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過,各家各戶都該忙著醃魚醃肉了,看到人家窗臺和陽臺掛滿了臘魚臘肉,你們是不是也有些按捺不住了?要問高手哪家強?我們不妨來請教一下咱們身邊的幾位民間高手,按照他們提供的方法,自己動手做出來嘗嘗就知道了。
最細緻的做法
高手:吳國華 曹鐵梅
黃思灣社區的吳國華和曹鐵梅夫婦剛剛入選黃石市「最美家庭」,他倆不僅互愛互敬,還志趣相投,做醃製品也是他們的共同愛好之一。退休前,冶鋼的那幫老同事沒少吃他們家的腐乳、醃蘿蔔、豆瓣醬,據說為了精益求精,吳國華做的每一塊腐乳都是用尺子量著做的。有一年,由於想吃的人太多,吳國華居然整整醃了400多斤蘿蔔。
要問他們倆的「師傅」是誰,答案就是各自的媽媽。「從小就看著媽媽做,程序一點都不難,就是大人不敢放手讓我們做。」曹鐵梅邊說邊拿出剛剁好的臘魚塊。因為沒有和子女同住在一起,與往年醃十幾條魚的盛況相比,今年,曹鐵梅只醃了兩條魚和兩串肉。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沒有半點馬虎。
「醃魚最好選那種十斤左右的草魚,去鱗挖腮,掏乾淨內臟後,先把魚頭下掉。」吳國華介紹,「如果連魚頭一起醃的話,曬乾之後就成了幹殼子,不好吃。魚尾留著,有大用途。」將魚收拾乾淨後,接下來是準備鹽和其他配料。生薑、花椒、八角、桂皮和鹽攪拌在一起,然後均勻地塗抹在魚的外皮及魚腹中,放入瓦缸,用蓋子蓋在魚身上,拿石頭或其他重物壓平。七八天後,揭開蓋子,在魚身上戳上一個洞,穿上繩子,即可吊起來晾曬了。約一星期後,魚身上摸上去沒有溼潤感,魚肉有縮緊的跡象便可以裝壇了。
為了吃的時候方便,在裝壇之前最好把魚剁成小塊,朝罈子裡倒點白酒。注意了,緊接著就要用到兩件至關重要的東西了,魚尾和筷子。將筷子比對好罈子內的間距,折斷,架於壇底,使之騰空。之後將魚尾鋪在筷子上,就可以把魚塊一層層放在上面了,蓋上壇蓋即成。
鹹肉的做法則與鹹魚差不多,醃漬晾曬完畢後,用保鮮袋封存於冰箱冷凍室,可以保存大半年。「我們家都是先將鹽和其他配料放入鍋中炒出香味,放涼之後才抹在魚和肉上,這樣味道更香。」同社區67歲的黃朝勝、葉正新夫婦補充道。
最簡單的做法
高手:永安裡農貿市場採陽園對面「肉聯直銷點」
這家「肉聯直銷點」開了十多年了,雞鴨魚肉、排骨、臘腸等各種腊味應有盡有。守店的二人是伯侄關係,都是黃岡人,侄兒小王還是位「90後」。
與普通市民家醃魚醃肉不同,小王家從冬至前一個月就開始準備了,到開年3月份止,差不多要賣出兩千斤魚。在小王看來,醃魚不一定非要用草魚,鰱魚也是可以的,重量最好不要少於十斤,否則曬乾後會顯得很少,不夠吃。醃肉時儘量不要先用水洗,有骨頭的話全部剔除,否則不容易保存。用食用鹽抹遍魚肉全身,然後分層放入瓦缸內,用重物壓實。當然有不嫌麻煩的,還可以學外面的乾貨店一樣,用竹籤將魚撐開來。兩天後將它們翻動一次,再醃兩天,就可以掛曬出去了。
你以為到這一步醃漬工作便大功告成了,其實不然。小王告訴記者,鹹肉和鹹魚在晾曬時的軟硬程度關乎到食用時的口感,太硬了咬不動,太軟了又沒有嚼勁,還容易腐壞。請看,小王教給大家兩個秘訣來識辨魚肉的軟硬。第一用眼睛看,表面泛油光,但不能往下滴;第二用鼻子聞,能聞到一股很濃的臘香味就可以了。
談到為什麼不多用幾種配料醃漬時,小王笑著說,首先因為眾口難調,如果用的香料多了,遇到挑剔的客人就麻煩了。其次還是因為腊味追求的就是返璞歸真,越簡單越好。
最特別的做法
高手:四娃川味私家小廚房老闆「四娃」
吃慣了湖北的鹹肉,想知道四川的臘肉有什麼不同嗎?就讓「四娃」來告訴大家吧,川味不僅要用花椒,還要燻制呢。
首先,肉和鹽的比例為100:3,「四娃」說,現在賣的食用鹽,一包有7兩重,大家可以以此參考一下用量。將鹽炒熱後,加入適量的幹辣椒段和花椒,焗出香味。生豬肉按照每塊1.5斤左右的重量切割,撒上炒好的鹽料,放入白酒、生薑,再拌勻。將肉放入瓦缸中醃四天後翻轉一面,再醃三天起缸。掛在通風乾燥的地方,兩三天後,待水汽晾乾後,就可以用柏樹、松樹、桔子樹枝、桔子皮、花生殼和鋸末等,置於肉的下方,離地約1米高,用煙燻制8小時,地道的川味臘肉就做好了。
可是「燻肉」說起來簡單,在城市裡誰家能有這個條件?搞不好還容易燻黑天花板,出現什麼意外呢!別著急,「四娃」有辦法,找個鐵盆裝上燻料放在桶底,再把肉掛在鐵桶內,上面用塊小紙板隔開,紙板留孔或縫隙,使得煙能往上飄。然後就可以把燻料點燃了,但不可以有明火,否則肉就會燒著(本報特別提醒,燻肉千萬要小心火燭,以防出現意外。)。燻好的肉,肉皮幹硬,肉身呈醬紅色。用來炒藜蒿和菜薹,味道那叫一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