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新增6家國家一級博物館
現代快報訊(記者 胡玉梅)近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在官方公眾號上,公布了《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無錫博物館、徐州博物館、常熟博物館、鎮江博物館等6家博物館晉升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樣一來,江蘇共有13家博物館成為國家一級館。
-
江蘇宿遷玻璃博物館,中國第一家玻璃廠誕生於此,民族工業自強史
,就誕生在江蘇宿遷的駱馬湖畔。目前,在宿遷建成了一家玻璃博物館,裡面就靜靜地講述著這段歷史,以及中國玻璃的曲折發展故事,故事內容耐人深思。,三臺山國家森林公園南側800米處,目前建成一座叫「晶世界」的玻璃博物館,這是宿遷的一處網紅景點,博物館裡很多夢幻玻璃的場景,拍照頗為好看,是一處攝影佳地。
-
中國千年科舉歷史,數哪個地方的人最能考?浙江人名列前茅
科舉考試發明於隋,肇始於唐,迄於宣統,總計1200年歷史。根據搜集整理的歷代科舉成績,一起看看全國到底哪個地方的人最能考! 唐代的科舉遠沒有後世科舉成熟,更有點類似三國南北朝時期的察舉推選制度,平民子弟要中進士難如登天。唐代科舉首現「學區房」概念,唐代進士基本集中在北方,包括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在唐代,北方的黃河流域才是「中原地區」。尤其是唐代自武則天起,一直有兩個政治中心:一個是長安的西都,一個是位於洛陽的東都。而進士數量最多的前兩名:西都就在關內道,東都就在河南道。
-
市民俗博物館新徵5000多件紙質文書 科舉夾帶有上萬字
⑥ 洛陽網8月6日訊 洛陽民俗博物館新徵集到5000多件紙質文書,包括契約、金蘭譜、結婚證、科舉考試試卷、藥單、殃書(註:人死後,家人請風水先生驗看死者,書寫死者的生卒年月等,以定入殮、出殃、發引、破土、下葬的時間
-
江蘇南京百戲園客棧預訂-熙南裡文化街區一家院子裡能聽戲的民宿
院落裡的戲臺聽流行歌、西方曲,卻難得正兒八經坐下來聽上一折中國戲。入園林,江南庭院深深,戲臺上唱著緩慢的古老故事;臨著「甘熙宅第」,是中國現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平民住宅。如今成了民俗博物館,藏有剪紙、皮影戲、絨花等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百戲園客棧步行300米至夫子廟當地小吃街,臭豆腐、冰糖葫蘆、鴨血粉絲、雞汁回滷幹,赤豆小圓子,豆腐腦,還有街邊的小酒館…...
-
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奇妙夜,江蘇刷館攻略看過來
5·18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江蘇各地博物館推出「夜遊」大餐,刷館不必朝九晚五,看展可以不止館內。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博物館的夜是什麼樣?03《霓裳中國》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秀,從服裝圖案形制、鳳冠製作工藝、以及整體復原妝容髮型進行復原藝術再現。04更有特展「融·合:從春秋到秦漢——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多元和包容」及「水韻華章 博物館文創展」,給觀眾帶來一場文化盛宴。
-
【講堂】廢除科舉是新舊中國的分水嶺?
著名學者劉海峰教授登上嶽麓書院講壇,縱論「千年科舉與中國傳統文化」。持續存在1300多年之久、被廢止100餘年,科舉制的功過如何?它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千年科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千年科舉通過中國傳統文化,在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科舉是儒學的制度建設。因為有科舉制度支撐,儒學才會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幹或者說主體。漢武帝建元元年,詔舉賢良方政直言極諫之士,只有董仲舒的對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出名。
-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是何意思,有誰獲得過他們成就如何?
在中國古代有科舉考試的歷史上,能夠連中三元的人可以說是屈指可數的,在中國封建社會中最鼎盛的明清時期,能夠連中三元的人也不過才四個人,明代二人,清代二人。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
-
「江蘇網絡文學谷」落戶南京秦淮 打造文化產業新地標
中國江蘇網7月30日訊 江蘇是文學大省,也是網絡文學大省。7月30日上午,江蘇網絡文學谷授牌儀式暨江蘇首屆網絡文學高端峰會在秦淮區南京科舉博物館舉辦。2017年,江蘇網絡文學出版產業營業收入超過10個億,約佔全國近十分之一。
-
博物館一改高冷麵孔,新方法連接新觀眾——古老文物,就該這樣時尚...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萬程鵬攝中國江蘇網訊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觀眾」。有心人會發現,這些年博物館一改高冷麵孔,開始用各種手段連接公眾,通過現代科技、創意活動和文創產品,幾百歲、幾千歲的文物變得時尚又年輕,吸引越來越多的新觀眾。如今,逛博物館也和看電影、旅遊一樣,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
又是一年高考季——淺談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
高考加油中國古代的科舉制也是寒門學子入官為仕的重要途徑,歷史上也誕生了眾多通過科舉成為名臣良將的案例,可以說科舉制是中國選賢任能制度的一個裡程碑。中國的科舉制初創於隋朝,隋朝之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吏選拔採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度」,即各州郡推薦本地的人才,並分為從「上上」至「下下」共九個等級,以此作為吏部授官的依據。這種吏製造成的結果就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到了隋朝,隋文帝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度」,開創了科舉制。
-
第四屆中國自駕遊與房車露營大會開幕(圖)
第四屆中國自駕遊與房車露營大會開幕(圖) 2017-09-22 19:47:1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湃
-
晨辰和你聊文博——走進江蘇鹽稅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我們能看到當時煮鹽的過程。如今,博物館的庭院內還真實地還原了北宋熙寧年間煮鹽的盤鐵,是按連雲港出土的盤鐵仿製的。漢代煮鹽用很深的牢盆煮海水,這裡的盤鐵是用滷水煮鹽,滷水比海水含鹽量多,產鹽量高。
-
【魅力江蘇】雕刻歷史傳承文化——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尋珍
它肇始於1300年前的中國,開創了人類複印技術的先河,承載了難以計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傳播史上起著無與倫比的作用。揚州,是中國雕版印刷術的發源地,也是國內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藝的城市。2009年,以揚州為代表的「中國雕版印刷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古代的科舉與官職
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它的確立是從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開始的。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揚帆起航
2020-11-22 11:14:01 來源: 中國江蘇網 舉報
-
文獻中的科舉與明清社會生活
遊人在江蘇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內參觀匾額。從科舉與歌仔冊的視角,我們可以直接了解(而不是通過文人的作品間接了解)科舉同鄉土社會的關係。從《新刻金姑看羊劉永新歌》等歌仔冊,我們可以看到,鄉土社會成員有通過科舉改變生存狀態的可能和願望。這是科舉同鄉土社會關係的主要方面。另外,歌仔冊涉及的科舉的某些細節可以說明,科舉在鄉土社會是生活裡常見的事物,鄉土社會成員對科舉是相當熟知的。
-
四川適合自駕遊的大峽谷,沿途的景色十分優美,門票也免費
這是經過數億年的地質變化形成的大峽谷,層次分明的山體褶皺,兩側的壁立千仞感覺安靜險峻,整體外觀像巨龍在峽谷裡奔跑,這也是自駕遊時視覺上最享受的旅行,從漢源到金口,還是由金口往漢源,皆是會為一路上景色驚嘆不已。
-
近代社會的轉型:科舉制度廢除,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1905年9月2日,遲暮的清政府頒布了這一詔令,意味著曾經在中國延續了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徹底走到了窮途末路。但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好事,科舉制度的廢除,是中國邁向近代化進程中的一個裡程碑,給當時的中國社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