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奶奶總在菜場撿魚骨頭,攤販都很納悶!直到她拿出這樣東西,所有...

2020-12-22 環球網

本文轉自【杭州日報】;

每隔一段時間,在杭州市競舟路農貿市場裡,攤販們都會遇到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太太,勾著腰在水產區四處撿拾蟹腳、魚骨頭之類的廚餘垃圾,還時不時地找攤販們要一些魚鱗。

起初,攤販們都不知道,她想幹什麼...

直到有一天,老太太拿出一幅幅用魚鱗、蟹腳和雞骨頭製作的工藝美術畫,讓攤販們全體驚呆了!

「我從來沒想到過這些沒有用的魚鱗、蟹爪,還能用來做這麼好看的畫。」張先生賣了三十多年水產了,第一次見到這樣精美的工藝畫。

30年前吃魚時靈感一現

之後一發不可收拾

老太太的名字叫高思佶,今年88歲,住在西湖區文新街道德加社區。1988年從教師職業退休後,高奶奶參加了杭州老幹部大學工藝班,學習了工藝美術和紙藝、布藝,麥稈、綢塑等技藝,激發了創作靈感,陸續製作了不少作品,還獲了很多獎。

大概是在1991年,高奶奶有一次吃魚,發現它的肋骨很像菊花瓣,就順手在桌上拼了一朵菊花,由此獨創了第一幅魚骨畫壁掛。」

高奶奶是在海邊長大的,從小就愛吃魚,受到這次啟發以後,凋謝的花,海邊的貝殼,廣告紙的邊角,牆角的爬山虎藤,蟹腳、魚鱗、雞骨頭等廚餘垃圾,在高奶奶的工藝畫裡,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在近30年時間裡,高奶奶創作了魚骨畫「梅蘭竹菊」四條屏5套,回歸西溪大型魚骨畫2幅,20多幅其他主題的魚骨畫,還有布藝、麥秸稈等工藝美術作品百餘幅,現在這些魚骨畫全部陳列社區和街道裡。

別人扔掉的東西在她這兒都是寶

「擦亮眼睛,就會發現不一樣的美」

魚骨畫怎麼做?在高奶奶看來,只要眼睛擦亮了,就會看到別人沒有發現的美。

找一塊有竹子印花圖案的透明紗布,用白紙剪一個圓月,貼在紗布上,把他們放在畫框上,進行構圖,再粘貼上上了色的蟹腿做竹子,用有自然色的蟹腳尖做竹葉,造成朦朧月色下一叢修竹婆娑起舞的意境,最後進行裝裱,這就成了高奶奶最得意的作品——「竹影婆娑」工藝畫壁掛。

高奶奶說,這些魚鱗、魚骨頭、雞骨頭拿到以後,先要挑乾淨上面的肉末,再洗淨、晾乾。

在作畫前,首先用這些原材料在畫框上構圖,放個兩三天,再修改,直到自己滿意以後,最後一步再用乳膠粘貼,有些需要上色的材料,還要先用丙烯顏料上色。

這些年,高奶奶用魚骨、蟹腳等廚餘垃圾作出的「 梅蘭竹菊」、「空中較量」、「猶有花枝俏」、「睡蓮」、「回歸西溪」、「暗香醉扁舟」等作品,獲得全國及省市多個獎項,在中國七藝節、中國民間藝人節中,杭州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等都點名要她的魚骨畫參展

家人朋友的支持讓她不斷前進

參賽得來的獎金,她都捐了出去

採訪中,高奶奶說,是家人和朋友們一次次的鼓勵,激發了她的靈感和動力。

在有一次作魚骨畫的時候,需要一個蝴蝶,高奶奶絞盡腦汁,就是想不出什麼東西替代,過了幾天後,一家人去青島玩,小孫子在海邊發現了一個張開的白色貝殼,說了一句「奶奶,這個很像你說的那個蝴蝶。」高奶奶頓時愁容化解。

還有一次,高奶奶想要用大龍蝦的蝦尾外殼做杜鵑花,但需要近百個這樣的大龍蝦蝦尾外殼,普通家庭實在找不到那麼多蝦尾外殼。

高奶奶的一位在酒店裡做廚師的朋友知道後,很快就在一次喜宴上,一次性為高奶奶收集到了20個大龍蝦蝦尾外殼。「老伴和我洗刷了8個小時,才完全洗刷乾淨。」

現在,高奶奶每年還會開展無數次大中小學的工藝美術講座,受邀在各級老年大學、街道和社區,開班授課,文新街道還專門為她設立了工藝美術工作室。在杭州,高奶奶化腐朽為神奇的環保理念,也漸漸地帶給了其他人,引發人們遐思,得到美的享受。

而這些年參賽,高奶奶獲得的數萬元獎金,也全部都捐助給了特殊教育機構。

記者 劉乃武 通訊員

相關焦點

  • 88歲老奶奶總在菜市場撿魚骨頭,原因讓人驚嘆
    88歲老奶奶總在菜市場撿魚骨頭,原因讓人驚嘆 2020-09-25 15: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高小微:88歲老奶奶總在菜市場撿魚骨頭,原因讓人驚嘆!
    高小微:88歲老奶奶總在菜市場撿魚骨頭,原因讓人驚嘆!撿拾蟹腳、魚骨頭之類的廚餘垃圾這位奶奶名叫高思佶今年88歲在高奶奶的藝術世界裡蟹腳、魚骨頭並非垃圾而是代表著生命和藝術
  • 88歲奶奶用魚骨等創作工藝畫 獎金捐助給了特殊教育機構
    每隔一段時間,在杭州市競舟路農貿市場裡,攤販們都會遇到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太太,勾著腰在水產區四處撿拾蟹腳、魚骨頭之類的廚餘垃圾,還時不時地找攤販們要一些魚鱗。起初,攤販們都不知道,她想幹什麼...直到有一天,老太太拿出一幅幅用魚鱗、蟹腳和雞骨頭製作的工藝美術畫,讓攤販們全體驚呆了!
  • 75歲老奶奶每天辛苦去菜市撿魚內臟,真相竟是這樣...
    #領養代替購買一位75歲的老奶奶每天都會去菜市場撿一些別人不要的魚的內臟,大家都很好奇到底幹什麼,最後發現真相的愛貓君感動到淚流不止。在浙江寧波月湖西區的拆遷地帶,有位老奶奶天天到詠歸菜場撿魚肚魚鰓等內臟,一撿就是幾麻袋。這位老奶奶叫陳美英,今年已經75歲。
  • 75歲奶奶堅持餵養流浪貓15年:「這些流浪貓是誰家的,我都知道」
    寧波街頭巷尾,有流浪貓的地方,都能看見一位餵食的身影,她就是貓奶奶陳美英,75歲的貓奶奶每天去菜場撿「垃圾」,餵養流浪貓15年,就算下雪天路上結冰也要去
  • 菜場外面擺攤子玩截胡,結果悲劇了!
    怎麼好五個打一個人啊 他菜場裡面的人賣魚賣蝦 看人家賣的便宜就不許人家賣 人家在這賣了 不到他們那邊賣了 他們就來了一幫人來打人家 你們都看到的是啊我們都在這邊的 打你的人呢 全部在菜場裡面 帶我們去    當記者見到姜大姐的時候,她正蹲在地上哭泣烏拉的!
  • 女孩拿一「金骨頭」鑑寶,稱是奶奶嫁妝,專家:您奶奶貴姓?
    而有些大家族的後代,雖然已經沒落了,可是流傳下來的東西也都比較值錢。這些貴重的傳家寶種類也比較多,有的是製作精湛的瓷器,有的是雍容華貴的首飾,還有的是珍藏的典籍,雖然都是些價值連城的寶貝,可是沒有幾個人肯捨得賣,因為這可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心血。
  • 菜場門前,攤主、保安、市民都忙著賣魚,咋回事?
    近日,浙江嘉興海寧一菜場門前滿地是魚顧客們紛紛掏錢搶購為啥在菜場門口賣魚?背後的故事讓人感動↓↓↓水產攤主家人不幸離世商戶成立「愛心魚攤」幫忙賣魚在海寧市區中心菜場一樓60歲的老趙經營著一個水產攤位2020年12月12日凌晨他的兒子在進貨途中因車禍不幸離世突如其來的變故讓老趙一家難以接受貨車裡3000多斤鮮魚無心處理
  • 規定菜場女攤販不超45歲,表面上「為你好」暗地裡搞歧視
    街談近日,武漢有40多年歷史、正在改造升級的勝利菜場貼出一則《入駐須知》,其中明確寫有「女售貨員年齡不超過45歲,男售貨員不超過50歲」的內容。這條規定不僅引發了菜場不少老商戶的擔憂,也引來網友批評。市場工作人員在回應媒體電話採訪時稱:「不覺得有風險嗎?(攤販)每天搬上搬下,你得考慮身體強度啊。」
  • 臺灣的好廚子,都是被臺灣的好菜場慣壞的
    更貴,而且東西少。他偏愛濱江市場,靠近高速公路,批發零售,百菜鹹集,是在美食作者視線外的飛地。市場「濱」基隆河,非常大,空氣中有淡淡的腥氣。很久沒有見過在街面上的菜市場了,現在各大都市都愛把攤販趕到建築裡去,菜擺在水泥臺子上,攤販呆坐後面,像是等待祭品的神像。
  • 規定菜場女攤販不超45歲 媒體:表面上「為你好」暗地裡搞歧視
    近日,武漢有40多年歷史、正在改造升級的勝利菜場貼出一則《入駐須知》,其中明確寫有「女售貨員年齡不超過45歲,男售貨員不超過50歲」的內容。這條規定不僅引發了菜場不少老商戶的擔憂,也引來網友批評。市場工作人員在回應媒體電話採訪時稱:「不覺得有風險嗎?(攤販)每天搬上搬下,你得考慮身體強度啊。」
  • 媽媽時不時叫喊幾聲,一家人面對著一盤魚,靜靜享受著安寧與祥和
    溫州,半個海濱城市,或許因為地緣的關係,餐桌上的魚是必不可少的。魚吃多了聰明,是長輩無時不刻耳邊的叮嚀,小時候也並不在意自己聰明與否,只是為了得到一些現下看來幼稚無比的表揚。每次奶奶燒魚前,我總要盯著那條或幾條魚看上一會兒,因為大多數的魚早在捕撈上來時便喪失了生機,眼睛充血,鱗片因為被菜場攤販那把鈍刀打磨而變得參差不齊,只留下星星點點依然在反射的一縷縷光輝,訴說著曾經海底的故事。
  • 民間習俗:不能撿回家的東西,否則容易破財不吉利
    但是並不是什麼都可以帶回去的,比如路邊別人掉的一些東西,父母常常告誡不要撿回去。特別是下面這十件東西不能撿回家,還有這八種東西少往家裡買,否則容易破財不吉利。    9.夏威夷的沙石:夏威夷旅遊局有一個明文規定,那就是"任何人都不能帶走一粒夏威夷的沙石"。其實不只是為了保護環境,而是歷史上夏威夷遭受入侵的時候一位皇族人員死前對入侵者的詛咒,不能侵略夏威夷的一片土地。  10.骨頭做的飾品:在西藏或者尼泊爾地區,很多當地骨頭做的紀念品雖然精緻漂亮,但是有可能是人骨做的,所以千萬不能帶回家。
  • 88歲奶奶用魚骨等創作工藝畫:擦亮眼睛,發現不一樣的美
    家住浙江杭州的高奶奶,今年88歲。30年前,一次吃魚時的偶然發現,讓她完成第一幅魚骨畫壁掛。此後,凋謝的花,海邊貝殼,廣告紙邊角,牆角爬山虎藤,蟹腳、魚鱗等廚餘垃圾,在高奶奶的工藝畫裡栩栩如生。「擦亮眼睛,就會發現不一樣的美。」
  • 88歲巴菲特學PPT:所有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為了呈現最好的效果,連智能機都不會用的巴菲特,居然自學了如何製作PPT,並通過PPT來召開會議。要知道,巴菲特今年已經88歲,很多人到了這年紀,別說學什麼新技能,就是看看書、讀讀報紙都未必能堅持下來。但巴菲特居然還能學起PPT,這是多少年輕人都不願學的東西,這是88歲的人?
  • 好吃|如果你也愛逛菜場
    沈從文說鄉間的菜場,「那一派空氣,一陣聲音,一分顏色,都能夠使我們覺得滿意!我們用各樣官能吃了那麼多東西,即使不用口來吃喝,也很夠了。」可見在菜場走上一圈極易生出一種飽足的幸福感。逛菜場也是快速融入當地生活的一種方式。在異鄉差旅時,我喜歡在兩個時間走進菜場,一個是清晨時分去趕早市,順便能吃個地道的早餐。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蘇州:老舊菜場變身「網紅市集」 提檔...
    「幾十年了,我一直在這個菜場買菜;女兒小時候,我騎自行車帶著她一起買菜;現在,外孫女都有了,我也帶她來,她最喜歡吃這裡的茨菰片。」住在彩香新村的居民陳翠芬告訴記者,彩香一村菜場開了30多年了,附近的居民早已習慣了在這裡買菜,「之前傳言說要關門,我們急死了。儘管現在手機買菜也便當,但是終歸沒有自己挑挑揀揀來得踏實。」
  • 雙塔市集 | 在菜場植入一個美術館
    最近蘇州新開業的一家雙塔市集成了網上熱議的主角,無論顏值,業態,服務都很能打。而細心的網友一定會發現雙塔市集除了建築外觀很新潮之外,裡面也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特別設置,比如菜場裡隨處可見的由名畫改成的攤販人形立牌,還有咖啡館對面的菜場實驗所。
  • 專題| 跟著大廚逛菜場,有啥意外之喜?
    李冬師傅逛菜場總能有收穫用不期而遇的新食材,烹出好味道逛菜場,一是看食材,二是看價格比對。如果要找新食材,李冬師傅最愛逛的是北京三源裡菜市場。雖然這個連很多明星都常來的網紅菜場,因臨近使館區和高端酒店,價格偏貴,但食材種類多,品質好,仔細看就能在這裡找到新寶貝。
  • 1條魚引發悲劇,似曾相識為一口氣
    本微信公眾號曾經報導過:3月22日,上海一菜場內發生一起意外:一名前來買魚的阿姨,因為價格問題與攤販發生了口角爭執,被攤販一把推倒在地,幾天後搶救無效死亡。而推人的攤販因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已被檢察機關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