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貂蟬」不是人名,而是安裝在漢朝侍從官員所戴官帽上的一種飾品,黑而薄,薄而輕,輕而透,極具美感。因為後宮中設有專門管理帽子的官職,人們先是用「貂蟬」代指這種管理帽子的女官,後來又演化為指代美女。
其次,在《三國志》中是沒有關於貂蟬的任何記載的。最早出現貂蟬這個人物,是在《三國志平話》一書中。書中寫,貂蟬姓任,原是呂布妻室,因臨洮亂中失散,流落入王允府中。貂蟬焚香拜月,王允問起情由,醞釀出連環計,送她入董卓府中,挑拔呂布殺了董卓。元代無名氏《錦雲堂美女連環計》雜劇沿襲該說,豐富了該故事,說貂蟬姓任,小字紅昌,因曾被選入宮中掌貂蟬冠,故以「貂蟬」為名。後配與呂布為妻,在陣中失散,為王允所得。王允利用她行使「連環計」,挑拔呂布殺了董卓。《三國演義》在二者基礎上進行構思,給貂蟬設定的最初角色是王允府中的歌妓,美而聰慧,王允視若親女。其因董卓暴虐,漢室將傾,主動請求協助王允行使「連環計」,以身飼虎,巧妙周旋於董卓、呂布之間,使呂布誅殺董卓。顯然,以上三處都是巧妙地利用《三國志》中「布與卓侍婢私通」一句敷衍出的精彩故事。
《三國志呂布傳》中,裴注轉引《英雄記》中記「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將騎斷太祖(曹操)糧道。布妻謂曰:『將軍自出斷曹公糧道是也。……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須顧妾也。』布得妻言,愁悶不能自決。」
根據這個,《三國演義》便交待了呂布殺董卓後貂蟬的下落,即呂布以她為妾,當呂布為曹操擒殺,曹操「將呂布妻女載回許都。大犒三軍,拔寨班師。」也就是說,貂蟬被作為戰利品帶回了許都。
不過,元雜劇《關公月夜斬貂蟬》卻是這樣安排的:劉、關、張水淹下邳,擒了呂布。張飛俘虜了貂蟬,送給關羽鋪床疊被。關公夜讀《春秋》,看到《春秋》書內盡都是妖女誤國事,便殺貂蟬以除禍根。
也許人們覺得「斬貂蟬」太過殘酷,有損關公的形象,該劇又被改為《關公月下釋貂蟬》。即曹操為了籠絡關羽,將貂蟬連同赤兔馬一起送給了關羽。關羽只留下赤兔馬,讓貂蟬走了。
不管如何,關羽和貂蟬是扯上關係了。
為什麼人們會把關羽和呂布的妻子「貂蟬」聯繫在一起呢?與《魏氏春秋》及裴松之為《三國志關羽傳》轉引的《蜀書》中所記一件事有關:關羽和曹操一起攻打呂布,戰前就向曹操要求,城破之後,務必要將呂布部將秦宜祿的老婆賜給他。下邳城破,曹操見色生心,臨時變卦,將秦宜祿的老婆收歸自己享用。民間藝人不經考證,就將「秦妻」說成是貂蟬。這就使後來的戲曲中,出現了「關羽納貂蟬」、「關羽斬貂蟬」、「關羽釋貂蟬」等等故事了。
可以這樣說,秦宜祿之妻,是傳說中的「貂蟬」原型之一!
曹操得了這個「貂蟬」後,納之為妾。
這個「貂蟬」當時還帶著一個孩子,即她和秦宜祿的兒子,秦朗。
曹操很厚道,不但收了「貂蟬」,也一併收了秦朗,以為養子,非常寵愛。
曹操曾洋洋得意地對別人誇耀:「你們見過有像我這樣寵愛繼子的人的嗎?」
不但曹操寵愛秦朗,曹操的兒子曹丕也很厚待秦朗。
而秦朗走上人生巔峰是在曹操的孫子魏明帝曹睿即位期間。
曹睿很寵幸秦朗,什麼事都要和他商量,並為他建造了豪華的宅邸,稱呼他的小名「阿蘇。」
秦朗的權勢迅速壯大,資財雄厚,為「富均公侯。」
公元232年,魏國大將蘇尚、董弼被鮮卑首領軻比能斬殺於樓煩。
魏明帝曹睿啟用秦朗為驍騎將軍,與鮮卑對砍。
按《三國志》所載:「(軻)比能眾遂強盛,控弦十餘萬騎。」鮮卑可是一個很強勁的對手。
但秦朗馬到功成,一擊破之,逼得軻比能遠遁漠北,此後數年,「漠南無王庭」。
由此可見,秦朗絕非一般的寵臣、弄臣,而是很有能力的能臣。
魏明帝曹睿在臨死前,安排秦朗與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屯騎校尉曹肇、武衛將軍曹爽、太尉司馬懿同為託孤重臣。
可惜,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司馬懿執掌了大權,秦朗被免官驅逐。
不過,秦朗的兒子後來還是做了晉武帝司馬炎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