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之戀》中的白寶絡,才是那個勇敢又會愛的人

2020-12-27 語宏馨

《傾城之戀》中,大家都喜歡女主角白流蘇,而我更喜歡女配角白寶絡。因為她是整個電視劇中活得最勇敢和最通透的女人。當然,她也是那個最幸運的女人。

不幸又幸運的女孩

白寶絡,是紅極一時前清翰林白家七小姐。她的母是白家小妾,所以她是庶出女兒,在封建家庭中,小妾的兒女地位要低於嫡出兒女。更不幸的是,她父親早死,其母在家的地位更低,甚至連管帳的晚輩都敢剋扣她們的香油錢。母女兩隻能忍氣吞聲,小心度日。

但是白寶絡又是幸運的,她有個待她如親妹妹的嫡出姐姐白流蘇。在那些懵懂的青春歲月裡,姐姐白流蘇用自己成熟的雙翼保護著她,讓她活得天真爛漫。

在她需要傾訴時,白流蘇是傾聽者;在她需要安慰時,流蘇是安慰著;在她迷惑時,流蘇是解惑者。

對她影響比較大的,除了姐姐白流蘇,還有姐姐送她的那臺收音機。在那個時代,女人對世界的認知來源於身邊人的口耳相傳,而未出閣的大小姐的世界只有家人與親人。她們是那麼封建與無趣,而收音機的世界廣闊多了,這豐富了寶絡對世界的認識,對她已有認知進行了洗禮。

白家正房白老太太對她也視如己出,讓她在這個家至少能生活下去。更幸運的是,她那吃齋念佛一輩子,生前大小事叫出錢都沒有錢的母親,為她攢了許多錢,讓她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有經濟支撐。

愛情

她是個擰得清的女人

白寶絡在和範柳原相親時,範柳原邀請白家人跳舞,只有白流蘇會跳舞。為了家族顏面,白流蘇只好陪跳舞。

在和白流蘇跳完一支舞后,範柳原的故意接近白流蘇,使白流蘇無意間搶了她的風頭,讓她懷疑白流蘇對她的感情。

在白流蘇道歉後,表面生氣的她偷偷關心姐姐。在流白蘇被逼回唐家時,她把一切不愉快拋在腦後,在關鍵時刻阻止白流蘇回到唐家這個火炕。

在白流蘇去香港時,她毫不猶豫地拿出母親攢了多年的錢,給姐姐做路費,為此還被嫂子誤會成小偷。

白流蘇失敗的婚姻讓白寶絡對婚姻有了正確的認識,她不再羨慕姐姐能離開烏煙瘴氣的白家。而她要耐心等待,等待正真的愛情,嫁給心目中的英雄。

勇敢

她勇敢得讓人佩服

她比白家任何人都勇敢,她獨自帶著母親的骨灰回母親的老家安葬。戰爭時代,大家都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危險,從未出過遠門的她走得義無反顧。也是因為這次勇敢走出家門,讓她有了許多驚險的經歷,也讓情竇初開的她認識了她期待已久的英雄--趙團長。也是這次的出行,讓她變得不一樣,變得無所畏懼,變得有主見。

回到家的她,讓姐姐白流蘇對她刮目相看。後來為了找趙團長,她居然把姐姐帶到戰地醫院,在那裡當了護士。當兩個貪生怕死的哥哥去送衣服時,都被她的所作所為震驚著,鼓舞著。

從戰地醫院回來,她做了一件讓一家人都嚇破膽的事,她拿出母親留給她的所有錢,為戰地醫院買消炎藥,這在當時被日本人發現是要被砍頭的。後來,在姐姐的幫助下弄到了藥品,她和姐姐在送藥的途中被日本人攔住了,她那種不懼生死的態度讓人震撼,幸運的是:藥品被料事如神的智慧白老太太換掉了,她們逃過了一劫。

後來,她獨自拿著藥品,逃過日本人的耳目,去戰爭後方的醫院當護士,找到了愛人。

在趙團長要到前線打仗時,她勇敢地向趙團長提出結婚,而不管他是否能從戰場上回來,愛就夠了。在那個時代,女人都是含蓄的,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白寶絡,一個勇敢又幸運的女人, 一個活得通透又肆意的女人,怎不讓人羨慕呢?

我是@劉露燦,和你一起聊世間百態,你的關注,將是我前進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名著解析】張愛玲美其名曰《傾城之戀》,也不過是對平凡夫妻
    傾城之戀》也是一樣。不可否認《傾城之戀》電視劇是非常優秀的作品,裡面的所有演員都是戲骨極品。但唯一缺憾且不可避免的就是男女主角比小說中的他們要純良且忠於愛情,而張愛玲筆下的範柳原與白流蘇可不是這樣具有高潔品格的人。而《傾城之戀》展現的卻是一個字:俗!表面上看,白流蘇與範柳原都很風雅不接地氣,而實際上他們都是在現實生活中不難找到的俗人。
  • 張愛玲《傾城之戀》:生命從來不簡單,也不可能簡單
    人是自私的人,城是寂寞的城。在那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傾城之戀》在《傾城之戀》裡面,女主人公白流蘇從老舊的家庭中走出來,去了香港。香港戰爭的這番洗禮,可以把一個人改變,可是這場戰爭沒有把白流蘇感化為革命女性。這一場戰爭對於男主人公範柳原影響很大,把範柳原轉向了平時的生活,甚至讓這個浪子成了家,可是婚姻並不使他成為「聖人」。(張愛玲用了這兩個字)。
  • 《傾城之戀》:白流蘇的愛情,真不簡單!
    《傾城之戀》這部電視劇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的是白府六小姐白流蘇和香港首富範天河之子範柳元「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傾城之戀」字面意思指的是一座城市(香港)的毀滅,才成全了一段愛情。「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
  • 《傾城之戀》:兩人的一場愛情博弈,終於在傾城之刻塵埃落定
    張愛玲從小缺少原生家庭的愛,長大後在尋找愛情的路上傷痕累累,整個人生都是在尋愛中度過,即使低到塵埃裡的一朵花,依舊無果,在長期壓抑中造成了她悲觀的性格和氣質,她的作品充滿了悲涼的感情色彩。《傾城之戀》用一種詮釋愛情悲劇最好的一部作品 , 白流蘇和範柳原兩人在相互博弈中相互試探,最終卻因戰爭的爆發成就了刻骨銘心的傾城之戀。
  • 《傾城之戀》範柳原為什麼喜歡離異女白流蘇而不是其未出閣的妹妹
    《傾城之戀》從字面上說講的就是戀愛的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範柳原是華僑富商之子,還繼承了一筆極大的遺產,非富即貴,妥妥的富二代。
  • 傾城之戀
    今天給大家分享她在23歲時寫就的《傾城之戀》,這本書一經發表便震驚四座,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愛情更是讓無數男女為之傾心。一場真實的戰爭打亂了愛情戰爭的秩序,在真正的戰爭面前,愛情的交易停止,愛情的戰爭也熄火了,當一切都要失去的時候,人與人的交流才變的真誠,彼此之間的愛情才除去了交易的色彩,相嚅以沫、
  • 《傾城之戀》:抗爭與妥協並存,白流蘇性格中的矛盾性分析
    讀過她作品的人,很多都深深愛上了她文字中的細膩,她的一生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比如《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深入人心,其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比如《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便是一個時代一類女性的縮影。
  • 讀懂了《傾城之戀》的殘酷,才明白張愛玲的清醒
    《傾城之戀》是喜劇還是悲劇,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我上大學的時候第一次讀這本小說,看完之後腦海裡只剩下一個詞:「圓滿」。這詞兒也不是我的,而是張愛玲自己親筆在小說的結尾寫下的那句話: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有多圓滿?
  • 張愛玲《傾城之戀》:不懂的人可以搭夥,互懂的人也會蹉跎
    那一年,她文思泉湧,一鼓作氣,為她喜歡的上海人寫出一本本香港傳奇:《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琉璃瓦》《茉莉香片》《心經》《封鎖》《傾城之戀》。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傾城之戀》,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這是一個動聽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
  • 《傾城之戀》白流蘇先謀生再謀愛 大齡失婚女的自救逆襲
    不禁讓人想到,上一部改編比較成功的張氏作品,還是十多年前電視劇版的《傾城之戀》。當然,首先是得益於選角的精準,旗袍女神陳數的外形氣質與大上海名門淑女白流蘇形象的完美契合。不得不說《傾城之戀》是張愛玲作品裡,最溫情和圓滿的一部了,但它也絕不是愛情故事。它講述了一對互相算計的成熟男女,如何在愛情裡博弈,步步為營。最後,竟然是香港的淪陷成全了他們。
  • 《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與範柳原:「好嫁風」女怎樣釣到金龜婿?
    《傾城之戀》中範柳原與白流蘇在報上登出結婚啟事的時候,情形想必也是如此。 那個年代,白家又是舊式人家,能讓娘家支持離婚,無非是對方實在不像樣子,白家也有幾分疼女兒的心。 唯一知道的,是她自謙「沒念過兩年書」,關鍵時刻爆發出了遺傳自父親的賭徒氣質,跟隨徐太太開始了香港之行。
  • 周潤發、繆騫人戲中《傾城之戀》,戲外風流雲散
    說起張愛玲的經典名著《傾城之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陳數的白流蘇和黃覺的範柳原。其實早在1984年許鞍華導演的周潤發、繆騫人電影版的《傾城之戀》,當年也是轟動一時。在許鞍華心中張愛玲始終佔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作為導演的她有一份張愛玲情結,迄今拍了《傾城之戀》、《半生緣》,還有最近的《第一爐香》等多部根居張愛玲作品改編的影視劇。
  • 解讀張愛玲《傾城之戀》的悲劇色彩
    在《傾城之戀》中,張愛玲刻畫了三種人間悲劇,並通過獨有的視角和反差烘託等,將其中的悲劇色彩體現得淋漓盡致,本文對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中的悲劇色彩進行簡析,並對其中悲劇色彩的產生原因進行研究和探討。1、緒論1.1 《傾城之戀》悲劇色彩的研究價值《傾城之戀》中悲劇色彩的研究具有很深刻的研究價值,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張愛玲的作品是一朵奇葩,能給人一種「悲中帶喜」、喜憂參半的美感享受,《傾城之戀》的「酒神精神」意蘊給人深刻的美感享受,並具有一定的反諷意味,而作品的悲劇美就是重要的表現形式,同時在悲劇美的表達中,也有對環境渲染的意境美、語言美的表現,並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學創作價值
  • 張愛玲《傾城之戀》:遇一人白首,擇一城終老
    也沒有誰的愛情比白流蘇更悲慘了,兜兜轉轉好幾年,用了一個城市的傾覆,才換來範柳原娶她的決心。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裡,沒有甜甜蜜蜜的愛情,沒有刻骨銘心的思念。有的,只是理性和刻板,還有那些壓抑內心已久的悲傷。年少時愛讀張愛玲,知道張愛玲是一位寫「愛情」的作者,便將她的書全部找來,挨個讀了一遍。
  • 《傾城之戀》:圓滿也悲涼
    今天分享的內容是一部老電影《傾城之戀》,該作品改編自張愛玲的同名小說《傾城之戀》,導演許鞍華,主演周潤發、繆騫人,該片1984年上映,獲得第2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服裝設計獎兩人經過激烈的情感博弈,終於在戰亂中放下防備,登報結婚。
  • 《傾城之戀》:愛情,不過是找一個懂得自己的人
    愛情最好的模樣,是什麼樣的呢?有人說,希望是轟轟烈烈、記憶銘心的;有人說,不必熱烈,但希望能細水長流,動人細膩。在張愛玲的心中,愛情卻簡單得多。她在《傾城之戀》裡,就寫下了自己的答案。傅雷曾評說這部小說,認為兩人之間是一場「機巧,文雅,風趣,玩世不恭的享樂主義者的精神遊戲。」 在我看來,這一次男女主角的照面,其實也是人與人之間,男人與女人之間,懂與不懂的碰撞與斡旋。 當他笑著說「你的特長是低頭」的時候,她笑著回:「我不懂。」
  • 滿心才女張愛玲,傾城之戀的結局,不知多少人看懂了?
    滿心才女張愛玲,傾城之戀的結局,不知多少人看懂了?在現當代著名女作家中,出過許多才女,如寫過《生死場》的蕭紅,寫過《莎菲女士的日記》的丁玲,最觸動小編心的,卻是張愛玲。在張愛玲看來,所謂愛情,不過在講一場風花雪月的傳奇。
  • 許鞍華 周潤發 繆騫人《傾城之戀》
    1984年,許鞍華導演拍攝了她從業以來的第五部電影《傾城之戀》,這部影片是根據張愛玲的同名作品改編的。
  • 《傾城之戀》:白流蘇到底愛不愛範柳原?
    在張愛玲的小說中,除了《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受大眾和專家都認可的小說外,還有一部被評論家質疑的小說,那就是《傾城之戀》。傅雷評這部小說:「作品的重心過於偏向頑皮而風雅的情調,儘是些玩世不恭的享樂主義者的精神遊戲。」
  • 改編張愛玲——電影《傾城之戀》之可能
    我第一次讀 《傾城之戀》是哪一年已經記不清了,什麼時候成為徹徹底底的張迷也很模糊,但是幾乎遍讀張愛玲的作品是確定的,而且反覆讀,欲罷不能,去臺灣還會去舊書店淘各種老版本。閱讀張愛玲的小說絕對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有時空錯亂的恍惚,仿佛是在遼遠的過去,又好像是近在咫尺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