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劍輝之演藝歷程與粵劇史地位

2020-12-19 陳胤樸說遊戲

任劍輝之演藝歷程與粵劇史上地位,是學者關注的重點,他們客觀上肯定任劍輝的藝術,深入探究任劍輝在1950年代香港粵劇的影響力,及她在香港粵劇史上的地位。

臺灣東吳大學歷史系正教授黃兆強先生在主題演講《發「潛德」之幽光:推廣任劍輝研究的時代意義》中指出,將任劍輝的研究及藝術精神的發揚光大,對粵劇有相當啟示,同時,對促進及深化跨領域交流,如學術界、文化界的交流及對藝術推廣亦有其貢獻。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靜博士及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研究員毛小雨博士分別以任劍輝舞臺拍檔陳豔儂(1919-2002)及曾合作過的編劇徐若呆(1908-1952)、唐滌生(1919-1957)間接但深刻地折射出任劍輝不同階段的演藝歷程,也隱隱然道出任劍輝藝術成功的原因——得道者多助!

張靜博士在講題《澳門時期任劍輝與陳豔儂的合作》中講述任劍輝和陳豔儂在澳門的合作,主要是1943年9月至11月「金聲劇團」時期以及1944年10月車秀英、譚蘭卿之後的「新聲劇團」時期。從二人合作的劇目、角色、其他合作者以及澳門當時的粵劇演出生態等方面出發進行分析,可見任劍輝作為小武出身,陳豔儂作為女武狀元,但當時她們合作的重點主要在文戲方面,而合作的意義則在於同處於藝術生涯上升階段這一重要時期的她們,與其他穩固的搭檔組合一同支撐起了長壽班新聲劇團,而新聲劇團的穩定發展和廣受歡迎又促進了各人自身的藝術發展,使其在粵劇發展史上佔據重要一頁。

毛小雨博士在講題《從徐若呆到唐滌生——兩個劇作家與任白的合作與成就》中,探討劇作家徐若呆於1940年代後期為「新聲劇團」搬演的劇目,劇作情節緊湊、人物鮮明、用曲流暢、語言幽默,劇場效果好,是任劍輝在澳門和廣州粵劇演出成功的重要人物之一。「新聲劇團」演出的著名劇目有《晨妻暮嫂》(1947)和《紅樓夢》(1945)等,都使任劍輝從此聲名鵲起,紅透港、澳地區。隨後,任劍輝與白雪仙組成「仙鳳鳴劇團」,達到了她們藝術生涯的頂峰,當時著名編劇家唐滌生為劇務主任,從彩排到公開演出嚴格認真,推出了一系列的好戲,他們重視劇本創作,成熟的文學劇本創作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要從事中華戲曲對外交流研究的廈門集美大學副教授康海玲博士在她宣讀的論文《任劍輝在海外粵劇傳播史上的地位》中,指出任劍輝的戲劇實踐以及藝術理念不僅對香港粵劇的發展產生了不凡的影響,其出境展演等藝術實踐也加速了粵劇藝術的跨國家、跨地區的文化交流,推動了粵劇藝術走進其他國家的華人生活。更因為任劍輝所演粵劇電影數量驚人且大量輸出,以至新、馬、澳、美等地的粵劇從業員與觀眾都奉任劍輝的表演為楷模。

原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正教授兼研討會主席黃兆漢教授在他的論文《粵劇宗師與戲迷教主——臺上臺下的任劍輝》中,不但確認了任劍輝一代粵劇宗師的地位,更提出一個嶄新的觀點——戲迷教主。這是源於任劍輝對其戲迷的影響。

相關焦點

  • 【廣為流傳】任劍輝,白雪仙之粵劇《帝女花》
    今天推薦任劍輝先生和白雪仙先生之粵劇《帝女花》【  戲  言  說  】      先坦率的講,粵劇我看的真不多,到現在只看過
  • 戲迷與情人:任劍輝的身份建構與形象塑造
    多位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探索任劍輝的藝術,為任劍輝研究帶來了新的研究成果,包括鉤沉歷史研究、文化學的角度、文化比較、光影藝術形象與感性分享等方法剖析任劍輝的身份建構與形象塑造。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容世誠博士在講題《「誰是任劍輝?」
  • 92歲白雪仙再獲博士學位,一生未嫁專注粵劇事業,至今未忘任劍輝
    頒獎過後,白雪仙表示這不是她一個人的榮譽,這是對仙鳳鳴劇團的一個肯定,她希望粵劇這門寶貴的傳統藝術能得以繼續傳承,並發揚光大。白雪仙是一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她在粵劇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次獲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也是在於她在粵劇傳承發展方面的貢獻。
  • 痴情悽切嘅一曲《庵遇,相認》/粵劇《帝女花》以及任劍輝唱腔藝術淺析
    ,有「粵劇第一戲寶」之稱。因為有「戲迷情人」之稱嘅任劍輝,系香港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粵劇名伶,以女性身份扮演「文武生」,陪伴住大部分香港人成長。佢生前演出嘅電影超過300部,這些影片不但把任劍輝舞臺藝術啲精華部分保存下來,也創造了不少令人難忘嘅、在舞臺上不曾出現嘅角色,正是電影把她的聲、色、藝保留下來,並廣為流傳。無論系佢息影還系去世,幾十年嚟,名伶大倌地位始終不變。
  • 戲迷情人——任劍輝
    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她自幼喜愛粵劇,廣州小學畢業後十四歲那年跟隨姨母小叫天(粵劇女小武)學習粵劇。得小叫天的引薦,跟從當時廣州先施天台的全女班有女馬師曾之稱的粵劇女小武黃侶俠學藝。黃侶俠唱做摹仿馬師曾,演的是詼諧戲,任劍輝一心要走正式的女文武生,對黃侶俠的馬腔不感興趣,卻對粵劇一流文武生桂名揚之唱做極為心儀,閒時便往戲院打戲釘從中偷師學習,故當時任劍輝的身形臺步,極受桂名揚的影響,因而有「女桂名揚」稱號。
  • 任劍輝 白雪仙粵曲小調
    她自幼喜愛粵劇,廣州小學畢業後十四歲那年跟隨姨母小叫天(粵劇女小武)學習粵劇。得小叫天的引薦,跟從當時廣州先施天台的全女班有女馬師曾之稱的粵劇女小武黃侶俠學藝。黃侶俠唱做摹仿馬師曾,演的是詼諧戲,任劍輝一心要走正式的女文武生,對黃侶俠的馬腔不感興趣,卻對粵劇一流文武生桂名揚之唱做極為心儀,閒時便往戲院打戲釘從中偷師學習,故當時任劍輝的身形臺步,極受桂名揚的影響,因而有「女桂名揚」稱號。
  • 任劍輝經典名劇論析
    在任劍輝經典名劇論析這個專題下,研究對象廣闊並且涉及多出任劍輝名劇,其中《帝女花》被談得最多。多位學者在研究任劍輝經典名劇論析時切入點眾多,有從劇本寫法和藝術分析,如劉燕萍教授、羅劍創先生(《負心與矛盾——論粵劇〈西樓錯夢〉中的戲劇衝突》)、魏城璧博士與藍建欣女士(論《〈帝女花〉與唐滌生的戲曲改編》)、蘇雋先生(《論任白戲寶中男主角的「主導」與「從屬」》)、李虹女士(《春懷脈脈追思際,只在尋常聽曲時——任劍輝與粵劇〈紅樓夢〉》);有從政治歷史和文化層次,如陳國球教授、徐燕琳教授;有從故事源流
  • 【史說粵劇】《花旦王芳豔芬》
    抗戰勝利後,白玉堂組班,正式請芳豔芬擔當正印臺柱,從此奠定了她的藝術地位。芳豔芬演時如身歷其境,以其真摯之情,全神投入,情到之處悲悲切切,聲淚俱下,贏得觀眾一掬同情之淚。《多情孟麗君》一劇,她反串孟麗君女扮男裝,更覺嫵媚動人,天香館夜宿一場,有新穎的演出。故此,她演的縋浚叛薟凰ィ虺恰?P> 1949年秋,芳豔芬赴香港,與陳錦棠、羅家權、陸雲飛、馮鏡華等組。豔海棠。班。旋又與香港名伶任劍輝、新馬師曾、麥炳榮等組「豔陽天」班。
  • 從「霍小玉傳」到「紫釵記」|來自粵劇大師故鄉的紀念
    「唐任白」(唐滌生、任劍輝與白雪仙)組成的「鐵三角」仙鳳鳴粵劇團,通過這個戲,在對粵劇藝術的探索提高上,創造了一個編演互動的高效創作模式。這種互動,在唐任白最初改編元明古典時,便相得益彰,唐為任白「度身訂造」,將演員的長處用到好處,演員則進入角色,盡所能做到極致,將歷史藝術形象再現於當代。創造粵劇藝術劇作與演藝的雙輝煌。
  • 傳承發展粵劇保護大灣區共同文化遺產
    粵劇是我國的重要地方劇種之一,是廣府文化區域裡影響最大的一種傳統戲劇,它是音樂、表演、文學、美術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四百年的發展歷程使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性,是嶺南的傳統戲曲藝術精華之一,也是嶺南文化的突出代表和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藝術基礎和群眾基礎。
  • 粵劇人不可錯過的視聽盛宴即將登場
    《唐滌生》劇情簡介該劇共分六幕,截取了從《帝女花》大獲好評,到《再世紅梅記》公演這個橫切面,展現唐滌生先生從一個高峰出發,追求另一個高峰時的心路歷程。唐滌生,珠海唐家灣鎮人,著名的粵劇編劇大師他的作品辭藻秀麗,人物情感世界描寫深入細膩,有粵劇「莎士比亞」之稱,粵劇「鬼才」之譽,自創風格,好演好唱,雅俗共賞,數十年來
  • 93歲白雪仙為任劍輝辦107歲冥壽生日會,31年風雨不改如期紀念
    任劍輝是知名的粵劇演員,在粵劇圈內德高望重,她之所以有「戲迷情人」的稱號,則是在於她在粵劇中常常做「女文武生」的角色,即是反串。白雪仙初見任劍輝的時候她才15歲,當時白雪仙已經30歲了,1956年白雪仙初擔任正印花旦後初與任劍輝合作,一個飾演小生,一個飾演花旦,自此開始了天作之合堪稱絕配的演出,兩人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不只是在粵劇中合作,在電影中也有合作,之後更是共同生活,尤其是在1969年後任劍輝與白雪仙一起告別舞臺後,兩人的生活變被形容為神仙眷侶的生活,所以在1989年任劍輝離世後,對白雪仙的打擊非常大,幾度尋求短見,對人生沒有了任何的期望
  • 經典粵劇全劇《紫釵記》任劍輝、白雪仙
    任劍輝 (1913年2月4日—1989年11月29日),原名任麗初,又名任婉儀,廣東南海西樵人。
  • 葉紹德與粵劇
    葉紹德和粵劇:1949年參加音樂社,認識林家聲。1951年開始寫曲,1952年追從王粵生,代寫電影插曲,幾年間深受磨練。後由王氏介紹,拜識唐滌生,從此在粵劇班中行走浸淫。1956年薛覺先去世,在上海妹之兄顏耀林指引下整理薛氏名劇《花染狀元紅》。
  • 香港往事:任白與粵劇《帝女花》
    任劍輝 (1913年2月4日—1989年11月29日),原名任麗初,又名任婉儀,廣東南海西樵人。她自幼喜愛粵劇,先後跟隨其姨母小叫天(粵劇女小武)、有女馬師曾之稱的粵劇女小武黃侶俠、粵劇一流文武生桂名揚學習粵劇。因此,她的身形臺步又有「女桂名揚」之稱。白雪仙,原名陳淑良,1928年生於廣州。
  • 【粵·文化】粵劇名曲《帝女花》
  • 新編現代粵劇《唐滌生》正式公演
    整部劇展現唐滌生從一個高峰出發,追求另一個高峰時的心路歷程,展現他在各種壓力下,堅持藝術信念的意志,展現他與志同道合的戲壇摯友間的藝術情誼,展現他與愛妻之間外在的分歧與內心的默契,展現他在生命最後關頭的抉擇。現代粵劇《唐滌生》的創編是高新區粵劇創作的一次有益嘗試,公演信息一發布就得到了省、市各大媒體的關注。
  • 丹青筆墨為粵劇百位伶人立像
    粵劇伶人往事力透紙背「伶人身懷絕技,頭頂星辰,去踐履粉墨一生的意義和使命,春夏秋冬,周而復始。僅此一點就令人動容。」章詒和在《伶人往事》中曾有這樣的描述。在鄧小玲畫中,許多粵劇名伶的傳奇身世透露紙上。《粵劇百名伶圖》中,不少都是老一輩粵劇大師的經典絕唱,如羅品超的《荊軻》、何非凡的《西廂記》、郎筠玉的《花木蘭》、楚岫雲的《黛玉》……大都是今天粵劇舞臺上很難見到的經典。除了馬師曾、紅線女等人外,鄧小玲也畫了許多富有藝術成就的老一輩名伶,如「平喉歌伶」鄧曼薇、「青春豔旦」秦小梨、香港慈善伶王「新馬師曾」、「戲迷情人」任劍輝、白雪仙等。畫上風情萬種的名伶,往往身世傳奇。
  • 90後實驗粵劇《浮世三生夢》參加「北京故事」展演
    《浮世三生夢》用情講述「任白唐」的絕代風華《浮世三生夢》用情講述了年近八旬的粵劇大師白雪仙入夢遇到當年意氣風發的兩位老友任劍輝和唐滌生,回憶起當年一起經歷的種種往事。特別是一同出演的三部戲《再世紅梅記之脫阱救裴》、《西樓錯夢之猜書夢會》、《帝女花之香夭升仙》的故事。展現了三人間深厚的情誼,和對粵劇割捨不下的情懷。
  • 張國榮 汪明荃 《帝女花之香夭》香港粵劇電影《帝女花》
    帝女花之香夭丨張國榮 汪明荃 張國榮和汪明荃是在《帝女花》的原唱小生任劍輝紀念晚會上唱這首曲的。那晚,梅豔芳亦在臺下輕聲哼唱,眼中是那樣分明地含淚。鏡頭切換在這兩個如今已作古的人之間,好個「斷腸花燭夜」,竟有了地老天荒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