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是曹操五大謀士裡名氣最小的,卻是曹操擊敗袁紹的首席謀士?

2020-12-22 棟棟說史

荀攸在何進掌權時期任黃門侍郎,在董卓進京時曾因密謀刺殺董卓而入獄,後棄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後,荀攸成為曹操的軍師。 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

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

荀攸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他生前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鍾繇知道。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

荀攸字公達,荀彧的侄子。祖父曇,任廣陵太守。少年時父親去世。到曇死的時候,生前的部下張權要求守曇的墓。

荀攸(公元157—214年),東漢末曹操謀士,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西)人,出身於士族家庭。曹操曾說過「二荀令之論人,久而益信,吾沒世不忘。」曹操所說「二荀」,一是荀彧,一是荀攸。荀彧任曹操謀臣期間,曾推舉過十數名命世大才,荀攸是其中之一。

荀攸也以智策顯名,成為魏尚書令。攸是彧的侄子,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政治上處於主動,急於網羅人才,荀彧遂推舉荀攸。親自寫信給荀攸。苟攸欣然應命,相見之後,一番交談,甚為高興。

對苟彧說:「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立即任命為軍師,謀劃軍機大事。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荀攸隨曹操徵討南陽張繡。荀攸建議曹操:「張繡與荊州劉表聯合,互為依靠,勢力很強,然而,張繡沒有根據地,後勤供應全靠劉表,時間久了,劉表必定供應不起,雙方肯定會因此分離。

我們不如暫停進攻,待其聯盟破壞以後,即可乘張繡困難之機誘使歸附。如果現在急著進攻張繡,劉表不會看著我們吃掉張繡而使自己孤立無援,必定會前去救援。兩軍相合,我則難以取勝。」

這本來是一條符合當時局勢的上策,以靜待變,可以坐收漁利,而曹操卻沒有採納。遂於三月進軍至穰(今河南省鄧縣境內),進攻張繡。張繡急忙求救於劉表。

五月,劉表果然派兵來援救,直插曹軍後衛。曹操被迫撤退。張繡則乘勝追擊,直到安眾(今河南省南陽市北),曹操前後受敵。曹操後悔說:「不聽先生之言,落到這步田地。」在此危急之時,又是荀攸扭轉了敗局,與操出奇計,「夜鑿險為地道,悉過輜重,設奇兵。

會明,賊謂公為遁也,悉軍來追。乃縱奇兵步騎夾攻,大破之。」從此事以後,對荀攸的計謀,都予以採納。

同年秋,呂布與袁術串通派高順攻劉備。夏侯惇救援,連戰失利。劉備也被高順打敗。曹操欲親徵呂布,諸將反對說:「劉表、張繡在我們後邊,虎視眈眈。此時,遠襲呂布,劉表、張繡乘機從我們後邊進攻,那是十分危險的。」荀攸認為:「劉表、張繡剛被打敗,必不敢輕舉妄動。而呂布驍猛,又仗恃袁術,如果在淮、泗之間縱橫徵伐,豪傑必然響應依附他。

如今,我們乘其剛剛起事,眾心尚未統一,即刻前往,定能取勝。」曹操對荀攸的分析很贊成,決心徵討呂布。九月東徵,十月下彭城,攻至下邳。呂布敗退固守。攻之不拔,連攻數次,無濟於事,曹軍疲憊。曹操無奈,打算退兵。

荀攸、郭嘉等謀士隨軍出徵,見下邳久攻不下,而曹操又要退兵,急忙勸說曹操:「呂布有勇無謀,三戰皆敗,銳氣全無。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戰心。

呂布手下的陳宮雖有謀而遲,現在,呂布士氣衰竭,尚未恢復,陳宮的謀劃尚未決定,我們應急速進攻,則城可拔,布可擒。」荀攸、郭嘉又獻計,決沂、泗(沂水,在今山東省南部和江蘇省北部,經今臨沂入蘇北平原,至下邳西人泅水。泅水,流經江蘇沛縣東,下邳等地)之水淹下邳。

曹兵居高原,坐視水淹下邳。曹操深諳孫武用兵之法。《孫子兵法?行軍篇》中指出:「視生處高,無迎水流。」說的就是在江河地帶作戰,要居高陽,不要逆著水流在敵軍下流駐紮或布陣,以防敵方決堤淹我或順流來攻。

荀攸、郭嘉一提出水淹下邳之計,曹操非常高興。於是決水淹城。一月有餘,呂布手下將領宋憲、魏續等兵變,捕棟宮,投降曹操。呂布親自登白門樓抵抗,曹兵將白門樓團團圍住,呂布無奈,只得投降。操命人將呂布縊殺,然後梟首。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派部將郭圖、顏良等進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今河南省滑縣東),袁紹引軍進至黎陽,準備渡過黃河。

劉延懼怕,向曹操求救。四月,曹操北上救援劉延。荀攸獻計:「如今敵眾我寡,不能力敵。必須分其兵削其勢,才能取勝。

」讓曹操隱蔽救援白馬的意圖,率軍至延津,佯作渡黃河進攻袁紹之後方。袁紹必然分兵西應曹軍。

這時,再率輕兵襲擊白馬,出其不意,掩其不備,則白馬之圍可解,顏良可擒。這一聲東擊西之計使曹操大喜,依計而行,北上延津。袁紹聞報,果然以為曹軍將渡過黃河襲擊河北後方,連忙分兵阻截。

曹操知袁紹中計,急率軍迅速東向直取白馬,離白馬十幾裡,顏良才得知,大驚失色,慌忙迎戰。曹操派張遼、關羽出陣,將顏良斬於陣上,解白馬之圍,救了劉延。因白馬難以固守,於是遷徙民眾,沿黃河而西。袁紹發現上當,趕快渡過黃河追曹軍至延津南。曹軍駐南阪之下。

曹軍紮營,待袁紹迫兵趕來,派哨兵登高觀察。有人報告說:「敵方已有五六百騎兵來到。」過了一會兒,又有報告:「騎兵漸多,步兵不可勝數。」曹操說:「不要再報告了。」乃令騎兵解鞍放馬。這時,從白馬遷出的輜重都還在道上。諸將認為敵兵眾多,不如趕快回軍護送輜重,保住營寨。

荀攸力排眾議說:「這正可以餌敵,為什麼要離去?」袁紹大將文丑和暫歸袁紹的劉備率五六千騎兵一前一後趕到,諸將心急,催促上馬。

曹操說:「還不到上馬的時候。」過了一會兒,敵騎兵越來越多,見了道上的輜重,亂了陣列,一擁而上,搶掠財物。這時,曹操方下令說:「可以上馬了。」這不滿六百騎兵,一起上馬,衝入亂搶財物的敵軍,大破之,陣斬文丑。

袁紹死後,小兒子袁尚繼位,而長子袁譚則另立門戶,互爭高低。在曹操進攻袁尚、袁譚之時,二人暫時合力抵抗。後來曹操放棄進攻兩袁,佯裝進攻劉表,駐軍西平。袁尚、袁譚內訌即起,爭奪冀州。袁譚失敗,退保平原,袁尚則猛攻不止。

袁譚危在旦夕,只好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求救。曹操準備答應,徵求部下意見。部下都認為劉表勢力強盛,應該先平定。而袁尚、袁譚剛剛被我打敗,不足為憂。荀攸分析了當時各派力量的情況,認為:「天下正是多事之秋,而劉表坐保長江、漢水之間,沒有爭奪天下的大志,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

袁氏據四州之地,帶甲十萬。袁紹以寬厚贏得民眾,如果他的兩個兒子和睦相處,守其已成之大業,那麼天下之難就不會休止。他們併力對外,其勢必強,將很難徵服。現在兩兄弟遘惡,勢不兩立,兩軍相鬥,不能兩全。

應該乘其亂而取之,則天下可定。此機不可失也。」荀攸提出的乘亂取敵,先平兩袁,再圖劉表的謀略,使曹操稱善。曹操也說劉表是「自守之賊也,宜為後圖;譚、尚狡猾,當乘其亂。譚挾詐,不終束手,使我破尚,偏收其地,利自多矣。」肯定了荀攸的謀略。

曹操立即答應袁譚請求,率軍進攻袁尚。為了暫時籠絡袁譚,還與他結為親家。袁尚得知曹軍來,放棄軍原,撤軍還鄴。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袁尚再度進攻袁譚,留蘇由、審配守鄴城。曹操率軍到達桓水,蘇由投降。而後攻鄴,決水灌鄴,城中餓死者過半。

七月,袁尚還救鄴城被曹軍擊敗,逃往中山。八月,破鄴,殺審配。袁譚被救脫險,乘機略取地盤,擊走袁尚,並其兵眾。曹操責袁譚背約,與之絕婚,把已嫁出的女子又要回來,然後進軍攻譚。可見,曹操當初許婚,不過是權宜之計,目的是為了穩住袁譚。袁譚棄平原,逃到南皮。

曹軍破城,袁譚被俘斬首,冀州平定。後來,遼東太守公孫康,斬殺袁尚,送其首級給曹操。袁氏勢力被徹底掃除。「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封為陵樹亭侯。

荀彧最後卻被逼自殺了,荀攸「深密有智防,自從太祖徵伐,常謀謨帷幄。

「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他前後為曹操畫奇策十二,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死於徵戰途中。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曹操帳下的五大謀士,你知道幾個
    曹操作為東漢末年佔據了整個北方的最強勢力,手下自然人才眾多,武有夏侯兄弟,五子良將攻城掠地,鎮守一方;文有五大謀士運籌帷幄,決勝千裡。那麼曹操的五大謀士到底是哪五個,而他們又各自有什麼樣的功績呢?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 漢末三國助曹操成為北方霸主的智囊團:曹操五大謀士
    之前一直有人問小編,為什麼曹操在位期間,司馬懿一直未能出人頭地,成為核心智囊團之一。其實這個話題小編說過很多遍了,其中有年齡和意原的問題,但首當其衝的則是曹操當時的智囊團隊實在過於強大。今天我們把話題轉向曹操早期的智囊團,看看究竟是哪些強人的存在,讓這隻冢虎在曹操帳下只能屈居二線。曹操帳下的謀士集團中最突出的正是此五人: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現在讓我們一一來對他們進行了解和定位。當然,此處的定位是指他們在曹營中所承擔的責任及價值。
  • 三國十位頂尖謀士,曹操擁有5人,孫權袁紹各得2人,劉備得1人
    在亂世之中,要想稱霸天下,對一個領導者來說人才是最重要的。誰把握了人才,誰就更有優勢。而在三國之中的謀士搶奪戰中,曹操以五位謀士高居榜首,孫權和袁紹排名第二,劉備則只得到了一位人才。曹魏的五位謀士先來看看曹魏的五位謀士。荀彧應該是曹操的首席謀臣了,荀彧在職期間不但為曹操獻出了很多的計策,還給曹操推薦了許多的人才。曹操之所以不缺人才,這完全是荀彧的功勞。荀彧為曹操制定了一統北方的藍圖和戰略。曹操也把荀彧看作是劉邦時期的張良。
  • 郭嘉:曹操的第一謀士
    郭嘉之所以一見面就會被曹操所器重,《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注引《彧別傳》中說「智策」是最根本的原因。荀彧之所以推薦郭嘉、曹操之所以器重郭嘉,看中的都是郭嘉的「智策」。郭嘉選擇曹操,看中的則是曹操與之前袁紹截然不同的「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的志向和能力。他認定自己在曹操的陣營裡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所以才會發出「真吾主也」的感嘆。
  • 曹操的一位謀士,曾經力挽狂瀾,卻在曹操巔峰時被逼自盡!
    並且,荀彧還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因此,在筆者看來,荀彧在曹操麾下謀士中的地位,完全可以類比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 不久之後,曹操得以擊敗呂布,奪回了兗州這一地盤。一年後,也即公元196年,荀彧這位謀士力勸曹操迎奉漢獻帝劉協,從而挾天子以令諸侯。
  •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沮授先後為袁紹提過四個非常重要的謀略:迎回天子、反對分立、三年疲曹和官渡緩進。可以說這幾個謀略袁紹只要聽進一個,恐怕曹操勢力早已不復存在了。     田豐自幼便天資聰慧,博學多才的他很早就成了冀州很有名望的謀士,與沮授的人生軌跡相似,田豐同樣是先入朝為官,後加入韓馥麾下。袁紹入主冀州之後,聽聞了田豐的大名,便親自將其請到了自己的麾下擔任首席謀士。
  • 三國第一謀士郭嘉郭奉孝
    俗話說,「鬥智不鬥力」,單就謀士一項,就群星璀璨、浩如煙海。比如劉備手下的諸葛亮,龐統,法正,孫乾,劉巴等;江東孫權麾下的周瑜,魯肅,張昭,張汯,顧雍,諸葛瑾;曹操手下更是人才濟濟,除了鍾繇,司馬懿,陳群,王朗等,更有曹操「五大核心謀士」郭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要說這五人可不得了!
  • 三國殺曹操五大謀士技能名稱的來歷及歷史典故,你知道幾個?
    曹魏首席謀士(主持戰略方向),堪比張良蕭何的智者,統籌曹氏後方,戰略大方向把握得當,後勤供應萬無一失,自身德業清高。連司馬懿都對他推崇備至,常稱:「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驅虎:取自演義中驅虎吞狼之計。
  • 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
    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時間:2020-12-02 16:26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
  •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答案很簡單
    他先後擊敗呂布、袁術,佔據了兗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隸。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盡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爭天下。這樣,華北最重要的兩個政治軍事集團,決戰勢所難免。起初形勢袁強曹弱。袁紹已無後顧之憂,地廣人眾,可動員的兵力在十萬以上。
  • 三國的用兵謀士排名,第一位估計被很多人早已遺忘!
    在三國中,謀士的鬥勇鬥智是一大亮點。很多超高謀略的能人異士,是魏蜀吳三國爭霸的基礎。可以說沒有謀略,只憑血氣之勇是很難有所作為的。如馬超英勇不凡,因無人為其出謀劃策。所以被曹操玩弄於鼓掌之中,最後落得家破人亡,走投他鄉的結果,僅以身免。
  • 三國最厲害謀士,將董卓、漢獻帝、曹操都玩弄於手中
    在那樣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其實很難評判到底誰才是最厲害的謀士,但看鑑君把心中的那一票投給毒士賈詡,關於賈詡,王老師的這篇文章寫的最為精彩~建安二年,張繡採納賈詡建議,屯兵於宛城,曹操來攻打張繡,張繡本來就打算投靠曹操,於是大開城門迎接曹操,本來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誰成想曹操好色的老毛病犯了,居然看上了張繡的寡嬸,要納其為妾,這讓張繡臉往哪放?
  • 曹操麾下六大謀士,誰才是第一謀主?不是郭嘉,司馬懿也排不上號
    ,能力出眾的謀士至少有十餘人,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賈詡和司馬懿六人,那麼曹操麾下這六大謀士,誰才是第一謀主?簡單點說就是主要謀士,也就是曹操身邊不可或缺和參贊軍務最多之謀士,或者說他的主要職責是出謀劃策,其實這六人之中純粹的謀士也就荀攸、郭嘉和賈詡三人,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 若將荀彧當做曹操麾下第一謀士,就太簡單了
    他手下謀士賈詡,乃是三國數一數二的人精,先是親自開口把袁紹使者給趕走了,自己又跟張繡說: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很在意信譽;你跟他有仇,去投靠他,正好讓他彰顯自己寬厚大度嘛!——於是張繡投降了曹操。曹操果然對張繡厚待,不計前嫌,還拉著賈詡的手說:「使我信重於天下的,就是你啊!」——劉琮的父親劉表一死,劉琮的媽媽蔡氏、舅舅蔡瑁,加上荊州原有的名流謀士蒯越等,都勸他投降。
  • 三國時期頂級謀士排名
    第四、火燒連營—陸遜:吳國頂級謀士,第三任大都督,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八百裡擊敗蜀國,氣死劉備。使得蜀國元氣大傷,只能龜縮一隅無力再爭霸天下。吳黃武七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黃龍元年,孫權稱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烏七年拜為丞相。
  • 袁紹與曹操
    曹操搶到皇帝這張王牌,皇帝本人顯然是不願意總是演木偶戲,而追隨皇帝的官僚士大夫們對曹操架空皇帝的行為也是越來越不滿意,甚至董承等人已經把曹操當做董卓第二了,總想重施王允的故技,來一場兵變幹掉曹操。可惜這招只是為董卓之流的土皇帝量身定做的,用來對付三國第一強人曹操就不靈了。  袁紹相對他的對手在各方面壓力小,發展壯大的過程也比較順利,他想要的東西相對也容易到手。
  • 三國時期謀士按史料最新排名
    先看曹操勢力部分,曹操手下公認著名的謀士有:荀彧、郭嘉、毛玠、荀攸、程昱、司馬懿、董昭、劉曄、蔣濟以及後來的賈詡等等。再看袁紹麾下和其他勢力部分:田豐、沮授、許攸、郭圖、逢紀、審配、辛毗、陳宮等等。第一層謀己,能夠保全自己,使自己活得有價值,這也是一個謀士最基本的能力;第二層謀人,能夠為其他人出謀劃策並參與智謀較量,算是戰術層面;第三層謀國,顧名思義,都是各個勢力麾下最精英的部分,參與的都是戰略層面的策劃,以一統天下,消除戰亂為己任。
  • 三國時期:十大謀士排行榜(第6名到第10名)
    賈詡原為董卓部下,在董卓部下僅任第二謀士,而李儒排名第一!難道賈詡智慧比不上李儒?這正是賈詡智慧之處。董卓在任期間霸朝亂政,幹的事都是偷雞摸狗,人神共憤。(斬除異己殺丁原,趕袁紹,逐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強佔後宮全部妃嬪)這樣梟雄的首席謀士後果當然是被人碎屍萬段,祖墳移平的結局。賈詡當然犯不著去和李儒爭董卓的第一謀士。
  • 三國真正厲害的十位謀士:四大都督只有一人,荀彧諸葛亮不在其中
    ,比如曹操五大謀士真正算得上謀士的只有賈詡、荀攸和郭嘉三人,其餘兩人程昱文武全才首先是名將然後才是謀士,荀彧真正厲害的是內政,他們都算不上是純粹的謀士,今天就來說一說三國十位頂級謀士:蜀漢兩人,曹魏三人,東吳只有一位。
  • 三國歷史上的五大謀士,誰能坐NO1的頭把交椅?
    荀彧是曹操平定北方的第一功臣,也是曹氏集團中的首席謀士。他是曹操的智囊庫,還是曹操的人才庫。曹操率眾攻打徐州時陳宮迎接呂布入主兗州,一時之間兗州各地紛紛倒戈,危急關頭是荀彧保住了兗州三城才讓曹操有家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