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教學 | 臺灣原住民媒體紀錄實戰

2021-02-14 中傳藝術學部藝英聚全


才睿教育 × 中國時報集團

「臺灣兩周暑期紀錄片實戰體驗」

臺灣原住民文化深度體驗

紀錄片全真拍攝實操教學

臺灣最大媒體集團研習證書

臺灣三屆金鐘獎得主親筆推薦信

此外,你還可以獲得鄉村方向的實踐學分哦!

理論教學+拍攝實踐+製片實操

報名時間及體驗時間

報名時間:2017.3.15-5.15

體驗時間:2017.07.03-07.17

       項目邀請知名文化媒體人帶你走進臺灣文化的核心深處,以拍攝的方式讓你領略臺灣人文風情最淳樸的一面,在真實的紀錄片製作中了解臺灣中華文化之精髓。參與實戰營不僅可獲得研習證明與資深文化媒體人的親筆推薦信,更能收穫獨一無二的臺灣學習體驗。

SPARK POINTS

       在基礎知識與拍攝準備完成後,導師將帶領學員深入泰雅族原住民部落,實地拍攝真實原住民生活,向部落長老了解泰雅族文化,探訪臺灣最後一個通電的黑色部落司馬庫斯,追尋1500公尺深山之中的臺灣神木。

       項目將邀請臺灣紀錄片大師,三屆金鐘獎得主張鳳鳴老師全程指導,隨隊進入深山之中探訪拍攝,張老師擁有超過40年影視製作經驗,也是臺灣第一檔講述原住民部落的紀錄片的導演,將輔導學員深入了解當地文化。

       項目全程將以紀錄片製作貫穿始終,不乏知名景點與名人專訪時間,更有專業導師指導剪輯以及後期製作,讓學員真實體驗製作紀錄片的全過程。成品發布會將邀請媒體記者到場採訪,參與項目學員均可獲得中國時報集團頒發的研習證書,優秀作品除了可獲得推薦信外還有機會參與本地影展角逐

SCHEDULE


合作夥伴

LIGHT INTERNSHIP

中國時報集團的核心企業是餘紀忠於1950年創辦的《中國時報》。《中國時報》在逐漸站穩經營腳步之後,陸續成立了《中時晚報》、《時報周刊》、等媒體,並且將中天電視納入旗下。而旗下的時報出版公司為臺灣第一個股票公開發行的出版社。

中天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天電視,是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的電視網,旗下有中天新聞臺、中天綜合臺、中天娛樂臺、中天亞洲臺、中天美洲臺五個頻道,總部位於臺北市的時報廣場大樓。擁有一系列在大陸火爆的電視綜合節目如:《康熙來了》、《大學生了沒》、《瘋狂大悶鍋》等。

ATTENTION

(1)項目費用包含住宿,臺北期間住西門町附近民宿or青旅(6-8人間),位於市區中心且距離上課地點近,外出拍攝期間將根據行程安排住宿(露營、溫泉旅館、三星飯店)。

(2)活動期間,午餐均由主辦方安排,早餐、晚餐需自理(野餐、慶功晚宴除外)。

(3)項目費用合計:9800元,費用包含:項目課程費、場地費、導師費、住宿費、部分餐食費、行程大巴、入臺證費、保險等;不包含:機票、部分餐食費用、個人消費等。

(1)辦理臺灣自由行需要兩證一籤, 分別是:大陸出入境部門審發的一證一籤:《大陸居民往來港澳通行證》個人遊的G籤注(一年兩次型)。臺灣移民署籤發的入臺證:《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往來通行證》(簡稱入臺證)。

(2)行程至臺北桃園機場集合起,行程中外出臺北接送均使用豪華旅遊大巴,返程送至臺北桃園機場。



參加流程

PROCESS

點擊「閱讀原文」填寫報名資料;

在3月23日前,掃碼添加暑期實踐項目群

繳納費用,留下詳細地址;

等待項目合約與項目行前指南寄送;

(1)收取項目協議與行前指南,並籤字寄還;

(2)辦理臺灣通行證,並提交資料辦理入臺證;

(3)確認證件資料後購買機票;

(4)開設線上討論群,安排導師前期線上指導;

(5)收集個人信息,確認住宿房間安排;

以上內容轉自「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媒教育學院」微信公眾平臺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立刻報名~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官方微信平臺

Faculty of Art,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新聞資訊 | 招聘信息 | 藝英風採 | 藝動驛站 | 微社區 | 藝積分

主編 / 路寰 責編 /榮晨 編輯 / 黃逸

2016.3.17

相關焦點

  • 「鄉村之眼·部落之心」加拿大&中國原住民影像交流展
    從九十年代開始,加拿大原住民就掀起了拍攝電影的熱潮,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口口相傳的故事有了更加形象化、具體化的表現方式,讓原住民文化以一種更容易感受的方式出現。在中國,也有很多這樣的個人和機構,一直在為記錄和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做努力,他們拍攝出了大量優秀的作品,在這樣一個實踐的過程中,電影、錄像和新媒體逐漸成為紀錄多樣的語言、傳統、歷史和志向的重要工具,獨特的電影審美也逐漸形成。
  • 【影展】鄉村之眼·部落之心 加拿大&中國原住民影像交流展
    從九十年代開始,加拿大原住民就掀起了拍攝電影的熱潮,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口口相傳的故事有了更加形象化、具體化的表現方式,讓原住民文化以一種更容易感受的方式出現。在中國,也有很多這樣的個人和機構,一直在為記錄和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做努力,他們拍攝出了大量優秀的作品,在這樣一個實踐的過程中,電影、錄像和新媒體逐漸成為紀錄多樣的語言、傳統、歷史和志向的重要工具,獨特的電影審美也逐漸形成。
  • 讓我們一起走近原住民|臺灣布農部落戲劇營
    提到臺灣的原住民,最先跳到你腦海裡的是什麼?
  • 臺灣原住民可以享受哪些福利?
    至少從福利角度來看,正名之後,兩支部落這些年的辛勞會略有盈餘:有生活津貼、交通補助,健保費也便宜;小孩讀書減免學費,專科以上還有助學金;如果孩子考大學,只要通過原住民文化及語言能力認證,各種加分羨煞其他考生的同時,還享受優先錄取……於是,臺灣有人千方百計地想獲得原住民身份。至於山裡的頭目認不認,那就是後話了。
  • 65 臺灣原住民的海上擴張歷史,毛利人的祖先與臺灣原住民
    東亞歷史第65篇:遠古中國之臺灣原住民海上擴張。 大坌坑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許多捕魚器具及用來挖鑿獨木舟的石制器具,顯示六千多年前臺灣原住民已經具備從事海上捕魚和航行的技術。學者指出,早期臺灣原住民已經知道如何在獨木舟的船舷兩側加裝浮木,以減低船身傾覆的可能;又知道加裝風帆,使船行駛更快。
  • 實踐教學的理性
    摘 要:實踐教學擔負著培養學生實踐理性的重任,由於實踐理性本身的複雜性以及人們對實踐教學認識的偏差,使得實踐教學長期處於一種言而不明的狀態。促使學生豐富感性世界、掌握基本技能、增強實踐判斷和養成實踐態度,既是實踐教學的責任,也是實踐教學的基本內容。
  • 用影像記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實踐,上音人不遺餘力 | 第一屆華語音樂影像志展映來襲
    英國諾丁漢大學信息科技碩士、上海音樂學院數字媒體設計博士,教授、研究生導師,現任上海音樂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與數字媒體相關的虛擬交互技術、數字媒體規劃、多媒體設計等教研工作及藝術實踐活動。建立上海音樂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數字媒體學科帶頭人,主持負責教學工作。
  • 獨家︱洞見臺灣原住民音樂
    可以注意到的是,許多名聲斐然的原住民流行歌手的作品並不屬於原住民傳統音樂。但他們的音樂中都有大量的原住民音樂元素的存留。傳統原住民音樂的現代化起步非常早,由胡德夫、李雙澤和楊弦三人共同締造的整個華語流行音樂啟蒙的「民歌運動」,是臺灣原住民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深度融合的根源之一。
  • 走進原住民部落感受淳樸臺灣
    在臺灣東部城市花蓮,臺灣少數民族慶豐收。 新華社記者 任正來 攝花蓮縣太魯閣峽谷中的某度假村,原住民藝人表演才藝 新華社記者 龔兵 攝文/羊城晚報記者 黎存根民俗篇臺灣是族群多元之地。除漢族外,還有不少原住民。
  • 【職場體驗】臺灣亞太傳媒實訓營|記錄盛夏的太平洋
    在這裡你就是製片人「亞太傳媒實訓營項目」是知研啟蒙教育與中國時報、中天電視臺等知名機構為培養新一代媒體製作人而舉辦的實戰訓練營隊。採用「理論教學+拍攝實踐+製片實操」模式,以真實紀錄片製作過程教學,讓學員浸入式體驗影視製作的魅力。
  • 蘭州大學品牌實踐教學:一堂黏著泥土的新聞實踐課
    「當地媒體同行感慨,你們的學生寫出了我們眼皮子底下的新鮮事,寫出了我們忽略了的、未寫的人和事。」韓亮說。「讓新聞教育有實踐品格」,是韓亮常說的一句話。在他看來,「重走中國西北角」活動是新聞教育的延伸課堂,也是知行合一的課堂。「在實踐課堂中發現理論教育存在的問題並進行修正,這是一個從課堂中來、到課堂中去的完善過程。」
  • 霧社事件90周年追思:臺灣原住民與中華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
    臺灣自由電子時報報導,今日,臺灣當局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代表蔡英文參加霧社事件90周年紀念追思,向莫那.魯道等抗日烈士獻花致敬。夷將.拔路兒特別強調,原民會並加強針對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建構原住民族史觀,未來也將會同教育部納入12年國民教育課綱,讓學生、國人培養多元歷史觀點,認識臺灣歷史。那麼什麼是臺灣原住民?霧社事件對於原住民來說又有著什麼重要意義?
  • 特別策劃:歌從山上來——臺灣原住民音樂初探
    大多數內地樂迷最先關注到「臺灣原住民」一詞,應該是從臺灣卑南族歌壇天后張惠妹開始,而後諸如民雄、動力火車、王宏恩等一系列原住民出身歌手紛紛成為臺灣歌壇驍將,形成華語歌壇一道鮮亮的風景。但是,張惠妹他們所演唱的歌曲,顯然又都不是真正的臺灣原住民音樂,而真正的臺灣原住民音樂又是什麼樣子?本期特別策劃,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秘而特別的臺灣原住民音樂世界。
  • 一位清華學子眼中的臺灣原住民
    在臺灣,較之於佔人口數量絕大多數的漢人,原住民是較為邊緣化的一個群體。見到遊客的到來,樂隊專門演奏了一曲。狀如口風琴的樂器所奏出的音樂先是輕鬆明快,如笛聲般悠揚,繼而低沉婉轉,如簫聲般嗚咽。一曲奏畢,遊客掌聲四起。 其實,像「旮亙」這樣的由原住民組成的樂隊並非僅此一家。據導遊介紹,臺灣的原住民幾乎都能歌善舞。原住民部落在每年七八月間舉行的「豐年祭」就是人們載歌載舞歡度豐收的最好時機。那時,能歌能舞者都將一展風採。
  • 達內自主研發人工智慧教學實踐平臺首次亮相
    (原標題:達內自主研發人工智慧教學實踐平臺首次亮相) 近日,由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高職電子信息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全國高職電子信息類專業
  • 八月,臺東,讓我們一起走近原住民,感受部落鄉情!
    提到臺灣的原住民,最先跳到你腦海裡的是什麼?
  • 【臺灣名家】林添福攝影作品賞析 · 臺灣原住民肖像
    由於歷史的原因,大陸對臺灣原住民高山族僅有籠統的概念,對原住民知之甚少。
  • 圍棋比賽最長手數新紀錄(中國臺灣棋手製造)
    剛剛發了一篇411手最長手數的名局,一看連結才知道,這個紀錄在2017年3月13日被打破了,打破這個手數紀錄的是臺灣圍棋界的林修平六段和陳禧三段,他倆在第9屆臺灣海峰杯32強賽中相遇,兩人共弈414手,打破了臺灣職業棋戰史上最長手數對局紀錄。
  • 臺灣原住民部落知多少?
    臺灣原住民部落知多少說到臺灣原住民,大家第一聯想到的就是近期在選秀節目中深得觀眾喜愛而爆 紅的A-Lin 黃麗玲。臺灣的原住民可為演藝圈貢獻不少人才:張雨生、張惠妹、徐若瑄、張震嶽、動力火車、蕭敬騰、羅志祥、範逸臣、温嵐、紀曉君等。原住民五官輪廓深邃,帥哥美女輩出,而且直爽開朗的性格更是深受大家喜愛,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原住民的部落生活。
  • 錢靜 | 臺灣原住民喜好什麼顏色的服飾?
    一、臺灣原住民概述作為臺灣最早的開拓者和居住者之一的臺灣原住民,主要分為「高山族」和「平埔族」,由於族群眾多,也因歷史的變遷等種種因素使各族群在歷史上的劃分也不盡一致。依據日本殖民時期相關學者的分類,臺灣原住民共分九族,分別是:泰雅、賽夏、阿美、布農、鄒、排灣、卑南、魯凱、雅美(現更名為達悟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