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演員請就位》第一期播出後,「郭敬明談校園霸凌」「郭敬明反駁李誠儒」迅速衝上了微博熱搜。
這是一檔導演選角類真人秀,爭執的起因是,作為助演嘉賓的李誠儒看了郭敬明組的表演片段《悲傷逆流成河》,看的過程中他的表情就充滿了不解,演完之後,他用「如坐針氈,如芒刺背」來形容自己的感受,在現場不留情面地指出了兩個問題:
從表演上說,聽不清臺詞,演員投入度低。從作品上,他質疑像《悲傷逆流成河》這種暢銷書能讓這一輩人受到什麼教育,難道我們現在的影視作品就是在寫高中生談戀愛?
作為導師和原著作者的郭敬明應對算得上沉著,他先退了一步,承認演員在表演上的不足和自己作為導演在指導上的不當。進一步地,他回應說,在對任何一件事情發表意見的時候,首先要搞清楚自己要講的是什麼,他不認同李誠儒對作品意義的質疑,指出《悲傷逆流成河》是"中國第一部認真討論校園霸凌的小說和電影"。是非暫且不論,最後,他還升華了主題,「你可以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你可以繼續討厭你討厭的東西,但請允許別人喜歡。」
看完他們倆的觀點碰撞,我的感受是,李誠儒的質疑固然帶著偏見,郭敬明張口即來的回應則是一如既往地在迴避真正的問題。
其實,李誠儒所指出的兩方面問題都是切實存在的。演員的臺詞功底確實不怎麼樣,特別是董力,連我這種不太會分辨演技的人都覺得他不行,至於作品的意義,郭敬明作品的價值觀難道是第一次被質疑嗎?
那番話最大的爭議點在於電影要承載教育意義的觀念和話語中摻雜的偏激情緒。在李誠儒的表達中,家國情懷、忠人義士這些主題的重要性就理所當然地高於中學生談戀愛,這種論調的確已經不受當下輿論場待見了。年輕一代都是在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環境下長大的,與之相伴的是個人意識的覺醒,個體的悲喜並不就比家國情懷廉價,這種觀念在年輕人中已經根深蒂固。
李誠儒後來在採訪中糾正了自己的說法,他想說的其實是電影「不能用廉價的筆觸引發廣泛的共鳴」,這才直指郭敬明式作品的問題——價值表達的蒼白和薄弱。
出乎意料地,當我翻了一下微博上的評論,發現不少人覺得郭敬明的回應有理有據,還被那番闡述喜好自由的話給圈粉了。只能說,郭敬明太擅長轉移話題了,他把話鋒一轉,就把價值判斷問題轉向了人們對於文藝作品的自由選擇權。
其實,類似的爭議在最近幾年的綜藝節目裡經常出現,前段時間《中國好聲音》裡,李榮浩「歌曲沒有高低貴賤,只有你喜歡和不喜歡」的論調還讓這個基本糊了的節目引發了一輪討論。在這個問題上,我的觀點是,人們當然有喜歡和不喜歡一部電影的自由,但文藝作品一定是有一套評價標準的,就比如,郭敬明的電影和馬丁·斯科塞斯的電影在藝術價值上能相提並論嗎?馬丁·斯科塞斯最近也因為批評「漫威電影不是電影」而被推到風口浪尖,可見這類話題在世界範圍內都有爭議,但在李誠儒咄咄逼人到把演員罵哭了的語境下,郭敬明那番推崇選擇自由的相對主義話術就在輿論場佔了上風。
作為話題人物,郭敬明當然不是第一次在公眾場合面對質疑,他擅長迴避真正的問題,在各種訪談和論戰中遊刃有餘。
2014年,錄製《鏘鏘三人行》時,主持人竇文濤和許子東問及涉嫌抄襲事件、對於文學價值的思考和商業定位,郭敬明用自己的邏輯一一從容作答。到最後,許子東陷入了困惑:他想搞明白郭敬明的作品為什麼這麼暢銷,但是發現他的回答非常符合正統的文化理論的觀點。「比方說跟讀者的關係,他說你不要去考慮讀者,你要堅持表現自己,所有問題都回答的很好,只是我們的疑問還是沒有得到回答,Why?」
一次失態是三年前在《最強大腦》上跟北大心理學教授魏坤琳的對掐。一開始,郭敬明只是對魏坤琳在打分方面存在不同看法,在爭執的過程中,魏坤琳說了一句,我怎麼覺得像是在和一個女人在吵架。之後,魏坤琳解釋說是因為覺得郭敬明的觀點太業餘了,他闡述了判斷的依據並向郭敬明道歉。郭敬明沒有接受他的道歉,憤而離場。
比起性別上的調侃,更讓郭敬明憤怒的也許是魏坤琳對他業餘見解的揶揄。
在《南方人物周刊》的報導中,郭敬明曾說,他非常享受那種無論提到什麼話題都能及時發表見解的感覺。他不能容忍自己被當眾當成無知的小學生,所以在《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陳凱歌這樣的資深大導演尚且深入淺出,郭敬明卻非常享受掉書袋的感覺,各種表演理論講起來頭頭是道。
可是,人最終是要做到知行合一的,不管在綜藝節目裡如何能言善辯,不能迴避的是,在郭敬明的影視作品裡,我們無法感受到他對藝術的誠意。
我也曾是讀《夏至未至》淚流滿面的初中生,但多年之後重讀那些文字只讓我感慨,曾經的自己是有多年輕。竇文濤曾問郭敬明,不怕讀者長大嗎?郭敬明回應說:「不斷會有年輕人進來,這就是市場。」他對商業有著清晰的認知,他本人也正是流量電影的先驅。當年那部口碑和票房都撲街的《爵跡》集結了TFBOYS、吳亦凡、範冰冰、陳偉霆等一大批流量明星。
郭敬明最近幾年似乎遭受了不小的挑戰,《爵跡》口碑糟糕,《爵跡2》也沒了消息。《爵跡》最後一場路演時,郭敬明在映後見面會上情緒崩潰,說出「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三年過去,他因此而改變了嗎?至少在《演員請就位》的宣傳片裡,郭敬明和沙溢關於如何表現離婚片段的爭執裡,我們會發現,他對於《小時代》那種灑狗血式的表演還是念念不忘。
在《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36歲的郭敬明已經學會調侃自己的身高了,但他骨子裡也許並沒有變,一個成年人要改變自己過於賴以成功的思維模式,這太難了。我們當然期待他能拿出和過去不一樣的作品,但過去那些罵他的人因為一番言論而被圈粉,不知道這是什麼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