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如梭,光陰似箭,
轉眼香港已經回歸祖國22年之久
你還記得22年前的香港嗎?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祖國
舉國歡慶,
這對於所有中國人來說,
都是值得紀念的日子,
大家激動地守在電視機前,
看香港回歸直播!
▼
香港回歸前夜,
中英防務交接儀式上,
譚善愛中校聲如洪鐘地喊出一句
震撼全世界的話:
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
駐香港部隊接管軍營,
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
祝你們一路平安!
▼
▲200秒視頻帶你回到22年前
22年,彈指之間,
有成長也有喜悅,
有不足也有遺憾。
22年很長
22年也很短
香港回歸後的22年發生了什麼?
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防務交接儀式在此舉行。
7月1日零時起,這裡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的辦公地。
▲威爾斯親王大廈樓上掛著五星形狀的「八一徽章」。
1998年,國際炒家全面狙擊港元,香港遭遇金融風暴。
特區政府投入巨額資金,與國際炒家開展近一年的「金融保衛戰」,終在收盤鐘聲響起那一刻宣告獲勝。
▲1998年2月2日,香港股市交易員在忙碌。當日,香港股市在虎年第一個交易日出現紅盤。張燕輝 攝
▲1999年3月,中央向港贈送大熊貓安安、佳佳。5月17日,香港海洋公園大熊貓園開幕,安安、佳佳喜遷新居。開幕儀式上,董建華和吳儀與大熊貓合影。
回歸改變著香港的人口和婚姻構成。1997年以後,香港和內地跨境婚姻大幅增加。
2001年,香港法院根據《基本法》第24條宣判的「莊豐源案」確立,父母雙方皆無香港居留權的中國大陸居民在香港所生子女可以享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
「莊豐源案」也成為日後大量中國大陸孕婦來香港產子的誘因。
▲2007年5月18日,羅湖關口,一名剛到香港生完孩子的媽媽自己拉著行李出關。
2009年內地孕婦在港所生嬰兒3.7萬人,佔全港新生兒的45%。
從2001年起的10年內,雙非兒童人數達二十萬,成為香港的一大社會問題,進而引發了激烈的陸港矛盾。
2012年,開始試行「零配額」制度。
到2018年,12年出生的最後一批「雙非兒童」已入讀小學。
▲2013年5月29日早上7點,在深圳福田口岸,跨境兒童在工作人員的看護下通過學童專用通道過邊檢。趙宇思 攝
在深港口岸,經常可以見到一群群孩子肩背書包、身穿制服,由保姆帶領著通關出入境。
這些擁有香港居民身份的孩子生活在深圳,在香港讀書。香港教育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至2013年度有1.6餘萬名跨境學童在港就讀。
2003年,香港爆發非典,極大衝擊了香港旅遊業。
▲2003年,香港爆發非典。在銅鑼灣經營旅店的李老闆看著空空蕩蕩的旅店,感受到香港社會實際上對於廣袤的內地有強烈的依存。
在各界共同努力下,香港疫情被有效控制。
6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正式將香港從「非典」疫區中除名。世界衛生組織傳染病科行政總監形容,這是一項非常重大的成就,香港的成功,令全世界都會在非典的威脅下重獲安全感。
▲2003年6月9日,香港,人們為在抗擊非典一線死亡的醫護人員的棺木蓋上特區區旗。
受非典影響的還有香港年輕人。當年香港考大學的11個會考狀元中,有6個人想當醫生。
▲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蘭桂坊慶祝香港解除非典「旅遊警告」。
2003年非典過後,香港開放內地遊客自由行。內地訪港遊客人次從2003年的847萬增加到2016年的4277萬。
▲圖為大陸遊客在紫荊花雕像前的合影。
2004年,香港銀行辦理個人人民幣業務正式啟動,數十家香港銀行推出了個人人民幣存款、兌換和匯款業務。
2005年9月12日,香港迪士尼樂園正式開幕。這是全球第五座迪士尼樂園,宣告著香港始終走在時髦和國際化的前列。
▲2005年9月12日,香港迪士尼樂園正式開幕。
2007年9月13日,中國銀行在香港中銀大廈舉行儀式,宣布將於9月13日至9月21日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這是內地商業銀行首次在香港開展債券發行業務。
▲圖為儀式現場。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住房依舊是一大困擾。隨著房產開發商最大限度利用可建造的土地,公寓樓和辦公樓可以到達半空中。
▲香港大埔的慈山寺,高76米的白色觀音雕像坐落在豪華住宅的後面。
1954年,香港最早的公共房屋在石硤尾邨建設完畢。延續至今,租金廉價的公屋成了香港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部分。
香港房屋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有約30%的香港人住在公屋。
▲2006年10月26日,最後幾戶人家離開石硤尾邨搬往新住宅。隨後這片公屋被清拆,留下一棟作為旅遊景點,承載一代居民的共同記憶。
城市變遷總要面臨新老交替的鎮痛。香港政府為了填海計劃,決定在新中環碼頭啟用後拆除老皇后碼頭,遭到民間團體持續抗議。
▲2007年8月1日,一些抗議者在皇后碼頭扎帳篷住了3個月,最終被警方清理出場地。
2012年3月25日,梁振英在香港特首選舉中勝出,當選香港特區第四任行政長官,他提出要改善民生,建設7萬套公共住房。
▲2012年7月1日,香港回歸15周年紀念日,梁振英宣誓就任香港特首,胡錦濤監誓。
回歸15年,香港升旗隊總會會長許振隆感慨道:
「剛回歸時,香港每周會升旗的學校寥寥無幾,甚至很多人不會唱國歌。15年後,國歌人人會唱,香港有了自己的升旗隊總會,400多間會員學校有了專業的學生旗手,每周升起五星紅旗的校園越來越多,甚至包括幼兒園……」
▲2012年6月25日,香港一所初中的學生上課前參加每周例行的升旗典禮。Bobby Yip 攝
時至今日,港人依舊以各種方式參與公共生活,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
▲2014年6月14日,母親們在快閃行動中集體公開給孩子餵奶,這次行動呼籲政府出臺母乳餵養政策保護哺乳期母親。
隨著與內地聯繫的加深,港人生活中隨處可見內地的烙印。
▲圖為香港一條商業街上售賣的毛澤東和其他名人雕像。
2017年5月,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全線貫通。從香港到珠海的車程只需半小時,粵港澳三地將更緊密地連在一起。
▲圖為無人機拍攝的港珠澳大橋
2018年9月,高鐵香港段通車,至今已接載超過1300萬人次往返西九龍站。
▲圖為廣深港高鐵香港段
1997到2019,
22年彈指,
可長可短,
一個城市的成長似如少年,
彷徨與叛逆隨行,
成長與希望伴隨。
文章和圖片來源於:鳳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