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修例風波時每天睡不著覺,需要撥亂反正的不單是教育

2020-12-28 環球時報

香港商報網9月5日刊發了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接受鳳凰衛視專訪的內容,她在專訪中坦露修例風波時心境,並對大眾關心的香港教育、美方制裁等多個話題做出回應。

林鄭月娥(資料圖)

談到去年長達半年的修例風波,林鄭表示,去年這個時候,自己差不多每天都要擔心,今天晚上反對派又去打什麼地方?哪一個地鐵又會被破壞?哪一些商店又要由於支持政府或者是跟內地有關,就受到一些暴徒的攻擊?她又指自己擔心在執法的過程裡,警隊的同事會不會受傷。她稱,當時真不知道日子要怎麼過,每天睡不著覺,午夜都還在看街頭的情況怎麼樣。

修例風波期間,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發生激烈衝突事件。林鄭表示,自己當時和警隊高層有聯繫,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他們不願意去傷害年輕人或者學生;她希望社會看清楚,暴徒走進這兩所大學,用這兩所大學作為他們的基地來攻擊警隊,警隊當時是以最克制、最容忍的態度,希望以最和平的方法來解決。

需要撥亂反正的不單是教育

數據顯示,去年的修例風波共有3000多名大、中、小學生因違法暴力被捕,佔所有被捕人士的40%,尤其大學校園成了「暴力的溫床」。林鄭在專訪中表示,未來一兩年,儘量做一些撥亂反正的事情,不單是教育,是很多方面。包括最近在公務員的管理方面比以前要嚴格,這個也是撥亂反正。有些公務員此前曾參與反政府的行為,是不能,也不應該容忍。

林鄭亦指,有一些是方面撥亂反正是不容易做的,比如傳媒。有一些很明顯的假新聞,覺得肯定是不會有人相信的事,結果有很多香港人會相信,從而就影響到他們對於政府、對於中央、還有對於警隊的看法。林鄭指基本法表明要尊重、保護新聞的自由,所以希望還是由傳媒自己來處理,怎麼可以做到比較客觀、持平。

林鄭月娥(資料圖)

儘快恢復經濟是當務之急

林鄭表示,現在要儘快恢復經濟,她要求每一個政府的部門,「做每天的工作都要先考慮,你的工作對經濟的有沒有一個正面的效果」,如果18萬的公務員、幾十個部門,每一個人都抱著讓經濟儘快走出困境的工作態度,應該是更有可為的。

談主動退回名譽院士

2020年8月15日,林鄭月娥主動退回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名譽院士名銜。專訪中,林鄭被問及,當學術的事情和政治掛在一起的時候,心裡有何感受?

林鄭月娥表示,此事不是關於學術的事情,自己對這些名譽是沒有興趣的。她認為,劍橋大學作為非常受人尊敬的學院,應該是抱著客觀持平的態度去調查、去看事實後,再採取行動,但是從現任院長給寫的信看來,她跟一些反對派寫的香港基本沒有分別。

她指,學院去年9月份已經表示,受到了一些壓力,但說那時候不打算馬上採取行動,只是問有什麼意見,林鄭就寫了一個非常長的信給他們解釋「修例」是什麼事情,香港經歷了什麼情況,「當這次他又再寫信說有關學術自由等等的問題,我又給她寫了一封很長的信,在信的最後我也說,由於我感覺到這個學院在看這件事沒有採取客觀的態度,我很難找到一個理由去告訴我自己,為什麼還要跟這個學院保持一個關係,所以我就把這個名譽院士退回了。」

林鄭月娥(資料圖)

美國「制裁」對科創影響不大

2020年7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所謂《香港自治法》,並宣布會採取一連串措施。對此,林鄭月娥表示,美國對香港實施的所謂「制裁」完全不合理,香港作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受到另一成員不公平對待,將向世貿組織申訴。

林鄭月娥嚴正指出,香港跟美國的關係,不是美國給了香港特殊的優待,這是兩個地方、兩個經濟體的合作,「當別人是無理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據理力爭」。美方所說的暫停、取消的這些待遇,其實是雙邊的合作協議,要是有人單方面暫停、取消,那麼問題在他,而不是香港。她指,「但這些對香港影響不大,因為過往一段日子,往往是美國在這個合作協議中要求我們幫忙,比我們要求美國的要多。」

但是有關航運的,無可否認是有一些影響。有關航運,本來是兩地要交稅,合作可以避免雙重交稅。那麼要是合作沒了,等於香港公司在美國還要交美國的稅,美國航運公司在香港也要交香港的稅,反而是香港的公司在香港航運,是有豁免的。但是香港作為一個航運的中心,要是別人擔心美國對香港的航運事業有一些負面看法、一些不同對待,那肯定是對信心有影響的。所以港府都跟航運界在研究,究竟實體影響在哪些方面、可不可以採取一些特別措施,讓航運界對香港作為航運中心保持信心。

她又表示,現在還沒看到在科創方面有什麼影響,政府已經評估,現在的創科事業要靠美國進口的產品不算很多。但是林鄭看來,未來這一兩個月比較關鍵,因為美國大選在即,「往往大選前都會採取更多行動,要看看他們還要採取什麼的不合理的措施。」

林鄭月娥在專訪中談到,自己每天都是嚴陣以待,看看又出現哪些挑戰。她表示,當特首其實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她真的以「迎難而上為宗旨,不要期望日子會好過,當特首的日子基本不好過,每一天就是希望,能為香港解決問題。

相關焦點

  • 林鄭月娥接受鳳凰專訪:風波期間多夜難眠,未料過香港政治如此複雜
    當時真不知道是怎麼過的,每天晚上在午夜我們都還在看街頭的情況是怎麼樣。吳小莉:您那時候有沒有擔心到睡不著覺的情況?林鄭月娥:肯定有。當時的衝突很激烈,尤其是在兩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我在這兩件事中都跟警隊的高層有聯繫,我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他們不願意做什麼,他們不願意去傷害年輕人或者學生。
  • 教育界支持撥亂反正
    這是修例風波以來首名被除牌的教師,亦是首次有教師因播「獨」被取消註冊。據了解,該名男教師來自九龍塘宣道小學。有香港教育界人士和家長表示,支持香港教育局撥亂反正,讓「港獨」遠離校園。 香港教育局指出,該名教師嚴重專業失德,其設計的校本教案、教學材料和工作紙,有計劃地散播「港獨」信息,不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基本法下的憲制和法律地位。
  • 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必須根治
    來源:海外網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闡述了特區政府推進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舉措,明確提出通識教育科的改革方向。特區政府教育局隨即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針對課程漏洞、教材混雜等飽受詬病的問題開出「藥方」,拉開了根治香港通識教育「異化病」的大幕。改革通識科,醫治教育頑疾,是香港教育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的重要之舉。作為香港中學生必修必考的科目,通識科原本意在強化學生獨立思考、慎思明辨能力,但卻因長期缺乏教學規範和管理而淪為無統一教材、無統一教學標準、無專職教師的「三無」科目。
  • 林鄭撥亂反正,黎智英大放厥詞丨香港一日
    截至10月31日為止,共有2980名新入職公務員已籤署聲明,沒有人因為不籤署聲明而不獲聘。 聶德權透露,政府已決定安排全體公務員一次過進行宣誓。據了解,自「修例風波」起至今年5月,因涉嫌參與非法公眾活動被捕並正接受警方調查或被起訴的公務員有43人。這些少數公務員一邊領高薪厚祿,一邊幹著反政府勾當,必須對這些人嚴肅追究。港府打造一支盡忠職守,廉潔高效的公務員隊伍,香港社會未來的發展才會好。
  • 香港修例風波下的元旦:港青北上覓安寧
    香港修例風波下的元旦:港青北上覓安寧中國新聞網  作者:香企容  2020-01-02 在修例風波下,香港過去半年多以來經歷了銀行、商店
  • 謠言充斥香港,林鄭月娥:穿鑿附會 挑動社會矛盾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報導】伴隨「修例風波」至今,香港社會充斥著很多關於港府、港警的謠言與假新聞。對此,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天(18日)在臉書發文直指,應對近月社會事件的過程中,其中一個挑戰是虛假消息的流傳。
  • 香港修例風波回望:深重的邪惡與被顛倒的是非
    始於這一年夏天的修例風波,重挫香港經濟民生。至今「黑色暴力」陰魂未散,「東方之珠」仍未擺脫回歸以來最嚴峻局面。香港2月零售業銷貨值同比跌44%,跌幅破歷史紀錄。圖為顧客從香港銅鑼灣一家店鋪附近經過(2020年2月16日攝)。
  • 逃犯條例為什麼要修改 香港修例是什麼意思
    現實需要:堵塞法律漏洞  根據香港特區《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現有條款,移交逃犯不適用於香港以外的中國其他部分,按照香港實行的屬地管轄原則,特區法院對臺灣殺人案件也沒有管轄權,要把此案兇手移交臺灣受審,就需要修改現行法律,允許香港與臺灣地區開展移交逃犯和刑事司法協助方面的個案合作。
  • 逃犯條例為什麼要修改原因 香港修例是什麼意思
    現實需要:堵塞法律漏洞  根據香港特區《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現有條款,移交逃犯不適用於香港以外的中國其他部分,按照香港實行的屬地管轄原則,特區法院對臺灣殺人案件也沒有管轄權,要把此案兇手移交臺灣受審,就需要修改現行法律,允許香港與臺灣地區開展移交逃犯和刑事司法協助方面的個案合作。
  • 主動退回英國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名譽院士名銜後,林鄭月娥發聲
    昨日晚間(15日晚),林鄭月娥在臉書發文證實,她昨天主動退回英國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的名譽院士名銜,並解釋了整件事情發生的原因與經過。林鄭月娥表示,「繼早前我表示會主動註銷我的美國籤證後,昨天我亦主動退回英國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的名譽院士名銜。」
  • 港警將修訂「傳媒代表」定義,議員:假記者泛濫需撥亂反正
    對此,香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支持警方決定,假記者泛濫的風氣是時候需要撥亂反正。葛珮帆指出,自去年6月「修例風波」開始,每次衝突或非法集會現場均湧現大批身穿黃背心、自稱「記者」人士,甚至出現有年幼學童聲稱是記者。他們阻差辦公之外,也阻礙了真正專業媒體進行採訪工作。
  • 當青年被綁上暴力戰車—香港修例風波回望之二
    【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導:回看2019年嚴重衝擊香港社會的修例風波,一組數字最令人痛惜:截至今年3月初,在參與暴亂被拘捕的7700多人中,學生佔了四成,當中逾半是大學生;18歲以下涉嫌刑事毀壞的被捕者去年6至7月佔整體5%,
  • 關於香港修例風波的十五個真相
    5月15日,香港監警會發布修例風波調查報告,審視修例風波期間的示威活動和警方行動,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從調查方式來看,這份報告有著相當的專業性與客觀性。2019年9月至12月,監警會邀請來自英國、紐西蘭、加拿大等國的5名專家組成國際專家小組,向監警會提供建議並就審視工作的進度提供獨立評估。
  • 港媒:預料會有大批年輕人因「修例風波」入獄,香港懲教署擬擴充...
    「修例風波」以來,香港警方迄今共拘捕9216人,其中1979人已經或正在司法程序處理。據香港「星島網」等港媒7月13日報導,香港懲教署預料將來會有一大批因「修例風波」而入獄的年輕人,對懲教署而言是一個挑戰。
  • 林鄭月娥收到他的來信.
    特區政府10月18日發布新聞稿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收到該案當事人陳同佳的來信。陳同佳目前在香港因「洗黑錢」相關罪名於監獄服刑,綜合多家港媒報導,特區政府10月18日晚上發布新聞稿提及,林鄭月娥收到陳的信件。陳在信中稱,已決定刑滿後就其所涉嫌的殺人案到臺灣自首,並請特區政府協助安排相關手續。
  • 香港傳媒大佬:香港風波已經演變成「政治奪權」
    近日,香港傳媒業資深人士——星島新聞集團主席何柱國,在接受香港無線新聞臺電視節目訪談時,就當下香港亂局作出表態。 今時今日如何看待「5大訴求」?何以評價香港警界、特首所面爭議?記者將何先生的訪談內容整理如下,乾貨很多,一起來讀。
  • 香港中學教師:教育去政治化刻不容緩!
    在剛過去的周六,香港《文匯報》和教聯會合辦「香港教育高峰論壇——香港國安法與《國歌條例》在學校教學中的落實」,當中,特首林鄭月娥提及香港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導致不少年輕一代被誤導,因而引發去年修例風波中超過3,000名大中小學生被捕。
  • 教材「排毒」 香港教育撥亂反正重要一步(香江觀察)
    近日,香港多個出版社公布新修訂的通識教育教科書,刪去或修正了錯誤或具有政治煽動性的內容。共有6家出版社、8套通識教科書發布修訂後的勘誤表。教材「排毒」,是香港教育走向正軌的重要一步,值得肯定。一直以來,香港通識教育教科書內容存在嚴重偏頗,成了香港教育的一大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