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也演《帝女花》

2021-02-19 紅船粵劇網

     正在參加第46屆香港藝術節的中國國家京劇院演出團,繼成功上演傳統劇目《鳳還巢》、《牛皋下書·挑滑車》、《打漁殺家》後,於3月2日晚在香港各界翹首期盼中,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勝素、于魁智領銜,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隆重呈現本次藝術節的重頭戲——根據清代傳奇和同名粵劇創作排演的京劇《帝女花》。內地香港同抒家國情懷,京劇粵劇共譜愛情華章——在元宵佳節之夜,香港各界觀眾於「落花滿天蔽月光」的意境中,感受國粹京劇對香港文化瑰寶的嶄新詮釋。

      由中國國家京劇院根據清代傳奇及同名粵劇創排的京劇《帝女花》,經由內地與香港文化界人士共同策劃、國家藝術基金重點資助,於2017年底創排完成。20世紀中葉,粵劇作家唐滌生根據清人黃燮清的《帝女花》傳奇編創粵劇,由任劍輝、白雪仙首演於香港舞臺。其後半個多世紀,該劇蜚聲四海,傳唱五洲,成為粵港文化的靚麗名片。此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勝素、于魁智應邀創排京劇,自動議伊始,即獲香港各界巨大關注和熱情支持。本次首度亮相香港,開票不久即告全部售罄。

      京劇《帝女花》講述了明末帝女長平公主與駙馬周世顯在家國覆亡之際,堅貞不屈,歷經考驗,與清帝巧妙周旋,嘗得所願,最終在含樟樹下成婚殉國的壯美故事。該劇由李勝素、于魁智領銜主演,分飾長平公主、周世顯;譚榮邦、徐文蔚任顧問,宋晨任出品人,于魁智任藝術總監,孫桂元任導演,顏全毅、宋洋任編劇,武勝任唱腔設計及作曲,趙琪任打擊樂設計,董永茂任舞美設計,朱丹任燈光設計,蔣連起、蔣典任服裝設計,艾淑雲、馬志斌任化妝造型設計,宋洋任副導演;王越飾清帝,馬翔飛飾崇禎帝,戴忠宇飾周瑞蘭,胡濱飾周鍾,劉魁魁飾周寶倫,陳國森飾明大太監;並由趙琪司鼓,魏巍操琴。

      京劇《帝女花》在人物定位上讓兩位主人公突顯和貫穿一個「情」字;語言上保留粵劇文辭華美細膩、文學性與音樂性俱佳的特點,根據京劇語言習慣和唱念安排加以發展;主題和風格上,保留並突出「含樟樹」的美學意象,將「雙樹合抱花並頭」的韻味和氣息作為主人公的愛情象徵,同時依據京劇的審美特徵和時代精神,著重頌揚戲劇故事所彰顯的家國情懷。

      當晚的香港文化中心高朋滿座、名流如雲,包括90歲高齡的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第一代「長平公主」白雪仙、香港特區非官守議員葉劉淑儀,以及陳寶珠、梅雪詩、羅家英、汪明荃、李奇峰、餘惠芬、衛駿輝、莊婉仙、柳御風、杜詠心、李佩妍、王希穎等眾多香港藝術界知名人士在內的各界觀眾1700人滿座出席。

      演出中,「樹盟」傾心定情,「香劫」哀婉分離,「庵遇」摯情相認,「寫表」執手同心,「上表」智謀激辯,「香夭」壯美殉情——李勝素、于魁智以內斂遊刃、珠聯璧合的演繹塑造了長平公主與周世顯的嶄新京劇形象,抒寫了家國覆亡之際共鐫長情、同心殉國的愛情傳奇。此外,王越的清帝雄心善謀,馬翔飛的崇禎帝蒼涼壯烈,戴忠宇的周瑞蘭堅貞靈動,胡濱的周鍾隨波貪婪,劉魁魁的周寶倫強蠻無義,陳國森的明大太監忠心為善——皆塑造出家國激變下鮮明各異的人物形象。

      隨著結尾「落花滿天蔽月光」的漫天花瓣,香港觀眾被京劇《帝女花》的誠摯創作和典雅演繹深深打動,無止無息的掌聲令劇場內外彌散融融情誼。《帝女花》這一香港文化的標誌性符號經由「國粹」京劇全力呈現,映射出壯麗清新的獨特光彩。

      演出結束後,白雪仙女士、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女士、香港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總經理馮惠芬女士、香港藝術節節目委員會委員、香港藝術發展局顧問譚榮邦先生以及眾多香港藝術家上臺看望全體演員,並對京劇《帝女花》的創排成果給予高度評價。此外,香港各界觀眾通過訪談、留言、信息等形式表達著激動和興奮之情,同時也提出了寶貴建議。議員葉女士表示:京劇的呈現新穎別致,表演精湛到位。前議員劉先生表示:很熱愛粵劇也很喜愛京劇,此前有很多粵劇改編京劇的案例,但京劇改編粵劇尚屬罕見,感謝此次創作演出。西九龍戲曲中心的李先生表示:雖改編自粵劇經典,但突出了京劇特色,演員功力深厚,表演、身段精準、細膩。

~~~~~~~~~~~~~~~~~~~~~~~~~~~~~~~~~~~~~~~~~~~~~~~

 

     鴻文華章成妙韻,藝道京腔樂裡尋。

      3月2日晚,京劇版《帝女花》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隆重上演。乃第46屇香港藝術節之「重頭戲」。該劇是向粵劇經典致敬。由國家京劇院副院長于魁智及京劇院一團團長李勝素擔綱演出。

      享譽半世紀的粵劇戲寶《帝女花》,是劇壇文豪唐滌生創作瑰寶,曲文傳情,詞藻優美,蜚聲國際。喜愛粵劇人士一定不會陌生。今次,籍一年一度香港藝術節,國家京劇院攜此劇向粵劇經典致敬,首次公演,為香港戲迷朋友送上一份深情厚禮;也為今屆藝術節亮麗打響頭炮。

      當粵劇遇上京劇,會迸發什麼火花?

      又,珠玉在前,能否攻破「木櫝在後」之「宿命」?

      原來完全可以。

      京版《帝女花》于氏與李氏,二人以內斂遊刃、珠聯璧合縯繹了長平公主和世顯駙馬的嶄新形象;其他演員也以深厚功力,無論唱腔、身段、功架等,盡顯細膩優美。令觀眾賞心悅目之餘,無不嘖嘖稱奇;無不屏息靜氣;無不定神貫注。

      京粵唱腔當然有別。但「情義」無異:家國情懷與捨身之義。戲劇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舞臺上的時空環境和動作形式是「虛擬」的,但故事主題、人物情感是真實的。故有「無技不成藝,無情不成戲」之說。「情」尤為重要。戲臺上君臣之間的家國情懷,或至死不渝的男女愛情,哪怕坊間忠肝義膽的人間摯情,就是憑演員短短三數小時在紅氍毹呈獻:引領觀眾一齊啟思、感動。「擅」感,「能」思,全憑演者「情」貫通。

      ………

      今次,國家京劇院完全成功。因全場一千七百多個座位無一空;全場每一觀眾無不動容;掌聲不絕。驚嘆連連。一場藝術盛宴。於潮溼的回南天上演,身心如沐春風。不啻於精神昇華至純美高峰。

      感謝唐滌生的藝術戲寶!感謝戲劇百花園每一位園丁!感謝紅氍毹每一位紅花綠葉!美麗的東西永不會演沒消失。只有如美酒般日益醇香。這,就是真正的「經典」——穿越時空,跨過地域,打破界限,牽動人心,帶來永遠的感動。

——2018年3月5日 晨  於香港

(本文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學學生)

        轉載自中國國家京劇院微信公眾號

2018-03-04 中國國家京劇院

正在參加第46屆香港藝術節的中國國家京劇院演出團,繼成功上演傳統劇目《鳳還巢》、《牛皋下書·挑滑車》、《打漁殺家》後,於3月2日晚在香港各界翹首期盼中,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勝素、于魁智領銜,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隆重呈現本次藝術節的重頭戲——根據清代傳奇和同名粵劇創作排演的京劇《帝女花》。內地香港同抒家國情懷,京劇粵劇共譜愛情華章——在元宵佳節之夜,香港各界觀眾於「落花滿天蔽月光」的意境中,感受國粹京劇對香港文化瑰寶的嶄新詮釋。3日晚,演出團又以傳統京劇《紅鬃烈馬》為本次香港之行完滿收官。

由中國國家京劇院根據清代傳奇及同名粵劇創排的京劇《帝女花》,經由內地與香港文化界人士共同策劃、國家藝術基金重點資助,於2017年底創排完成。20世紀中葉,粵劇作家唐滌生根據清人黃燮清的《帝女花》傳奇編創粵劇,由任劍輝、白雪仙首演於香港舞臺。其後半個多世紀,該劇蜚聲四海,傳唱五洲,成為粵港文化的靚麗名片。此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勝素、于魁智應邀創排京劇,自動議伊始,即獲香港各界巨大關注和熱情支持。本次首度亮相香港,開票不久即告全部售罄。

京劇《帝女花》講述了明末帝女長平公主與駙馬周世顯在家國覆亡之際,堅貞不屈,歷經考驗,與清帝巧妙周旋,嘗得所願,最終在含樟樹下成婚殉國的壯美故事。該劇由李勝素、于魁智領銜主演,分飾長平公主、周世顯;譚榮邦、徐文蔚任顧問,宋晨任出品人,于魁智任藝術總監,孫桂元任導演,顏全毅、宋洋任編劇,武勝任唱腔設計及作曲,趙琪任打擊樂設計,董永茂任舞美設計,朱丹任燈光設計,蔣連起、蔣典任服裝設計,艾淑雲、馬志斌任化妝造型設計,宋洋任副導演;王越飾清帝,馬翔飛飾崇禎帝,戴忠宇飾周瑞蘭,胡濱飾周鍾,劉魁魁飾周寶倫,陳國森飾明大太監;並由趙琪司鼓,魏巍操琴。

京劇《帝女花》在人物定位上讓兩位主人公突顯和貫穿一個「情」字;語言上保留粵劇文辭華美細膩、文學性與音樂性俱佳的特點,根據京劇語言習慣和唱念安排加以發展;主題和風格上,保留並突出「含樟樹」的美學意象,將「雙樹合抱花並頭」的韻味和氣息作為主人公的愛情象徵,同時依據京劇的審美特徵和時代精神,著重頌揚戲劇故事所彰顯的家國情懷。

當晚的香港文化中心高朋滿座、名流如雲,包括90歲高齡的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第一代「長平公主」白雪仙、香港特區非官守議員葉劉淑儀,以及陳寶珠、梅雪詩、羅家英、汪明荃、李奇峰、餘惠芬、衛駿輝、莊婉仙、柳御風、杜詠心、李佩妍、王希穎等眾多香港藝術界知名人士在內的各界觀眾1700人滿座出席。

演出中,「樹盟」傾心定情,「香劫」哀婉分離,「庵遇」摯情相認,「寫表」執手同心,「上表」智謀激辯,「香夭」壯美殉情——李勝素、于魁智以內斂遊刃、珠聯璧合的演繹塑造了長平公主與周世顯的嶄新京劇形象,抒寫了家國覆亡之際共鐫長情、同心殉國的愛情傳奇。此外,王越的清帝雄心善謀,馬翔飛的崇禎帝蒼涼壯烈,戴忠宇的周瑞蘭堅貞靈動,胡濱的周鍾隨波貪婪,劉魁魁的周寶倫強蠻無義,陳國森的明大太監忠心為善——皆塑造出家國激變下鮮明各異的人物形象。

隨著結尾「落花滿天蔽月光」的漫天花瓣,香港觀眾被京劇《帝女花》的誠摯創作和典雅演繹深深打動,無止無息的掌聲令劇場內外彌散融融情誼。《帝女花》這一香港文化的標誌性符號經由「國粹」京劇全力呈現,映射出壯麗清新的獨特光彩。

        演出結束後,白雪仙女士、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女士、香港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總經理馮惠芬女士、香港藝術節節目委員會委員、香港藝術發展局顧問譚榮邦先生以及眾多香港藝術家上臺看望全體演員,並對京劇《帝女花》的創排成果給予高度評價。此外,香港各界觀眾通過訪談、留言、信息等形式表達著激動和興奮之情,同時也提出了寶貴建議。議員葉女士表示:京劇的呈現新穎別致,表演精湛到位。前議員劉先生表示:很熱愛粵劇也很喜愛京劇,此前有很多粵劇改編京劇的案例,但京劇改編粵劇尚屬罕見,感謝此次創作演出。西九龍戲曲中心的李先生表示:雖改編自粵劇經典,但突出了京劇特色,演員功力深厚,表演、身段精準、細膩。

3日晚,由于魁智、李勝素、張志芳、李文穎、劉夢姣、馬翔飛、高翠、張靜等共同呈現的傳統京劇《紅鬃烈馬》繼續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傾情上演。演出團在此高規格盛會中大膽啟用程派青衣李文穎、張派青衣劉夢姣、尚派青衣高翠、武生新秀張志芳等青年演員,顯現非凡魄力。

《三擊掌》中,李文穎將王寶釧堅貞決絕的性格、義無反顧的心境淋漓展現,馬翔飛在對唱中呈現王允嫌貧愛富的性情。《平貴別窯》中,張志芳的薛平貴盡顯英氣與功力,劉夢姣的王寶釧則唱做並重,二人共同呈現夫妻生離死別的悲戚。當《武家坡》于魁智的薛平貴唱響「一馬離了西涼界」,挺拔昂俏的嗓音博得掌聲噴薄,李勝素的王寶釧則細膩有致、行腔清麗,兩人的【西皮流水】對唱「那蘇龍魏虎為媒證」行雲流水,引得滿座喝彩。兩位藝術家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微妙細節的處理,讓傳統劇目迸發嶄新生命力。《大登殿》中,于魁智的薛平貴、李勝素的王寶釧、高翠的代戰公主在唱念中顯現情趣盎然的人物關係,經典的「十三咳」令觀眾大呼過癮。

曲終之際,劇場內外被香港觀眾難捨難離的掌聲與歡呼所淹沒。本次藝術節贊助人、愛國企業家李和聲博士、顧鐵華博士,藝術節節目總監梁掌瑋女士、節目經理葉健鈴女士、市場經理周怡女士,活動協辦人徐文蔚女士、蔣崇禮先生等上臺與演職員合影留念,共話情誼。

撰稿:宋洋 

採訪:王琳娜 

攝影:周嘉儀、陳仲健、王好強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轉載自中國國家京劇院微信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新編歷史京劇《帝女花》將亮相蘭州 京劇名家李勝素、于魁智領銜主演
    由省文化和旅遊廳引進主辦的國家京劇院《帝女花》,將於12月17日晚8點在甘肅黃河劇院上演。
  • 新瓶裝老酒重現「任、白」傳奇——記京劇《帝女花》
    《帝女花》的首場演出在香港拉開了序幕。這也是京劇首次完整移植改編粵劇的首個劇目,更是京劇首次向地方劇種打出「向粵劇經典致敬」的字樣。      在京劇抑或崑劇中,也有與《帝女花》相同歷史背景題材的傳統劇目,如京劇周信芳的《明末遺恨》《洪承疇》,崑劇《鐵冠圖》等。粵劇《帝女花》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的香港,乃粵劇著名劇作家唐滌生先生所執筆撰寫,並由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任劍輝、白雪仙首演,也是粵劇的不朽之作。
  • 京劇《帝女花》首演丨李勝素、于魁智二十載默契搭檔再現「任白」傳奇
    2018年3月2日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當晚的香港文化中心更是熱鬧非凡,粵劇《帝女花》中長平公主的首演者、現已90歲高齡的粵劇表演藝術家白雪仙和近兩千名觀眾共同見證了京劇《帝女花》的首演。     中國國家京劇院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勝素、于魁智以他們合作整整二十年的默契,傾力打造醞釀多年的新創作品《帝女花》,在第46屆香港藝術節隆重首演,再現「任白」經典傳奇,     許多人認為,京劇《帝女花》的過程十分神秘,而這也正是由於主創們對經典作品萬分的敬畏之心、對藝術創作不渝的「工匠精神」,用精益求精的態度力圖將這一大戲呈現得更加精美。
  • 于魁智、李勝素昨晚精彩演繹京劇版《帝女花》!
    11月11日晚,作為第二屆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的展演劇目,由國家京劇院根據清代傳奇及同名粵劇創排的京劇《帝女花》首次來到南京,在江蘇大劇院戲劇廳上演
  • 帝女花——如此斷腸花燭夜
    電視裡播著《破冰行動》,我路過時屏幕裡放著製毒村裡,毒梟和村民們一起看粵劇,幾句簡單的唱詞,伴著改編自妝檯秋思的音樂,我停住腳步,細細品味這一段戲,用手機搜索這段詞,原來是粵劇《帝女花》高潮部分《香夭》的經典唱詞,於是用酷我音樂下載了完整的《帝女花-香夭》,一邊看歌詞一邊聽。       想不到粵劇也如此動聽優雅。
  • 【廣為流傳】任劍輝,白雪仙之粵劇《帝女花》
    一九五六年間,她和任劍輝組成了著名的「仙鳳鳴劇團」,演出《帝女花》《紫釵記》《再世紅梅記》《牡丹亭驚夢》《白蛇新傳》等名劇。      她的戲路頗廣,早期以演刁蠻戲出名,後期則擅演悲劇。她和任劍輝被公認為最佳拍擋。由於健康關係,一九四七年她開始拍電影,主演的第一部電影是「新聲劇團」的戲寶《晨妻暮嫂》(四七)。
  • 張國榮 汪明荃 《帝女花之香夭》香港粵劇電影《帝女花》
    張國榮和汪明荃是在《帝女花》的原唱小生任劍輝紀念晚會上唱這首曲的。那晚,梅豔芳亦在臺下輕聲哼唱,眼中是那樣分明地含淚。鏡頭切換在這兩個如今已作古的人之間,好個「斷腸花燭夜」,竟有了地老天荒之感。香港粵劇電影《帝女花
  • 經典粵劇《帝女花》
  • 【粵·文化】粵劇名曲《帝女花》
  • 佘詩曼為京劇著迷 回應《鬢邊》戲份太少:不可言說的緣分
    該劇改編自水如天兒的同名網絡小說,講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北平,一代天才京劇名伶與愛國熱血商人因戲結緣相知、並肩奮鬥前行,最終攜手與殘酷命運砥礪抗爭的傳奇故事。《鬢邊不是海棠紅》中女主角範湘兒的扮演者佘詩曼大家肯定不陌生,不管是港劇迷們還是內地的小粉絲們,一定都熟知她。
  • 香港往事:任白與粵劇《帝女花》
    到1956年,組建戲班「仙鳳鳴」,一生一旦,把離合悲歡翻演。舞臺上任姐是「戲迷情人」,與仙姐演盡痴男怨女的故事,下猶如姐妹共同生活,如影隨影。她懶得要命,談什麼戲?她最喜歡一大堆人圍繞著她談天說地。沒有人時,我在房間她在客廳,我在客廳她在房間看電視。她懶得啊,看見一份報紙掉在地上都不會去撿的,一步跨過了事。
  • 趙緒昕:演京劇李玉和的第一人:梁一鳴
    提到他的名字,自然讓我想起一位與他姓名同音、只是名字中間一個字寫法不同的另一位京劇演員梁「益」鳴。此位梁益鳴八歲始坐科於北京天橋群益社,學老生和武生。8年期滿出科,先搭班應武戲下手活,流動演於北京、天津、張家口等地。22歲回到北京,開始久佔天橋,藝兼文武,嶄露頭角。他漸對馬派藝術情有獨鍾,多方求教,後來索性專門學演馬派戲,頗有所得,故獲「天橋馬連良」的美譽。
  • 我校師生京劇專場演出開演,推動梅派藝術與京劇在高校生根發芽
    我校師生京劇專場演出開演,推動梅派藝術與京劇在高校生根發芽 來源:宣傳部   時間:2020-12-20  瀏覽:
  • 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演
    &nbsp&nbsp&nbsp&nbsp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演&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這裡不減速。」
  • 不曾遺忘的符號|Tizzy T帶著愛穿越《帝女花》的時代
    《帝女花》(Remix版)一經發布,即刻新鮮上榜「新歌榜」「飆升榜」Top2。經典粵劇「Hit song」的魅力和Tizzy T的流行號召力,牽起古今時空線索,觸動每一顆真心!🛹  🏀好耐冇見哩 Tizzy T重返020呈上《帝女花》Remix 帶你暫時離開2020  為了更深入的了解粵劇,此次「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特輯錄製回到了廣州,穿過蜿蜒曲折的小路和斑駁的老房子,呼吸著熟悉的空氣,故地重遊的TT有一些興奮,也有絲絲感慨——迷惑唱片封面買打口CD,和窩在家裡寫歌、夢想「一曲成名
  • 痴情悽切嘅一曲《庵遇,相認》/粵劇《帝女花》以及任劍輝唱腔藝術淺析
    講到《帝女花》嘅經典唱段,除咗《香夭》,筆者最鍾意嘅唱段系《庵遇,相認》。兩人組成最佳拍檔,演盡痴男怨女嘅故事,臺上臺下情如姐妹,「一見任劍輝,總有白雪仙」,編寫《帝女花》嗰陣,唐生發掘出兩首塵封已久嘅古曲,就系《庵遇》一折裡面嘅《秋江哭別》同《香夭》一折裡面嘅《妝檯秋思》,再填上優雅、悽美的唱詞,讓千千萬萬觀眾、聽眾深刻感受得到中國文化裡面真正美嘅元素美嘅底蘊,《帝女花》就自然成為家喻戶曉、雅俗共賞嘅經典名曲嘞。
  • 《帝女花》中這句唱詞連鬼才黃霑也自嘆弗如
    ▲呂珊、蘇珊英文版《帝女版》▲張國榮、汪明荃紀念版《帝女花》
  • 【聊聊京劇】暢談京劇角色:跑龍套
    即使演武將的隨從兵丁,也和武行的翻打不一樣,他們著重走陣式、擺隊形或站門助威。有時,整齣戲龍套在官員後面一直站著不動,所以也叫「文堂」。龍套扮演的角色流動性很大,一會兒演士兵,一會兒演太監。有時為了烘託殿堂或公堂上的森嚴氣氛,在兩旁站腳助威,佇立不動;有時上天、入海或到了平原、戰場又須跑出跑進,穿梭起舞。為了表明這一行的角色很雜,流動性很大,所以又叫「流」行,或「雜」行。
  • 武俠版《帝女花》,劉松仁米雪深情演繹亡國公主的亂世愛情故事
    《帝女花》是粵劇中很經典的一首戲曲,主要講述的是亡國公主長平公主與駙馬周世顯至死不渝的亂世愛情故事,這段悲傷而又真摯的愛情感動了無數人,兩人間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曾被改編成多個版本
  • 京劇只宜演古裝戲:「要警惕那些現代化了的古裝戲」
    傳統劇目存在的必要性 本文的題目叫《京劇只宜演古裝戲》,而古裝戲中絕大多數是傳統戲,傳統戲是京劇藝術產生和發展的依託,京劇的表演藝術正是在一出又一出、一代又一代的傳統劇目中形成、發展以致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