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正俊-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答案在這裡!

2021-01-11 夏正俊工作室

我聽過最冤屈的一句話是:「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可有人又說:「好人一生平安,好人得好報。」這是怎麼回事?我突然之間迷惑了,我們到底是要做壞人還是做好人呢?

前幾天,有一位朋友突發心臟病,我和其他人急忙的把他送到了醫院重症監護室……

01

在監護室門口等候的間隙,眾人們說起了這位朋友的發病原因和過程。

原來,這位朋友先前就有心肌炎,但並不嚴重。可是前一段時間,因為一點家庭瑣事,他在眾人面前和老婆大吵了一架,讓他感到很沒面子,重重傷了自尊。接下來的幾天,都一直悶悶不樂。就在前幾天,這場心臟病突然發作,可把一家人給嚇壞了。

聽其家人說,這位朋友人非常好,平時就是個直性子,待人爽快,愛打抱不平。所以很多事,有一點看不順眼,情緒就會上來,把自己氣得不行。

因此,家人一致認為,以後一定要顧慮下他的情緒,不能再讓他生氣了。

無獨有偶,在等候區與其他病人家屬閒聊時,得知有好幾個病人竟然也是因為心臟病,才進入重症監護室的。

一位大姐說到:「我媽也是的,對別人總是掏心掏肺,從不耍心眼,就是性子太急,想做什麼事,馬上就得要去做,做不了就會心煩氣躁。她身上不止心臟病,還有糖尿病,現在,一家人擔心死了,不知以後怎麼辦。」

又有一個大哥說到:「我爸也是心臟病,剛做手術裝的心臟支架。人也非常好,愛憎分明,從不願意虧欠別人,就是脾氣特別大,唉!」

我聽著聽著突然意識到,人的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個人的性格脾氣,帶來情緒上的波動,由「急火攻心」,從而帶來身體的一系列不適。

人都是好人啊!為什麼這樣人的氣性這麼不好呢?

有人說,沒心沒肺,活著不累。有時候,我們對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因此會想得太多。想太多的人就會活得辛苦,因為太容易被別人的情緒所左右。

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好人」和「壞人」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來理順一下我們長期以來自以為是的想法。

02

想一想,幾乎每個人都自認為是好人,都有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和一套處事的法則,認為自己所做之事都是理所當然。如果有誰自認為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壞人,就會時時受到良心的遣責,惶惶不可終日,那是活不久的。

所以,問題的根結就在於,每個人對自己的定位是否精準,是否合乎道理。

因為一個人出生的環境和經歷,會影響其價值觀的建立,以至於造成後來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說到底,是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標準。

由此,就會造成一系列人事衝突。輸的一方面說,好人心善又軟難做,真冤呢!另一方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處,活該!

其實,「好人」與「壞人」的標準就是: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在中國儒學經典《論語》一書中,有一個詞曾被提及一百多次,那就是「君子」。可以說,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更是中華民族的道德典範。

君子,在古代本有國君之子的意思。因從小便受到理想和人格的規範教育,個人修養堪稱楷模。因此,「君子」一詞後被引申為才德出眾之人的統稱。而「小人」則成了與其對立,具有濃厚諷刺意味的反面角色。

關於君子和小人的論述,《論語》裡有一話講的比較全面透徹,讓我們從中可以受到了很大的警醒,這就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03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人怎麼才算坦坦蕩蕩?怎麼才能坦坦蕩蕩?

你還別說,細細想來,內心還真有一點點隱隱作痛的失落,猛然發現,自己離坦蕩還真有一段距離。

為什麼?因為我們發覺,我們內心承載了太多的欲望和壓力,從而帶來計較、攀比、委曲、憤恨等一系列心理負作用,這讓我們在生活中痛苦掙扎,艱難前行。就如同喪失了尊嚴的貴族,破罐子破摔,失去了靈魂,迷失了自己,很難做到坦坦蕩蕩。

慢慢地我們發現,原來,一個人真正地坦坦蕩蕩,其實就是心安理得。

我們再來反觀自己的行為,很多時候都很難做到心安理得。

有的人對人直爽,掏心掏肺,這種做人的方式是非常可取的。但這種初心,容易被「等價交換」的一念之差所迷惑跑偏。就自認為「我對別人好,別人應該也會對我好」。

可是,這只是常態,有的人會「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有的人則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不會有走心的回應,或在輕重緩急上和施予人會有不同的方式。

就因如此,施予人沒有得到及時的回應,就會怨恨對方,越想越氣。以至帶來情緒上的波動,抑鬱滿懷,偏離心安理得的心境越來越遠。時間久了又不能釋懷,就會勞心傷神,帶來身體上的病痛。

大多時候,我們做事的初心都是好的,往往走著走著,就會因欲望而產生執著,又不能及時內觀自己,一切歸咎於身心外部,心胸就會越來越窄,越來越卑微。

基於這種情況,有的人,在外人看來,表面是一個多情多義的「好人」,但很難覺察他內心因得不到滿足時的「暗流湧動」。長此以往,帶來的結果只有自傷,這也是所謂「好人不長壽」的最大癥結。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其實,一切的問題,都來源於我們自身。我們要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君子、好人,打破「好人不長命」的怪圈,一切都要從我們自身找原因,從自身做起,對出現的任何問題,都要想得清,看得開。

04

把一切問題想清、看開的唯一方法就是:至誠,不自欺。

那有人說:「我這人非常真誠,但是往往最容易受到傷害,這到底是為什麼?」

事實上,有人自認為的「真誠」,並不是真的「真誠」,只是「實誠」罷了。

因為,「實誠」惑於表象,「真誠」忠於內心。忠於內心就是不自欺。

為什麼有的人總容易上當受騙,無怪乎這三隻種答案:

要麼是看到了好處,內心放棄了堅守,迷惑於表象,落入「欲望」的陷阱。

要麼只遵從表象,確實也做到了真心付出,但沒有沉下心來深思表象背後的道理,只知「陽」不知「陰」,不懂「陰陽激蕩」的效應,說白了,就是單純。這就屬於沒有誠於自然規律。

第三種說的是一種天意,人力所能做到的都做到了,但還是出現了不測。這和孔子「盡人事,聽天命」的本意是一樣的。其實,「盡人事,聽天命」就是「想得清、看的開」的終極法則。也是誠於天地,誠於自己的至上「心經」。

我們經常和別人計較、攀比,這都是不誠和自欺的表現。想一想,我們出生的環境和不同的人生經歷,就必然造成和別人不同的價值觀,由此帶來的天賦秉性,就會各不相同。

以他人為鏡,反照自身的缺陷,慢慢來提升自己,無可厚非這是積極的一面。可有人卻一定要偏執的拿自己和別人比試一翻,表面看上去是不甘落後的表現。其實,心術不正,不誠於自己,產生了妄念,自欺欺人。

心胸狹隘的人,看到別人的好,就會產生強烈的忌妒,內耗心力,損人不利己,長此下去,就會失去身邊的朋友,成為「孤家寡人」。煩惱和不安也會接踵而至。意志薄弱的人則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有時,會被打擊的「一蹶不振」。

記住,人各不同,我們要忠於自己的內心,一切問題從自身找原因。不要和別人比,要和自己比,從中慢慢找尋提升自己的趣味所在。做真實的自己,盡人事,聽天命,這才是走向快樂人生的不二法門。

以上種種,都是所謂「好人」的各種弊病,他們原本心思細敏,卻變成了心胸狹隘的多愁善感。別人的心寬體胖,也成了「沒心沒肺」「壞人」的象徵。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萬事萬物都要遵守自然的規律,一切都要以合理為標準,無可無不可才行。

由此可知,我們看來的「好人」,在老天爺的眼裡有可能就是「壞人」,因為他表面仁慈,內心卻不屬於自己,暗傷天理。

有的「壞人」在老天爺眼裡卻是「好人」,因為他真實做自己,有原則,張弛有度,收放自如,順從天道。只是表面看去,「心太硬,藏心機」。

所以說,「好人不長壽」,是因為他不是真正的「好人」。「壞人活千年」,因為他不是真正的「壞人」。我們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想清,看開,成為真正的好人,方能快樂無憂。才能得其德,得其壽。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如何理解?
    我想沒聽過這句話的人怕是沒有了,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們要做好人,然而,當村裡某個老人去世後,往往會有長輩說:「這麼年輕就走了,唉,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吶!」那麼,如何理解「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這句話呢?
  • 「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這句話說對嗎
    「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這是在民間非常流行的諺語,不知何年何月由誰說的,中年以前,覺得這句話一點不合理,甚至於認為是一句不符合人道的廢話,就是老百姓的渾話,現在有點年紀了,細細品來,所說的還真不假。
  • 俗話說「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有道理嗎?
    古人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句話末學從來沒有懷疑過。但民間還有一句俗話說:「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這句話看起來好像跟上面那句話意思相反,雖然讓人感覺有點不舒服,但一定有它的道理,否則也就不會流傳下來了。
  • 「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在延禧攻略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有很多人吐槽說,延禧攻略整體看完後,不免會給人一種——「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的感覺。先拿最簡單的繡房宮女青蓮來說,這小女子,沒有壞心眼,傻傻的,天真心腸善良…但是…卻屢次遭受欺負,還被陷害當過替罪羊,最後死的也是悽悽慘慘戚戚…單不說這個小宮女,她到是只有一個「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正面證實,畢竟她沒有活到很久,想後續變壞進行反面證實也沒了機會不過,正反都有的例子那倒是有個嫻妃娘娘來典型印證——嫻妃娘娘一開始的形象特點以及人設那可謂是心靜如止水
  • 為什麼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難道壞人真的沒報應?(讀完受益終生)
    而且,好人還經常鬥不過壞人,歷史上壞人害死好人的例子實在屢見不鮮。  於是大家普遍感慨:真是好人不長命,禍害留千年。於是對做好人失去信心。  那麼,真的是好人早死,好人沒好報,壞人長命卻沒有報應嗎?當然不是,否則就沒有天理了。
  • 從古到今,「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怎麼理解?
    從古到今,我們形容一個人的時候都會以「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這句話來表示。事實上人的壽命只有百歲之多,何來千年之久?但如果看看秦檜和和珅這樣的人,你就會明白什麼叫做壞人活千年了。這些人雖然已經死了幾百年了,但歷史上卻一直有他們的惡名,這樣的人在老百姓的心中豈不是活了上千年甚至更久呢?
  • 民間俗語: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古人為什麼這麼說?
    在現如今人心叵測的大環境之下,如果單單的只用好壞來衡量人的話,那麼大抵就分為,心裡充滿陽光的好人和內心陰暗的壞人。而民間俗語有句俗語: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古人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對複雜的人心失去了希望嗎?還是有另外的原因?好人不長壽的說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的戲劇《冤家債主》。在現在的社會中,有多少人人敢說自己是真正的好人,當然,這不是在貶低各位。
  •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原來答案是這樣!
    但總有很多人見到一個現象就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這會讓他們懷疑這是否符合因果循環,甚至否定因果循環。其實啊,不是這樣的,善惡有報是需要一個時間去積累的,並不是一步到位的,一開始便說了,沒有人能脫離得了因果循環,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而已。就像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醞釀過程,這些事情也不會例外,但就具體而言的話,我們一起來看看修佛之人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 我奶奶說: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
    他兒子出車禍的時候,我奶奶就說:「這都是報應啊,讓他糟蹋人,糟蹋牲口,毀青苗,作孽太多,自己癱了也還不上,這是又報應到子孫身上了。」當年他是生產隊隊長,那時候地頭長,像除草、舒苗、給棉花打叉這種活,早起開始,一人一壟,從這頭忙那頭基本也就中午了。送飯的人就把飯放到地頭上,幹到頭就能吃飯,有時候活輕鬆,只是臨近就幹的差不多,飯筐都近在眼前了,人們準備加把勁快點忙完吃飯。
  •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世俗人常說「好人有好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但也有人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這前後的矛盾反差也大了點,到底哪個更有道理一些呢?要我說,都對。但是,一定要仔細釐清其中的細節才可。首先來說,好人,什麼叫好人?扶貧濟弱,悲天憫人的人算不算好人?敬天敬地,言如春風的人算不算好人?是不是都算?
  • 俗語說「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其實你可能誤解了好人的意思
    中國傳統的道德氛圍歷來是揚善抑惡,古語有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但我們知道,有很多古訓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在崇尚仁愛的傳統文化背景下,有這樣一句話"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這是在勸我們不要做好人嗎?聯想到生活的現實,或許很多人都認同"不要隨便做好人"的觀點。
  • 農村諺語「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意思這樣解釋
    農村諺語「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意思這樣解釋文·段宏剛以筆者理解,「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生理上的年限,壞人要比好人長壽。二是指影響力上的年限,壞人留給後人的影響要比好人長遠。
  • 俗語: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經過數千年的洗滌,依然那麼有道理。農村有一句俗語:「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這句話真是令人氣憤,同時也表達了世界的不公。 好人不長命,禍害活百年。對於一些因疲勞而死亡的好人來說,這是一個感嘆。
  • 好人真的是「不長命」嗎?
    中國有句老話叫「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還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按照這個說法,做好人、有善心的人就太憋屈了,要真是這樣,那人類走到今天,好人應該是存在不下去了。其實,人生在世難免被人欺騙、欺負,但為什麼是「好人不長命」呢?首先「好人」未必是好人,芸芸眾生,純粹的壞人或好人都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在善惡之間的灰色地帶。這也符合生物學的規律,不然人也繁衍不到今天的規模。
  •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世界是公正的嗎?
    目前為止有1400多個答案,高贊的答案多少有些消極。其中有個答案這樣說到:擁有「傳統道德感」的女生死了,「奮勇救人」的男生也死了。只有畜生還活著,而且預計也會安然的活下去。評論中提到,隨著受害者的死亡,有些證據會失落,甚至有可能,這個施害者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 佛教:善惡到頭終有報,為什麼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
    可是這句被人傳頌的話,又怎麼解釋有一些活在世上的好人,行善積德一輩子,最後卻不長命?而有一些禍害做了之後,卻導致千萬年都遺傳,這又該怎麼說法呢?今天就來解釋解釋。其實這些因果輪迴,都脫離不開自身發展,「福禍無門,惟人自召」要想認清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佛教:為什麼「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看佛陀是怎麼說的
    《涅槃經》有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在佛教當中,最講究的就是因果,所謂「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實際上就是一個因果關係。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善於惡之間的果報,就好像影子一樣,始終追隨著我們。
  • 佛教:「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到底是什麼原因?
    可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們的身邊,常常會有另外的一種聲音:好人往往不長命,而那些「作惡多端」的人卻多年「長盛不衰」,甚至還越活越滋潤,逍遙自在得很,這又是什麼原因呢?不是說好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嗎?那麼,這裡的「時候」究竟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是真正的「時候」呢?
  • 佛教:為什麼「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看完恍然大悟!
    所謂的「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並非因果有誤,而是我們並沒有真正看清因果。本篇文章,小編從佛法角度為大家解析,希望大家能建立正知正念,從中受益。首先,我們大家要明白的是,因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主要包括前世、今生、來世,即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佛家有首偈語: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 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這位江蘇老人用行動反駁
    近些年來,網絡上經常流行一些負能量的事件和言論,例如「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遺骸」、「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等等,負能量滿滿。但是我一直相信受聖人之道教化千年的中國社會不會就此走向自私自利的可怕境地,畢竟以「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為治國理想的道家文化一直都被主張世界大同的孔孟之道壓制。據江南晚報報導,12月3日,江陰市84歲的陳杏妹老人,跳入河中救起鄰居家3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