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參加第46屆香港藝術節的中國國家京劇院演出團,繼成功上演傳統劇目《鳳還巢》、《牛皋下書·挑滑車》、《打漁殺家》後,於3月2日晚在香港各界翹首期盼中,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勝素、于魁智領銜,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隆重呈現本次藝術節的重頭戲——根據清代傳奇和同名粵劇創作排演的京劇《帝女花》。內地香港同抒家國情懷,京劇粵劇共譜愛情華章——在元宵佳節之夜,香港各界觀眾於「落花滿天蔽月光」的意境中,感受國粹京劇對香港文化瑰寶的嶄新詮釋。
由中國國家京劇院根據清代傳奇及同名粵劇創排的京劇《帝女花》,經由內地與香港文化界人士共同策劃、國家藝術基金重點資助,於2017年底創排完成。20世紀中葉,粵劇作家唐滌生根據清人黃燮清的《帝女花》傳奇編創粵劇,由任劍輝、白雪仙首演於香港舞臺。其後半個多世紀,該劇蜚聲四海,傳唱五洲,成為粵港文化的靚麗名片。此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勝素、于魁智應邀創排京劇,自動議伊始,即獲香港各界巨大關注和熱情支持。本次首度亮相香港,開票不久即告全部售罄。
京劇《帝女花》講述了明末帝女長平公主與駙馬周世顯在家國覆亡之際,堅貞不屈,歷經考驗,與清帝巧妙周旋,嘗得所願,最終在含樟樹下成婚殉國的壯美故事。該劇由李勝素、于魁智領銜主演,分飾長平公主、周世顯;譚榮邦、徐文蔚任顧問,宋晨任出品人,于魁智任藝術總監,孫桂元任導演,顏全毅、宋洋任編劇,武勝任唱腔設計及作曲,趙琪任打擊樂設計,董永茂任舞美設計,朱丹任燈光設計,蔣連起、蔣典任服裝設計,艾淑雲、馬志斌任化妝造型設計,宋洋任副導演;王越飾清帝,馬翔飛飾崇禎帝,戴忠宇飾周瑞蘭,胡濱飾周鍾,劉魁魁飾周寶倫,陳國森飾明大太監;並由趙琪司鼓,魏巍操琴。
京劇《帝女花》在人物定位上讓兩位主人公突顯和貫穿一個「情」字;語言上保留粵劇文辭華美細膩、文學性與音樂性俱佳的特點,根據京劇語言習慣和唱念安排加以發展;主題和風格上,保留並突出「含樟樹」的美學意象,將「雙樹合抱花並頭」的韻味和氣息作為主人公的愛情象徵,同時依據京劇的審美特徵和時代精神,著重頌揚戲劇故事所彰顯的家國情懷。
當晚的香港文化中心高朋滿座、名流如雲,包括90歲高齡的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第一代「長平公主」白雪仙、香港特區非官守議員葉劉淑儀,以及陳寶珠、梅雪詩、羅家英、汪明荃、李奇峰、餘惠芬、衛駿輝、莊婉仙、柳御風、杜詠心、李佩妍、王希穎等眾多香港藝術界知名人士在內的各界觀眾1700人滿座出席。
演出中,「樹盟」傾心定情,「香劫」哀婉分離,「庵遇」摯情相認,「寫表」執手同心,「上表」智謀激辯,「香夭」壯美殉情——李勝素、于魁智以內斂遊刃、珠聯璧合的演繹塑造了長平公主與周世顯的嶄新京劇形象,抒寫了家國覆亡之際共鐫長情、同心殉國的愛情傳奇。此外,王越的清帝雄心善謀,馬翔飛的崇禎帝蒼涼壯烈,戴忠宇的周瑞蘭堅貞靈動,胡濱的周鍾隨波貪婪,劉魁魁的周寶倫強蠻無義,陳國森的明大太監忠心為善——皆塑造出家國激變下鮮明各異的人物形象。
隨著結尾「落花滿天蔽月光」的漫天花瓣,香港觀眾被京劇《帝女花》的誠摯創作和典雅演繹深深打動,無止無息的掌聲令劇場內外彌散融融情誼。《帝女花》這一香港文化的標誌性符號經由「國粹」京劇全力呈現,映射出壯麗清新的獨特光彩。
演出結束後,白雪仙女士、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女士、香港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總經理馮惠芬女士、香港藝術節節目委員會委員、香港藝術發展局顧問譚榮邦先生以及眾多香港藝術家上臺看望全體演員,並對京劇《帝女花》的創排成果給予高度評價。此外,香港各界觀眾通過訪談、留言、信息等形式表達著激動和興奮之情,同時也提出了寶貴建議。議員葉女士表示:京劇的呈現新穎別致,表演精湛到位。前議員劉先生表示:很熱愛粵劇也很喜愛京劇,此前有很多粵劇改編京劇的案例,但京劇改編粵劇尚屬罕見,感謝此次創作演出。西九龍戲曲中心的李先生表示:雖改編自粵劇經典,但突出了京劇特色,演員功力深厚,表演、身段精準、細膩。
~~~~~~~~~~~~~~~~~~~~~~~~~~~~~~~~~~~~~~~~~~~~~~~
鴻文華章成妙韻,藝道京腔樂裡尋。
3月2日晚,京劇版《帝女花》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隆重上演。乃第46屇香港藝術節之「重頭戲」。該劇是向粵劇經典致敬。由國家京劇院副院長于魁智及京劇院一團團長李勝素擔綱演出。
享譽半世紀的粵劇戲寶《帝女花》,是劇壇文豪唐滌生創作瑰寶,曲文傳情,詞藻優美,蜚聲國際。喜愛粵劇人士一定不會陌生。今次,籍一年一度香港藝術節,國家京劇院攜此劇向粵劇經典致敬,首次公演,為香港戲迷朋友送上一份深情厚禮;也為今屆藝術節亮麗打響頭炮。
當粵劇遇上京劇,會迸發什麼火花?
又,珠玉在前,能否攻破「木櫝在後」之「宿命」?
原來完全可以。
京版《帝女花》于氏與李氏,二人以內斂遊刃、珠聯璧合縯繹了長平公主和世顯駙馬的嶄新形象;其他演員也以深厚功力,無論唱腔、身段、功架等,盡顯細膩優美。令觀眾賞心悅目之餘,無不嘖嘖稱奇;無不屏息靜氣;無不定神貫注。
京粵唱腔當然有別。但「情義」無異:家國情懷與捨身之義。戲劇藝術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舞臺上的時空環境和動作形式是「虛擬」的,但故事主題、人物情感是真實的。故有「無技不成藝,無情不成戲」之說。「情」尤為重要。戲臺上君臣之間的家國情懷,或至死不渝的男女愛情,哪怕坊間忠肝義膽的人間摯情,就是憑演員短短三數小時在紅氍毹呈獻:引領觀眾一齊啟思、感動。「擅」感,「能」思,全憑演者「情」貫通。
………
今次,國家京劇院完全成功。因全場一千七百多個座位無一空;全場每一觀眾無不動容;掌聲不絕。驚嘆連連。一場藝術盛宴。於潮溼的回南天上演,身心如沐春風。不啻於精神昇華至純美高峰。
感謝唐滌生的藝術戲寶!感謝戲劇百花園每一位園丁!感謝紅氍毹每一位紅花綠葉!美麗的東西永不會演沒消失。只有如美酒般日益醇香。這,就是真正的「經典」——穿越時空,跨過地域,打破界限,牽動人心,帶來永遠的感動。
——2018年3月5日 晨 於香港
(本文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學學生)
轉載自中國國家京劇院微信公眾號
2018-03-04 中國國家京劇院
正在參加第46屆香港藝術節的中國國家京劇院演出團,繼成功上演傳統劇目《鳳還巢》、《牛皋下書·挑滑車》、《打漁殺家》後,於3月2日晚在香港各界翹首期盼中,由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勝素、于魁智領銜,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隆重呈現本次藝術節的重頭戲——根據清代傳奇和同名粵劇創作排演的京劇《帝女花》。內地香港同抒家國情懷,京劇粵劇共譜愛情華章——在元宵佳節之夜,香港各界觀眾於「落花滿天蔽月光」的意境中,感受國粹京劇對香港文化瑰寶的嶄新詮釋。3日晚,演出團又以傳統京劇《紅鬃烈馬》為本次香港之行完滿收官。
由中國國家京劇院根據清代傳奇及同名粵劇創排的京劇《帝女花》,經由內地與香港文化界人士共同策劃、國家藝術基金重點資助,於2017年底創排完成。20世紀中葉,粵劇作家唐滌生根據清人黃燮清的《帝女花》傳奇編創粵劇,由任劍輝、白雪仙首演於香港舞臺。其後半個多世紀,該劇蜚聲四海,傳唱五洲,成為粵港文化的靚麗名片。此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勝素、于魁智應邀創排京劇,自動議伊始,即獲香港各界巨大關注和熱情支持。本次首度亮相香港,開票不久即告全部售罄。
京劇《帝女花》講述了明末帝女長平公主與駙馬周世顯在家國覆亡之際,堅貞不屈,歷經考驗,與清帝巧妙周旋,嘗得所願,最終在含樟樹下成婚殉國的壯美故事。該劇由李勝素、于魁智領銜主演,分飾長平公主、周世顯;譚榮邦、徐文蔚任顧問,宋晨任出品人,于魁智任藝術總監,孫桂元任導演,顏全毅、宋洋任編劇,武勝任唱腔設計及作曲,趙琪任打擊樂設計,董永茂任舞美設計,朱丹任燈光設計,蔣連起、蔣典任服裝設計,艾淑雲、馬志斌任化妝造型設計,宋洋任副導演;王越飾清帝,馬翔飛飾崇禎帝,戴忠宇飾周瑞蘭,胡濱飾周鍾,劉魁魁飾周寶倫,陳國森飾明大太監;並由趙琪司鼓,魏巍操琴。
京劇《帝女花》在人物定位上讓兩位主人公突顯和貫穿一個「情」字;語言上保留粵劇文辭華美細膩、文學性與音樂性俱佳的特點,根據京劇語言習慣和唱念安排加以發展;主題和風格上,保留並突出「含樟樹」的美學意象,將「雙樹合抱花並頭」的韻味和氣息作為主人公的愛情象徵,同時依據京劇的審美特徵和時代精神,著重頌揚戲劇故事所彰顯的家國情懷。
當晚的香港文化中心高朋滿座、名流如雲,包括90歲高齡的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第一代「長平公主」白雪仙、香港特區非官守議員葉劉淑儀,以及陳寶珠、梅雪詩、羅家英、汪明荃、李奇峰、餘惠芬、衛駿輝、莊婉仙、柳御風、杜詠心、李佩妍、王希穎等眾多香港藝術界知名人士在內的各界觀眾1700人滿座出席。
演出中,「樹盟」傾心定情,「香劫」哀婉分離,「庵遇」摯情相認,「寫表」執手同心,「上表」智謀激辯,「香夭」壯美殉情——李勝素、于魁智以內斂遊刃、珠聯璧合的演繹塑造了長平公主與周世顯的嶄新京劇形象,抒寫了家國覆亡之際共鐫長情、同心殉國的愛情傳奇。此外,王越的清帝雄心善謀,馬翔飛的崇禎帝蒼涼壯烈,戴忠宇的周瑞蘭堅貞靈動,胡濱的周鍾隨波貪婪,劉魁魁的周寶倫強蠻無義,陳國森的明大太監忠心為善——皆塑造出家國激變下鮮明各異的人物形象。
隨著結尾「落花滿天蔽月光」的漫天花瓣,香港觀眾被京劇《帝女花》的誠摯創作和典雅演繹深深打動,無止無息的掌聲令劇場內外彌散融融情誼。《帝女花》這一香港文化的標誌性符號經由「國粹」京劇全力呈現,映射出壯麗清新的獨特光彩。
演出結束後,白雪仙女士、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女士、香港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總經理馮惠芬女士、香港藝術節節目委員會委員、香港藝術發展局顧問譚榮邦先生以及眾多香港藝術家上臺看望全體演員,並對京劇《帝女花》的創排成果給予高度評價。此外,香港各界觀眾通過訪談、留言、信息等形式表達著激動和興奮之情,同時也提出了寶貴建議。議員葉女士表示:京劇的呈現新穎別致,表演精湛到位。前議員劉先生表示:很熱愛粵劇也很喜愛京劇,此前有很多粵劇改編京劇的案例,但京劇改編粵劇尚屬罕見,感謝此次創作演出。西九龍戲曲中心的李先生表示:雖改編自粵劇經典,但突出了京劇特色,演員功力深厚,表演、身段精準、細膩。
3日晚,由于魁智、李勝素、張志芳、李文穎、劉夢姣、馬翔飛、高翠、張靜等共同呈現的傳統京劇《紅鬃烈馬》繼續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傾情上演。演出團在此高規格盛會中大膽啟用程派青衣李文穎、張派青衣劉夢姣、尚派青衣高翠、武生新秀張志芳等青年演員,顯現非凡魄力。
《三擊掌》中,李文穎將王寶釧堅貞決絕的性格、義無反顧的心境淋漓展現,馬翔飛在對唱中呈現王允嫌貧愛富的性情。《平貴別窯》中,張志芳的薛平貴盡顯英氣與功力,劉夢姣的王寶釧則唱做並重,二人共同呈現夫妻生離死別的悲戚。當《武家坡》于魁智的薛平貴唱響「一馬離了西涼界」,挺拔昂俏的嗓音博得掌聲噴薄,李勝素的王寶釧則細膩有致、行腔清麗,兩人的【西皮流水】對唱「那蘇龍魏虎為媒證」行雲流水,引得滿座喝彩。兩位藝術家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微妙細節的處理,讓傳統劇目迸發嶄新生命力。《大登殿》中,于魁智的薛平貴、李勝素的王寶釧、高翠的代戰公主在唱念中顯現情趣盎然的人物關係,經典的「十三咳」令觀眾大呼過癮。
曲終之際,劇場內外被香港觀眾難捨難離的掌聲與歡呼所淹沒。本次藝術節贊助人、愛國企業家李和聲博士、顧鐵華博士,藝術節節目總監梁掌瑋女士、節目經理葉健鈴女士、市場經理周怡女士,活動協辦人徐文蔚女士、蔣崇禮先生等上臺與演職員合影留念,共話情誼。
撰稿:宋洋
採訪:王琳娜
攝影:周嘉儀、陳仲健、王好強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轉載自中國國家京劇院微信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