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維亞位於南美洲的中部,北面毗鄰著咖啡生產大國巴西和咖啡神秘國度秘魯。玻利維亞是有高山之國的稱號,其首都拉巴斯海拔高達3660米,就算是喜愛高海拔生長的阿拉比卡也無法種植在此高冷之地。但是在拉巴斯東北部的永加斯(Yungas)地區與盆地接壤,海拔稍低,土地肥沃,非常適合種植咖啡。所以玻利維亞是個咖啡往「低海拔」種植的國家。
玻利維亞的咖啡種植可謂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80年,當時的生產基本都以大型農場的模式運行。而隨後的1932年-1983年間,玻利維亞內憂外患,政治動蕩,使得咖啡種植業停滯不前甚至倒退。1991年,穩定後的玻利維亞政府為了振興本國經濟,鼓勵原住民加入咖啡種植計劃,但是當時並沒有重視咖啡的品質。由於國家基礎建設不佳,交通運輸困難限制了維多利亞咖啡產業的發展。
玻利維亞的咖啡主要產區是永加斯地區,這裡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後,缺少大型的水洗處理廠,當咖啡成熟後,農民要採摘完成熟的果子後,要馬上運往比該地區還要高的拉巴斯進行處理,而永加斯通過拉巴斯的道路險峻,被譽為「死亡之路」。在運送的路途中咖啡果子容易在路途中發酵腐爛,產生嗆鼻等不佳的味道。
玻利維亞咖啡精品化的標誌
在21世紀前,玻利維亞的咖啡佔據了天時地利,就只差人和了。在2000-2004年間,美國國際開發署一方面要遏制毒品另一方面看中了玻利維亞的咖啡發展潛力,斥資在永加斯產區建立了一座大型水洗處理廠及相關配套措施。結束了長達100多年的「死亡之路」。巴拿馬咖啡專家也來協助玻利維亞的咖啡事業,他們認為只有發展高品質的精品咖啡才能帶領咖農走向致富之路,於是在永加斯地區的卡拉納維成立了「」,旨在提高咖啡的品質。
2004年,玻利維亞舉辦首屆COE卓越杯大賽,共有13支精品豆在84分以上,其中冠軍豆更是高達90.44分,這標誌著玻利維亞的咖啡首次得到國際上的肯定。
在2017年的WBC(世界咖啡師大賽)上,日本選手Miki Suzuki使用了來自玻利維亞的瑰夏,憑藉著其高超的技術和玻利維亞咖啡深刻的風味,拿到了世界亞軍。
明日太陽計劃
這是一個全面提升玻利維亞咖啡的計劃,這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與心力輔導小農,這包含技術支援、育種、修枝、採收等各項重要技術,並且以高價格收購小農的咖啡,讓農民收入與品質進入永續經營的良善循環。
為什麼要推動明日太陽計劃?
近年來,玻利維亞的咖啡產量持續下降,有兩個主要的因素導致了這種下降。
首先是咖啡與當地的古柯工業競爭
古柯更容易採摘,一年四季都有收成,農民的利潤也更高。但從長遠來看,古柯種植園對土地和社區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
未被開發的雨林經常被非法破壞用來種植古柯,缺乏遮蔭的樹木導致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古柯種植者為了提高作物產量而過度使用殺菌劑,久而久之,土壤也會變得貧瘠,土地也漸漸被廢棄。
其次是缺乏一個支持和促進咖啡生產的中央機構也威脅到了玻利維亞咖啡貿易的活力。
與瓜地馬拉和巴西等其他咖啡生產國不同,玻利維亞的咖啡生產者得不到政府或國家農業機構的支持。
好像這些打擊還不夠似的,2013 年葉銹病大行肆虐 (一種攻擊咖啡葉的黴菌,咖啡樹因此沒辦法進行光合作用) 。
僅僅那一年,整個玻利維亞就喪失將近 50% 的咖啡產量。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讓玻利維亞的咖啡產量在過去十年間減少了 70%,淪為咖啡生產的小國。
為了不讓這些美好的風味流失,玻利維亞的精品咖啡主力軍之一的羅德裡格斯家族開始幫助咖農提升咖啡品質,從而提升利潤,因此誕生了「明日太陽」計劃。
羅德裡格斯家族在選種、種植、採摘等方面給予充分的技術指導,並且建立了大型處理廠,幫助小農完成處理過程,並且配套隨後的銷售、出口等服務,大大提高了小農的積極性和收入水平,用實際行動守護了急劇下跌的玻利維亞精品咖啡產業。
明日太陽計劃是怎麼做的?
羅德裡格斯家族每個月都會拜訪所有明日太陽計劃項目成員,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技術援助和農業建議,即使是最簡單的建議也能大有幫助。
隨著咖農的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羅德裡格斯家族向他們強調,他們應該繼續關注質量而不是數量。也正在教導咖農們要照顧好他們所擁有的,並充分利用它,將產量最大化。
羅德裡格斯家族還全年與一流的農學家一起舉辦研討會。這些研討會讓咖農們互相見面,分享他們的經驗,並討論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的方法。
咖啡豆種植
玻利維亞主要種植的都是阿拉比卡,以鐵皮卡、卡杜拉、卡杜艾為主,除此之外也有種植瑰夏、SL-28,java等品種,全國都採用有機種植的形式,咖啡品質較高。對於咖啡生豆的處理,玻利維亞的咖啡農主要採用水洗法,偶爾也會使用日曬法或是蜜處理法,不過由於海拔高、氣候較為寒冷,一般使用機器乾燥。
前街咖啡認為玻利維亞的咖啡種植海拔雖然在1200-1600m,但是咖啡有著迷人的香氣,有著明亮的莓果酸度,輕微的堅果、杏仁的甘甜。
代表咖啡豆有:玻利維亞瓦利基莊園可可日曬爪哇
Bolivia Waliki Coco Natural Java
咖啡產區:拉巴斯La Paz
種植海拔:1600米
咖啡品種:爪哇 Java
處理方式:可可日曬處理 Coco natural
可可日曬處理法(Coco natural)
在收穫季節的時候,莊園會聘請波林達社區的採摘者,在採摘期間精心挑選咖啡果實。
這些採摘者經過訓練,只挑選成熟的咖啡果實,並且在收穫季節莊園會分次進行咖啡果實的採摘,以確保咖啡果實是在最佳成熟度的時候被採摘的。
莊園使用板條箱,可確保咖啡在運輸過程中不會受到損壞,並且還能使咖啡果實保持空氣流通,從而防止不必要的早期發酵。
經過挑選和稱重後,將咖啡果實仔細洗滌,並放在凸起的非洲曬床上晾乾,然後每小時翻面。大約一周後,將咖啡果實放入可可乾燥機中。
以前從未見過可可乾燥機用於咖啡豆的處理上,但是,羅德裡格斯家族的佩德羅一直在創新並嘗試不同的處理技術,並發現可可乾燥機可以在低溫中緩慢而持續地乾燥咖啡豆,從而減少天氣條件的影響。
咖啡豆乾燥後,將其運送到拉巴斯靜置,然後在 Agricafe 的乾燥工廠 La Luna 進行脫殼處理。在這個工廠使用機械進行了精心的咖啡去殼和分類,除此之外還需要在紫外線和自然光下進行手工分揀。
杯測報告
濾杯:HARIO V60 水溫90度 粉水比例:1:15 研磨度:細砂糖大小
用30克水進行悶蒸30秒,小水流繞圈注水至125克時進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繼續注水至225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2'00"。
風味描述:輕微發酵感、葡萄、輕微堅果、花香、中等的酸度、果汁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