑄、周渝民等均是原住民。在原住民的部落裡,大多保留著傳統而獨特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僅憑一首《阿里山的姑娘》,人們就已經為之傾倒了,到臺灣旅遊,怎能錯過原住民部落之旅呢?
  • 臺灣最美的服裝與歌聲 , 盡在原住民部落裡..
    ★阿美族Amis阿美族(原自稱Pangcah,南部的阿美族接受了Amis這一卑南族、巴賽族對他們的稱呼)臺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也是目前臺灣原住民中人數最多的族群。阿美族的語言阿美語為臺灣南島語言的一種,是目前臺灣南島語言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之一。阿美族是母系社會,家族事務是以女性為主體並由女性負責,家族產業之繼承以家族長女與其他女性為優先。家族/氏族多指母系一族。在部落中,有關部落的大小事務則是由部落男子所組成的年齡階級負責統籌規劃與執行。總人口約18萬餘人,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
  • 黃雅各 | 臺灣泰雅族歌手的三十而立
    當然,總有那麼一些人有著壯士斷腕般的勇氣,就像臺灣泰雅族歌手黃雅各,在三十歲那年離開了生養他的故土,NG掉彩排般的人生,開始了流浪的旅程。 常常扎著彩色頭巾,一身小麥色皮膚,在爽朗的大笑中露出一口大白牙的黃雅各,總讓人想起氣溫熱情似火的臺灣和蔚藍清涼的海洋。他在三十歲那年,愛上了福州,帶著音樂來到海峽對岸。
  • 親近臺灣原住民部落,南航帶你看另一面的臺灣!
    相信很多人都對臺灣的藝人張惠妹、羅志祥,蔡依林,言承旭這些大明星很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些明星都有著原住民血統。臺灣已承認的原住民族群有14個,原住民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且能歌善舞,還有非常多的原住民音樂人的音樂非常棒,相信如果到了他們的部落每個人一開口,就是一個天生的歌唱家吧!南航吉林分公司品味寶島全新升級,讓我們一起去深度體驗臺灣原住民的風採吧!
  • 臺灣原住民您曉得麼
    其實除了A-Lin,臺灣還有很多為臺灣娛樂圈奉獻的原住民歌手們哦。張雨生、張惠妹、徐若瑄、張震嶽、動力火車、蕭敬騰、羅志祥、範逸臣、温嵐、紀曉君等~原住民五官輪廓深邃,帥哥美女輩出,而且直爽開朗的性格更是深受大家喜愛,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原住民的部落生活。
  • 特別策劃:歌從山上來——臺灣原住民音樂初探
    從1624年荷蘭人來到臺灣妄圖殖民時,就有傳教士深入原住民部落布教,也帶來了教會音樂,教會了大家教會詩歌。後來西班牙人效仿荷蘭人,也開始航海,然後在臺灣的「三貂角」登陸,他們也影響了臺灣音樂的發展,帶來了西方音樂。  而到了馬關條約之後,臺灣被割讓給日本人,整個日本文化就開始深深滲透到臺灣整個的音樂呈現當中。
  • 揭秘 | 深藏在山海深處的神秘原住民部落(上)
    — — — — — — — —柚子鋪  你在臺灣永遠的家灣灣之大,無奇不有。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漢族人還沒有到達這片土地的時候,這裡已經有很多原住民,他們的歷史往往很少人知曉。今天,柚柚就為大家揭密灣灣那些神秘的原住民。首先登場的是泰雅族。泰雅族以狩獵遊牧為主。男子為狩獵高手,女子為織布高手。他們過著男獵女織的傳統生活,同時他們也為原住民族群分布區域最廣的一族。紋面(黥面)為其重要特徵。傳說:射日故事、石生傳說。
  • 臺灣原住民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想把中共的精神帶到臺灣
    作為電影《賽德克·巴萊》中抗日族群泰雅族的後人,陳志強少年時並沒有享受到泰雅族身份帶來的榮耀,反而備受歧視,「那時我們去臺北打拼,大家會覺得我們是山上來的,看我們的眼神怪怪的,更不用談什麼原住民優惠政策」。
  • 甲午戰爭之後,臺灣島的原住民女子
    【泰雅族】籠統上來說,泰雅族屬於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北部)中央山脈地區,屬於分布面積較大的原住民族。傳統概念上,泰雅族有賽德克、泰雅這二個亞族。泰雅族中,臉上刺青(黥面、紋面)非常普遍;日本侵臺後,禁止泰雅人黥面。【排灣族】排灣族主要生活在臺灣南部山區,屬於較大的原住民族。
  • 實踐教學 | 臺灣原住民媒體紀錄實戰
    臺灣原住民文化深度體驗紀錄片全真拍攝實操教學臺灣最大媒體集團研習證書臺灣三屆金鐘獎得主       項目邀請知名文化媒體人帶你走進臺灣文化的核心深處,以拍攝的方式讓你領略臺灣人文風情最淳樸的一面,在真實的紀錄片製作中了解臺灣中華文化之精髓。
  • 【臺灣名家】林添福攝影作品賞析 · 臺灣原住民肖像
    由於歷史的原因,大陸對臺灣原住民高山族僅有籠統的概念,對原住民知之甚少。
  • 臺灣原住民部落知多少?
    臺灣原住民部落知多少說到臺灣原住民,大家第一聯想到的就是近期在選秀節目中深得觀眾喜愛而爆 紅的A-Lin 黃麗玲。臺灣的原住民可為演藝圈貢獻不少人才:張雨生、張惠妹、徐若瑄、張震嶽、動力火車、蕭敬騰、羅志祥、範逸臣、温嵐、紀曉君等。原住民五官輪廓深邃,帥哥美女輩出,而且直爽開朗的性格更是深受大家喜愛,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原住民的部落生活。
  • 鄉村之眼,部落之心 | 在影像中探尋光芒
    鄉村之眼與臺灣原住民族的結緣2011年,我帶著鄉村之眼牧民學員蘭則拍攝的《牛糞》與臺灣的原住民紀錄片工作者及原住民部落進行了交流和參訪
  • 算上臺灣16族土著,56個民族還是56支花嗎? 臺灣大陸大不同之【原住民上篇】
    >臺灣有16個部落的原住民大陸有55個少數民族臺灣原住民,這個名字是外來者(漢人、荷蘭、日本、)對臺灣島原先居住居民的稱呼。臺灣的原住民部落雖然各有名字,不過就人種來說,都是原馬來人(與馬來西亞人同源),8000年以前遷往臺灣島居住。與後來從大陸遷入的漢人有所區別。
  • 錢靜 | 臺灣原住民喜好什麼顏色的服飾?
    一、臺灣原住民概述作為臺灣最早的開拓者和居住者之一的臺灣原住民,主要分為「高山族」和「平埔族」,由於族群眾多,也因歷史的變遷等種種因素使各族群在歷史上的劃分也不盡一致。依據日本殖民時期相關學者的分類,臺灣原住民共分九族,分別是:泰雅、賽夏、阿美、布農、鄒、排灣、卑南、魯凱、雅美(現更名為達悟族)等。
  • 即將消失的紋面人:為你揭開神秘的泰雅族人的紋面密碼
    對於臺灣「泰雅族」,大家可能有點陌生,這是一個非常神秘、非常傳奇、非常英勇的一個民族。那麼2012年播出的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相信大家就很熟悉了。這是部被譽為「真正的史詩級」的電影。它講述的就是這個勇敢而偉大的民族,在民族危難時刻,賽德克族頭領莫那魯道率領族人反抗日本的殖民統治,而英勇作戰的故事。
  • 司馬庫斯:上帝的部落
    司馬庫斯有兩點特別吸引我,一是巨大的樹,一是那是一個信仰基督的部落。從臺灣回來後不久,我受洗了。一個巨大的檜木群,一個泰雅族原住民部落。司馬庫斯是臺灣深度遊不可錯過的一個地方。他們全部信仰基督,他們說,司馬庫斯是上帝的部落。(圖:孫海)2009年6月11日晚,從內灣出發,驅車4小時,我們來到了泰雅族原住民部落司馬庫斯,我們為著神奇的巨木群而來,為著「共產共享制」的傳奇部落而來。夜沉靜,明月清風,夜空優美。
  • 他們會是臺灣街舞傳奇?深入了解原住民舞團Aboriginal Unity
    我們這個團來成員來自全臺灣各地部落,皆是喜歡街舞且身份是原住民的年輕人。我是泰雅族,族人文化是祖靈祭,部落的特色是日警紀念碑,當時泰雅族人合賽夏族人一起抗日,能代表族人參加這次的青年奧運原住民開場表演是我的榮幸!  從來都沒有這樣跳過,我覺得非常新鮮。我認為以前族人所留下來的文化,我們都應該要持續地傳承下去。
  • 帶你變身原住民
    出草,就是「獵頭」,原因多為部落之間的資源之爭或需要人首祭祀。看過賽德克《賽德克·巴萊》的小夥伴應該都明白。 老照片有點嚇人,灣哥就不放了,不謝。 日本殖民臺灣時,同時強硬取締獵頭與紋面習俗。 紋面的老人慢慢凋零,為了復興部落文化,現在也有泰雅族年輕人紋面喔!
  • 騎行臺灣花東 你一定要去的七個原住民部落
    花東單車微旅行沿海風光水璉部落 臺灣「吉籟獵人學校」近年來知名度大增,可能比水璉部落本身名氣還大。這裡的原住民知道應該將部落的特色發揮出來,於是創辦了教人打獵、生火、編織、射箭等等的「學校」。 而這裡也是臺灣賞鯨、秀姑巒溪泛舟的發源地,也有部落族人運用手工藝發展出漂流木雕刻、藺草編織等等。來到這裡可以走進部落,了解港口部落的歷史生活脈絡。南竹湖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