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嬋的原型之一:關公和曹操爭奪的對象,她的兒子曾大破鮮卑騎兵

2021-01-09 覃仕勇講史

首先,「貂蟬」不是人名,而是安裝在漢朝侍從官員所戴官帽上的一種飾品,黑而薄,薄而輕,輕而透,極具美感。因為後宮中設有專門管理帽子的官職,人們先是用「貂蟬」代指這種管理帽子的女官,後來又演化為指代美女。

其次,在《三國志》中是沒有關於貂蟬的任何記載的。最早出現貂蟬這個人物,是在《三國志平話》一書中。書中寫,貂蟬姓任,原是呂布妻室,因臨洮亂中失散,流落入王允府中。貂蟬焚香拜月,王允問起情由,醞釀出連環計,送她入董卓府中,挑拔呂布殺了董卓。元代無名氏《錦雲堂美女連環計》雜劇沿襲該說,豐富了該故事,說貂蟬姓任,小字紅昌,因曾被選入宮中掌貂蟬冠,故以「貂蟬」為名。後配與呂布為妻,在陣中失散,為王允所得。王允利用她行使「連環計」,挑拔呂布殺了董卓。《三國演義》在二者基礎上進行構思,給貂蟬設定的最初角色是王允府中的歌妓,美而聰慧,王允視若親女。其因董卓暴虐,漢室將傾,主動請求協助王允行使「連環計」,以身飼虎,巧妙周旋於董卓、呂布之間,使呂布誅殺董卓。顯然,以上三處都是巧妙地利用《三國志》中「布與卓侍婢私通」一句敷衍出的精彩故事。

《三國志呂布傳》中,裴注轉引《英雄記》中記「布欲令陳宮、高順守城,自將騎斷太祖(曹操)糧道。布妻謂曰:『將軍自出斷曹公糧道是也。……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賴得龐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須顧妾也。』布得妻言,愁悶不能自決。」

根據這個,《三國演義》便交待了呂布殺董卓後貂蟬的下落,即呂布以她為妾,當呂布為曹操擒殺,曹操「將呂布妻女載回許都。大犒三軍,拔寨班師。」也就是說,貂蟬被作為戰利品帶回了許都。

不過,元雜劇《關公月夜斬貂蟬》卻是這樣安排的:劉、關、張水淹下邳,擒了呂布。張飛俘虜了貂蟬,送給關羽鋪床疊被。關公夜讀《春秋》,看到《春秋》書內盡都是妖女誤國事,便殺貂蟬以除禍根。

也許人們覺得「斬貂蟬」太過殘酷,有損關公的形象,該劇又被改為《關公月下釋貂蟬》。即曹操為了籠絡關羽,將貂蟬連同赤兔馬一起送給了關羽。關羽只留下赤兔馬,讓貂蟬走了。

不管如何,關羽和貂蟬是扯上關係了。

為什麼人們會把關羽和呂布的妻子「貂蟬」聯繫在一起呢?與《魏氏春秋》及裴松之為《三國志關羽傳》轉引的《蜀書》中所記一件事有關:關羽和曹操一起攻打呂布,戰前就向曹操要求,城破之後,務必要將呂布部將秦宜祿的老婆賜給他。下邳城破,曹操見色生心,臨時變卦,將秦宜祿的老婆收歸自己享用。民間藝人不經考證,就將「秦妻」說成是貂蟬。這就使後來的戲曲中,出現了「關羽納貂蟬」、「關羽斬貂蟬」、「關羽釋貂蟬」等等故事了。

可以這樣說,秦宜祿之妻,是傳說中的「貂蟬」原型之一!

曹操得了這個「貂蟬」後,納之為妾。

這個「貂蟬」當時還帶著一個孩子,即她和秦宜祿的兒子,秦朗。

曹操很厚道,不但收了「貂蟬」,也一併收了秦朗,以為養子,非常寵愛。

曹操曾洋洋得意地對別人誇耀:「你們見過有像我這樣寵愛繼子的人的嗎?」

不但曹操寵愛秦朗,曹操的兒子曹丕也很厚待秦朗。

而秦朗走上人生巔峰是在曹操的孫子魏明帝曹睿即位期間。

曹睿很寵幸秦朗,什麼事都要和他商量,並為他建造了豪華的宅邸,稱呼他的小名「阿蘇。」

秦朗的權勢迅速壯大,資財雄厚,為「富均公侯。」

公元232年,魏國大將蘇尚、董弼被鮮卑首領軻比能斬殺於樓煩。

魏明帝曹睿啟用秦朗為驍騎將軍,與鮮卑對砍。

按《三國志》所載:「(軻)比能眾遂強盛,控弦十餘萬騎。」鮮卑可是一個很強勁的對手。

但秦朗馬到功成,一擊破之,逼得軻比能遠遁漠北,此後數年,「漠南無王庭」。

由此可見,秦朗絕非一般的寵臣、弄臣,而是很有能力的能臣。

魏明帝曹睿在臨死前,安排秦朗與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屯騎校尉曹肇、武衛將軍曹爽、太尉司馬懿同為託孤重臣。

可惜,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司馬懿執掌了大權,秦朗被免官驅逐。

不過,秦朗的兒子後來還是做了晉武帝司馬炎的博士。

相關焦點

  • 長坂坡大戰趙雲,曹操麾下最驍勇的騎兵-虎豹騎
    曹操軍隊的士兵大都是北方人,從建立之初,曹操就精心挑選了一些能徵慣戰的猛士,組建自己的精銳騎兵部隊,憑藉這隻騎兵隊伍,曹操擊敗對手,這隻騎兵部隊就是大名鼎鼎的虎豹騎。領導這隻騎兵的都是曹操的族人,可以說曹操將虎豹騎看作自己嫡系中的嫡系。
  • 中國古代四美之三貂嬋,她是一個「傳說」嗎!
    因要「吃喝拉撒",貂嬋成為王允的婢女。王允曾被張讓救過一命,而張讓被以何進為首的一派陰謀殺害;董卓是張讓一派的重要同盟。當王允得知貂嬋的身世後,設計了一出針對董卓的「美人計」。王允在家設晏,宴會上讓董卓「撞見」貂嬋,回去後董卓對貂嬋念念不忘;男人了解男人的「尿性」。王允後又特意邀請呂布,讓呂布和貂嬋 兩人「夫妻團圓」,並說改日鄭重送貂嬋還家;「用心險惡」。
  • 地緣解析三國時期的鮮卑,及諸葛亮的合縱之策
    不過這次事情有點不一樣,看準時機填補漠北真空的是鮮卑人。鮮卑和烏桓一樣為東胡之後,二者的地緣關係有點類似南、北匈奴。一個在遠離中原的漠北邊緣等待機會重返漠北,一個在漠南與漢王朝發生著剪不斷,理還亂的地緣關係。橫亙於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之間的大興安嶺,是兩支東胡後裔最大的依靠。  東胡在公元前3世紀末,在爭奪草原霸權的戰爭中為匈奴人所擊敗。
  • 「普六茹堅」和「大野世民」?隋文帝和唐太宗真的是鮮卑人嗎?
    隋文帝楊堅和唐高祖李淵同出於關隴貴族集團,而關隴貴族的前身即北魏時期的軍鎮,楊家和李家與北魏時期六鎮之一的武川鎮淵源頗深。北魏時期能成為軍事貴族的漢人,幾乎都是被「鮮卑化」的,他們無論從血緣還是文化上,都和鮮卑產生了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繫。
  • 曹操「血洗烏桓」得失談
    熟讀三國的人都了解,曹操是在官渡大捷、滅了北方勁敵袁紹主力、追繳其殘餘勢力時徵烏桓的,遠徵烏桓受到眾多謀士反對,但唯有一人力主用兵,且要兵貴神速。那就是曹操最器重的謀士的郭嘉。這個曾佔據曹操帳中第一謀士座位的智囊與眾不同,常有驚人奇謀,曹操對郭嘉言聽計從,這一次當然又是一拍即合。曹操徵烏桓採取的是閃電戰和血洗戰,史載曹操「虛國遠徵」,可見大張旗鼓、勢在必得。
  • 孝歌歌詞:《關公辭曹操》
    2曹操聽報知道了,關公已經出城了,賜他白銀與戰袍。曹操帶了數員將,飛馬追上關雲長,叫聲雲長停住馬,我來對你又話講,你在我營中住幾年,我把雲長待慢了,誰知你今日走正急,未作準備來送你,也不是勸你回我營,送你戰袍和白銀,關公便把丞相叫,當日言語都記到,那是張良說的話,我們三人都知道,丞相帶我恩情重,我要去把大哥找,路費銀子我都有
  • 曹操引以為傲的「黃須兒」,有多厲害?
    黃須兒其實就是指曹彰,因為曹彰鬍鬚泛黃,所以曹操稱其為黃須兒。曹彰勇武,頗有項羽之風。在曹操的眾多兒子當中,只有曹彰尚武,所以曹操經常以他為傲。那麼曹彰有多厲害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曹彰凜然回答道:大丈夫應當效仿前朝大將軍衛青、霍去病,披堅執銳,馳騁疆場,戮戰戎狄,馬革裹屍而還。曹操哈哈大笑,心想:即使我願意,你母親恐怕也不願意你去呀!所以,曹彰雖然勇武,卻一直留在鄴城,沒有作過戰。直到公元218年,他的機會來了。當時烏桓無臣氐發動叛亂,遭到魏軍邊境將領打擊。無臣氐於是決定投靠扶羅韓,走到半路又反悔,轉而去聯繫更強大的鮮卑首領軻比能。
  • 「華容道義釋曹操」彰顯關公「義絕」美名
    首先,華容道義釋曹操並非歷史的史實。歷史上確實有曹操敗走華容道這一記載,但對手不是關羽,也不是諸葛亮,而是劉備。 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山陽公載記》記載,歷史上的曹操在赤壁遭到火攻後,確曾敗走華容道,境況十分狼狽,但並未遇到任何埋伏。《山陽公載記》曰: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
  • 是曹操給關公備的熱酒
  • 荀攸是曹操五大謀士裡名氣最小的,卻是曹操擊敗袁紹的首席謀士?
    荀攸在何進掌權時期任黃門侍郎,在董卓進京時曾因密謀刺殺董卓而入獄,後棄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後,荀攸成為曹操的軍師。 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
  • 郭臺銘信仰哪個關公⊙陳復
    郭臺銘對關公有非常虔誠的信仰,在鴻海總部5樓放有一尊關公像,據說郭臺銘每天只要進鴻海總部,第一件事就是焚香拜關公,不知郭臺銘有沒有想過,自己平日信仰的關公,究竟是至高無上的關聖帝君,還是歷史中的關雲長?
  • 鮮卑之後的草原霸主,花木蘭從軍的敵人,突厥曾經竟是其煉鐵奴
    所謂皇帝輪流做,兩千多年來,北方草原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霸主,縱橫四方,一度壓得中原文明抬不起頭,我們耳熟能詳的有匈奴、鮮卑、突厥、蒙古,但其實還有一個名字非常好聽,卻鮮為人知,這個草原霸主出現在鮮卑之後,花木蘭從軍的敵人,後來強大的突厥人還曾是其煉鐵奴。
  • 曹操為何不敢放手用最能打的黃須兒
    讀了幾天便扔在一邊,還發牢騷:大丈夫應該像衛青、霍去病那樣立功沙漠、驅逐蠻夷,讀這些書有毛用,難道還要我讀個博士嗎,「何能作博士邪?」曹彰說的博士不是現在的博士研究生,而是漢代從事古典文獻研究宣傳的意識形態教育者。不想讀博士,就往打仗的路上狂奔吧。曹彰確定領兵打仗的人生志向後,曹操決定不再為難黃須兒,給他個機會。
  • 漢末勢力鮮于輔,推翻公孫瓚統治的重要力量,袁曹爭霸中倒向曹操
    漢末三國時期不僅有二袁、曹、孫、劉這些比較大的軍閥,還有很多比較弱小的、影響力較低的小勢力。這些勢力在大軍閥的傾軋下很難獨立生存,不過有的時候也能在特定情況之下發揮出特別重要的作用,從而影響歷史走向。下面小編要介紹的就是漢末一支不太強大,也不太出名的勢力——鮮于輔,他是推翻公孫瓚在幽州統治的重要力量,在曹操與袁氏爭霸時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 拜關公也有講究?黑幫拜紅袍,警察拜綠袍,誰要拜金袍關公?
    第一種:紅袍關公在許多話本小說和民間傳說中寫道,關羽曾被曹操代表大漢天子劉協賜予紅色戰袍,所以這「紅袍關公」,代表了為國家效力,按理說應該是現代警察會拜的對象,那麼為何又變成了被黑幫成員祭拜呢?根據史料記載,當年劉協並非賜予關羽紅色戰袍,而是賜給曹操的,但因為袁紹從中作梗,曹操便把紅袍讓給了關羽,故而身著紅袍的關公,是正兒八經的大漢軍官,所以當年同給朝廷辦事的六扇門、衙役等也拜紅袍關公。然而到了現代黑幫的眼裡,紅袍象徵血戰沙場,便有了拜紅袍關公的習慣。
  • 來自中亞,兩戰屠滅朔方鮮卑,被冉閔滅了的羯族高力禁衛了解下
    五胡諸國,都擁有可觀的騎兵力量。不過後趙羯人本族的騎兵卻並不強,石勒在起兵的過程中,屢屢被效力於幽州都督王浚麾下的漢軍、烏桓騎兵,以及段部鮮卑的具裝鐵騎擊敗。在波斯-突厥聯軍攻滅厭噠的布哈拉之戰(發生於約561-566年之間)中,厭噠人麾下的粟特和紅匈奴(貴霜後裔)步兵組成著名的尼薩槍陣,進行了殊死的抵抗。庫思老二世以步兵掩護聖隕騎兵兩翼,防禦厭噠人的具裝衝鋒,但河中步兵卻憑藉精湛的戰技壓制了訓練粗疏的波斯步兵,如果不是突厥重騎兵及時救場,波斯人很可能將因對手的困獸之鬥而收穫一次慘敗。
  • 【讀通鑑】曹操大破袁紹,誰是最大的功臣?
    拿下杜氏津,就把袁紹南下的路徑,限制在了延津和馬白津,有利於集中兵力防禦。關於祝臂,《三國志》裡就出現這一次,謂之為「強賊」,則祝臂勢力恐不容小覷。袁紹大軍在側,曹操派曹洪、徐晃這樣的猛將攻打祝臂,說明祝臂不但厲害,而且跟袁紹是一夥兒的。上回講到,曹操解白馬之圍後,又大破文丑、劉備軍,文丑戰死,劉備逃回。
  • 中國式拜神:盜墓拜曹操、黑道拜關公、青樓拜呂洞賓,你怎麼看?
    ,其實憑空想像來的東西很難得到大家的認可,所以這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三國人物曹操一手打造出來的。但是連年的戰爭百姓們窮苦不堪,那些能徵善戰的人,真就那麼愛國,他們更多的只是想生存,而打仗就需要用錢,沒錢發不了軍餉,將士們的口糧和生活過不去,也無法為你賣命,這就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