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臺東,讓我們一起走近原住民,感受部落鄉情!

2021-02-17 果陀劇場

提到臺灣的原住民,最先跳到你腦海裡的是什麼?

是張惠妹、徐若瑄、羅志祥、張震嶽這樣的原住民藝人,

還是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阿里山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今年夏天,果陀劇場30周年特別企劃,我們將誠徵10位來自內地的文化小使者,加入兩岸三地(內地、臺北、布農部落)的戲劇大營隊,前往臺東,深入原住民部落,和臺灣及當地原住民小盆友朝夕相處,開啟一段七天六夜的文化探索之旅!

各位粑粑麻麻們,不必再爭取如廁的那幾分鐘自由,接下來你們將會有一周屬於自己的時間!只需在臺北指定地點把孩子交給我們,然後就可以放飛自我啦(愛怎麼飛怎麼飛~此處略去心情澎湃的一萬字...)

花東縱谷、鹿鳴溪畔,分布著布農族(Bunun)的一個部落——布農部落。

在臺灣的原住民裡,布農族可以算得上是最富有想像力的一族了。

布農族傳統的年月觀念是按照小米的成長而劃分的。出於對小米收穫的重視,他們發展出一系列反覆而長時間的祭祀儀式,在音樂上也衍生出相當複雜的和音唱法,以配合祭禮的進行。這就是讓布農族聞名世界的「八部合音」(一種多聲部和音唱法)。

月亮稍缺的四月

石板屋的清晨 

婦女 搗米 釀酒 織布 

用月桃包裹烤地瓜

長老手拿弓箭

蹲坐在薪火旁 

輕撫弓箭上的刻痕 

回憶過去 英勇的表現

長老吹小孩耳朵 他祝福

巫師揮動芒草 來祈福

婦女擺動雙手 來跳舞

打著陀螺 希望小米越長越快

樹藤串起山豬骨 當樂器

葫蘆做成酒瓢 裝滿酒

男子圍成一圈 報戰功

蕩著鞦韆 祈禱小米越長越高

在這七天六夜裡,孩子們將遠離城市的喧囂,回歸自然,與布農部落的原住民零距離接觸,觀摩部落祭祀儀式、聆聽長老祈福、學習原住民舞蹈與歌唱、探尋布農獵人之路、去鹿原高臺滑草、跟著原住民小夥伴一起去鄰村打球、在部落劇場舞臺上演集體創作的大戲、嘗試親手做一個獨一無二的皮雕帶回家.

在布農族,「小米」被賦予了豐富的含義,它有靈魂,有五官,可以移動,與之相關的祭祀儀式有「小米開墾祭」、「小米播種祭」、「除草祭」、「收穫祭」、「入倉祭」、「射耳祭」等。

讓我們跟隨著原住民舞者們,盡情地舞蹈與歌唱吧。

每天都會有部落的大小舞者來教授孩子們原舞和民歌,而營隊最後一個上午,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

在部落劇場常規演出前,孩子們的歌舞表演將作為特別呈現獻給大家。

報戰功(Malastapang)是每次出草作戰或打獵歸來後,由長者(或隊長)集合族人舉行慶功宴,這是一種布農族獵人們報告戰功宴會。

登鹿野高臺,看兩旁層疊起伏的茶田與遠處靜臥的青山,至上而下,感受滑草飛翔的快樂吧!

布農部落周邊園區,包括有機農田、牧場、農發部工作區等,有機農田隨季節的不同,種稙了多種不同的有機作物,小盆友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鮮健康的有機食物哦。

除了農作物外,布農部落也自己養牛、養羊及雞;尤其雞是放養在田野間,只只是精力旺盛地四處趴趴跑的,所以有布農「戰鬥雞」之稱。假如你看到它們,可以比比看,到底誰跑得更快!


鐺鐺鐺鐺~有請布農部落「主烤官」,為大家奉上香嫩可口的原住民石板烤肉!

在充分領略濃鬱部落鄉情的同時,小盆友們還將在專業的戲劇老師引領下,在最原生態的環境裡,共同探討與創作,以戲劇的形式,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原始村落。

孩子們瞬間變身小村民,一一化解將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並運用智慧去克服和創造!

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三十位小盆友們(內地10位+臺北10位+原住民10位),將透過創作討論和探索出不同意見,與其它隊友精誠合作,共同完成一個完整演出。

每個人是演員,同時也是導演、編劇、舞美和製作,自己設計臺詞、做道具、打造舞臺,並藉由不同媒介呈現出來。

在這裡,每個孩子的特性都會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午餐時間,拿個便當隨意選個喜歡的地方,或舞臺上,或魚池旁,或草地上,享受青山綠水間的暢快,也許會激發出無窮創作的靈感來(吃完別忘記收走垃圾,做到環保無痕哦)。

實景式學習體驗,帶上布農特有的月桃飯和烤山豬肉去蝴蝶谷探險吧!那裡除了蝴蝶,還有許多不同生物哦!有著臺灣「最佳觀察甲蟲點」的美稱。

(對,你沒有看錯,就是小學語文二年級課本第10課裡的那個蝴蝶谷!)

日記時間,整理美好,記下一天中最動人的點滴。

營隊的第六天晚上,孩子們精心編排的結業大戲將在部落劇場小舞臺正式上演,屆時村長會廣播邀請部落族人一起來欣賞孩子們的表演,也熱烈歡迎各位粑粑麻麻們前來圍觀哦!

同樣的文化大背景,不一樣的生長環境,七天六夜的「耳鬢廝磨」,會讓這些孩子之間迸發出怎樣的火花呢。

每一位小盆友都是一名文化交流小使者哦,一首地道方言民謠或者一個拿手的小手工,都是本土文化與友好的表達,而你,會準備什麼呈現給海峽那邊的小夥伴呢?

出發前,行前會上,大家歡聚一堂,有什麼絕妙的好點子,儘管拋過來吧!

臺灣原住民除了輪廓膚色較深、歌聲高亢動人,運動力也很強,臺灣知名運動選手中很多逗是原住民。布農族也不例外,他們有一支出色的棒球隊:紅葉少年棒球隊。臺灣曾經出現過萬人空巷看比賽的盛況。

哈,是不是有點心痒痒了呢,想知道當下臺灣原住民小盆友最愛的運動項目有哪些嗎?讓我們跟著小原住民們去隔壁紅葉村體驗一把吧!

1968年8月25日,來自紅葉村的13位布農族小朋友,以7比0擊敗來自日本關西的一支少棒隊,從此臺灣掀起棒球運動的熱潮。

皮雕也是當地有特色的手工之一,想不想DIY一下,親手做一個帶回來送給親朋好友呢?

2018/08/06—08/12

臺灣布農部落兒童戲劇營

Day120180806/周一)

14:30

臺北車站東3門集合

15:00-19:00

搭普悠瑪號火車車前往臺東(高鐵便當)

19:00-19:45

抵達臺東車站,巴士前往布農部落

19:45-20:00

抵達布農部落,分配房間

20:00-20:30

洗漱就寢

Day220180807/周二)

08:00-09:00

起床、早餐

09:00-12:00

營隊注意事項說明,開營破冰儀式——肢體與聲音的暖身活動、自我介紹、基本表演訓練

12:00-13:00

午餐時間

13:00-15:00

布農部落園區導覽(認識周邊環境),觀看部落劇場表演

15:00-17:00

戲劇創作與表演——一個村落的起源與命名:延展某村落的故事

17:00-18:00

晚餐時間(布農桌菜)

18:00-19:30

布農部落舞蹈、歌曲教學

19:30-20:20

一天回顧:日記時間

20:20-21:00

洗漱就寢

Day320180808/周三)

08:00-09:00

起床、早餐

09:00-11:00

肢體模擬與創造——想像村民的職業

11:00-13:00

蝴蝶谷生態探索,享用山裡便當(月桃飯和烤山豬肉)

13:00-17:00

戲劇創作與表演——村落的一天:村民的一天工作流程,一整年遇到的自然景象,應對生存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17:00-18:00

晚餐時間(布農桌菜)

18:00-19:30

布農部落舞蹈、歌曲教學

19:30-20:20

一天回顧:日記時間

20:20-21:00

洗漱就寢

Day420180809/周四)

08:00-09:00

起床、早餐

09:00-12:00

村落災難與克服——村莊的困境,可能來自大自然或是人為的爭鬥,共同想辦法解決村莊危機

12:00-13:00

午餐時間

13:00-15:00

村落祈福與祝福儀式——發展出村裡獨特的習慣與儀式,長者帶著大家進行祈福儀式;

村落勇士之舞:出發探險或是任務在身的情境布置,創造儀式之舞

15:00-17:20

鄰村巴喜告部落(同是布農族)巡禮,桃源國小運動會

17:20-18:00

晚餐時間(布農桌菜)

18:00-19:30

布農部落舞蹈、歌曲教學

19:30-20:20

一天回顧:日記時間

20:20-21:00

洗漱就寢

Day520180810/周五)

08:00-09:00

起床、早餐

09:00-12:00

戲劇創作與表演——村落歷史的回顧與整理,長老帶大家寫下智慧之語

12:00-13:00

午餐時間

13:00-17:00

戲劇創作與表演——種植生命之樹:以繪圖形式畫下生命之樹,象徵每人在村莊裡的成長狀態

17:00-18:00

晚餐時間(布農烤肉)

18:00-19:30

布農部落舞蹈、歌曲教學

19:30-20:20

一天回顧:日記時間

20:20-21:00

洗漱就寢

Day620180811/周六)

08:00-09:00

起床、早餐

09:00-12:00

戲劇創作與表演——村落的再次甦醒:村落的遷移與決定,村民們必須為全體福利著想

12:00-13:00

午餐時間

13:00-17:00

排練——歷史的再現與整理,將村莊的歷史整理

17:00-18:00

晚餐時間(布農桌菜)

18:30-19:30

部落劇場小舞臺正式演出,頒髮結業證書

19:30-20:20

一天回顧:日記時間

20:20-21:00

洗漱就寢

Day720180812/周日)

08:00-09:00

起床、早餐

09:00-10:10

村落信物——皮雕製作

10:20-11:30

參與原住民部落劇場表演暨結營儀式

11:30-12:00

午餐時間(布農桌菜)

12:20-14:00

鹿野高臺滑草

14:20-18:20

搭普悠瑪號火車返回臺北

18:20

臺北車站東3門解散

對象:7-12歲兒童(暑假後升二年級-預初)

人數:10人(滿6人開營)

費用:早鳥價6780元/人(5月31日前)

           雙人早鳥價6580元/人(5月31日前)

           原價7180元/人(5月31日後)

師資:專業戲劇表演老師1位、原住民舞者1位、課程助教3位、生活老師5位。老師與孩子的配比為1:4。

長按下方二維碼或者閱讀原文購買。

注意事項:

1.費用包含: 住宿、餐食、全程交通、保險、課時費用以及景點相關門票。 
2.費用不包含: 上海—臺灣往返機票、機場接送費(機場至臺北火車站、臺北火車站至機場)、 辦理證件費用。

3.付款時請備註您孩子的姓名、聯繫方式,兩個家庭同行合併付款時別忘備註同行家庭的信息,請及時添加客服微信13817446425方便後續聯繫。

4.工作坊進行中進行之拍照、錄影,所有影像作為紀錄存檔及日後方案推廣、教學之用,版權歸臺灣果陀劇場所有。

5.由於名額有限,名額報滿則報名截止。

6.果陀劇場保留最終解釋權。

江國生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第十屆主修導演,果陀劇場種子學院學務長,新北市種籽實驗國民小學任教20年,逗點創意劇團藝術總監。

果陀劇場基礎表演班、進階戲劇表演、成人歌舞劇表演班、兒童舞臺表演班特約教師,新北市板橋社大動態情緒管理,士林社大基礎表演課,木柵國中資優戲劇教學方案教師。曾導演過《StartFragment EndFragment》、《爺爺再見》、《輕狂少年時》、《Dancing Bear跳舞熊》、《大河洗衣店》等舞臺作品。


 

近期演出與課程

【上海】2018/04/27-05/04 表演潛能開發工作坊(點擊下方圖片查看詳情)


【上海】2018/06/09-07/29自然歌唱基礎技巧工作坊(點擊下方圖片查看詳情)

【上海】2018/07/09-07/20 「我們的神話傳說」兒童戲劇營(點擊下方圖片查看詳情)

【北京】2018/08/31-09/09基礎戲劇表演工作坊(點擊下方圖片查看詳情)

【北京】2018/08/30-09/02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北京保利劇院熱賣中


果陀劇場,是一個臺灣劇團.

果陀劇場是目前臺灣最有影響力的大劇團,每年的演出場次和觀眾數都是臺灣之最。

自1988年到2018年,30年來已推出了70多部作品,創作內容包羅萬象、但創作的信念只有一個:就是與每一位看戲的觀眾分享舞臺上的美好世界。成果優異的創作成績讓果陀劇場躍升為臺灣現代劇團的領導品牌。 代表作品:《淡水小鎮》、《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藝術ART》等等。

除了演出,戲劇教育也一直是果陀劇場很重要的專注方向。30年來,以有趣的教學方式,讓普通的戲劇愛好者能深入體會劇場的奧妙,培養並賞析戲劇藝術的觀念,讓表演藝術自然地成為日常生活

藉由情緒、肢體、聲音、感官的開發與訓練,幫助您覺察自我的獨特性、發揮自我潛能,進而肯定每個人的自我能力。透過個人與群體的交流互動、透過課程中的專注與嚴肅,戲劇活動將開創各種不同可能性,讓您找到個人定位,啟發創意想像。 



相關焦點

  • 走進原住民部落感受淳樸臺灣
    除漢族外,還有不少原住民。原住民廣泛分布在臺灣山區,以部落的形式聚集,大陸遊客所知道的少數民族高山族,就是對臺灣原住民族群的總稱。原住民能歌善舞,大家熟知的臺灣藝人張惠妹、張震嶽、徐若瑄、周渝民等均是原住民。在原住民的部落裡,大多保留著傳統而獨特的生活習俗和文化。
  • 讓我們一起走近原住民|臺灣布農部落戲劇營
    今年夏天,果陀劇場30周年特別企劃,我們將誠徵10位來自內地的文化小使者,加入兩岸三地(內地、臺北、布農部落)的戲劇大營隊,前往臺東,深入原住民部落,和臺灣及當地原住民小盆友朝夕相處,開啟一段七天六夜的文化探索之旅!各位粑粑麻麻們,不必再爭取如廁的那幾分鐘自由,接下來你們將會有一周屬於自己的時間!
  • 【臺灣臺東·食】原住民美食好去處:原始部落
    剛入學的時候,博士班的學長帶我們新生到他的農場裡吃鮮味,也有做鹽烤吳郭魚,則是用炭火直接在鐵網上烤抹鹽後的吳郭魚。 鹽烤吳郭魚做法那麼多,都很鮮美哇。Abai像是原住民版本的肉粽。用月桃葉包裹小米內陷肉等,米肉香裡夾著月桃葉香,好吃!
  • 臺灣原住民部落知多少?
    臺灣原住民部落知多少說到臺灣原住民,大家第一聯想到的就是近期在選秀節目中深得觀眾喜愛而爆 紅的A-Lin 黃麗玲。臺灣的原住民可為演藝圈貢獻不少人才:張雨生、張惠妹、徐若瑄、張震嶽、動力火車、蕭敬騰、羅志祥、範逸臣、温嵐、紀曉君等。原住民五官輪廓深邃,帥哥美女輩出,而且直爽開朗的性格更是深受大家喜愛,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原住民的部落生活。
  • A-Lin的故鄉,原住民部落長啥樣,你造嗎?
    山的剛毅、海的靈動,灑脫爽朗的臺灣原住民文化總是能撩撥起我們心底裡的那份豪情,忍不住有一起唱跳的衝動! 現在,你可以有機會走進這片神奇的部落,全方位地延伸感官去感受臺灣特有的原住民文化。 5 - 6 月周六出發,6 天時間跟隨巴士國旅細緻遊覽臺灣東部花蓮、臺北、烏來、淡水,將鬼斧神工的峽谷斷崖、親切質樸的原住民部落、溫柔愜意的烏來溫泉等串成一線,不再走馬觀花,走一條連臺灣當地人都會去的線路
  • 親近臺灣原住民部落,南航帶你看另一面的臺灣!
    相信很多人都對臺灣的藝人張惠妹、羅志祥,蔡依林,言承旭這些大明星很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些明星都有著原住民血統。臺灣已承認的原住民族群有14個,原住民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且能歌善舞,還有非常多的原住民音樂人的音樂非常棒,相信如果到了他們的部落每個人一開口,就是一個天生的歌唱家吧!南航吉林分公司品味寶島全新升級,讓我們一起去深度體驗臺灣原住民的風採吧!
  • 一位清華學子眼中的臺灣原住民
    在臺灣,較之於佔人口數量絕大多數的漢人,原住民是較為邊緣化的一個群體。此外,每周五、六、日,在鐵花村戶外的大草坪上,還有由來自臺東各地約20幾個達人和小農所組成的「假日慢市集」。他們直接與鐵花村的音樂創作者對話,從而感受他們的創作靈感與臺東的人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用心。 臺東的鐵花村,對原住民而言,既是他們施展才藝的舞臺,也是出售他們文化創意產品的平臺。而對於旅行到此的遊客而言,則更是繁華、喧囂都市生活之外的一個放鬆身心的好去處。
  • 騎行臺灣花東 你一定要去的七個原住民部落
    夾在山中間、坐落於花蓮秀姑巒溪出海口的是「靜浦部落」。部落原住民朋友為遊客拖來改良過的塑膠竹筏、舉起比傳統木槳輕多了的塑膠槳,幾經示範後穿上救生衣,就可以出發了。划船技巧不多但卻不輕鬆,若不左右划動,就等著「隨波逐流」。努力的三人劃一竹筏,十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來到靜浦部落最有趣的活動—「竹筏漫遊」。港口部落
  • 兔崽子 原住民的外省老兵之歌
    確實,如果看了翻譯的歌詞,原來還是個部落情景劇:嘈雜的開場,鄉村辦(還是婚慶的那卡西舞臺?)主持人大叔有點制式有點萌的聲音在說:「各位村民大家注意,現在我們歡迎Matzka為大家獻唱~~有聽有保佑~~讓我們掌聲鼓勵~~」音樂在Matzka這裡,總是有聲有色,有話要說,有著生活根基,有著即興之樂,有著故事的緊張感的。
  • 臺灣最美的服裝與歌聲 , 盡在原住民部落裡..
    在部落中,有關部落的大小事務則是由部落男子所組成的年齡階級負責統籌規劃與執行。總人口約18萬餘人,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阿美族的傳統節慶有豐年祭、播種祭(小米)、捕魚祭、海祭、祈晴祭和祈雨祭等等。人口約14萬人,居住在花蓮北部的奇萊平原至臺東、屏東恆春半島等狹長海岸平原及丘陵地區。流行男子穿裙子,入贅女方和為女方家庭幹活。
  • 行走鄉村-探訪臺灣原住民部落(親子)7月
    這一席夜話,讓我再一次深深覺察到:我們與臺灣共享著太平洋的風。我們懷抱著相同的自然社會問題,面對時代的岔路,懷抱同樣的信念去探尋人與自然共存的永恆話題。在郭教授與各位臺灣夥伴的盛情邀約下,這個夏天OEC將走進臺灣鄉村之魂——臺東原住民部落。這次的行走鄉村課程,我們將敲響深藏在臺灣的悠遠文明之門。
  • 【影展】鄉村之眼·部落之心 加拿大&中國原住民影像交流展
    ,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相信每個人對這些影片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註解。本次影展特別從加拿大邀請到了卡爾頓大學的Allan J. Ryan博士和阿斯納布卡電影、媒體藝術節的創始人Howard Adler先生,與我們一起討論原住民電影話題。屆時還會有著名詩人于堅、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郭淨、《人與自然》原主編楊青、雲南大學民族研究院教師陳學禮、雲南藝術學院教師李昕等嘉賓出席。
  • 臺東:臺東糖廠、都蘭糖廠
    導語:臺東,臺東糖廠 、都蘭糖廠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行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舊稱臺東製糖所,原屬於臺東製糖株式會社,於1996年停閉。這是搜尋臺東糖廠,都會連帶出現的關鍵字:檔案咖啡室,哈哈。很可惜當天我們太早去了,整個要等到下午兩點多才有營業阿!只好忍痛捨棄了~ 反正我們還會再來臺東這裡不只有一間咖啡館,像是有些倉庫在展覽鐵道攝影作品或手工藝品旁邊,也都有設置這種小咖啡吧!整個好可愛呀!
  • Savakan | 部落的大男孩!
    我們不會停因為這是我們的故事—— Savakan Savakan 樂團,是由五位來自臺東建和部落的大男孩所組成的團體,從 2011 年成軍至今參加了不少音樂節、比賽,也拿過不少獎項。建和部落(圖片來源網絡)說到這裡,不得不先講一講建和部落。建和部落屬於卑南族,是臺灣的原住民。卑南族自稱 Puyuma,又譯為「漂馬」族,其含義為「我們」,也等於「人」。
  • 臺灣臺東美食推薦
    米臺目本身的口感還不錯,但整體味道普通。也許是我們嘴太挑剔了。或許因為期待太高,過程又曲折,吃的時候覺得有些失望,似乎名氣大於口感。所以對於另一家東河包子鋪就沒有刻意找尋,而是恰巧路過時嘗鮮,因為不抱期望反而覺得東河的比卑南香些。不過,食物是否美味的感受會夾雜了很多主客觀因素,是非常私人的感受。所以在盛名之下需要親自去確認。
  • 品圖|傾二十年之力為臺灣原住民留像
    此後,他對臺灣原住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想拍攝他們的民俗和生活。可是,除了賽夏族村落,他哪個部落都沒有去過,也不認識部落的人。而當時原住民對於陌生人是很有警惕心的。多虧他認識一個叫明立國的民族音樂學者。這位學者此前一直在臺灣一些部落進行原住民音樂的田野調查,跟一些部落的人也比較熟識。
  • 堅守@臺東 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中留住「鄉愁」
    、民宿有15個工作機會,都給部落裡的年輕人。他們底薪在22K以上,有別的補助,也沒什麼花費,當然願意回來。」臺東縣成功鎮三仙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春妹無不自豪地說。所謂「22K」,即22000萬新臺幣,是近年來臺灣年輕人的平均收入水平。過去幾年,陳春妹所在的阿美比西裡岸部落,青壯年勞動力不斷流失。為了照顧留守在家的孩子,她與藝術家範志明一起推廣利用廢棄浮球製成的寶抱鼓,教孩子們演奏母語歌曲
  • 臥雲 · 藝旅丨你的人間四月天 ——臺灣文創考察,為什麼這次不去臺北去臺東?
    在資深策展人王景義老師的帶領下,大家以一種更為私密的方式,拜訪臺灣藝術和收藏界的大咖,像老友見面那樣,我們一起探討交流臺灣文化藝術平時不為人知的一面——它在傳統文化傳承創意上的做法,它的民間美學公益實踐,還有以私人興趣為導向的作品收藏……藝術收藏藝旅結束,大家都意猶未盡,所以,我們計劃二度訪臺,而本次知旅主題將聚焦在臺灣文創領域。
  • 「鄉村之眼·部落之心」加拿大&中國原住民影像交流展
    正因如此,我們才有了做這次原住民影像交流展的契機,中國與加拿大兩個原住民文化橫切面的展示和互動,這在全國應該也是首次嘗試。而作為主辦方之一的」鄉村之眼 「,已經遠遠超越了一個NGO項目的格局,成為了當代中國最具原創性的文化實踐之一,也成為了西部眾多社區影像工作者、群體的一種志業與使命。
  • 行走雙濱、瑞穗六秘境 感受臺灣東部山與海的驚喜
    臺東的長濱與花蓮的豐濱鄉號稱「雙濱」,這兩地具有其共同之處,長期效能相對不便利。但也因為雙濱長期以來交通不便,因此也保存了世界級的景觀,有山有海、一望無際的稻浪,海風徐徐,山巒疊起,令人心曠神怡。雙濱地區有豐富的原住民文化,[是一個應該來慢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