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注釋、譯文及原文填空

2021-02-07 鄧老師


《桃花源記》朗讀(建議WiFi狀態下觀看)

桃花源記

                            陶淵明

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注釋:

太元:東晉孝武帝的年號  緣:順著,沿著。  行:划行。      忽:忽然。   逢:遇到。   芳:花。落英;落花。

繽紛:繁多的樣子。    漁人:捕魚的人。

異之:對見到的景象感到詫異,之,見到的景象。

復:繼續。     欲:想    窮,形容詞用作動詞,走完。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划船)前行,忘記走了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豔而美麗,飄落的花瓣到處都是。他對此感到非常詫異。繼續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原文: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注釋:便得:就發現,就見到。仿佛:隱隱約約

若:好像。   盡:完,沒有。   舍:丟下。      才:剛好。 

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

譯文: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漁人便丟下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剛好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

原文: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注釋:平曠;平坦空曠。     儼然:整齊的樣子。屬 :類。

阡陌:田間小路,南北方向的叫阡,東西方向的叫陌。        交通:交錯相通    聞:聽 

譯文:(呈現在他眼前的是)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之聲互相都能聽到。

原文: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髮垂髫(tiáo),並怡yí然自樂。

注釋: 作:勞作。   衣著:穿戴。  

  黃髮垂髫:黃髮:老年人頭髮由白轉黃;垂髫:古時單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指老人與兒童。   怡然:快樂的樣子。  

譯文:

桃花源裡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都和外面的人一樣。老人和孩子們都神情愉快,自得其樂。

原文: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注釋:

乃:竟然    具,通俱,全,都。所:地方,處所。

 要:通「邀」,邀請。     鹹:都    訊;消息。

譯文:

(那裡的人)看見了漁人,竟然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都回答了他們,(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備酒殺雞做飯。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

原文: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suì)與外人間(jiàn)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注釋:云:說   妻子:妻子和兒女。    邑人:鄉鄰。

 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      焉:相當於「之於」,在這裡,在那裡。間隔:斷絕了來往

 世:朝代。         乃:竟      無論;更不必說。

譯文:他們自己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裡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朝和晉朝了。

原文:此人一一為(wèi)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注釋:為具言;為他們詳細地說出 。

所:用在動詞前,構成名詞性短語,……的人;……的事物;……的地方。   嘆惋:驚嘆惋惜。   復:又。    延,邀請。        出,擺出。

譯文:漁人為他們一一介紹了他所聽到的事,(聽罷)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

原文: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云:「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

   注釋:停,停留   去,離去。   語:告訴。  

   不足:不必,不值得   為:對

譯文:漁人逗留了幾天後,要告辭離去。(臨別時)這裡的人囑咐他道:「(我們這個地方的情況)不必對外邊的人說啊。」

原文;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注釋:既:已經。      扶;沿著。   向:原來的。    

志:名詞做動詞,做標誌。

之;指作記號的地方。         及:到      詣:拜見

向,從前。          遂,竟然,復:再。

譯文:(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回去,處處做了記號。到了郡裡,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原文: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注釋:

規:計劃,打算。     未果:沒有實現。

尋;不久。     問津;問路,探訪。津,渡口。

譯文: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德高望眾的人,聽到這件事後,高高興興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實現,不久,就病死了。此後就再也沒有探訪的人了。

《桃花源記》課文內容填空題

1、《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語句: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2、《桃花源記》中描寫桃源人來此絕境的原因的句子: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3、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寫桃源人生活環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相關焦點

  • 《陋室銘》注釋、譯文及原文填空
    譯文:山不在於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能降福顯靈了。 在,在於。 名,名詞用做動詞,出名。 靈,顯靈,靈驗,名詞用做動詞。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譯文:這是間簡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簡陋了)。 斯,指示代詞,此,這。 惟,只。
  • 【小戴禮記】《禮記·曲禮》完整版|原文注釋+譯文
    【譯文】《曲禮》一書上說:凡事都不要不恭敬,態度要端莊持重而若有所思;言辭要詳審而確定。這樣才能夠使人信服。【原文】敖①不可長,欲不可從②,志不可滿,樂不可極。【注釋】①敖:與"傲"同,驕傲之意。②從:與"縱"同,不加約束之意。
  • 《弟子規.泛愛眾》注釋及譯文
    【注釋】①覆:覆蓋。②載:在上面。【譯文】只要是人,都應該相親相愛,因為都是一個天底下的人,同是一個地上的人。 【原文】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譯文】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人們敬重他的德行,而非他的容貌。
  • 《中庸》全文、注釋及譯文
    下一章(最高的道德標準)   【原文】   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1)!」(第3章) 【注釋】 (1)鮮:少,不多。 【譯文】   孔子說:「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經很久了!」
  • 中國古典軍事文化著作《孫子兵法》原文、注釋、譯文(始計篇)
    孫子兵法·始計篇【原文】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譯文】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是關係民眾生死的所在,是決定國家存亡的途徑,不能不認真加以考察、研究。【原文】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 《學記》原文及注釋、解讀
    《學記》大約寫於公元前的戰國末年,是」禮記」一書49篇中的一篇,作者不詳,郭沫若認為像是孟子的學生樂正克所作。《學記》是中國教育史上最早、最完善的極為重要的教育理論專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對比今日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弊端,《學記》中的很多內容都值得學習借鑑,雖然時隔兩千多年,用今天的教育理念來解讀,仍然有重大的實踐指導意義,值得認真研究。 【學記原文】: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
  •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及注釋
    10、(原文)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注釋)義方:做人的正道。多指家教。  (譯文)自己生活節儉;以做人的正道來教育子孫。 13、(原文)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注釋) 乖舛:違背。   (譯文)對人刻薄而發家的,決沒有長久享受的道理;行事違背倫常的人,很快就會消滅。
  • 諸葛亮誡子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幹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幹,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 忍經原文及譯文
    【譯文】《圖記》載:「雷孚,是宜豐人,登進士科及第,為官清白,忠厚,講究仁義道德,曾擔任宰相而贈與太子太師的官職。從唐代的雷衡為人忠厚,到雷孚共十一代人,從末與人打過官司。當時人認為這是前輩積德的善報。」
  • 統編版五年級下冊古詩與日積月累 (注釋、譯文)
    統編版五年級下冊古詩與日積月累 (注釋、譯文) 第 1 課 古詩三首(第 2-3 頁) 四時田園雜興(
  • 二年級上冊語文:全冊古詩文注釋、譯文、賞析,值得收藏!
    學習古詩要求學生掌握古詩注釋和譯文,還要多了解古詩賞析,詩人作詩的背景等。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古詩,今天分享一份部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全冊古詩文注釋及譯文,讓孩子了解古詩的意思,快速掌握古詩,提高學習效率。大家記得關注我,點讚,轉發,收藏!
  •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部分教案分享之第九課《桃花源記》
    2、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整體感知全文,培養文言文語感;(2)參考注釋,理解文句,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自讀能力;(3)通過對桃花源美景的描繪,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思維的能力。代表作有《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田園居》、《飲酒》、《桃花源詩》等。著有《陶淵明集》。晚年,他寫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記並詩》,闡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社會理想。邊聽講邊結合課下注釋1了解作者生平。
  • 千古名篇《琵琶行 》原文-譯文-注釋
    譯文唐憲宗元和十年,我被貶為九江郡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裡聽到船上有人彈琵琶。聽那聲音,錚錚鏗鏗有京都流行的聲韻。探問這個人,原來是長安的歌女,曾經向穆、曹兩位琵琶大師學藝。注釋左遷:貶官,降職。古以左為卑,故稱「左遷」。明年:第二年。錚錚:形容金屬、玉器等相擊聲。京都聲:指唐代京城流行的樂曲聲調。倡女:歌女。倡,古時歌舞藝人。善才:當時對琵琶師或曲師的通稱。是「能手」的意思。委身:託身,這裡指嫁的意思。為:做。
  • 世外桃源何處覓:《桃花源記》極可能是廣告軟文
    《桃花源記》意境圖湖南常德桃花源旅遊區日前成功晉級國家5A級旅遊景區,引發了新一輪桃花源原型之爭。在重慶酉陽,有人甚至打算推動將酉陽更名武陵,以證明酉陽桃花源為「真跡」。全國以桃花源命名的景區,據說有數十家之多,都自稱是晉代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桃花源。由於常德桃花源更接近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辭海》和《詞源》等權威工具書中,都將常德桃花源注釋為「世外桃源」真跡地。常德位於沅水下遊,楚國和秦代時屬黔中郡,西漢改為武陵郡,曾是武陵蠻(又稱五溪蠻)聚居區。
  • 少白書畫|齊白石再傳弟子-湯發周蠅頭小楷《朱子治家格言》全文+譯文
    (譯文):祖宗雖然離我們年代久遠了,祭祀卻要虔誠;子孫就算愚笨,五經、四書,還是得誦讀學習。 (原文):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注釋):義方:做人的正道。 (譯文):自己生活節儉,以做人的正道來教育子孫。
  • 《桃花源記》講的是個鬼故事?
    與原文不同的是,動畫在此處做了劇本優化:把漁民發現桃花源的過程,做了戲劇化處理。首先突出的就是漁民的窮,世代靠打魚活著,可鏡頭下一網網打上來的全是死魚爛蝦。直到最後一網,打上來了一條小錦鯉。這些當時的墓地標配,在《桃花源記》全齊活了。陶淵明和郭璞的活躍時間,只相差短短幾十年。這種違反當時社會風俗的大bug,陶淵明這種大文人會注意不到嗎?當然,僅憑這點,可能還不夠信服,有過度解讀的嫌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線索,說明那個漁夫誤入的就是陰間,還遇到鬼了。課文中說,桃花源村民的祖先是秦朝人。
  • 《三字經》完整注釋譯文+動漫易解,為孩子收藏
    《三字經》注釋譯文三字經涵蓋了中國文化的絕大多數內容,如果能把這些知識熟練掌握,對將來的語文、歷史、政治等課程學習有極大的幫助,對寫作也有很大的用處。【免費領取方式】關注「小學語文微課堂」公眾號發送關鍵詞:「三字經」即可免費領《三字經》完整注釋譯文+有聲讀誦+動漫易解分享文章,點亮
  •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註釋 論語經典名句賞析大意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註釋 論語經典名句賞析大意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中,俯拾皆是座右銘。《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暑假裡,陪孩子讀讀這些名句,重溫先賢智慧。
  • 第16課 《愛蓮說》 原文 注釋 譯文 賞析
    譯文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汙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淨地豎立在水中。
  • 教師招聘面試說課稿:初中語文《桃花源記》說課稿
    我說課的題目是《桃花源記》。下面我將從「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樣教」這三個維度來分享我的教學設想。一、說教材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桃花源記》選自初中語文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3單元第9課,本文是一篇文言文,作者陶淵明敘述了漁人迷路後誤入桃花源,從桃花源優美的景色以及人們自由平等的生活等方面展開描述,進而表達了對於現實生活的不滿以及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學習本文有利於進一步了解陶淵明,了解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