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價3.388億,蒙克「橋上少女」迷倒眾生

2021-02-08 藝周雅集

3.388億!1902 年,孟克繪下《橋上少女》一作,其時孟克正處於情緒波動的時期,但創作卻越見豐碩。本作情感豐沛,是孟克創作生涯中充滿澎湃力量的巨作。 



橋上少女 孟克


作品中,兩地之間,一處隱蔽所在,女子聚在一處,意象極具山雨欲來的戲劇張力。本作曾流轉於多個收藏。蘇富比曾二度刷新孟克作品拍賣成交價世界紀錄,而《橋上少女》將於 11 月 14 日亮相紐約蘇富比拍場,估價超過 5000 萬美元(3.388億元人民幣)。



愛德華‧孟克出生於德國慕尼黑。他是一位挪威畫家和版畫製作者,他畫作主題的強烈精神和感情對早期二十世紀產生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吶喊』被視為後工業現代化的極度痛苦之象徵。

二十餘年來,愛德華‧ 孟克作品在市場上掀起層層波瀾,而蘇富比正是一切的中心所在。 1996 年,《橋上女孩》拍出 770 萬美元,創下當時拍賣紀錄。 2006 年,倫敦蘇富比舉辦了一場極具歷史意義的拍賣會,呈獻由孟克資助人託馬斯‧ 奧爾森( Thomas Olsen)收藏的八張孟克作品,總共拍出近 3,000 萬美元,《夏日》一作更以 1,080 萬美元的價格刷新當時的拍賣紀錄。 2008 年, 蘇富比復又兩次刷新藝術家作品拍賣紀錄:首先(再次)是《橋上少女》(以 3,080 萬美元成交),僅僅六個月後《吸血鬼》便以 3,820萬美元的價格拍出。



瑪利亞 孟克 



吶喊 孟克


2012 年, 蘇富比十分榮幸呈獻孟克代表作《吶喊》,為四個版本中唯一收藏於私人藏家手中的作品,後拍出 1 億 1,990 萬美元,刷新任何藝術品的世界拍賣紀錄。



吻 孟克


在當時哲學和美學思潮影響下,他努力發掘人類心靈中的各種狀況,表現疾病、死亡、絕望、情愛等主題。因此,他的創作有「心靈的現實主義」的稱號。由於受到保守勢力的攻擊,很快被封閉,但對德國青年畫家以很大的刺激,推動了表現主義運動的產生。



手持香菸的自畫像 孟克


愛德華·蒙克通過主題來表現他切身經歷的對生存和死亡的感受。每一幅畫都無與倫比地強烈地傳達著畫家的感覺和情緒,被描繪的具體對象的細節被簡化,而情緒則被誇張,對象本身成為一種所要表現的情緒的載體,雖然它們依然還是具象的。這些畫具有永恆的震懾心靈的力量。在這一切的背後,我們還可以看見那個「世紀末」的景象,那種迷途的欲望深淵和無法逃脫的死亡陰影的怪圈,生命的焦躁和無奈交織在一起。愛德華·蒙克作品的驚人表現力量來自於對藝術家內心世界的不加掩飾的忠實表達,愛德華·蒙克的畫是用整個心靈來創作的。



生命之舞



聞名。不如相識!訂閱《藝周刊》官方公眾號:artweekly,藝術無微不至!合作微信:hujiayi1399,投稿郵箱:52997257@qq.com

相關焦點

  • 愛德華·蒙克的「吶喊與迴響」
    愛德華·蒙克作為挪威歷史上,乃至人類藝術史上最重要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其創作不僅在歐洲,甚至在世界範圍內都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蒙克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經典之作《吶喊》。    幾乎所有的藝術史著作都會在表現主義或象徵主義的板塊以《吶喊》作為代表性作品呈現。
  • 【情迷畫色】09 愛德華•蒙克和他的吶喊
    蒙克曾寫過他只畫有血有肉、有愛有恨之人,用藝術來表現生活,他的畫作也體現他的藝術格言。《吶喊》一共有五個版本,但這幅畫作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通過一系列畫作逐漸形成的。首先是一幅空曠大地上踽踽獨行男子的素描,接著是另一幅素描,戴著禮帽男子倚著欄杆眺望海面上的船隻。
  • 「靈魂畫家」蒙克的瘋狂吶喊
    這就是我們的主人公愛德華·蒙克自己敘述畫的由來。在這幅『生命組畫』中的《吶喊》上,蒙克以極度誇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變形的尖叫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 蒙克大展上海開啟:「吶喊與迴響」呈現53件版畫及油畫
    愛德華·蒙克,1863年12月12日出生於挪威東部小鎮洛頓 (Loten)。蒙克原本生於一個虔誠而安寧的基督教中產階級家庭。父親有一份相對穩定的軍醫工作。母親生下了除他以外3女1子,愛德華排行老二。蒙克5歲時,疾病與死亡的陰影開始籠罩於這個家庭。母親與姐姐相繼因肺病去世,妹妹蘿拉又患上抑鬱的精神類疾病。幸得姨媽凱倫·伯爾斯特義無反顧地開始照顧他及剩下的兄弟姐妹。
  • 吸血鬼:森林裡的吸血鬼-蒙克|美術作品
    森林裡的吸血鬼(二)01吸血鬼(色粉初稿)美術作品:吸血鬼(色粉初稿)_Vampire-愛德華·蒙克美術作品名稱:吸血鬼(色粉初稿)(Vampire)美術作品作者: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美術原作收藏國家:挪威(Norway)原作收藏方所在城市:挪威奧斯陸(Oslo)原作收藏方:奧斯陸-蒙克博物館
  • 除了那一幅《吶喊》,蒙克大展上我們還能看見什麼?
    此次展覽作品來自於挪威收藏家帕爾·岡德森,展出的53件作品,包含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畫創作及其生涯晚期的繪畫作品。其中,一幅手工上色的石版畫《吶喊》,以及被譽為蒙克最出色的肖像版畫作品《胸針》尤為引人注目。蒙克的肖像與作品都作為文化象徵,出現在國家最高面值貨幣上,足見這位傳奇藝術家的地位。
  • 女神張鈞甯,一件純白連衣短裙就可以迷倒眾生
    女神張鈞甯,一件純白連衣短裙就可以迷倒眾生
  • 世界名畫家——表現主義大師蒙克《吶喊》賞析
    像蒙克的許多其它作品一樣,他一共畫了四個不同版本的《吶喊》。 令人震顫的、色彩混淆的天與河、蔓延到天際的無止境的道路,一個骷髏一般的人,雙手放在耳朵上,聲嘶力竭地大聲尖叫,好像一個人的夢魘。1893年創作的《吶喊》通常被認為是第一幅表現主義畫作,也是蒙克「靈魂作畫」這一概念最極端的體現。表現情緒的途徑更多依賴了繪畫時的力度,顏色與線條大膽的運用令人震撼。
  • 估價2億,賣了3.4億 | 香港蘇富比『凝盈一色』精品成交出爐!
    上承春季「凝盈一色」專場的佳績,繼續以色選物,超越年代規範,精挑珍品,集萃一堂,悅目引思,典雅雋永,冀為一眾鑑藏名家、好藝文士帶來嶄新美學體驗。除續獻重要私人珍蓄明式家具,專場且呈亞洲私人珍蓄清代單色御瓷、熙墀雅藏古玉、青山居宋代黑釉茶器等。
  • 夏日場景人物畫:海灘上的英格爾-蒙克|美術作品
    01夏天的夜晚,海灘上的英格爾美術作品:夏天的夜晚,海灘上的英格爾_Summer Night.夏天的夜晚,海灘上的英格爾美術作品名稱:夏天的夜晚,海灘上的英格爾(Summer Night.:夏日的碼頭上_Summer Day on the Pier-愛德華·蒙克
  • 莫迪裡安尼的裸女估價為何超過1億美元
    紐約佳士得將於11月9日「畫家與繆斯」晚間拍賣中上拍該作品。據悉,這位20世紀藝術大師的作品曾於幾年前創造出7070萬美元不菲的成交記錄,此次《側臥的裸女》估值再超億美元,有望創出莫迪利安尼新的世界拍賣紀錄。  記者曾借該作品在香港巡迴展出之機,與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部高級總監Giovanna Bertazzoni進行一番交談,傾聽她對這幅經典名作的解析。
  • Bertazzoni:莫迪裡安尼的裸女估價為何超過1億美元?
    紐約佳士得將於11月9日「畫家與繆斯」晚間拍賣中上拍該作品。據悉,這位 20 世紀藝術大師的作品曾於幾年前創造出 7070 萬美元不菲的成交記錄,此次《側臥的裸女》估值再超億美元,有望創出莫迪利安尼新的世界拍賣紀錄。記者曾借該作品在香港巡迴展出之機,與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部高級總監Giovanna Bertazzoni進行一番交談,傾聽她對這幅經典名作的解析。
  • 首富榜上的90後,和她價值388億的婚姻.
    而王思聰的座駕達索獵鷹公司7X,落地價近4億,這是中國首富榜頭號青春公子哥的排場,他和他的狗王可可,駕4億飛機,隨時推開任意門。388億的婚姻,帶給她的不僅只有錢。張雨綺看男人的眼光不行,她很容易被操著一口夾雜著金融術語、半英半中的裝逼腔,朋友圈充斥著曬表曬車滑雪潛水的男人給迷倒,雖然他們的錢財往往來自於忽悠。
  • 《吶喊》等蒙克名作上海開展
    蒙克經典版畫《吶喊》的1895年石刻(手工上色)版本亮相上海。新華社記者許曉青攝新華社上海9月27日電(記者許曉青)繼一周多前莫奈名作《日出·印象》在上海外灘展出後,愛德華·蒙克的劃時代經典版畫《吶喊》日前在上海開展。
  • 蒙克的吶喊,到底要表達些什麼?
    《吶喊》誕生的前一年冬天,蒙克畫了《聖·克盧之夜》。那一年,他在巴黎求學藝術,收到來自家鄉挪威父親去世的消息。那是離開他的第三個親人,也是他的噩夢。 蒙克5歲時,母親死於肺結核;14歲時,姐姐也病死了。更可怕的是家族的精神疾病。他的父親是個偏執瘋狂的基督徒,在飯桌上以地獄恐嚇孩子。遺傳加上成長環境,蒙克和他的妹妹,都常年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
  • 「世紀末」的藝術家 | 愛德華·蒙克
    Red and White, 1899-1900愛德華·蒙克的早期油畫《病孩》《在靈床旁》《母親之死》,多是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的回憶。1892年,愛德華·蒙克樹立了具個人特色的綜合派原始畫風,在此色彩成為一種象徵,亦是種具有承載功能的元素。1890年代,愛德華·蒙克傾向選擇景深較淺的作畫空間,他經常把畫中的人物安置在前臺。
  • 蒙克來了!《吶喊》卻不是唯一值得尖叫的
    蒙克的畫其實是他的情緒日記,只不過時間上有所延遲。「我的藝術實際上是一種自願的坦白,也是我和我的生活關係的自我剖白。」「我並不是畫我現在看到的,而是畫我過去看到的。」對於自己的創作,蒙克也留下過這樣的自述。蒙克的一生,飽受親人離世、自身糟糕的健康及精神狀況、坎坷情感經歷等折磨,他卻用繪畫創作來對抗生命中的苦痛。
  • 蒙克來魔都了!《吶喊》卻不是唯一值得尖叫的
    蒙克的畫其實是他的情緒日記,只不過時間上有所延遲。「我的藝術實際上是一種自願的坦白,也是我和我的生活關係的自我剖白。」「我並不是畫我現在看到的,而是畫我過去看到的。」對於自己的創作,蒙克也留下過這樣的自述。蒙克的一生,飽受親人離世、自身糟糕的健康及精神狀況、坎坷情感經歷等折磨,他卻用繪畫創作來對抗生命中的苦痛。
  • 「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
    愛德華·蒙克作為挪威歷史上,乃至人類藝術史上最重要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其創作不僅在歐洲,甚至在世界範圍內都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蒙克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經典之作《吶喊》。幾乎所有的藝術史著作都會在表現主義或象徵主義的板塊以《吶喊》作為代表性作品呈現。而畫面中那個驚悚的形象甚至已超越藝術史的範疇成為一個跨越時間與空間,貫穿不同文化領域的全球視覺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