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釋:《木心談木心》

2021-02-16 十點公社

微信號:十點公社

文|蘇釋

木心是很狡黠的,但喜歡說「平平實實講」,這是他的相稱。木心之狡黠,是很哪吒的事情,因他是個老派頑徒。《答客問》中,他純乎孩子氣的講究,仔細看他說話,身後混天綾飛舞。木心有極強表現欲,但又自持堂堂,他會是個極好的演員,倘若那舞臺能布置得海面般美麗。這舞臺亦是後臺,是化妝間道具室,木心領著一群小朋友進去了,他自己也做回小朋友的,天才是高深的孩子。《木心談木心》之前是只見高深不見孩子。

狡黠仍舊是聰明的意思。但聰明直說來就很笨。木心不老實,無論說話亦是寫作,但他花香樣的不老實下很有其篤定。他思維極其敏捷,一切都能瞬間在頭腦立就,同時繡口妙筆整頓出來。看似不經頭腦的才是頭腦。此外他又很愛頑,有演員意識,但這些又都收束在黑傘禮帽中,像個魔術師。

木心有著天然的講究,天意人工。他一句一字都有說法,但同時又不受這說法的迷妄。有寫作的元氣,有批評的元氣,其實一種的,不過前者更孩子,後者更老人。但木心於此元氣兩相崔嵬。之外,古典都心腸如火,麵皮似冰。我不知木心醉酒的樣子,但這本書,我權當是他醉了酒。很可愛的呢說來,仿佛看到了紅肚兜。固然最好的講述是作品本身,以其不述而作故。作品擺在那兒,很有作為的樣子。但木心夫子自道,我們要知道夫子。我們慣於看潘多拉之外的人來開潘多拉之盒,潘多拉自己要開,我們反而不適應。但盒子本來就是潘多拉的呀。

木心,治句者。治句是要每一句都是至句。木心之句,凝鍊,暢達,美姿儀。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你看看他行文的這個步法。之外有章法,這是文章的禮樂,有很清晰的編制的。木心還提到劍法,這是手段,是木心的「壞」。當然這些要深究沒個究處,因這是一種美學思維,美學思維是整個知道的不知道的都在用力,然後很輕盈地,章句就走了出來,羅敷一樣的。

木心是文學家也是文章家。木心自述:我是文體家。在《木心談木心》中,他不止說文體,亦說句法、筆法、章法,很無為地說者些有為。文章家似已連同古典文學之子於燼,不然就孤露海外。白話文後,只論文學,不論文章。但木心處有回光,抑或,古典的反光。因故他會說《散文一集》序,可傳,同唐宋八大家比,不慚愧。古代文學,字詞句,段篇章,都有謀劃。但此謀劃不是機械,而是格律中的自由,是人行道中。但現代文只要自由,不問格律,如此,是置漢語於不顧。人不在道中,人於是潑殘的水的這種自由。尤其字,現代文最多書寫至句,而不能至字,因此籠統稀薄。現代文也並無這些講究,講究是觀念的講究,因此與文章相比,像觀念藝術。文學亦是文章,文章被拋棄,康熙字典裡載滿離愁別恨。人不能不講究,不講究,人就失去樣子。文學亦此。今人再看古文,全作文學觀,不作文章觀,甚至更不濟,徒作語言觀。那麼斷裂即在此了。而木心是月亮的所在,但月亮的目的,是要與人說明太陽的。

《S·巴哈的咳嗽曲》。「冬夜(大雪之後)」,「快,以最快的速度」,木心於此提及速度。這是細緻。第二段,「情節要交待清楚,爽利」。這些都是考慮作品,作品之在。對細節的描述,卻為體現作者之在。「亮麗的」以諷刺臺灣用語,俏皮,劍法,是作者在。以下說笑話,說G弦,都是說作者。再加「警句」,是為作品。後段仍舊談音樂,光全打到作者身上(自己打的)。下段又揪住咳嗽,同時拉住希臘人起誓,光又在作品上了。從作者到作品,木心是自主的月亮,以故文章內部的流轉是這麼個光華法。簡俏些來說,是文格與人格。木心自己評價:五四時候也沒有人這樣寫的。話鋒一轉:幸虧那時寫了,現在我是不肯了。何必。

《散文一集》序。講方法,「資料的使用,一下子把細節帶出來」;寫法,「進城,不用『我』」,「青蛙肉要溫柔體貼、尖酸刻薄地寫」;詞法,「要寫『似乎』,否則太重」;文法,「伏筆不能讓人看出來」,「引一少婦。這段要寫實」。也說文學的東西,「就是意識流的東西。但意識流們太執著,我是寫得輕鬆的,瀟灑的。」以上都是說作品。要說到作者,說了,「文中的作者,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是一個精靈。精靈是沒有單位的。你找他,他走了,你以為他不在,他來了。散文中,作者是精靈遊蕩,但以凡人面目。我在藝術上求的是精靈這種境界。」你看,木心是這樣文章與文學,作者與作品的截然渾然。是文學家也是文章家是作品也是作者。

文中泰半此作文之法,即講究處。「古代人,就是像人」,木心這些文法,也是這個意思(古代文,就是像文)。但文法不是木心講來,識者持去,因文法都是當下法,何輕何重,急板柔板,要簡要繁,人要自己曉得個講究。木心說,吶,我是這樣處理的。沒有原則,只把表指給你看,要定在哪個刻度,全憑當下的說服。這純然是古典主義的,即興之架構,是瓊花瑤草。古典都是習習然的自然。

兼談《哥倫比亞的倒影》

比來談此文者,皆致力於主題,主題已很明顯了,再致力,是櫻桃上放蛋糕。因不談主題,談文體。

文學中有音樂的文體,音樂的文體,說來是文學中至早的文體。上古歌詩,亦樂之隨。其後文學有文學的體裁,音樂有音樂的體裁。且東西各異,極少顧眄。但這於木心即是一處交通,文學向音樂借體裁,音樂慨然出借,華服與之。且這是兩個交通,東西其一,文樂其二,累之荒之縈之,那麼即是文體的一片綏然蕡然。

《哥倫比亞的倒影》,即是音樂體例,一直流奏下來的。有人說意識流,也對,音樂性的意識流。怎麼說?分樂章的,三樂章。第一樂章,到「獻出您的一莖頭髮」,大致是行板,動機在,很不老實的樂句一句句很老實的樣子。套曲,演員似的旋律輪番上場,音樂般地說話,輪唱輪奏,又走開。讓我感覺像巴赫,又像柏遼茲,真是怕人,沒人曾這麼寫的。第二樂章,到「我也只記得午睡醒來喝了咖啡」,很短暫的Da Capo,但馬上又急板了,漫漫然飄來一個霧狀大主題,誰呢,力度大約是貝多芬的,幻想曲。第三樂章,Fine,這裡要把一切說明白的,稍稍迴旋,馬上顛來倒去主旋律,破陣一般,隱喻,哲思,全部奏出來,結尾仍是「高臺多悲風」式。整體上是主調音樂,我的行程,人的行程,抱著接吻似的向彼此倒塌下去,我憖憖然散步,期期然回憶,「《哥倫比亞倒影》的悲傷是全體性的」。但不同在,文學是單線性的,不比音樂,可以有空間上的線性修辭,木心這樣寫,別人以為堂皇,其實很樸素的。

第二個要說的。誰不知音樂是意識流性的,但音樂的格式,即是文體。意識流是方法。我的感喟是,「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木心這樣寫散文,是動用所有,動用一個完整,一個渾然,博雜而熔煉,神奇的樣式,變出來似的,根底上來自一種深虔的痴頑。「現在我來寫,不再這樣招搖了。現在我寫的詩,比那時樸素多了。」木心是當詩樂來寫,說是散文,文體早就泯然了。所有他中意的文體,詩賦散文商籟體,他中意的語言,古文白話,此刻都團抱一起,這樣磅礴美麗的秋水式寫法,秩序性的龐雜,詩意到底,無數……(可作休止符)的精當銜接,此刻都在音樂的驅使與包裹中,徑向文學的北海去了。

今日讀第五講談《哥倫比亞的倒影》,先前所談,仍需補正。「這篇,我是感情、思想、感覺,混在一起寫。或思想感覺化,或感覺思想化,或思想感情化……混在一起寫。」這是另一層面的寫法,他提過多次的。先前所述,是文體語言,混在一起寫。這是木心的兩種混合,很好口味。第二,「到220頁的『獻出您的一莖頭髮』,是將前面放射性的寫法的收束」,這段寫來,他是「咬牙切齒,娓娓道來」,那麼套曲結束,放射統歸。「最後一段的寫法,是音樂的寫法。到後來是一種發作,這是音樂和寫作的特權」,木心此處所提及的「音樂的寫法」,不是文體的,是這樣演奏來的,弦斷柱裂,這樣的音樂,這樣的寫法,所以是「一種發作」,是要殺人的。

「這些都是『知識』,你要讓它『連貫』。但不是意義上的『連貫』,而是意象上的連貫。」意象上的連貫,就是要好聽。「古典寫法,一定要在意象上協調」,橫向的對位。但「意義、意象的連貫,我是交合起來寫的」,第三種交合了。以下更是坦言,「田野裡有牧歌……節日的前七天已經是節日了」,用的是華彩和詠嘆調的方法,巴洛克。

即便寫陳鬱,木心似都是歡快的。樂以樂之,哀以樂之。創作本身歡娛無限,不管是作時,述時,亦不作不述,他都很英姿勃發。不是別的,這是一種樂,生命力問題,尼採精神。《木心談木心》最要之倒非「最殺手的拳」,而是拳後的人。與人大論一己作品並顯明其意義,人須識此生命的率真。「藝術是光明磊落的隱私」,說私房話還是木心自持,倘若私房夠大私人又多,他能做電視節目的。我先前常以為木心之和光同塵是前傾的,但現在我反倒以為後傾,即,木心不單是木心作品,木心亦是木心的人。而《木心談木心》談的是木心作品麼?是木心談木心呀。

至《木心談木心》,木心漸顯出其人來。自然,其餘作品木心並現,但那是面對觀眾的,而此書中,木心面對自己,甚至乎他連面對自己這回事兒都忘記了。以故自我批評,首要還是一顆童心。先前聽陳丹青先生談及此書書名問題,有人以為「文學演奏會」擬更恰之,現在看來,還是「木心談木心」樸素有深意。木心儀式般把自己打開了,說文說質,文質彬彬。他是很可以英美地招搖過市的,這是生命在看向他自己。木心談木心,木心拿下了他的禮帽,倒非他要請你看帽中戲法,而是他要你看帽中的人。

「我講自己的書,不是驕傲,不是謙虛。」是什麼呢?素履之往,幽人貞吉。木心自己解釋了,純潔的動機,向前走,內心一點不亂。陳丹青該不該出《木心談木心》?木心先前也有話的,「所以要講清楚——傳出去,也要傳清楚。」

十點公社:有情有性,無忌無諱,見仁見智

微信帳號:shidiangongshe

投稿郵箱:740121014@qq.com

相關焦點

  • 這本書,是被木心藏起來的木心!
    終於去了木心美術館。木心美術館很漂亮,從外面看,從裡面看,都很漂亮。夏天,美術館裡人不多,我走動,看木心的帽子,衣服,看他用過的東西,還有他的畫,高高低低掛在那裡,看不大懂,看不大懂也一徑看下去。進入一個黑洞洞的展廳,裡面是木心的獄中手稿。細細密密的字,像螞蟻一樣爬滿稿紙。
  • 讀木心的情詩
    我用手機拍了木心的《以云為名的孩子》,傳給三兩好友。全詩如下:四月四月想起你時時路遇櫻花從前,每日櫻花下談幾句,就散你嬲我一宵閃避我七天七天後,你若無其事地泥上來櫻花盛開即謝你的事,總這樣四十六年遊去你若記得,也不是愛自己太俊不在乎別人偏偏是你的薄情
  • 文學往事:臺灣作家談木心(全)
    ,都在有意無意的模仿木心的文筆,而大陸是在2006年才得以看到木心的第一本書——《哥倫比亞的倒影》,也就是說,我們比臺灣民眾整整晚了22年才看到木心的作品。時至2013年11月,由詩人鴻鴻策劃的臺北國際詩歌節推出「重讀木心」單元,與幾乎同時面世的印刻版木心《文學回憶錄》,再次形成木心文學的熱潮,並將木心的閱讀者、討論者範圍,拓展至「文壇」之外。從1984到2014年,木心與臺灣文壇的文學淵源,已長達三十年。
  • 木心算得上「大師」嗎?如何評價木心依舊是文藝界的懸案
    事件的起因,源自於音樂家郭文景在網絡上發表的「怒懟」木心一文。短文一經發布,包括木心美術館館長陳丹青在內的文藝界人士紛紛撰文回應。於是,就有了這一場文藝界的「大師」之爭。關於木心是否是大師的爭論,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早在2006年,木心的著作第一次在大陸出版,圍繞「如何理解木心」、「如何定義木心的文學地位」等爭論就已展開。
  • 木心物語
    木心的思維極其活潑,字如其人,文字裡可以讀出他的俏皮、智慧、品位…… 春節宅家,看了一部關於木心先生的紀錄片,名為《木心物語》,再次感受到金句王的魅力。 紀錄片分三集:《上海倒影》《紐約散步》《遵彼烏鎮》,每集不超過20分鐘,短小精緻,濃縮了木心先生的一生。
  • 夜讀|在魯迅與木心之間
    那是我們第一次見面,彼此談得很投機。他對於魯迅的藏品頗為熟悉,言及民國的美術與文學,感慨良多,一些見解看得出他的高明。那天第一次得知了木心的名字,陳丹青說起他,有點興奮的樣子,他認為文壇還不知木心這個人,很有點可惜。那一番感嘆,給眾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 木心「大師」論戰續:姜文「辣」評,陳丹青、郭文景再論木心
    木心說:談貝多芬、談蕭邦,最大的難事是要年輕人承認淺薄。狼子村說:熱愛貝多芬和蕭邦的年輕人可能會說,憑什麼!?我也要說:不就一貝多芬一蕭邦嗎?你大爺的!憑什麼要年輕人承認淺薄?要想顯得自己高深也不帶這麼踩年輕人吧?木心說:貝多芬是德國樂聖,博大精深,沉鬱慷慨。
  • 木心:在自己身上,克服時代
    8月22日下午,圍繞新版木心文集的主題對談「在文學上他是音樂家——木心『文學交響』暨新版『木心文集』專場論壇」在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一樓舉行。木心的文學,總是常聊常新的。不同文化、生活背景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木心,也有關於木心不同的疑問。
  • 罵木心或者誇木心之前需要做些什麼
    有人在罵木心,在貌似客觀地給木心熱減溫度。罵木心的人有兩種,一種人很小聰明,就是蹭熱度。這種人沒什麼好說的,他知道自己不行,很沒出息,沒水平,就是來蹭個熱度露個臉,生存之道嘛,可以理解,不予理會就好了。還有一種是有點成就的人。
  • 往事|木心在浦東高橋的點滴
    據說作家、畫家木心曾經在上海浦東高橋生活教書五年,但細節一直語焉不詳。身為高橋人,筆者喜歡木心的文字,更想知道木心在高橋五年的麟趾。本文中紀錄和展示各種細節,試圖讓大家了解真實的木心,了解他對生命的超越、取消和躲閃,以及那些時刻的存在特徵,觸摸到了他的靈魂。
  • 木心經典作品推薦,《木心作品八種》最受讀者歡迎
    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中國當代文學大師、畫家,在臺灣和紐約華人圈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1927年生於浙江桐鄉烏鎮東柵。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82年定居紐約。
  • 詠梅:木心的繪畫,我看了之後特別驚奇
    這本書好像就是你在這條路上,跟著他們後面在看,(看他們)說藝術,談繪畫,談文學,包括他自己的生活當中的一些事情,他的脾氣,他的性格,尤其這本書寫到的是木心的死。中國人其實挺忌諱這個話題的。但這本書其實一開始就是寫他生病住院,然後直到去世,葬禮。很詳細地寫了這個過程。
  • 木心:隱藏的時裝大boss
    顯然,木心也是愛國的。1947年,木心參與了反飢餓反內戰學生運動。即使生活經歷著大風大浪,木心依舊從容面對。年輕時的木心穿著粗線半高領毛衣,一臉的青春洋溢。但圓臉大頭脖子短的直男千萬不要模仿木心這樣穿,會秒變大頭娃娃。
  • 清風掩卷——木心與鄭念
    木心算是這其中男性表達對等的清流,我最初開始讀木心,是我的高中時代,在彭心潮圖書館的有限館藏中看到這個名字,以為有趣,沉沉的木,跳動的心,有靜有撩撥,看的他的第一篇散文是《烏鎮》,和鄭念旅居華盛頓一樣,木心紐約漂泊多年,他們同樣經歷文革,木心的敘述自有一種公子氣,他的悲苦一念,著化成羅曼蒂克,誠不失愁苦化為愉悅的良方,在美國他始終懷念財神灣孫家花園的一枕鄉愁。
  • 詩.木心 | 海七談詩 | 魏瑪早春
    重讀木心公益行動詩 / 木心   文 / 海七 弗列德裡希雙手輕揭白衾胸脯壯實寬厚   臂和腿豐滿不露筋骨兩腳顯得小而形狀極美整個身體沒有過肥過瘠之處心臟的部位  一片寂靜他在彌留之際  曾問日期  並且說這樣  春天已經開始我可以更快復元了八年前  春天將來未來時哥德以素有的優雅風度接見海涅談了每個季節之初的神聖氣象
  • 木心:從前慢
    木心,1927年2月14日生於浙江桐鄉。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82年定居紐約。陳丹青的導師。在臺灣和紐約華人圈中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1946年,進入由劉海粟創辦的「上海木心先生美專」學習油畫,但隨後又轉到與他的美術理念更為接近的林風眠門下,入「杭州國立藝專」繼續探討中西繪畫。1971年,木心先生在文革期間被捕入獄,囚禁18個月,所有作品皆被燒毀,三根手指慘遭折斷。獄中,木心先生用寫「坦白書」的紙筆寫出了洋洋65萬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繪鋼琴的黑白琴鍵無聲地「彈奏」莫扎特與巴赫。
  • 木心經典語錄大全60句
    木心經典語錄大全60句1、 我走過的路,不是信仰的路程,沿途所見的是一代代宗教家都背離起始祖意旨,虛偽敷衍,曲解誇大,甚而作惡多端。 ——木心 《魚麗之宴》2、 快樂來自智慧,又滋養了智慧。 ——木心3、 無審美力者必無趣。
  • 木心,一個人類的好情人.
    木心原名孫璞,號牧心,後以木心為筆名從事文學藝術創作。璞本質為玉,溫潤高潔。可以說木心他便是一塊璞玉,入得紅塵被光陰雕琢數年,變得瑩潤閃耀起來;或者也可說他自來便不過是閒散隨心,任心遊弋來去。木心,原就是一塊木頭長出了心,有了情根,染了多情銅綠,就此寫一生的詩,畫一生的畫。 木心的一生,都是一個多情之人。
  • 木心的詩歌《曠野一棵樹》賞析
    關於木心的爭論,近日文壇又陡起波瀾,郭文景懟之,陳丹青懟郭,而姜文憑一首七言絕句加入爭論中,明為勸架實為挺郭。文壇死水頓時有了一點生氣。甚好。木心是不是大師,其實不是任何人說了算得。現在看來,木心的大師名號樹得有些急躁,文壇的很多人頗不認同。
  • ——木心
    曾旅居美國多年,晚年回到故鄉烏鎮,烏鎮現有木心故居紀念館和木心美術館可以供遊客參觀。其代表作品有《瓊美卡隨想錄》《西班牙三棵樹》 《雲雀叫了一整天》 等。——木心 《魚麗之宴》 2、快樂來自智慧,又滋養了智慧。 ——木心 3、無審美力者必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