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為流傳】任劍輝,白雪仙之粵劇《帝女花》

2021-02-19 傳統戲曲

今天推薦任劍輝先生和白雪仙先生之粵劇《帝女花》

【  戲  言  說  】

      先坦率的講,粵劇我看的真不多,到現在只看過《帝女花》,《一把存忠劍》,《桂枝寫狀》,《金石情》和《雙陽公主追夫》這幾個戲,可以講,我對粵劇一點都不懂,所以,也無法從唱腔,表演等諸面細緻來談,只能講我個人比較直觀的感受

      粵劇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他們的妝容依舊保持著很強的戲曲之美,當然,我不知道粵劇以前的頭面是怎樣的,也不確定的知道現在做了哪些改進,可總體給人的感覺還是比較傳統的包頭貼片妝,或許也有些傳統戲的化妝已不如以前嚴謹,卻教人一看就覺得這是在表演戲曲,在今天戲曲界的大環境裡,做到這樣也可以了

      當然,這也就傳統戲而言,新戲不在我說的範圍之內,全國新戲一個美學體系,我無話可說

      《帝女花》是粵劇最有名的一個戲,粵劇前輩藝術家任劍輝先生和白雪仙先生將此戲演繹為經典,我個人以為,對於各劇種的經典,無論是否喜歡這個劇種,都應該看一看,一個劇種的巔峰之作,必然有他值得欣賞之處,若看了卻不喜歡,只能說明我們沒有看懂,就如我前面說我不喜歡黃梅戲《牛郎織女》,這只能說明我的欣賞水平不夠,這不是謙虛,是大實話

【  白  雪  仙  】

      白雪仙,原名陳淑良,廣東順德人,一九二八年在廣州出生。她曾在香港嶺英中學和聖保祿英文中學攻讀。她的父親是有小生王之稱的粵劇名伶白駒榮。她自幼喜愛粵劇,十三歲時拜粵劇名伶薛覺先為師,藝名為白雪仙(這個名字是白雪仙姐姐起的-她有天經過戲院,那時正在上演卡通片〔白雪公主〕,靈感就是這樣來的。另外,薛覺先亦替她起過藝名,把原名「陳淑良」改為「陳淑娘」),曾在「覺先聲粵劇團」演出。其後她又跟音樂家冼幹持學習唱工。香港淪陷期間,為了生活她曾在歌壇演唱,期間她又參與過「新東亞粵劇團」演出。

      十六歲她便出任「錦添花粵劇團」為正印花旦。繼而參加「新聲劇團」,開始和粵劇名伶任劍輝合作。她在「新聲」主演的名劇有《小愛神》《紅樓夢》等。其後,她又參加過「五福」,「鴻運」等粵劇團,主演過《紅白牡丹花》《富士山之戀》等名劇。一九五六年間,她和任劍輝組成了著名的「仙鳳鳴劇團」,演出《帝女花》《紫釵記》《再世紅梅記》《牡丹亭驚夢》《白蛇新傳》等名劇。

      她的戲路頗廣,早期以演刁蠻戲出名,後期則擅演悲劇。她和任劍輝被公認為最佳拍擋。由於健康關係,一九四七年她開始拍電影,主演的第一部電影是「新聲劇團」的戲寶《晨妻暮嫂》(四七)。從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六八年,她主演和參演過大約二百部電影,其中由她主演的超過一百一十部。她主演的名片多是改編自她主演的著名粵劇,如《紅白牡丹花》(五二)《富士山之戀》(五四)《紫釵記》(五九)《帝女花》(五九)等。

      一九六七年她組成了「仙鳳鳴影片公司」,製作了粵語片最大製作的粵劇戲曲片《李後主》(六八),其後便退出影壇。不過她和任劍輝仍不斷扶持她們的接班人龍劍笙、梅雪詩等組織的「雛鳳鳴劇團」,扶助她們成為一個著名的、空前的粵劇長壽班霸。一九六九年她和任劍輝一起退出舞臺。

      她演戲時非常認真和投入,對粵劇又肯不斷革新和栽培後輩,她對粵劇的貢獻是非常大的。2005、2006兩度促徒出山,親自擔任《西樓錯夢》《帝女花》兩臺大戲的監製,公演盛況空前。


      任白

      任白,指的是任劍輝和白雪仙。香港粵劇界舉足輕重的兩位人物,即使不是粵劇迷,港人也莫有不知任白其人,任劍輝白雪仙,足以成為一個香港文化的象徵。1943年,仙姐15歲,任姐30歲,二人相識與澳門,虎度門的一相逢,便是半個世紀的相依相隨。『一見任劍輝,總有白雪仙』,娛樂圈裡的組合無數,但合久必分差不多成定律,只有任白由「仙鳳鳴」時代至72年參加「六一八」水災義唱,皆是「出必一雙,入必一對」。舞臺上任姐是「戲迷情人」,與仙姐演盡痴男怨女的故事,舞臺下猶如姐妹共同生活,如影隨影。至到1989年11月29日任姐辭世,「如可贖兮,人百其身」這是在任姐的葬禮上,仙姐的輓聯。為紀念摯友,仙姐於1990年成立『任白慈善基金』,支持廣東傳統戲曲的研究工作;1996年捐款與香港大學興建工程大樓,並親筆提寫「任白樓」;2001年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將終身成就獎頒給了終身對粵劇鞠躬盡瘁的任白中的白——「花旦王」白雪仙,仙姐致答謝辭時款款細表:「世事真是好奇妙,往往不是來得來遲,就是來得太早。今晚這個獎一半是屬於我的,一半是我替人拿的。正是因為我可以替她拿這半個獎,我覺得好榮幸,同埋我永遠都會銘記。這個獎來得不遲不早,成就了我和她一生在伶影界的事業。」

      任、白相處半個世紀,性格南轅東北轍,但對粵劇的醉心和投入卻是同路人。白雪仙性格堅毅,不同流俗,對理想擇善固執; 任劍輝性情溫厚,隨和得人緣,有江湖氣,同時對自己演出要求一絲不苟,非常堅持,不是個萬事無所謂的好好先生。須知昔日年輕女子跑碼頭,難免有種種不能言的困難和糾紛,班事從結組織,曲本布景到戲服行頭,都是重要而煩瑣的,任劍輝沒有相當主見和魄力,又怎能領導劇團,在港,澳演出多年。任、白性格上雖有內歛外露之分,骨子裡其實有共通點,不過,外露的自然容易得罪人; 白雪仙關注任劍輝的生活和健康,經常為這位面慈心軟的好老人,摒除雜務,婉拒無謂應酬,讓她頤養天年,為了愛惜任劍輝,她惡人是當定了。任、白的情誼究有多深,俗世無鬥可量,只有彼此點在心頭,她們不單是事業上的盟友,也同時是子期與佰牙。如今人去矣,不單任白的舞臺藝術終於成為絕唱,連這段姻緣際會,百年難得一見的深厚情誼,也在惘惘人間成為絕響。

      仙鳳鳴劇團

      成立於1956年,是由任劍輝和白雪仙所創立,並邀請靚次伯與梁醒波擔任武生及醜生之職,更邀得唐滌生為「仙鳳鳴」編劇,可惜唐滌生於「仙鳳鳴」第八屆上演〔再世紅梅記〕時,不幸逝世,故此,「仙鳳鳴」在第八屆後停演了兩年,並且為第九屆演出作籌備,而第九屆演出的劇目〔白蛇新傳〕,是唐滌生生前準備已久的劇目,遂把他已搜集的資料,交與編劇家葉紹德整理,完成唐滌生的遺願。演罷此劇,任白雖未有宣布退出舞臺,但似乎已有退隱之意,只是全心栽培參與〔白蛇新傳〕的新人,並為他們組織「雛鳳鳴」。直到六八、六九年,才再踏足舞臺,為灣仔街坊福利會籌款演出〔紫釵記〕、〔帝女花〕、〔琵琶記〕等劇目。之後,又靜了下來。及至七二年,因「六一八」水災籌款而在電視上演唱了〔帝女花之香夭〕及〔李後主之去國歸降〕。自此之後,「仙鳳鳴」已沒有再作任何演出了。


      雛鳳鳴劇團

      成立於1963年,由任劍輝及白雪仙所創立。於一九五九年公開招考青年女演員,投考的八百餘個少女中,幾經淘汰,剩下了二十二人,經過了一年半的訓練工作,才派她們在《白蛇新傳》演出。訓練期間,她們由京劇名家張淑嫻、孫養農夫人,名導演王鏗、名音樂家於燐等專家分別教授。由任劍輝、白雪仙教導她們的身段臺步,唱曲對白,武打方面則由班中龍虎武師指導。舞蹈方面則由吳世勳師傅負責教授。〔白蛇新傳〕演完四十多場就散班,散班之後,白雪仙、任劍輝從二十二個少女中,再經過一次嚴格甄選十二個較為有戲劇天才的再加以訓練。她們由一九六一年一直再深造到一九六五年,白雪仙、任劍輝等認為她們的唱做工夫,己是中規中矩,於是替她們起了雛鳳鳴劇團,在港演出。香港粵劇史上最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出團體,除了任白,主要成員都是任白的徒弟,例如龍劍笙、梅雪詩、朱劍丹、江雪鷺及言雪芬。

【  任  劍  輝 

      任劍輝 (1913年2月4日—1989年11月29日),原名任麗初,又名任婉儀,廣東南海西樵人。演員。

      她自幼喜愛粵劇,廣州小學畢業後十四歲那年跟隨姨母小叫天(粵劇女小武)學習粵劇。得小叫天的引薦,跟從當時廣州先施天台的全女班有女馬師曾之稱的粵劇女小武黃侶俠學藝。黃侶俠唱做摹仿馬師曾,演的是詼諧戲,任劍輝一心要走正式的女文武生,對黃侶俠的馬腔不感興趣,卻對粵劇一流文武生桂名揚之唱做極為心儀,閒時便往戲院打戲釘從中偷師學習,故當時任劍輝的身形臺步,極受桂名揚的影響,因而有「女桂名揚」稱號。

文字,圖片,視頻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在本文留言謝謝

相關焦點

  • 痴情悽切嘅一曲《庵遇,相認》/粵劇《帝女花》以及任劍輝唱腔藝術淺析
    >》系一部好出色嘅粵劇,有「粵劇第一戲寶」之稱演唱者——「仙鳳鳴劇團」嘅粵劇名伶任劍輝同白雪仙,更加成咗香港懷舊文化嘅一個標誌因為有「戲迷情人」之稱嘅任劍輝,系香港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粵劇名伶,以女性身份扮演「文武生」,陪伴住大部分香港人成長。佢生前演出嘅電影超過300部,這些影片不但把任劍輝舞臺藝術啲精華部分保存下來,也創造了不少令人難忘嘅、在舞臺上不曾出現嘅角色,正是電影把她的聲、色、藝保留下來,並廣為流傳。無論系佢息影還系去世,幾十年嚟,名伶大倌地位始終不變。
  • 任劍輝 白雪仙粵曲小調
    她自幼喜愛粵劇,廣州小學畢業後十四歲那年跟隨姨母小叫天(粵劇女小武)學習粵劇。得小叫天的引薦,跟從當時廣州先施天台的全女班有女馬師曾之稱的粵劇女小武黃侶俠學藝。黃侶俠唱做摹仿馬師曾,演的是詼諧戲,任劍輝一心要走正式的女文武生,對黃侶俠的馬腔不感興趣,卻對粵劇一流文武生桂名揚之唱做極為心儀,閒時便往戲院打戲釘從中偷師學習,故當時任劍輝的身形臺步,極受桂名揚的影響,因而有「女桂名揚」稱號。
  • 香港往事:任白與粵劇《帝女花》
    任劍輝 (1913年2月4日—1989年11月29日),原名任麗初,又名任婉儀,廣東南海西樵人。她自幼喜愛粵劇,先後跟隨其姨母小叫天(粵劇女小武)、有女馬師曾之稱的粵劇女小武黃侶俠、粵劇一流文武生桂名揚學習粵劇。因此,她的身形臺步又有「女桂名揚」之稱。白雪仙,原名陳淑良,1928年生於廣州。
  • 【粵·文化】粵劇名曲《帝女花》
  • 經典粵劇《帝女花》
    帝女花Cantonese Opera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漢族戲曲之一。源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帝女花》粵劇《帝女花》為戲曲大師唐滌生50年代末所撰,唐用詞優雅感人,加上他大量採用古典,重視樂曲的配合,令到他的劇本更覺典雅。1957年首演,是香港著名粵劇編劇家唐滌生在1957年6月的作品,非常著名,也是任劍輝和白雪仙的粵劇戲寶,更是仙鳳鳴粵劇團最為人傳頌的粵劇。
  • 92歲白雪仙再獲博士學位,一生未嫁專注粵劇事業,至今未忘任劍輝
    頒獎過後,白雪仙表示這不是她一個人的榮譽,這是對仙鳳鳴劇團的一個肯定,她希望粵劇這門寶貴的傳統藝術能得以繼續傳承,並發揚光大。白雪仙是一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她在粵劇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次獲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也是在於她在粵劇傳承發展方面的貢獻。
  • 任劍輝經典名劇論析
    在任劍輝經典名劇論析這個專題下,研究對象廣闊並且涉及多出任劍輝名劇,其中《帝女花》被談得最多。多位學者在研究任劍輝經典名劇論析時切入點眾多,有從劇本寫法和藝術分析,如劉燕萍教授、羅劍創先生(《負心與矛盾——論粵劇〈西樓錯夢〉中的戲劇衝突》)、魏城璧博士與藍建欣女士(論《〈帝女花〉與唐滌生的戲曲改編》)、蘇雋先生(《論任白戲寶中男主角的「主導」與「從屬」》)、李虹女士(《春懷脈脈追思際,只在尋常聽曲時——任劍輝與粵劇〈紅樓夢〉》);有從政治歷史和文化層次,如陳國球教授、徐燕琳教授;有從故事源流
  • 凌波仙子——白雪仙
    小傳白雪仙,原名陳淑良,廣東順德人,一九二八年在廣州出生。她曾在香港嶺英中學和聖保祿英文中學攻讀。她的父親是有小生王之稱的粵劇名伶白駒榮。她自幼喜愛粵劇,十三歲時拜粵劇名伶薛覺先為師,藝名為白雪仙(這個名字是白雪仙姐姐起的-她有天經過戲院,那時正在上演卡通片〔白雪公主〕,靈感就是這樣來的。
  • 經典粵劇全劇《紫釵記》任劍輝、白雪仙
    任劍輝 (1913年2月4日—1989年11月29日),原名任麗初,又名任婉儀,廣東南海西樵人。
  • 任劍輝之演藝歷程與粵劇史地位
    任劍輝之演藝歷程與粵劇史上地位,是學者關注的重點,他們客觀上肯定任劍輝的藝術,深入探究任劍輝在1950年代香港粵劇的影響力,及她在香港粵劇史上的地位。臺灣東吳大學歷史系正教授黃兆強先生在主題演講《發「潛德」之幽光:推廣任劍輝研究的時代意義》中指出,將任劍輝的研究及藝術精神的發揚光大,對粵劇有相當啟示,同時,對促進及深化跨領域交流,如學術界、文化界的交流及對藝術推廣亦有其貢獻。
  • 張國榮 汪明荃 《帝女花之香夭》香港粵劇電影《帝女花》
    帝女花之香夭丨張國榮 汪明荃 張國榮和汪明荃是在《帝女花》的原唱小生任劍輝紀念晚會上唱這首曲的。那晚,梅豔芳亦在臺下輕聲哼唱,眼中是那樣分明地含淚。鏡頭切換在這兩個如今已作古的人之間,好個「斷腸花燭夜」,竟有了地老天荒之感。
  • 戲迷情人——任劍輝
    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她自幼喜愛粵劇,廣州小學畢業後十四歲那年跟隨姨母小叫天(粵劇女小武)學習粵劇。得小叫天的引薦,跟從當時廣州先施天台的全女班有女馬師曾之稱的粵劇女小武黃侶俠學藝。黃侶俠唱做摹仿馬師曾,演的是詼諧戲,任劍輝一心要走正式的女文武生,對黃侶俠的馬腔不感興趣,卻對粵劇一流文武生桂名揚之唱做極為心儀,閒時便往戲院打戲釘從中偷師學習,故當時任劍輝的身形臺步,極受桂名揚的影響,因而有「女桂名揚」稱號。
  • 93歲白雪仙為任劍輝辦107歲冥壽生日會,31年風雨不改如期紀念
    白雪仙初見任劍輝的時候她才15歲,當時白雪仙已經30歲了,1956年白雪仙初擔任正印花旦後初與任劍輝合作,一個飾演小生,一個飾演花旦,自此開始了天作之合堪稱絕配的演出,兩人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不只是在粵劇中合作,在電影中也有合作,之後更是共同生活,尤其是在1969年後任劍輝與白雪仙一起告別舞臺後,兩人的生活變被形容為神仙眷侶的生活,所以在1989年任劍輝離世後,對白雪仙的打擊非常大,幾度尋求短見,對人生沒有了任何的期望
  • 京劇也演《帝女花》
    20世紀中葉,粵劇作家唐滌生根據清人黃燮清的《帝女花》傳奇編創粵劇,由任劍輝、白雪仙首演於香港舞臺。其後半個多世紀,該劇蜚聲四海,傳唱五洲,成為粵港文化的靚麗名片。此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勝素、于魁智應邀創排京劇,自動議伊始,即獲香港各界巨大關注和熱情支持。本次首度亮相香港,開票不久即告全部售罄。
  • 不曾遺忘的符號|Tizzy T帶著愛穿越《帝女花》的時代
    《帝女花》(Remix版)一經發布,即刻新鮮上榜「新歌榜」「飆升榜」Top2。經典粵劇「Hit song」的魅力和Tizzy T的流行號召力,牽起古今時空線索,觸動每一顆真心!🛹  🏀好耐冇見哩 Tizzy T重返020呈上《帝女花》Remix 帶你暫時離開2020  為了更深入的了解粵劇,此次「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特輯錄製回到了廣州,穿過蜿蜒曲折的小路和斑駁的老房子,呼吸著熟悉的空氣,故地重遊的TT有一些興奮,也有絲絲感慨——迷惑唱片封面買打口CD,和窩在家裡寫歌、夢想「一曲成名
  • 京劇《帝女花》首演丨李勝素、于魁智二十載默契搭檔再現「任白」傳奇
    2018年3月2日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當晚的香港文化中心更是熱鬧非凡,粵劇《帝女花》中長平公主的首演者、現已90歲高齡的粵劇表演藝術家白雪仙和近兩千名觀眾共同見證了京劇《帝女花》的首演。籌備:醞釀多年終成行  涉獵戲曲的人對《帝女花》三個字都不陌生,「落花滿天蔽月光…」的經典唱詞,即使沒有看過粵劇的人,也能哼唱幾句。這正是1957年由粵劇表演藝術家白雪仙與任劍輝首演、戲曲大師唐滌生的心血之作、至今最為人傳頌的粵劇傳奇作品。
  • 《帝女花》中這句唱詞連鬼才黃霑也自嘆弗如
    ▲呂珊、蘇珊英文版《帝女版》▲張國榮、汪明荃紀念版《帝女花》
  • 人物︱白雪仙:我與任劍輝
    「仙鳳鳴」的成員像任劍輝、梁醒波和靚次伯,每個都比我「叔父」,粵劇行是稱長輩為」叔父」的,但私底下我們十分融合。人,你得對他恩威並濟,臺上沒情可講,我把條文統統寫了出來,不準這樣,不準那樣,但是下了臺我都會跟大伙兒一起吃飯,大家都是手足姊妹來的,大家都是人,只不過你幸運點,天賦可以當主角,但其他的人都是有不同的崗位吧。
  • 帝女花——如此斷腸花燭夜
    電視裡播著《破冰行動》,我路過時屏幕裡放著製毒村裡,毒梟和村民們一起看粵劇,幾句簡單的唱詞,伴著改編自妝檯秋思的音樂,我停住腳步,細細品味這一段戲,用手機搜索這段詞,原來是粵劇《帝女花》高潮部分《香夭》的經典唱詞,於是用酷我音樂下載了完整的《帝女花-香夭》,一邊看歌詞一邊聽。       想不到粵劇也如此動聽優雅。
  • 粵劇人不可錯過的視聽盛宴即將登場
    唐滌生,珠海唐家灣鎮人,著名的粵劇編劇大師他的作品辭藻秀麗,人物情感世界描寫深入細膩,有粵劇「莎士比亞」之稱,粵劇「鬼才」之譽,自創風格,好演好唱,雅俗共賞,數十年來他一生創作了446個劇本,其中《帝女花》《牡丹亭驚夢》《蝶影紅梨記》《紫釵記》《九天玄女》《再世紅梅記》等著名劇目,經任劍輝、白雪仙、梁醒波等精湛的演出後,譽滿香江。他讓粵劇的發展和創作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了最輝煌、最鼎盛的時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粵劇演員,更帶動了潮流,吸引了無數的觀眾和粵劇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