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美術館五周年|陳丹青館長喊你來烏鎮唱歌跳舞

2020-11-19 烏鎮景區

親愛的觀眾們:

11月15號,木心美術館五周歲了!

烏鎮旅遊公司是美術館的建造者,供養人,

木心美術館的生日,也是烏鎮的生日!

生日怎麼過呢?木心早就在遺稿裡忽然寫道:

年輕的朋友們,唱歌跳舞吧!

鋼琴家孫韻女士,木心的老朋友,為我們策劃了生日音樂會。

有五人合唱團,有男低音朗誦,有大提琴、鋼琴獨奏,有美麗的女高音,

有管風琴轟鳴,有木心自己的樂曲,還有猛烈的街舞……

風啊、水啊、一頂橋。五年來,成千上萬的人越過這頂橋,走進美術館。

還等什麼呢,年輕的朋友們,唱歌跳舞吧!

陳丹青

五周年活動一:讀者交流會

時間:11月15日上午11:00-12:00

地點:烏鎮大劇院序廳

嘉賓:陳丹青館長

參與人數:200人,報滿即止

參與方式:免費預約報名參與。(具體詳情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木心美術館」)

五周年活動二:音樂會

時間:2020年11月15日下午17:30-19:30

地點:烏鎮大劇院

主辦: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

承辦:木心藝術基金會

策劃執行:木心美術館

鋼琴贊助:德國貝希斯坦鋼琴

發起人:陳向宏,陳丹青

策劃人:孫韻

參與方式:大麥網在線購票。(具體詳情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木心美術館」)

(所有演出票不含景區門票,但可憑演出票免費進入西柵景區一次)

演員介紹

(按字母順序)

大風二重奏

(莫靈風、曲大衛)

莫靈風,畢業於巴德學院和耶魯大學,擁有音樂和亞洲研究雙學位。師從賽勒斯·福露格、伊達和阿妮·卡瓦菲安,並有幸接受眾多知名小提琴家的指導。曾在2013-2014年擔任耶魯大學的資深研究員。現在同時擔任巴德學院東亞代表和巴德學院第一所國際學院的院長。

曲大衛,青年鋼琴家、作曲家和指揮家,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作曲家和第五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得主。作為獨奏家,他曾多次與國家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等樂團合作。曾登上美國林肯藝術中心、日本東京三得利音樂廳、北京國家大劇院等國內外知名舞臺。2006年,作為創始人,他組建了靈魂室內樂團,2018年獲得日本大阪國際音樂比賽首獎。同時,他也是中國音樂家協會鋼琴學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中國藝術家協會青少年教育委員會藝術顧問等。

東拼西湊合唱團

東拼西湊合唱團,成員均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戲劇系。合唱團作品以改編及排演經典音樂劇歌曲為主,同時涉獵R&B、Soul、Jazz、Blues、Pop等各類風格的歌曲,以傳統與現代音樂的融合碰撞,探索音樂中的種種可能。

高平

高平,作曲家、鋼琴家,生於成都。90年代留學美國。

高平曾受諸多世界音樂名家及團體的委約寫作並得到廣泛的表演。作品專輯包括由Naxos公司全球發行的《說書人—作曲家肖像》《鋼琴五重奏-梅蘭竹菊》,獲大量好評。義大利PERCORSIMUSICALI音樂雜誌稱高平作品「有眾多值得去發現的美妙細節…根據文字或單純的情感塑造出音樂形象的強大能力,這些品質讓高平成為近年來中國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2017年,中國唱片總司出版和人民音樂音像出版社分別出版《窗外-高平鋼琴作品選集》、《清風-高平民族室內樂作品專輯》。

2016年初,受木心美術館館長、藝術家陳丹青先生之託,高平開啟整理與創編木心先生音樂遺稿工作,並於同年末在烏鎮大劇院舉行「木心音樂首演音樂會」。

高平曾任教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音樂學院多年,現任首師大音樂學院作曲教授和作曲系主任。高平是紐西蘭惠靈頓交響樂團(Orchestra Wellington) 2018音樂季駐團作曲家。

高勝涵

高勝涵,現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附中高二年級,師從上海音樂學院吳丹、張琦、胡金蕾、蔣雯淳四位老師,同時也得到朱磊教授的悉心指導。2019年6月9日,於東方藝術中心舉辦高規格個人管風琴專場音樂會。2019年,於南京江蘇大劇院錄製首張個人管風琴音樂專輯;9月,獲Paris Music Competition 2019(2019巴黎國際音樂比賽)少年組唯一金獎;11月,在浙江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2020年獲「繆斯國際音樂大賽」年度總冠軍。法國著名管風琴演奏家、巴黎聖母院首席管風琴大師奧利維埃·拉特利評價他具有「與生俱來的樂感」,是「不可多得的小天才」。

黃英

黃英,中國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劇演唱家,活躍於世界各地的歌劇、音樂會、影視製作和錄音棚。黃英是第一位在西方擔任重要歌劇角色的中國歌手。她在廣受好評的歌劇電影《蝴蝶夫人》中首次亮相,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多年來,黃英在世界各地的各種音樂會上也都是人氣很旺的女高音歌唱家,先後出現在紐約莫扎特音樂節、巴黎秋季藝術節、維也納藝術節、林肯表演藝術中心、卡內基音樂廳、維納音樂廳,表演聲樂傑作,致力於用自己的聲音溝通東西方。黃英經常被邀請到慶祝場合演出,並與普拉西多·多明戈、麥可·波頓和何塞·卡雷拉斯一起演出。她贏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同行、觀眾和媒體的讚譽,被譽為「來自中國的夜鶯」。黃英於2013年回國,現任上海音樂學院聲樂專家教授。

吉律舞蹈團

吉律舞蹈團,所屬上海吉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舞臺秀演藝製作部,專業從事舞臺秀創意製作、舞蹈策劃製作、舞蹈表演創意設計與藝人伴舞等。受惠于吉律與國內外各大院校的緊密聯繫,吉律舞蹈團擁有國內新生代舞蹈表演團隊,其中多為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電影學院、上海師範大學等畢業的專業人員或留學歸國人員。吉律舞蹈團曾擔任過數位明星個人演唱會的舞蹈總監及特邀伴舞團隊,強勢打造了多組知名專屬品牌演唱會,同時受邀參加過多家電視臺和大型個人或群星演唱會的舞蹈總監及伴舞團隊。

林棟甫

林棟甫,配音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影視演員。師從著名配音演員邱嶽峰先生,系著名配音演員譯製片導演蘇秀女士之門生。

1984年起成為上海電視臺《海外影視》編外配音演員,參與和擔任主要配音的影視劇多達500多部,包括《原罪》、《星球大戰》、《十二個囚犯》等。

1994年起主持上海電視臺的益智節目《智力大衝浪》,和午夜節目《今晚睡不著》、談話類節目《三人麻辣燙》,後又受邀多家電視臺擔任節目主持。

1995年起參與演出的話劇有《美國來的妻子》《藝術》《背叛》《原罪》;2008年至2010年受國際喜劇節組委會邀請,成為唯一的一位來之中國的演員用英語參與墨爾本國際喜劇節的表演,以每屆十餘場的個人演出成為國際喜劇舞臺上的唯一中國人。

近幾年參與演出的電影有《緊急迫降》、《建國大業》、《茉莉花開》、《拉貝日記》(中、德)等;參演和主演的電視劇:《黑冰》、《生死臥底》、《紅色》等。

2005年至2011年受聘於上海大學,擔任數碼藝術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2007年起擔任《歐洲新報》的專欄作家,撰寫「東西兩廂談」系列散文。2013年起,師從義大利著名畫家Matteo Massagrangde,學習油畫,創作了一批Jazz和Blues傳奇人物的肖像畫,數幅作品已被歐洲藝術家收藏。2019年3月榮獲法蘭西共和國政府授予的文學藝術和騎士勳章。

李心傑

李心傑,就讀於上音附中,師從上海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孫韻教授。曾獲全國鋼琴比賽第一名,九歲與四川交響樂團合作莫扎特協奏曲(指揮:肖超);當年應邀赴義大利Casalmaggiore音樂節,作為年齡最小的優秀學員,在閉幕式音樂會上與國際知名音樂家們同臺獻藝;十一歲入選「音樂小天使優才培養計劃」,並與著名指揮家湯沐海先生在天津音樂廳合作演出協奏曲;2018年作為特邀嘉賓在西安音樂廳與陝西青少年管弦樂團合作演出;2020年在西津音樂廳舉辦獨奏音樂會。

孫韻

孫韻,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上海,現任教於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美國鋼琴演奏博士。是活躍在中國音樂舞臺上的實力型青年鋼琴家和教育家。11歲起先後師從殷承宗、周廣仁,16歲獲得美國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鋼琴預科的最高獎學金赴美留學。

師從紐約俄羅斯、德奧兩派的著名教授,獲其教學精髓,學生在國內外比賽中屢屢獲獎。

曾在美國紐約舉行的第22屆國際藝術家比賽中,獲鋼琴一等獎,還獲得1995年辛辛那提世界鋼琴比賽大獎。多次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紐約林肯中心和荷蘭阿姆斯特丹G-bow音樂廳演出。

史鑫

史鑫,Antonio Janigro國際大提琴比賽青年組第二名獲得者。Emanuel Feuermann 「Grand Prix」半決賽入圍者。被當代大提琴大師Natalia Gutman 和David Geringas評價為「一名優秀的大提琴手與嚴肅的音樂家。」

謝亞雙子

謝亞雙子,曾留學德國近十年,自回國後任教於上海音樂學院,致力於研究、演奏中外當代鋼琴音樂及室內樂,至今已首演幾十部作品,在中國當代鋼琴音樂演奏方面更是積累甚多。2011年專輯《新時期中國鋼琴音樂》由上海音樂出版社發行。2018年與鋼琴家謝亞鷗錄製的中法四手聯彈、獨奏鋼琴作品專輯已由德國Telos唱片公司出版發行。

2014年起潛心研究鋼琴自由即興,並於2017年首次公演。參與創作、演奏的電影《318公路》於2017年入選華沙國際電影節(國際A類電影節),獲特別關注獎,又獲得2018年馬德裡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音樂特別提名」。2018年9月擔任首屆貴州省室內音樂季藝術總監,音樂策劃極具專業性,邀請國內外傑出音樂家參與。

謝亞雙子畢業於斯圖加特國立音樂學院與慕尼黑音樂學院,並取得獲鋼琴音樂教育學位、演奏藝術家學位及德國演奏專業最高學位「大師班文憑」。曾在國際鋼琴比賽中贏得多個獎項,如:西班牙卡列國際鋼琴比賽、義大利馬薩拉及聖尼古拉國際鋼琴比賽等。

趙霞

趙霞,青年揚琴演奏家,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就職於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中國東方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奏員。

相關焦點

  • 木心美術館慶祝開館五周年,陳丹青透露木心遺稿即將出版
    2015年11月15日,木心美術館在烏鎮西柵正式開館。儘管一生追逐美、侍奉美、審視美、挑剔美的木心最終沒能親眼看到這座為他而建的藝術空間,但所有熱愛他的讀者卻從此有了一方追懷和嚮往之地,正如館長陳丹青所言:成千上萬的人越過這頂橋,走進美術館。2020年11月15號,木心美術館五周歲了。對於一向在意逢五逢十紀念的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一定要好好過的生日。
  • 木心美術館慘遭抄襲?館長陳丹青回應:天下建築一大抄
    汪曾祺紀念館被指和木心美術館太過雷同,網友聲稱有抄襲嫌疑? 木心美術館館長陳丹青回應: 「就是很像吧,我笑出來了。」 「木心生前很欣賞汪曾祺老先生。」
  • 木心美術館成受害方?館長陳丹青回應:我看到後,笑出了聲…
    ——木心美術館館長陳丹青上個月18日,心心念念的汪曾祺紀念館終於開館了!但這開館還沒到1個月呢,最近就走到了風口浪尖。這兩天,有部分網友指出,它與5年前建造的木心美術館的設計存在多處雷同!而木心美術館的開館時間則相對比較早,2015年就已開館。選址是木心先生的故鄉烏鎮。設計師是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弟子:美國OLI建築設計事務所的合伙人岡本博與林兵。兩家背後的設計團隊都國內知名且享有盛譽。
  • 木心是誰?陳丹青最好的黃金十年都在宣傳他,烏鎮為他建造博物館
    從烏鎮到上海,從上海到紐約,再從紐約重回故鄉。木心一生,堪稱傳奇。陳丹青告訴記者說:「我說我可以想像不出國,但無法想像出國之後不曾結識木心。」有媒體將木心稱為「被遺忘的文學大師」。2017年10月14日,位於烏鎮西柵的木心美術館最新特展開幕。
  • 汪曾祺紀念館抄襲木心美術館?媒體:恐怕不是巧合
    近日,江蘇高郵汪曾祺紀念館被指與位於烏鎮的木心美術館有頗多雷同之處。從網上圖片可以看到,木紋清水混凝土材質的外立面、主標識位置、蛇形旋轉樓梯……汪曾祺紀念館與木心美術館在不少角度確實有相似之處。面對質疑,汪曾祺紀念館的設計方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表示,目前的質疑「僅僅選取某一兩個片段做比對」,有斷章取義之嫌;但是,木心美術館設計者、建築師林兵認為,雷同之處如此之多,恐怕不是巧合。
  • 初秋,宜重讀木心,宜重訪烏鎮
    說起烏鎮,你會想到什麼?五十年前是茅盾,五年前是木心,現在是烏鎮戲劇節。今年的烏鎮戲劇節,恰逢中國話劇110周年,好一場文藝復興。每到這時候,我就會想起,那個從烏鎮走出,又回到烏鎮的永遠有少年氣的木心。
  • 陳丹青對《號外》的幾點說明
    此外,片中人物主要是木心美術館的三位設計者:岡本、林兵、法比安,還有營建和布置美術館的工人們。諸位如果對木心或他的美術館有興趣,將會看到一座美術館開放前後的種種現場小故事。第四,七部短片中,本人的影像一再出現,好似美術館全是我在操心。這是影像的騙局,諸位不可相信。在大半年布置過程中,出力最勤,而我須夷不可離棄的助手,是木心晚年的青年朋友:代威,匡文兵,還有其他七八位能幹聰明的年輕人。
  • 陳丹青|你為什麼這麼「狂」?
    1983年6月,陳丹青的畫展成為中國當代畫家在美國舉辦的第一個個展。之後,他在美國取得了屬於一個藝術家應有的成就。在紐約,除了辦畫展,他最大的驚喜之一是遇到木心。此前,他只知道木心是搞工藝美術的。1982年偶然在報上讀到木心的文字:「以前我從來不看中國當代文學,看了木心之後我覺得我可以看當代文學了。」
  • 烏鎮,你憑什麼?
    烏鎮著名的「烏鎮戲劇節」,在每年的十月份,全世界最優秀的戲劇大師、劇作和新人,都會聚到烏鎮來,算起來,今年已經是第7個年頭。上個月,烏鎮戲劇節開了發布會,賴聲川說:「七年了,烏鎮是一個做夢的地方,烏鎮戲劇節就是一個做夢的場所,七年了。「當初我們做夢的幾個人,想到這個夢,竟然做出來了,當時沒想到會如此成功,到現在第七年,全世界在看烏鎮,從開始到處拜託人來演出到現在全世界的戲劇人到希望到烏鎮來演出。
  • 你再不來,我要下雪了,木心
    木心,本名孫璞,1927年2月14日生於浙江烏鎮,1982年定居紐約。他讀書、繪畫、寫作,他在紐約給陳丹青、曹立偉等一群中國藝術家上課,講了五年世界文學史。 2006年,在陳丹青的推介下,木心的作品陸續和中國讀者見面,讀書界甚至將2006年稱為「木心年」。2011年12月21日,木心逝於烏鎮,近百名讀者從各地趕來,表達哀思。
  • 《從前慢》後第三年,劉胡軼與木心先生的再度相遇
    12月21日,應主辦方文化烏鎮的邀請,為紀念木心美術館開館三周年暨木心先生逝世七周年,劉胡軼與那些曾將《從前慢》精心改編的演唱者們和譜曲木心作品的音樂家們,在木心先生的故鄉烏鎮-烏鎮大劇院裡將上演一場「他們都唱從前慢」紀念演唱會
  • 木心「大師」論戰續:姜文「辣」評,陳丹青、郭文景再論木心
    木心(1927.2.14-2011.12.21),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烏鎮東柵。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著有散文集《瓊美卡隨想錄》《散文一集》等;詩集《西班牙三棵樹》《巴瓏》等;小說集《溫莎墓園日記》等 ;畫集《木心畫集》 等。
  • 烏鎮,有茅盾,有木心,還有劉若英
    2014年11月19日,烏鎮成為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永久會址,烏鎮,世界矚目2018年11月7日至9日,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召開,世界各地的網際網路大佬,再聚烏鎮。水鄉烏鎮,再次匯聚全球目光。我到過烏鎮兩次,來過,便不曾離開。
  • 木心物語
    木心的思維極其活潑,字如其人,文字裡可以讀出他的俏皮、智慧、品位…… 春節宅家,看了一部關於木心先生的紀錄片,名為《木心物語》,再次感受到金句王的魅力。 紀錄片分三集:《上海倒影》《紐約散步》《遵彼烏鎮》,每集不超過20分鐘,短小精緻,濃縮了木心先生的一生。
  • 木心,被陳丹青「炒作」出來的大師?餘華:文字矯揉造作沒有人味
    這位作家的名字叫做"木心"。木心當年的爆火,陳丹青出力不少。那麼木心是被陳丹青「炒作」出來的大師嗎?這個倒不好說,因為有人喜歡木心,有人卻對其嗤之以鼻,比如餘華,就說木心的文字矯揉造作沒有人味。那木心的作品究竟如何呢?
  • 陳丹青:我難以得知,木心對自己失去的歲月如何抱憾
    2011 年,木心去世,陳丹青開始書寫木心,八年過去,集結為《張岪與木心》一書。張岪是木心為陳丹青起的筆名,但陳丹青從未啟用過,直到木心逝世之後,陳丹青提筆寫他,才用這個名字做了書名。是紀念,也仿佛一個隱秘的約定:「我忽然明白:要和這難弄的傢伙不分離,只剩一條路,就是,持續寫他。」
  • 木心算得上「大師」嗎?如何評價木心依舊是文藝界的懸案
    事件的起因,源自於音樂家郭文景在網絡上發表的「怒懟」木心一文。短文一經發布,包括木心美術館館長陳丹青在內的文藝界人士紛紛撰文回應。於是,就有了這一場文藝界的「大師」之爭。關於木心是否是大師的爭論,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早在2006年,木心的著作第一次在大陸出版,圍繞「如何理解木心」、「如何定義木心的文學地位」等爭論就已展開。
  • 陳丹青懷念木心:我並不如外界所知,對先生那般好
    晶晶,早在自行籌劃小小的聚會,有書籤,有小禮物,二十一日深夜來簡訊,說是到場六十多位各地的讀者,仲青、鄭陽,都去了,結束時,大家念了文學講席的最後一課。  我無法知道木心怎樣想像他的讀者,也不能知道讀者怎樣想像木心。
  • 這本書,是被木心藏起來的木心!
    原創 魏小河 魏小河流域01去年夏天,我去杭州參加了一場由單向空間舉辦的「木心恢復寫作三十五周年」紀念活動。那一次,印象最深的不是眾嘉賓的講演,而是當天下午在書店放映的木心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