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物語

2020-11-24 SZNEWS

◆尹畫

先鋒書店做過一則活動,由讀者票選出十本最喜歡的書,排名第一的是木心的《雲雀叫了一整天》。有一則讀者評論是這麼寫的:「從P169-243,都想摘抄下來,秒殺現在任何一個段子手。」

金句紛披。我讀木心的書時,也屢屢有此同感。木心的思維極其活潑,字如其人,文字裡可以讀出他的俏皮、智慧、品位……

春節宅家,看了一部關於木心先生的紀錄片,名為《木心物語》,再次感受到金句王的魅力。

紀錄片分三集:《上海倒影》《紐約散步》《遵彼烏鎮》,每集不超過20分鐘,短小精緻,濃縮了木心先生的一生。

木心出生在桐鄉烏鎮,少時家境不錯,後去上海和杭州學畫,後來,讀書時代的木心做起了去巴黎留學的夢。彼時,世界時局不穩,巴黎夢碎,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木心感到平日裡什麼樂子也沒有,除非在街上吃碗餛飩。於是發出如此感慨:「有時人生真不如一行波德萊爾,有時波德萊爾真不如一碗餛飩。」

木心的母親,來上海投奔兒子,和木心居住在一起。母親總是叫木心早點休息,年輕的木心經常在家約見朋友,怕太晚讓母親知道,於是想出花招,在門鉸上塗上點油,這樣關門時就不會發生聲響。「摸著門鉸鏈塗了點油,夜寂寂,母親睡在隔壁」,他當時寫下這個幽默的俳句。

1982年8月,木心前往紐約。初到紐約,人生地不熟,吃盡坎坷。

紐約匯集了一批華人藝術家。應陳丹青提議,木心為他們開設了文學課,講述《世界文學史》。紀錄片裡播放了最後一課的片段,木心提到三點:「文學是可愛的,生活是好玩的,藝術是要有所犧牲的。」

79歲那年,木心束裝回國,定居在烏鎮故居「晚晴小築」。他的八本著作先後出版,木心很開心,戲說:「我有兩個孩子,文學是弟弟,繪畫是姐姐。在紐約,姐姐養著弟弟,回到中國,弟弟的風頭蓋過了姐姐。」

一生顛簸不堪的木心,終於在晚年時光擁有了一段安穩歲月。棲息在故鄉小鎮的木心,得知政府會給他建造一座美術館,開心得像個孩子似的笑了。

2011年11月21日,木心去世。他最後的手稿是:「功成名就乎,壯志未酬也。」

相關焦點

  • 蘇釋:《木心談木心》
    《答客問》中,他純乎孩子氣的講究,仔細看他說話,身後混天綾飛舞。木心有極強表現欲,但又自持堂堂,他會是個極好的演員,倘若那舞臺能布置得海面般美麗。這舞臺亦是後臺,是化妝間道具室,木心領著一群小朋友進去了,他自己也做回小朋友的,天才是高深的孩子。《木心談木心》之前是只見高深不見孩子。狡黠仍舊是聰明的意思。但聰明直說來就很笨。木心不老實,無論說話亦是寫作,但他花香樣的不老實下很有其篤定。
  • 紀錄 | 木心物語(二) | 紐約散步
    【木心.紀錄】繼續推出南瓜視業的紀錄片《木心物語》。木心先生是一名畫家、一名作家,以及——如同他信服了30年的尼採一樣——一位精神上的「希臘人」。木心出獄之後,放下了「巴黎夢」,遠走紐約。正是在這個時期,木心的文學作品也開始被臺灣文學界發掘出來,木心在海外的華人圈名聲大作。1989年,先生效仿柏拉圖,開始在紐約開授文學課,後經陳丹青整理,便是後來我們很多人藉以認識木心的《文學回憶錄》。
  • 這本書,是被木心藏起來的木心!
    終於去了木心美術館。木心美術館很漂亮,從外面看,從裡面看,都很漂亮。夏天,美術館裡人不多,我走動,看木心的帽子,衣服,看他用過的東西,還有他的畫,高高低低掛在那裡,看不大懂,看不大懂也一徑看下去。進入一個黑洞洞的展廳,裡面是木心的獄中手稿。細細密密的字,像螞蟻一樣爬滿稿紙。
  • 罵木心或者誇木心之前需要做些什麼
    有人在罵木心,在貌似客觀地給木心熱減溫度。罵木心的人有兩種,一種人很小聰明,就是蹭熱度。這種人沒什麼好說的,他知道自己不行,很沒出息,沒水平,就是來蹭個熱度露個臉,生存之道嘛,可以理解,不予理會就好了。還有一種是有點成就的人。
  • 木心算得上「大師」嗎?如何評價木心依舊是文藝界的懸案
    「木心是否是大師」的問題帶入輿論空間。事件的起因,源自於音樂家郭文景在網絡上發表的「怒懟」木心一文。短文一經發布,包括木心美術館館長陳丹青在內的文藝界人士紛紛撰文回應。於是,就有了這一場文藝界的「大師」之爭。關於木心是否是大師的爭論,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早在2006年,木心的著作第一次在大陸出版,圍繞「如何理解木心」、「如何定義木心的文學地位」等爭論就已展開。
  • 讀木心的情詩
    我用手機拍了木心的《以云為名的孩子》,傳給三兩好友。木心晚年開始寫詩,驚世駭俗,其遣詞用字,實在不像一個老頭子,譬如「你嬲我一宵」、「若無其事地泥上來」,「嬲」和「泥」,都給人以新奇之感。木心不用手機不上網,他的讀者很多是年輕人,而他居然於2010年和2011年,在別人的協助下,與豆瓣「木心小站」的網友做了兩次對話。一位叫子衿的網友說:「先生,剛看了你《我紛紛的情慾》,不敢相信,你已是一位老人。保重。」木心回答:「我並不算是老人,只算是詩人。」
  • 夜讀|在魯迅與木心之間
    那天第一次得知了木心的名字,陳丹青說起他,有點興奮的樣子,他認為文壇還不知木心這個人,很有點可惜。那一番感嘆,給眾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陳丹青峻急的魯迅與飄逸的木心當時大陸還沒有出版過木心的作品,對於其人其文,無從判斷。
  • 木心經典作品推薦,《木心作品八種》最受讀者歡迎
    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中國當代文學大師、畫家,在臺灣和紐約華人圈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1927年生於浙江桐鄉烏鎮東柵。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82年定居紐約。
  • 木心「大師」論戰續:姜文「辣」評,陳丹青、郭文景再論木心
    有不少文字介紹說,木心在獄中時,曾在白紙上畫鋼琴鍵盤,無聲彈奏莫扎特和巴赫。對此傳說我有兩個疑問。我見過木心留下的所謂音樂作品手稿的照片,是十幾頁不成調的簡譜,這說明木心不認識五線譜,那麼他彈的應該是簡譜版的莫扎特和巴赫了。我的第一個疑問是:哪兒有簡譜版的莫扎特和巴赫賣?
  • 木心:隱藏的時裝大boss
    顯然,木心也是愛國的。1947年,木心參與了反飢餓反內戰學生運動。即使生活經歷著大風大浪,木心依舊從容面對。年輕時的木心穿著粗線半高領毛衣,一臉的青春洋溢。但圓臉大頭脖子短的直男千萬不要模仿木心這樣穿,會秒變大頭娃娃。
  • 往事|木心在浦東高橋的點滴
    據說作家、畫家木心曾經在上海浦東高橋生活教書五年,但細節一直語焉不詳。身為高橋人,筆者喜歡木心的文字,更想知道木心在高橋五年的麟趾。本文中紀錄和展示各種細節,試圖讓大家了解真實的木心,了解他對生命的超越、取消和躲閃,以及那些時刻的存在特徵,觸摸到了他的靈魂。
  • 清風掩卷——木心與鄭念
    木心算是這其中男性表達對等的清流,我最初開始讀木心,是我的高中時代,在彭心潮圖書館的有限館藏中看到這個名字,以為有趣,沉沉的木,跳動的心,有靜有撩撥,看的他的第一篇散文是《烏鎮》,和鄭念旅居華盛頓一樣,木心紐約漂泊多年,他們同樣經歷文革,木心的敘述自有一種公子氣,他的悲苦一念,著化成羅曼蒂克,誠不失愁苦化為愉悅的良方,在美國他始終懷念財神灣孫家花園的一枕鄉愁。
  • 木心:從前慢
    木心,1927年2月14日生於浙江桐鄉。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82年定居紐約。陳丹青的導師。在臺灣和紐約華人圈中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1946年,進入由劉海粟創辦的「上海木心先生美專」學習油畫,但隨後又轉到與他的美術理念更為接近的林風眠門下,入「杭州國立藝專」繼續探討中西繪畫。1971年,木心先生在文革期間被捕入獄,囚禁18個月,所有作品皆被燒毀,三根手指慘遭折斷。獄中,木心先生用寫「坦白書」的紙筆寫出了洋洋65萬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繪鋼琴的黑白琴鍵無聲地「彈奏」莫扎特與巴赫。
  • 木心:在自己身上,克服時代
    1984年,客居紐約、僅有一二知己知曉的木心恢復寫作,迅速震動彼岸文壇;35年後,先生的讀者遍布此岸各地。2019年8月,為紀念木心先生恢復寫作三十五周年,由單向空間、木心美術館、理想國聯合,共同發起了「回到文學:木心先生重啟寫作三十五周年系列紀念活動」。
  • 木心經典語錄大全60句
    木心經典語錄大全60句1、 我走過的路,不是信仰的路程,沿途所見的是一代代宗教家都背離起始祖意旨,虛偽敷衍,曲解誇大,甚而作惡多端。 ——木心 《魚麗之宴》2、 快樂來自智慧,又滋養了智慧。 ——木心3、 無審美力者必無趣。
  • 寫下《從前慢》的木心,離開八年了丨文化客廳NO.14
    這場活動的展覽部分自8月17日開展,包括木心雪句展與木心手稿展,展品中包括由木心紀念館提供的名篇《哥倫比亞的倒影》的手稿長卷。而在上周末,主辦方還以主題對談、朗誦、影像觀摩等不同方式,呈現木心研究和閱讀的最新面貌,並最終以「木心文學之夜」暨陳丹青新書《張岪與木心》首發會為結。 在三十五年後重看木心寫作的時代意義,體悟了「生命是時時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的境遇,是如何肇始這一段書寫的奇遇。
  • 木心的詩歌《曠野一棵樹》賞析
    關於木心的爭論,近日文壇又陡起波瀾,郭文景懟之,陳丹青懟郭,而姜文憑一首七言絕句加入爭論中,明為勸架實為挺郭。文壇死水頓時有了一點生氣。甚好。木心是不是大師,其實不是任何人說了算得。現在看來,木心的大師名號樹得有些急躁,文壇的很多人頗不認同。
  • ——木心
    曾旅居美國多年,晚年回到故鄉烏鎮,烏鎮現有木心故居紀念館和木心美術館可以供遊客參觀。其代表作品有《瓊美卡隨想錄》《西班牙三棵樹》 《雲雀叫了一整天》 等。——木心 《魚麗之宴》 2、快樂來自智慧,又滋養了智慧。 ——木心 3、無審美力者必無趣。
  • 讀木心的詩,看林風眠的畫.
    1927年2月14日,木心出生在浙江烏鎮一個大戶人家,祖姓孫。在木心(原名孫璞)出生之前,孫家已有兩個女兒出生(木心的大姐姐彩霞、小姐姐飛霞)。木心故居紀念館有一張木心家的「全家福」:那是1931到1932年間,木心和父親孫德潤、母親沈珍、大姐姐彩霞、小姐姐飛霞在自家花園中的合影。那時候,孫家一家,生活富足,其樂融融。
  • 木心,一個人類的好情人.
    木心原名孫璞,號牧心,後以木心為筆名從事文學藝術創作。璞本質為玉,溫潤高潔。可以說木心他便是一塊璞玉,入得紅塵被光陰雕琢數年,變得瑩潤閃耀起來;或者也可說他自來便不過是閒散隨心,任心遊弋來去。木心,原就是一塊木頭長出了心,有了情根,染了多情銅綠,就此寫一生的詩,畫一生的畫。 木心的一生,都是一個多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