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畫
先鋒書店做過一則活動,由讀者票選出十本最喜歡的書,排名第一的是木心的《雲雀叫了一整天》。有一則讀者評論是這麼寫的:「從P169-243,都想摘抄下來,秒殺現在任何一個段子手。」
金句紛披。我讀木心的書時,也屢屢有此同感。木心的思維極其活潑,字如其人,文字裡可以讀出他的俏皮、智慧、品位……
春節宅家,看了一部關於木心先生的紀錄片,名為《木心物語》,再次感受到金句王的魅力。
紀錄片分三集:《上海倒影》《紐約散步》《遵彼烏鎮》,每集不超過20分鐘,短小精緻,濃縮了木心先生的一生。
木心出生在桐鄉烏鎮,少時家境不錯,後去上海和杭州學畫,後來,讀書時代的木心做起了去巴黎留學的夢。彼時,世界時局不穩,巴黎夢碎,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木心感到平日裡什麼樂子也沒有,除非在街上吃碗餛飩。於是發出如此感慨:「有時人生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有時波德萊爾真不如一碗餛飩。」
木心的母親,來上海投奔兒子,和木心居住在一起。母親總是叫木心早點休息,年輕的木心經常在家約見朋友,怕太晚讓母親知道,於是想出花招,在門鉸上塗上點油,這樣關門時就不會發生聲響。「摸著門鉸鏈塗了點油,夜寂寂,母親睡在隔壁」,他當時寫下這個幽默的俳句。
1982年8月,木心前往紐約。初到紐約,人生地不熟,吃盡坎坷。
紐約匯集了一批華人藝術家。應陳丹青提議,木心為他們開設了文學課,講述《世界文學史》。紀錄片裡播放了最後一課的片段,木心提到三點:「文學是可愛的,生活是好玩的,藝術是要有所犧牲的。」
79歲那年,木心束裝回國,定居在烏鎮故居「晚晴小築」。他的八本著作先後出版,木心很開心,戲說:「我有兩個孩子,文學是弟弟,繪畫是姐姐。在紐約,姐姐養著弟弟,回到中國,弟弟的風頭蓋過了姐姐。」
一生顛簸不堪的木心,終於在晚年時光擁有了一段安穩歲月。棲息在故鄉小鎮的木心,得知政府會給他建造一座美術館,開心得像個孩子似的笑了。
2011年11月21日,木心去世。他最後的手稿是:「功成名就乎,壯志未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