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對於現實的借鑑意義,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2020-12-23 茶馬古道之德拉姆

中國文化傳承至今已經經歷了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條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許多英明的君主,也湧現出了許多時代的英雄,更湧現出許多為國為民的智者,而作為普通民眾百姓,也有著民智覺醒的時候,將自己的想法以及觀念傳達於四方,上聽至君主。

在這些時代湧現出的英雄事跡,以及名人軼事也都被記載流傳下來,以供人們閱讀,領略先人們的智慧,為今日所做借鑑。其中有一篇我們每個人在上學時就學到的文章,就格外熠熠生輝,出自左傳的《曹劌論戰》,這篇文章從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來,講的不是戰場之事,而是論戰之事,充分顯示出了曹劌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

《曹劌論戰》發生的背景是在魯國公十年的時候,所論的這場作戰是指齊國和魯國的戰爭,史稱為長勺之戰,取長勺之戰的意思是因為這場戰爭發生在長勺,而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在傳聞中是孔子編撰的,一共分為三個傳,左傳是其中一個。

在《曹劌論戰》中,實際上無論是君主魯國公還是主人公曹劌都是屬於當代的楷模,值得我們借鑑學習。首先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整篇文章的內容對話,實際上就是打破階級的對話,彰顯了當時時期的一定平等交流的狀態。

首先曹劌在去面見魯國公前就有人問他,這些是當權者的事,你為什麼要去,曹劌回答道:「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從此可以看出匹夫有責,民智具有一定的覺醒。在見到魯國公後,就以十分直接的問句問魯國公,憑藉什麼出戰?

魯國公先是說衣食分之,但是這個對於民眾來說只是小恩惠,隨後又回答到祭祀時的用品從未虛報,但是這個也是小事情,寄託於神靈是沒有用的,在最後魯國公說大小案件一定按實情處理,這才終於答出了曹劌想要提出的結果。

小恩惠與寄託神靈並不能使一個國家的民眾團結一致,只有公平公正,才能使民眾對這個國家具有一定的歸屬感,就像我們當今社會一樣,如果不公正的事情一再產生,那麼人們就都不會做好事,路上遇見暈倒的人都不敢扶,長此以往一定會使民眾對這個國家失望。

其次,魯國公是否真的「肉食者鄙」,沒有優點,我們可以看到,面對曹劌的直來直往,他並沒有憤怒和進行處置,並且虛心接受了意見和引導,而且作為一個平民,曹劌很容易見到了國家貴族也是體現出了魯國公的素養,就是我們當今社會也不一定能夠都實現。

因此可見英雄的土壤十分重要,只有大環境寬容仁愛,才會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才會有更多的民智覺醒。因此回看曹劌這場論戰,我們能夠收穫許多古人的智慧,對於我們今天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相關焦點

  • 《曹劌論戰》背後隱藏的故事:肉食者並不鄙
    並且,就左丘明所講的《曹劌論戰》這則故事而言,不同的閱讀者就會有不同的解讀,甚至會有與左氏所理解、所要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反的解讀。如果,你想看到不一樣《曹劌論戰》,就請跟隨本文,從另外一扇窗打開它。【目次】1.《曹劌論戰》原文;2.《曹劌論戰》譯文;3.
  • 《曹劌論戰》背後隱藏的隱藏的故事:肉食者並不鄙
    民商實務 追尋法意解析案例 探索規則
  • 九年級語文曹劌論戰練習題及答案
    《曹劌論戰》同步訓練 一、基礎知識。 1、給下面的加橫線的字注音。 劌 ) 間 ) 弗 ) 徧 ) 帛 ) 孚 ) 轍 ) 軾 ) 竭 ) 靡 ) 2、根據課文內容,默寫句子。 1)《曹劌論戰》中反映戰前政治準備,表現曹劌「取信於民」的戰略思想的一句話是: 。 2)曹劌衝破阻撓,堅持進見魯莊公的原因是: 。 3)曹劌在對戰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的句子是: 。 4)本文中出現的一個成語是: 。 3、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與「忠之屬也」中的「屬」意義相同的一項 ) A.
  • 簡學九下《曹劌論戰》
    文題解讀「曹劌」是人名,春秋時魯國人;「戰」指齊魯兩國之間的長勺之戰。「曹劌論戰」的意思是曹劌論述作戰的道理。題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7.如何評價曹劌這一人物形象?答:他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軍事家,論戰表現出他的勇氣,作戰「下視其轍」「登軾而望」,充分體現了他審慎和豐富的軍事經驗。四、寫作藝術特色1.
  • 《曹劌論戰》為什麼會選入教科書?四點原因讓你恍然大悟!
    如今才明白它的意義,我們就沒有必要再學一回了,但是,作為家長或者老師,我們要向孩子講述它的重要性!曹劌論戰為什麼說《曹劌論戰》出身牛呢?因為它出自《左傳.莊工十年》,《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這本史書在中國文學,經學、史學界的地位可是非同一般的!
  • 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情境默寫:《曹劌論戰》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中考語文必考文言文情境默寫:《曹劌論戰》,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曹劌論戰》中曹劌請見魯莊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曹劌論戰》中表現曹劌「取信於民」的戰略思想(認為"可以一戰"的條件)的句子: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
  • 《曹劌論戰》中「頭號肉食者」莊公竟然是好領導,幸耶?悲耶?
    《曹劌論戰》是經典課文,讀過初中的人大概或多或少對它有點印象。《曹劌論戰》的作者本意應該是用「頭號肉食者」魯莊公的「鄙(目光短淺)」來襯託平民英雄曹劌的「遠謀」。然而,今天的我卻在文本中分明感受到一位不錯,甚至是優秀的領導——魯莊公。
  • 曹劌後來「蛻變」成了「肉食者」
    《稱霸》認為,魯軍這兩次的戰場指揮官,可能都是曹劌,至少是帶有強烈的曹劌風格,也就是「規則是用來破壞的」。曹劌並非常規意義上的老百姓,他也是周文王的後代,按照階級分析法,他屬於「破落貴族官僚」。想想也是,如果他從未見識過當權的「肉食者」,又怎能說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這種話?
  • 初三語文曹劌論戰原文及翻譯歸納總結
    初三語文曹劌論戰原文及翻譯歸納總結 曹劌論戰 作者:左丘明 《左傳》 【作者小傳】《左傳》傳說是春秋末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但對這書作者,歷來有爭議。本文記述曹劌向魯莊公獻策,終於在長勺之戰中,使弱小的魯國擊敗了強大的齊國的進攻,反映了曹劌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本文意在表現曹劌的「遠謀」,故緊緊圍繞「論戰」來選取材料。
  • 曹劌論戰——長勺之戰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講的呢,是催生出曹劌論戰典故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也是一場以弱勝強的戰爭。
  • 《曹劌論戰》全文翻譯
    曹劌論戰                           ——《左傳》 【原文】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
  • 春秋圖霸:曹劌論戰長勺,反而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
    所以今天就好好講一下,曹劌當年究竟論的是那一戰?這一戰對後世又有怎樣的影響。【論戰長勺】在前面一篇文章中我們說過了齊桓公仇將恩報,信任鮑叔牙,重用管仲使齊國強盛,走上了稱霸的道路。不過不知道各位還記得不,在公子小白(齊桓公)回齊國的路上,被管仲埋伏了一波,而背後支持的就是魯莊公。雖然沒有殺管仲,但這口氣還是要出的。
  • 《曹劌論戰》中魯國是怎麼勝利的?齊國真的輸了嗎?
    相信大家都知道《曹劌論戰》這個典故。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 春秋戰國史五:長勺之戰,曹劌論戰
    布衣名叫曹劌,對你沒想錯,就是高中課本學的那個。他覺得自家的將軍大臣靠不大住,於是就進攻宮去見魯國國君。話說魯國國君這麼平易近人的嗎,一介布衣都能直接進宮見他,氣氛是相當和諧啊,怪不得孔子也在這生活半輩子。曹劌見到魯君面前就問他:你憑啥和齊國打?魯國國君說:我向來不吃獨食,都分下去了。曹劌說:這不行。
  • 「課內」熱門篇目《曹劌論戰》精練
    ——節選自《曹劌論戰》【乙】古之善將者,必以其身先之。暑不張蓋,寒不被衾。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幕未辦,將不言倦。當其合戰,必立矢石之間,所以齊勞逸,共安危也。夫人之所樂者,生也;所惡者,死也。然而矢石若雨,白刃交揮,而士卒爭先者,非輕死而樂傷也。夫將視兵若子,則兵事將若父;將視兵如弟,則兵事將如兄。
  • 《曹劌論戰》當中的曹劌,後來怎麼樣了呢?
    曹劌,春秋時期魯國人。有關於曹劌相信我們都不陌生,畢竟這個人是被收錄在中學語文課本之中的人物。然而有關於曹劌的生平故事在歷史中記錄的卻非常少,似乎除了長勺之戰我們就不怎麼了解他的故事了。他就像是一顆流星,在長勺之戰中劃出了一道非常靚麗的弧線後就再也消失不見。
  • 《曹劌論戰》的另一面!從新視角解讀中團隊管理的智慧!
    中國古典文化總是蘊藏著許多的智慧,大大小小,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感悟有一篇文章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曹劌論戰》。其中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也經常掛在我們嘴邊。這篇文章通篇都在描寫曹劌是如何如何帶著他的領導魯莊公打贏這場戰役的。
  •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曹劌論戰》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曹劌論戰》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譯:居高位享厚祿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2.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譯: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給別人。   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 山東好漢 — 曹劌
    曹劌絕對是歷史上的一個牛人、狂人、能人。他是思想者,是戰略與戰術家,是憂國憂民的偉大愛國主義者,是典型的山東好漢,是軍事理論家孫武先生的前輩與導師級的人物。打開歷史塵封的閘門,讓我們上溯到公元前684年的那個春天。
  • 2020初中語文常考知識點:《曹劌論戰》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初中語文常考知識點:《曹劌論戰》,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通假   1、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徧通遍,遍及。   二、詞類活用   1、神弗福也。"福":"保佑,賜福,名詞活用為動詞"。   2、公將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