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推一篇有煙火氣的文章。
當我們還是文藝青年,周末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講座、音樂live、咖啡館、酒吧、朋友聚會中遊走,卻很少很少去菜市場。
曾經看過有人說,「接地氣最好的辦法就是買菜,你一進菜市場,就能感受到人間煙火撲面而來……看著一堆人在為生活努力,你有再多的矯情和裝逼都會掉在地上……然後,好好生活……有時候幸福就是一起感受人間煙火,一起和愛人去菜市場,一起過日子,平淡的幸福不簡單……」
之前看過的攝影師Gordon Gahan給《國家地理》拍的這張照片,也默默收藏過。
後來覺得,菜市場是一種「熱愛生活」。有個傍晚,我和朋友在三裡屯的路燈下走著,她去過不同的世界各個小眾城市,她說,「我每到一個地方,最喜歡的就是去那個城市的菜市場看一看,因為那才是生活啊。」我聽完,就一下記住了。
周末,你會選擇去菜市場買一些菜,下廚犒勞下辛苦了一周的自己,還是給家人做頓晚餐?
好好生活,周末快樂。以後每到周末,我們可能會推送一篇跟休息日有關的文,讓神經獲得一點兒放鬆。
近來更新頻率減緩,是因為主創在路上玩耍、學習的緣故,回到了城市,就會繼續勤勞歡快起來。
作者:專欄作家 大菜
微信公眾號:大菜的食與畫 (dacaideshiyuhua)
今天這篇,來自美食作家大菜。擁有菜市場情結的她,去過世界各國的菜市場,並且真正用心和喜愛。看完只覺得相比地標建築,菜市場擁有更多的生機和鮮活。
「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對當地的菜市場興趣大過景區,如果時間行程允許的話,一定要去看看,看了就免不了會買回一大堆土特產,總覺得回家能把當地的美食複製一遍一樣,當然也的確複製過一些,以招待朋友炫耀旅行成果為主,其餘大部分的土特產卻在時間流逝中變了質,但這並不妨礙我面對蓬勃菜市場的那種抑制不住的興奮,現在出門已經很少購物,但菜市場中那些生機和豐富,看看也讓人滿足。」
◇
菜市場不僅是個賣菜的地方,更是我的童年記憶和一種生活方式,讓我成年遠離故鄉後依然懷念,也讓我對故鄉以外的菜市場興致勃勃,旅行時每當我到一個地方,總是會想去到當地的菜市場看看,一是因為菜市場最能體現當地的民風民情,二是菜市場裡一定能找到好吃不貴的地道當地美食。
這些年去過的菜市場有路過的也有專門去的,有的讓人驚喜有的讓人失望。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來整理去過的菜市場,像集郵者把郵票小心放進集郵薄,然後從頭翻看,滿心歡喜。
包括:
香港灣仔菜市場
馬來西亞蘭卡威夜市
新加坡小印度市場
泰國水上市場和鐵路市場
澳大利亞墨爾本維多利亞女王市場
加拿大湖邊小鎮集市
智利聖地牙哥中央市場
日本京都錦市場
韓國木浦市魚市
西班牙巴薩羅那波蓋利亞市場
比利時根特早市
法國土魯斯周末跳蚤市場
等
今天想吃掉哪座城市?
◇
香港是美食之都,擁有無數的食肆和繁榮的菜市場,每次到香港我都會抽空逛逛菜市場,就算不買看看,也讓人感受到市井民生的勃勃生機和即將成為美味的新鮮。
肉店裡揮刀剁骨的銀髮老者,
總讓我想起那些大隱於市的武功高人。
血淋淋的新鮮
同行的地主說:
「對於他來說,通往天堂的入口一定有個燒臘鋪」。
來菜市場買菜的很多是老街坊,
少不了要寒暄拉拉家常。
◇
在馬來西亞蘭卡威度假的時候,聽說附近有個夜市,於是興致勃勃地租車前往,因為不確定具體位置還費了不少周折才找到,這是一個服務當地居民的夜市,除了水果蔬菜還有各種便宜的百貨,最吸引我們的還是當地特色水果和小吃。
菠蘿蜜
現場製作的青木瓜沙拉
當地特色小吃
◇
新加坡「小印度」是印度人的聚居區,其實也參雜著華人、馬來人、阿拉伯人文化,五顏六色、擁擠斑駁、雜亂生動。
各種顏色豔麗的鮮花串
新加坡是一個多文化融合的地方,
飲食也是各地方美食的匯聚。
融合了各種建築風格的街邊店鋪
◇
泰國水上市場Amphawa相比名氣更大的水上市場Damnern Saduak原生態很多,船上售賣各種當地美食,食物放在吊籃中傳到岸上,食客們坐在岸上邊看邊吃,岸邊還有密密匝匝的各種小店。這個市場只在周末才有,多是本地年輕人來度周末的,附近還有美功(Mae Klong)鐵道市場。
水上市場
Mae Klong 美功鐵道市場是個有意思的地方,美功火車站深陷在一個巨大的自由市場中,鐵道上擺滿蔬菜瓜果,每當火車通過,鐵道上的商販會不急不慢地移開,等火車慢慢通過後再回復原狀,據說這是當時修鐵道時無法和市場協調造就了這樣的共生狀態,這樣的情況在泰國很常見。
鐵路市場
◇
維多利亞女王市場是墨爾本市內規模最大、歷史也最悠久的跳蚤市場,周一和周三休息(我們就曾白跑了一趟,所以去之前查詢官網看好開放時間很有必要),但有夜市,雖然很多人覺得維媽市場徒有虛名,但對於愛逛菜市場的我來說是不能錯過的。
夜市內有很多美食檔口,有西班牙、義大利、阿拉伯等各地的美食,看我背個相機很多攤主都熱情擺姿勢給我照相,這家kingchips在入口處,烤蝦很好吃。
kingchips
◇
加拿大的尼亞加拉湖邊小鎮是個富有風情的地方,因為英國保守政治家曾長踞於此所以小鎮頗有英倫風情,我們在湖邊小鎮偶遇了露天集市,以當地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售賣他們的作品為主。
露天集市
這個攤兒售賣攤主自己設計製作的各種餐具廚具和飾品,每樣都只有一件,很喜歡那些獨特的餐具。
我和攤主磨了半天嘴皮子,也沒能把價錢講下來,最後買了一個魚形的案板,水果叉和黃油刀之類。案板80加幣,小叉小刀12加幣一個,不便宜,但實在喜歡。
◇
中央市場位於聖地牙哥市內,是《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評選出全球十佳美食市場之一,但說實話這個市場沒有我想像的那麼有趣,雖然海鮮新鮮豐富,但市場內的餐廳卻不夠美味,特產的水果也不夠豐富。
中央市場的建築很有特色,建於19世紀的下半期,挑高的穹頂和通透的玻璃窗使大廳內顯得寬敞明亮。
非常愛演的賣魚師傅
品種豐富的各種海鮮
智利特色水果
◇
京都的錦市場號稱「京都的廚房」,是很多人到京都必去的景點,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311年就開設了第一家專賣店(魚店),到了江戶時代,成為繁榮一時的魚市場。後來逐漸發展成京都人採購各類食材的最為傳統的大市場,不到400米的狹長街道上分布著近130家商店和鋪位,從京野菜、醬菜、佃煮、雞蛋卷、京果子到海鮮、肉類、烤物、章魚燒,無所不包,一路走還可以一路試吃。
錦市場有著多家著名的醬菜(漬物)名店,
醬菜的種類也是異常豐富。
漂亮的手絹
◇
韓國木浦市靠海,盛產海鮮,斑鰩是當地的特色,連海鮮市場門口的車都是用斑鰩做裝飾。
魚市內景
魚市內有很多家專賣斑鰩肉的,生的斑鰩肉經過醃製略微發酵,肉質細嫩口感獨特,有人覺得有略微臭味,我嘗過以後倒不覺得。所有斑鰩肉現切現賣。除了本地產的斑鰩還有各國進口的。
展示的各國產的斑鰩肉,並非實物,只是盒子上印的畫,產地不同價錢也不同,自然是韓國本地產的最貴。
◇
波蓋利亞 La Boqueria市場是巴塞隆納最古老、最地道的食品市場,市場內熙熙攘攘,擠滿了挎著相機的遊客,但這裡也是當地美食家的天堂,市場內的大排檔出品的美食好吃不貴,可以體會到西班牙美食的魅力。
市場內的這家大排檔生意特別好,熱鬧非凡、座無虛席,伴隨著大聲的吆喝和鐵板的刺啦聲,一盤盤看著就有食慾的菜被送到吧檯上。
◇
在比利時根特旅行時,聽說教堂周圍有早市,大家特意起了個大早,步行去逛早市,9月清晨的比利時陽光刺眼卻寒意襲人,石塊路的街巷裡非常安靜,偶有自行車騎過,到了市場卻很熱鬧,鮮花、水果和咖啡讓清晨鮮活起來,有耐心的話還能淘到有意思的舊貨。
比利時根特的早市不僅有食品,還有古董,是農貿市場和跳蚤市場的結合。
◇
在法國土魯斯旅行時恰逢周末,小夥伴們都是市場愛好者,於是相約早起逛市場,土魯斯跳蚤市場規模很大,以舊的服裝鞋帽、工藝品為主,也有很多自製農產品,可以淘到很多的寶貝。
吃好每頓飯
謝謝大菜帶回來了那麼多
世界各地菜市場的風情
下次旅行時
我也會去當地的菜市場轉一轉
或從家附近的菜場開始發現
買菜做飯熬粥
周末吃點好的
臘八的今天,快樂
編輯: 文逸 劉毅
開頭音樂,來自MUJI BGM,聽到無印良品在世界各地店面裡播的背景音樂,旋律好聽,這一首的城市坐標是布拉格。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讀到大菜的另一篇文章《一個菜市場愛好者的自白》,作為一個菜市場的忠實愛好者,她在說自己和菜市場最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