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築快樂童年——保靖縣易地扶貧搬遷獅子堡小區兒童之家示範點見聞

2020-12-25 瀟湘晨報

▲孩子們在兒童之家看書。

孩子們在玩玩具。

文/圖 特約記者 彭司進 通訊員 黃 瑩

初冬的陽光,照射在群山之下灰白相間的建築群上。12月13日,氣溫有些微涼,在保靖縣易地扶貧搬遷獅子堡小區兒童之家示範點,該縣社工協會的社工們正帶領小朋友們開展走腳印遊戲和讀書活動。一張張可愛的臉龐,一陣陣歡聲笑語,溫暖著這個冬日。

獅子堡小區是該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住有3209人,以留守老人、兒童為主。其中,學齡前37人,青少年754人,60歲以上老人466人。

今年7月,保靖縣社工協會在獅子堡小區實施「三區」人才計劃項目,新建了一所留守兒童之家示範點。

「目前我們有成長閱讀室、繪畫塗鴉室、手工製作室、娛樂活動室,還將開設心理諮詢室、親情溝通室。」該縣「三區」人才項目計劃實施負責人龍媛說道。

「每個周末我們都會開放兒童之家,讓孩子們有一個活動場所,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保靖縣社工協會會長孟祥順告訴記者。在易地扶貧搬遷小區,記者一行真正感受到了兒童之家裡的快樂童年。

每個周末,兒童之家都會按時開放;每月,兒童之家都會開展主題活動。還邀請醫生、心理學專家給家長和孩子們上急救課、心理健康課等。

11歲的賈妍小朋友正帶著自己的弟弟和妹妹參加袋鼠跳的遊戲。在嶽陽小學讀四年級的妹妹賈芳說:「之前,周末我只能待在家裡或者去找同小區的朋友玩。現在有了兒童之家,我更喜歡來這兒,和大家一起玩。」姐姐賈妍高興地說:「我最喜歡玩遊戲,這裡可以玩很多遊戲,有套玩具、猜字謎、桌球投籃等等。爸爸媽媽也願意我多來,多和大家在一起。」

在高樓密集的住宅區,放學後孩子們大多在家裡或是去同小區的同伴家進行室內遊戲,很難有機會體會到集體遊戲的快樂。兒童之家正在試著回答這一問題。「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愛。」兒童之家示範點讓社會工作者們的愛,如冬日陽光,溫暖著每一個兒童的心。

( 稿源:湘西網-團結報) ( 作者:彭司進 黃 瑩) ( 編輯:孫瑩)

【來源:湘西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居安業安身安心安——銅仁 「四安家園」助搬遷...
    12月27日,銅仁市舉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暨銅仁創建「四安家園」研討會,來自省內外的百餘名專家學者齊聚黔東獻良策,就如何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如何讓搬遷群眾實現「居安、業安、身安、心安」進行深入探討交流。
  •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承德:易遷小區新家美 搬遷群眾燃希望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承德:易遷小區新家美 搬遷群眾燃希望 2020-09-03 18:4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冷水江:打造易地扶貧搬遷「精品」安置小區
    7月3日,在湖南省冷水江市黃泥集中安置小區的搬遷戶李麗嬌,育有一兒一女,就在安置小區樓下的扶貧車間就業,說起現在的生活一臉的幸福。冷水江市把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與美麗鄉村相結合,在總體布局上實用美觀、整齊統一、布局協調,公共服務完善,各類設施齊全,環境乾淨整潔,既宜居又風景宜人,讓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儘快融入城鎮生活。
  • 既抗疫情又戰貧——懷化市易地扶貧搬遷「雙戰」紀實
    全市各級黨組織迅速行動,黨員幹部勇敢逆行,分兵把守各易地扶貧搬遷點的「家門」,築起群防群治的鋼鐵長城。 「請大家加強個人防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發熱呼吸道感染病人……」洪江市灣溪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宣傳車每天連續播報新冠肺炎防控知識,提醒群眾加強防護。
  • 中國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見聞:直播帶貨 產品暢銷海內外
    (中國減貧故事)中國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見聞:直播帶貨 產品暢銷海內外中新社貴陽9月21日電 題:中國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見聞:直播帶貨 產品暢銷海內外作者 周燕玲 王俊惠>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阿妹戚託小鎮上,身穿苗族服飾的搬遷戶陳勇慧正在新家中縫製苗族服飾。
  • 易扶搬遷圓了安居夢——婁底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之三(冷水江篇)
    —婁底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之三(冷水江篇)記者 李愛軍 通訊員 楊紋漪 餘宏2016年以來,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易扶搬遷安置住房建設2019年上半年全面完成,801戶2886人全部入住。
  • 打造「睦鄰之家」共享美好生活-——嵐皋縣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
    「睦鄰之家」管理服務工作模式,將搬遷與發展統籌、生產與生活銜接、安居與樂業同步,實現了搬遷群眾不僅「搬得出」還能「穩得住、快融入、逐步能致富」。 近年來,嵐皋縣累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9262戶30044人,佔到全縣脫貧人口的70%,貧困群眾實現「應搬盡搬」。「睦鄰之家」管理服務工作模式先後被《人民日報》、央視資訊頻道《朝聞天下》、新華網等多家媒體報導,今年10月榮獲「2020年陝西省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
  • 榆社縣婦聯會召開 「姐妹手拉手巾幗脫貧快步走」——易地搬遷婦女...
    為全面貫徹落實8月1日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榆社縣婦聯會在全縣脫貧摘帽衝刺關鍵時刻,組織全縣各鄉鎮婦聯主席、「婦女之家」示範點負責人、易地搬遷小區氣球管理員等22人赴社城鎮社城村「婦女之家」示範點、社城村鑫美園藝花圃大棚基地、榆社縣久冠服飾扶貧有限公司、惠民家園易地搬遷小區氣球發放點進行實地觀摩學習
  • 凱裡上馬石社區:以民族團結之「水」 澆灌易地扶貧搬遷幸福之「花」
    凱裡市開懷街道上馬石社區是凱裡市最早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社區之一,作為易地移民安置點的上馬石小區共安置了來自凱裡市13個鎮(街道)和跨行政區域搬遷移民2138戶9007人。移民主要以少數民族居多,佔搬遷總人數99.7%。
  •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安居樂業奔小康走進西藏那曲市色尼區易地搬遷安置小區的平措次仁家,伴隨一陣「嗒嗒嗒」的聲音,他正忙著在縫紉機上趕製工藝品,「搬出大山,住進新房子,還有了新活幹,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 看易地扶貧搬遷,「搬」出美好新生活
    張小喜告訴記者,5年前,他的老伴兒突發腦梗,從此癱瘓,考慮到給老伴看病拿藥、日常護理等事宜,2017年,張小喜拆除了老家的舊房,拿到拆遷補償後,搬到了縣城裡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益民小區5期。走進張小喜的家中,客廳乾淨整潔,廚房裡整齊排布著白色的櫥櫃,臥室裡的衣櫃和床都是新定製的,衛生間裡坐便、洗手池,屋裡的各種家電一應俱全。
  • 蔣家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困難群眾——共享團圓 喜迎新春
    春節臨近,開陽縣蔣家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高掛的紅燈籠、嶄新的春聯洋溢著歡樂、喜慶的氣氛。元月20日,由東湖社區聯合中國建設銀行開陽支行共同舉辦的「同吃年夜飯、歡喜過新年」活動在這裡舉行。開陽縣委副書記童祖強、副縣長段紅蓮出席活動,向搬遷群眾送去新春的問候與祝福,並與300餘名搬遷群眾歡聚一堂,同吃團圓年飯,共度一個熱鬧歡樂的別樣新年。受縣委書記王啟雲,縣委副書記、縣長李仕勇的委託,童祖強致新年賀詞。
  • 雲南省首部反映易地扶貧搬遷的電影《安家》圓滿殺青
    9月3日,雲南全省首部反映易地扶貧搬遷的電影《安家》在靖安新區完成了最後的拍攝任務,圓滿殺青。的拍攝中,配合劇組拍攝一個反映搬遷群眾自己的心聲和對黨和政策感恩的鏡頭,該場景也是整部電影結束的畫面。導演金琛告訴記者,用這樣的一個記錄性鏡頭來結束整部電影,更能反映搬遷群眾對易地搬遷扶貧政策的感恩之心。
  • 同圓「安居夢」 共築「幸福家」 ——黔南州婦聯全力推進「新市民...
    每天晚飯後,我都去小區和大家學習跳銅鼓舞,這樣的生活是以前都不敢想的。」這是12月10日,三都縣雪花湖移民搬遷安置點67歲的石奶奶在聆聽省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蔣耘在雪花湖繡娘之家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後發出的感慨。
  • 昭通全景拍攝,今天殺青,附雲南首部易地扶貧搬遷電影《安家》背後故事
    經過近20天緊張拍攝,今天(9月3日)下午,雲南首部易地扶貧搬遷電影《安家》在昭通靖安新區殺青。根據知名作家沈洋中篇小說《易地記》改編,由王言英、黃慧怡、沈洋、沈力編劇,龍虎風雲(北京)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乾倫擔任製片人,著名導演金琛執導,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得主娜仁花和知名演員範雷、劉珈彤、盧映、鄭昊、邵峰等實力派演員加盟主演的易地扶貧搬遷題材電影《安家》,經過半年籌備,8月17日在全國最大跨縣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靖安新區正式開機拍攝。
  • 寧蒗:讓易地搬遷戶家家有副「金扁擔」
    就在瀘沽湖大道兩旁和縣城東過境線之間,分布著3個配套完善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截至2019年底,先後有全縣各鄉鎮的2808戶易地扶貧搬遷戶,共12717人成了這個新城區裡的「新市民」。(資料圖)寧蒗縣城易地扶貧搬 遷三期項目「幸福家園」,共入住了1506戶、6603人。(2020年7月9日攝)「全縣完成了10400戶、4.2萬人的易地搬遷任務。搬遷規模佔全市的90%,搬遷人口佔全縣農業人口的18.3%。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797戶、20405人。」吳紅武說。
  • 貴州岑鞏:易地扶貧搬遷點開展「新市民·追夢橋」愛心託管志願服務...
    據介紹,這是縣愛心支教聯合會聯合大坪同心社區組織開辦「新市民 ·追夢橋」愛心託管志願服務進社區活動,通過開辦「愛心託管班」給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孩子做輔導 。  「我們社區聯合團縣委組織開展了愛心支教活動,目的是為了提高孩子們學習成績,陪伴他們度過一個充實快樂的假期,同時也給搬遷戶減輕家庭經濟負擔,讓家長們放心、安心的在外就業。」大坪同心社區團支部書記劉芝兵說。
  • 萬人小區成了幸福家園——宣威市復興佳園小區搬遷入住周年記
    復興佳園小區是宣威市唯一一個易地扶貧搬遷萬人以上的安置區,安置了來自宣威市24個鄉(鎮、街道)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共3773戶、12495人,於2019年11月建成,12月20日全部搬遷入住。
  • 易地扶貧搬遷中務實忠誠的發展改革人
    始終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現實需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要之舉,將「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的理念貫穿於安置區選址、安置模式選擇、安置房及配套設施建設、後續產業發展和服務管理等各項工作,實現了佔全省八分之一、全市一半還多的9224戶33695名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的目標。
  • 雲南臺易地搬遷紀錄片拍攝組走進富寧
    4月1日,雲南廣播電視臺易地搬遷紀錄片到富寧易地扶貧搬遷安康小區開展拍攝,圍繞該縣的易地搬遷安置、產業發展、群眾就業、社區管理等一系列脫貧攻堅的突出成績,進行採訪和拍攝。攝製組以紀實拍攝手法從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入手,以來自板侖鄉龍洋村達甲村小組鄧廷豐搬遷戶,在脫貧攻堅政策的引領下,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搬遷進城安置,不僅結束一直住在大山危房裡生活的歷史。同時,還華麗轉身變成了城市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