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後,「嘴硬」的孩子和「沉默」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別大

2021-03-02 父母育兒雜誌

孩子的年齡小,在各方面都還不夠成熟,需要大人有一個好的引導,在有的時候,孩子難免會做錯事情,這讓家人一時之間難以控制心情,衝動之下,張嘴對孩子就是一頓責罵。當遇到了大人的這種態度,不同的孩子,也會有不同的反應,孩子的這些反應,其實對於大人來說,也是一種提醒。

姑媽家的孩子明明從小就是比較乖巧的那種,但姑媽的性格比較嚴厲,對孩子的要求自小就比較高,如果發現有哪一點做的不合她的意,動輒就是責罵。姑媽相信嚴厲的要求,能夠讓孩子成長得更好,從表面上看,她的孩子似乎就在按照她的想法長大,基本上不會跟大人鬧脾氣,成績在班裡的排名也算不錯。

曾經有一次去姑媽家做客,姑媽讓明明幫自己把熬好的粥端到飯桌上,家裡的碗比較大,粥盛得很滿,明明端著粥轉身向飯桌上放時,腳下不小心打了滑,粥一歪,灑到了桌子上和地板上。姑媽的第一反應就是罵明明多大的人了,這一點的小事都做不好,以後還能指望他幹什麼,以後什麼事情都別想做好。

當時我注意到明明的手也燙到了一點,紅了一塊,姑媽似乎根本沒有看到,讓當時的我比較奇怪的是,明明也沒說自己也受傷了,需要敷藥之類的話,面對姑媽的責罵,他只是沉默著,什麼也沒有說。到了現在,他已經二十多歲了,剛參加工作,也沒什麼好的朋友,特別內向,對一些日常的社交都非常的排斥。

和明明形成對比的是我的一個堂妹,小時候的脾氣就很有意思,要是她不小心做錯了事,大人沒忍住剛開口罵了幾句,她就奶聲奶氣地用自己剛學會說的幾句話進行反駁,讓本來還發火的大人氣直接就消了。又過了幾年,堂妹的反駁就更有意思了,開始有條有理,思路清楚的反駁,有時候大人都被她說得心服口服。

堂妹的成績不是很好,上了個普通的本科,畢業後做了銷售方面的工作,能說會道,業績幾乎每個月都是第一,是公司裡的紅人,特別受器重,不管走到哪裡,似乎都有她認識的朋友,家中的親戚也都特別喜歡她。她很擅長聊天,也很會跟別人溝通,就算是遇到了矛盾,也能夠儘可能地商量解決。

反觀姑媽家的孩子明明,不管是做事,還是在跟他人的交流中,都很不自信,似乎總是還沒開始做,就已經被嚇倒了。當大人發洩自己的怒火時,孩子選擇的態度是沉默,好像是希望有自己的沉默來平息掉怒火,但在他幼小的心中,同時也充滿了恐懼,害怕,懦弱,不敢反抗心理,進而導致自卑。

如果孩子形成了不夠自信的心理,甚至總是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別人好,當在學校時,這樣的心理會影響到孩子的成績,讓他們害怕任何形式的競爭,就算是正當的比賽,在班級同學的交往中,也很容易不太合群,如果班裡有比較調皮的學生,這樣不太和大家交往的孩子,有可能還會成為被捉弄的對象。

如果發現了孩子這樣的心理,大人也應該趁早及時的去糾正和引導,比如經常去用一些積極的語言跟他溝通,去誇獎他,多看到他們身上好的地方,並且幫助他挖掘出來,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幫他們在腦子中勾畫出成功的影子,一次一次的讓他們習慣自己能把事情做好,做對,積累下去,慢慢就會改變他們的心態。(作者:lml03)

圖片來源網絡,圖文無關,侵刪。

你的讚賞是馨媽的加油站!

相關焦點

  • 孩子被吼後,是頂嘴還是沉默?暗示了長大的性格,影響孩子一生
    後來,女兒也是哭累了,哭聲逐漸變小,直至站立在原地抽泣,擦了擦眼淚回到自己的臥室,一下午都沒有出臥室,就連晚上吃飯都沒有主動說話,一直保持著沉默。曉琳後來把這件事說給我聽了,說:"果然這教訓一頓還是有用的,你看這馬上就變老實了。"我聽著卻非如此,嘆了一口氣對曉琳勸說道:"你這想法可是存在大錯誤了,這孩子要是遭到這樣的對待,往往沉默可能是最糟糕的表現啊!"
  • 孩子被吼後,是頂嘴還是沉默,給孩子的性格埋下伏筆,影響深遠
    所以會吼罵孩子,但是在父母吼罵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孩子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嬉皮笑臉,另外一種則是不哭不鬧,孩子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和他們的性格息息相關。孩子被家長吼罵,不哭不鬧不反駁。美美的爸爸是一個脾氣非常暴躁的人,經常因為一點小事發脾氣,所以美美生活在一個家庭十分壓抑的環境中。
  • 從小就愛哭的孩子,與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3個差別很明顯
    那也有的家長表示,孩子從小就勇敢,就算磕碰摔倒了也不會哭!從小愛哭和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哪些方面有區別?我們都說,小孩子是情感表達最直接的,高興了就開心的笑,不開心了就放肆地哭。這不僅是一種情感表達能力,也和性格共情能力有關。例如有的孩子共情能力強,不管是自己遭遇了不好的事情,或者說看到了傷心的人或事情,也會被環境氛圍所感染,忍不住掉淚。
  • 孩子從小和老人睡,長大後性格會有什麼不同?
    家裡的寶寶大一點後有了自己的小房間,是不用考慮這個問題的,但如果寶寶還沒到上幼兒園的年紀,或是二寶剛剛出生,這時候寶寶晚上的睡眠狀況該怎麼安排呢?有人認為家長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的時候能陪陪孩子已經不錯了,晚上還要起夜給孩子餵奶粉、幫助小便什麼的,那可真是承受不住,還是讓孩子和奶奶睡吧!看到這裡,家長們很可能覺得,不就是和誰睡的問題嗎?既然都沒影響,為什麼要這麼糾結?
  • 面對父母訓斥,孩子是閉嘴還是頂嘴?長大後的性格差異明顯
    那面對父母的訓斥,孩子是閉嘴聽話好呢,還是頂嘴好呢? 很多父母應該會覺得當然是乖乖聽著就好,但其實恰恰相反,閉嘴和頂嘴的不同表現,也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性格。
  • 你處理孩子「壞情緒」的方式,決定孩子長大後的性格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是沒有壞情緒的,每天無憂無慮,開開心心,即使有一點傷心的事情,也會很快就會過去。可其實,孩子跟大人是一樣的,也有壞情緒傷心事,只是孩子不會表達,家長也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誤解。
  •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居然這麼大
    如果能借著孩子想動手的好奇心,培養孩子的"小主人"意識,和孩子平等地商量做什麼家務,怎麼做,用寬容的心態看待孩子做家務的不完美,幾年下來,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差別可就大了去了。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當孩子完成整理後,媽媽要給孩子一個鼓勵式的擁抱和親親,孩子會建立起一種良性循環。 會整理的孩子,外在表現是房間乾淨,內在表現是孩子的秩序感。秩序感強的孩子,專注力強;內心紊亂的孩子,無法將精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 我們常常看到有些孩子在看到好玩的東西時,馬上就抓在手裡玩,但是沒幾分鐘,就扔掉去玩其他玩具。
  • 一罵就哭的孩子,和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一目了然
    一罵就哭的孩子,和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一目了然 鄰居老李家有兩個兒子,老二從小就是一個小哭包,一旦被別人罵了 老大跟老二截然不同,哪怕被人罵了,受了委屈,他也會把眼淚憋在肚子裡,不讓別人知道。老李認為自己的兩個孩子中肯定是老大有出息,因為他很堅強,不像老二一樣動不動就哭,實在是太沒有男人氣概了。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長大之後反而是老二更有出息,已經在工廠裡當上了經理,手底下管著幾十號人。
  • 李玫瑾:「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育兒專家李玫瑾坦言:「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李玫瑾:「總挨打」和「沒被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1、性格方面的差異
  •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較大,父母別不當回事
    而且曾被家長們當作反面教材,原因就是他有獨特的個人見解,因為覺得自己是對的,家長是錯的,經常和父母對著幹。所以當時鄰居就覺得他一定是不會做事,不會孝順父母的人。和他一起長大的謝婷婷聰明聽話,她被父母稱為「別人家的孩子」。被父母罵了一頓後,也不還嘴。
  • 孩子被吼後,是沉默還是頂嘴?不同的選擇可能會導致成年後的不同
    常言性格決定命運,可以說,從出生到生命的盡頭,孩子一生似乎都在被父母所塑造,而家長的不良情緒又起著很大的消極作用。特別是被家長吼罵後,孩子是沉默還是頂嘴?不同的選擇導致成年後性格性格差距明顯。1、冷漠被父母吼叫後,選擇沉默的孩子,長大以後,面對爸媽時,會表現得格外冷漠。他們不會主動關心爸媽,更不會真心的陪伴爸媽左右。因為,孩子的心裡話都壓在心中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親情淡漠,孩子會對所有事物,都不太在意,內心孤僻,一個人孤獨。
  • 你處理孩子「壞情緒」的方式,決定了孩子長大後的性格
    直到第三天,攝影師突然收到了大賽的獎盃和一封信,那是孤兒院的院長寫給他的。信裡面說:你的作品本身非常出色,但是攝影師也應該體會一下孩子們被奪走棒棒糖的悲傷和絕望。其實人類的悲喜是相通的,只是不同的人看待角度的事物不同罷了。我們總認為在孩子的世界裡,應該是無憂無慮的,也理所應當的沒有煩惱。
  •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差距顯而易見,不只是性格
    「出去浪」和「宅在家」看似只是兩種不同的性格,但在社會競爭中存在很大的差異,而眾多成長案例顯示:「出去浪」的孩子在未來的社會立足方面更具有競爭優勢。「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差距顯而易見,不只是性格公司小姜和小麗家的孩子年齡相仿,作為媽媽,倆人時不時就會相互做些比較。
  • 李玫瑾提醒:「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
    李玫瑾:挨打的孩子和從沒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1、性格的差別 3-6歲是孩子性格的敏感期,能決定他未來的性格走向。
  • 單職工家庭長大的孩子,和雙職工家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區別很大
    單職工家庭長大的孩子,和雙職工家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區別很大。 01單職工家庭 小紅是全職媽媽,在生了孩子後就辭職了,平時會在孩子身上投入很多時間精力,陪孩子讀書、陪孩子玩、帶孩子參加公益活動等等,時間過得很充實,而孩子也沒有令她失望,性格開朗大方,在學校表現優異,上臺表演也從不怯場。
  • 被打和從來沒有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有什麼不同?二十年後差別很大
    在大學時,我看過《白鹿原》,白嘉軒和鹿子霖兩家都是原大姓,表面溫和,其實暗地裡較勁,只不過白家一直是院長的族長。白嘉軒的長子白孝文,白嘉軒對他要求很高,是按族長的要求培養他的,對白孝文很嚴厲,就動輒打罰。而且鹿子霖對待孩子的態度基本上是散養,很少打罵,更少用封建社會仁義道德約束孩子,所以鹿兆鵬後來成了英雄。遭受虐待的孩子更暴力。
  • 你處理孩子「壞情緒」的方式,決定了她長大後的性格
    長大後不開心的大人 都是沒有壞情緒的孩子 只允許孩子開懷大笑,不允許孩子有脾氣有悲傷,那麼,他們勢必要「砍掉」自己一部分情緒,把那些不被大人喜歡的,隱藏起來。 日積月累的壓抑,都成為了孩子長大成人後,傷害自己的利器。
  • 你處理孩子「壞情緒」的方式,決定了他們長大後的性格
    照片出來後,攝影師非常滿意,孩子們的悲傷真實又深刻,他將照片取名為《孤兒院的悲情》去參加攝影比賽,不出所料,獲得了比賽第一名。可是就在他意氣風發走上臺領獎的時候,主持人突然宣布本次大賽一等獎取消。攝影師非常消沉,把自己關在房間整整兩天。直到第三天,他收到了大賽的獎盃和一封信。
  • 父母的性格,決定孩子的未來
    還有一次團隊成員去徐夢潔家,把超星結束後的超星人形立牌帶去店裡貼起來後,她爸爸默默地看著牌子,看得出來,爸爸是真的很牽掛徐夢潔。即使在生活困頓中,沒有一句抱怨和牢騷的情緒,平和堅強地對待生活,始終默默無聞溫暖關心孩子。
  • 愛美的和不愛美的媽媽養大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可能影響一生
    愛美的媽媽和不愛美的媽媽養大的孩子差異明顯小青從小隨性灑脫不愛打扮,嫁人生娃之後性子也沒有改變,每天帶娃除了做飯就是睡覺,亦或者是帶娃出去玩,很少花時間捯飭自己。因為她覺得反正每天都是帶娃,不是家裡就是菜市場,再說又很忙,所以沒怎麼打扮自己,家居服搭配拖鞋再隨意來個丸子頭,沒覺得哪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