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烤圈:燒烤店老闆不能說的秘密,中國人怎麼花式吃生蠔?

2021-02-16 燒烤圈

前不久,丹麥駐華大使館在微博稱,丹麥的生蠔長滿了海灘,向中國網民發出「緊急求助」信息。爬滿丹麥海灘的太平洋牡蠣、高大上西餐廳裡的貝隆生蠔,其實都是牡蠣旗下的幾個品種。

 

牡蠣的種類,幾乎跟蔬菜一樣多。牡蠣的發音,就像在和大海親吻。牡蠣的吃法,光想想就讓人垂涎。

兩廣人民稱牡蠣為「蠔」;香港人為了區別蠔豉(幹的蠔肉),於是在「蠔」前邊加了個「生」字;「蚵仔」又是閩南、臺灣人充滿鹹濕味的稱呼;膠東半島稱之為「石蠣」「海蠣子」;浙北沿海城市又稱之為「蠣蝗」……可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蠔」。

 

豐腴的蠔肉,是來自海洋的饋贈。翻開古書,我們發現,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殖牡蠣的民族。遠在漢朝已有關於養蠔的記載,明朝鄭鴻圖著《業蠔考》中,對延綿至今的撬竹養殖法已做過詳細的敘述。

蠔苗會被拴成一串,掛在一支支竹竿做成的樁子上,養在出海口附近鹹淡水交界的蠔田裡。竹竿上拴著線,沉浸在海水中或有三五年了;順著線一拉,水底幽幽地升起一串如同巖石般的東西,在出水的一剎那手感陡然變得沉重——又是一年秋風送涼,正是它們肥壯的時候。

 

▲圖轉自知乎叫嚎Oyoyster

 

由於海域緯度、水溫、含鹽量、藻類密集程度等生蠔生存環境條件不一,不同地區吃生蠔也不盡相同。

 

 

「他們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精緻的手帕託著蠣殼,頭稍稍向前伸,免得弄髒衣服;然後嘴很快地輕輕一動,就把汁水吸了進去,蠣殼就扔到海裡。」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當我吃下帶濃烈海腥味的生蠔時,冰涼的白酒衝淡了生蠔那微微的金屬味道,只剩下海鮮味和多汁的嫩肉。我吸著生蠔殼裡冷涼的汁液,再借暢快的酒勁衝下胃裡,那股空虛的感覺消失了,我又愉快起來。」

——海明威《流動的盛宴》

 

生蠔固有「海中牛奶」的美譽。由於生蠔生活海域的不同,不同國度的人,口味也有差異。歐美人喜好莫泊桑筆下「開殼即食」那樣簡單粗暴的生吃,力求蠔肉原生的滑美,混雜細膩鹹腥的衝擊。搭配的檸檬汁,既不喧賓奪主,還可提升鮮甜。到法式餐桌上,又追求唇齒間隱約的「銅味」或「礦石味」。

 

知乎上有人記錄第一次生吃牡蠣,連同汁水一起將那滑溜溜的軟肉吸進嘴裡時,耳旁「仿佛聽到了海水扑打著沙灘的譁譁濤聲,還有輪船行駛而過嘟嘟的汽笛聲」。

 

嘴裡是鹹中略帶腥的味道,卻不讓人生厭。咀嚼一兩下後開始出現一絲微甜,隨之口舌不斷生津。咽下肚裡時,「感覺嘴裡呼出的都是海風的氣息」。

但是,學歐洲人對蠔生吞活剝大快朵頤,對大部分國人來說常常是種折磨,所以「生吃」並不討喜,國產的生蠔一般不生吃

 

稱霸全(燒)中(烤)國(攤)的生蠔做法還得屬蒜蓉碳烤生蠔啦。個兒大的生蠔肉質飽滿鮮嫩,往裡擱上蒜泥、青蔥、紅辣椒,澆上稀釋過的海鮮汁,既防燒焦又味鮮。

 

 

放在爐火上燒烤,看著蠔肉慢慢縮小,不斷吐出汁水,發出滋滋聲響。蒜泥焦香溢滿唇齒之間,配上溢出的鮮美汁水,一口咬下去美滋滋。悶熱炎夏,和朋友圍坐大排檔,烤上幾個生蠔,不亦樂乎。

稍北的海域,海水水溫略低。水冷則生蠔質地爽脆,嚼著不黏糊,可帶勁兒啦。

 

在北方吃生蠔的最家常做法是蒸煮。在山東海蠣海鮮小豆腐是一道特色的漢族小吃。將泡發的黃豆碾磨成豆漿和豆渣,切碎茼蒿或蘿蔔,再加入海蠣子,滴點辣椒油,慢慢地攪拌,也可以根據需求,添上蝦仁、蛤蜊等小海鮮,小火慢煮而成。

 

 

渤海之濱的遼寧大連蘿蔔絲海蠣包子蔥燒海蠣子炸蠣黃……吃法各樣,都是心頭好。把吃文化融在當地方言裡,說話都有股「海蠣子味」。

炸蠣黃則是大連及其他遼寧、山東沿海城市的特色吃法。海蠣子用料酒稍微醃製一下,裹蛋液之後粘澱粉直接下鍋,外焦裡嫩,香鮮兼備。

 

 

 

汕尾紅海灣,海水中蘊含著豐富的浮遊微生物,正是適宜蠔類生長的風水寶地。肥,美,碩大,正是紅海灣所產蠔的特色。一團晶瑩瑩白亮亮圓滾滾顫巍巍的蠔肉躍入眼帘時,幾乎所有人的咽喉都會不自覺地上下運動。

潮汕地區城鎮常有小市集,街邊排滿了流動小攤。油炸的香味瀰漫,走鬼忙碌著,擁擠的行人圍著小攤,等候著蠔烙。當地人食蠔偏愛小而肥,吃起來更鮮嫩,這也是蠔烙的最佳選擇。

番薯粉打漿,包裹蠔肉,可以減緩高溫下的迅速縮水。放入平底煎鍋,烙到兩面焦黃,還要保持蠔肉生嫩,汁水飽滿,不失鮮味。蘸上魚露提鮮,入口外焦內嫩,脆嫩兼備。

 

 

在盛產蠔的地區,為了長期保存和食用,人們也不得不絞盡腦汁想出種種辦法。廣東人過年必吃的傳統菜餚「好市發財」(蠔豉髮菜的諧音)則用蠔豉製作。

 

蠔肉煮熟之後攤晾在竹篾上曬成金黃色,便成了蠔豉,其色澤滋味都會變得更濃,和香菇、髮菜、豬肉一道燜,更是不可多得的一個特色佳餚。

 

做蠔豉時,煮蠔的水濃縮而成的副產品是蠔油,因其滋味極鮮,逐漸成了粵菜常需的傳統鮮味調料。

 

 

說來有趣,吃完蠔肉的蠔殼,嶺南人並未將其「拋屍荒野」。《廣東新語》中記載,「蠔殼為之,一望皓然」。蠔殼是嶺南最常見的建築材料,多用泥土混合蠔殼堆砌,講究的則用糯米伴食用鹽攪和,或者生蠔殼拌上黃泥、紅糖、蒸熟的糯米,一層層堆砌起來,異常堅固。

 

一些大戶人家,利用蠔殼打磨成薄片,製成蠔殼窗。那些隱隱透過窗的明亮,會像淺海處靛藍和煦、斑斕交織的陽光嗎?

 

東莞蠔崗貝丘遺址距今有5000多年的歷史。它處於鹹淡水交界處,因而成為生蠔的聚集地,蠔崗便由此得名。蠔殼牆廣東順德和深圳沙井也有類似的遺蹟保留。蠔文化遙遠又悠久,被留存在這些牆體裡,被匯聚在石灰巖和生蠔跨越千百萬年的礁體上。

 

 

 

小個子的生蠔還有很多吃法。閩南地區蚵仔煎,在鐵板上譁地敲出個雞蛋,連同木薯粉攤成蛋餅,撒上爽口時蔬,煎成外酥裡嫩的模樣,出鍋後澆上甜辣醬,軟嫩脆香不油膩,甜辣中帶鹹,撩撥人的味蕾。

民間有種說法,鄭成功收復失土時缺糧,急中生智,就地取材,將蚵仔、番薯粉混合煎成餅吃,流傳後世,成了風靡小吃。

 

除此之外還有歌謠云:「東石蚵仔煎,鼻味也過羨。」可見晉江南部沿海小鎮東石的蚵仔煎也早已聞名遐邇。泉州民間也有句諺語:「肥蚵肥韭菜。」蚵仔煎在閩南和臺灣,做法和配料略微有差,不過大抵是「一脈相承」。

 

 

泉州惠安,有一種地道的海味小吃叫浮粿。泉州人的浮粿模具常有6個角,象徵著六六大順。將海蠣、地瓜粉、米漿附上蔥和蔬菜,調製成稠稀適中的浮粿團,放入熱油鍋裡,炸至脆皮金黃。趁熱吃,海蠣勁彈不黏,融合著蔬菜的鮮甜可口,餘味無窮。

 

 

和嶺南人對蠔的熱衷類似,從食材再到建材,遠在約1000公裡之外的泉州人對蠔,也可謂物盡其用。

 

蠔會分泌像水泥般的物質將自己牢牢固定在石頭上。建於公元1053年的宋代泉州萬安橋(又名洛陽橋),則利用這種物質的特性來加固橋墩,造就了一座歷經大風大浪屹立近千年不倒的名橋。

泉州蟳埔蠔殼厝也是富有傳統特色的地道民居,體現「出磚入石」的建築技藝。先民繼承了「閩越族」拾蚵殼拌海泥築屋而居的遺風,建成早期的蚵殼厝。蚵殼相互嵌套,排列於牆體之上,上用紅磚砌成窗框,下配花崗石牆基,灰白紅構成了一組富有美感的貝飾古民居。

 

蚵殼大而中空,壘砌在一起。這樣的牆冬暖夏涼。閩南尤其是泉州的海風雖然凜冽帶著鹽分,也不能摧垮這種牆。

 

 

據當地人說,是海裡像螃蟹一樣的生物,埔是平地的意思。在狹窄的小巷裡穿梭,宛如步入了迷宮。堅硬的牆體些許部分早已殘缺,瓦礫上冒出的雜草卻增添了幾分生機。

 

這些民間藝術大師嚴謹而又隨意的作品、蕩滌著「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蚵殼厝在慢慢減少,但作為文化的見證,又永遠留在了閩南建築的史冊裡。

 

在海峽對岸,臺灣地區蚵嗲和泉州的浮粿「異曲同工」。「嗲」在閩南語中是「塊」的意思。港口市鎮常用韭菜和小海蠣肉做餡料,外裹麵粉油炸至酥脆,後可根據個人口味佐以醬料。

 

 

「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淡水小鎮,一格子的蚵也不過才賣兩三塊錢新臺幣,兩格的分量就夠煮一大碗湯,夠我們全家四口人喝。蚵仔湯不算是什麼難弄的料理,從超市到傳統市場,蚵仔隨處可見。」

——秦惟宸《蚵女》

 

秦惟宸的文章《蚵女》李行的電影《蚵女》,都反映了20世紀70年代臺灣地區吃蚵文化。蚵女,顧名思義,就是採蚵、賣蚵的女孩。

 

「約莫十歲的女孩兒,打著赤腳,永遠穿著一身破舊的校服……見了人也只是捧起木盒揭開蓋子,用試探的眼神問對方要不要買她盒子裡分成一格一格、去了殼堆成幾小堆的蚵仔。」

 

▲電影《蚵女》劇照

 

蠔仔烙、蚵仔煎、生炒明蠔、香煎金蠔、藕香蠔豉、鮮蠔豆腐、蠔油牛肉、鹹菜煮生蠔、蠔豉燜豬手、火腿燉蠔豉、豬肉蠔豉湯、地魚蠔豉節瓜湯……

 

不計其數以蠔入菜的佳餚遍布各沿海城市,吃出一條長長的海岸線,吃出千年的飲食文化,在另一層面又折射了各地的地域文化。

 

生蠔是個過濾器,也是收藏家。它一生不停地過濾海水,把那片海域的特性與精華也記憶在身體裡。品嘗生蠔,等於經歷過這個地區的海,想來也是一件蠻浪漫的事。

 

牡蠣的英文名叫「Oyster」,莎士比亞曾用「The world’s mine oyster」比喻夢想得以實現的世界。也對,在中國人眼裡,吃就是一大人生夢想,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這些蚵、海蚵、海蚵仔、海蠣子、海蛤蜊、左蛤、蠣黃等,是中華民族對蠔的暱稱;那些生吃、水煮、香煎、軟炸、生曬、蠔油、蠔豉等,是中華民族對蠔「夢想」的追尋。

相關焦點

  • 燒烤店老闆不能說的秘密,中國人怎麼花式吃生蠔?
    ▷圖轉自知乎叫嚎Oyoyster由於海域緯度、水溫、含鹽量、藻類密集程度等等生蠔生存環境條件不一,不同地區吃生蠔也不盡相同。當我吃下帶濃烈海腥味的生蠔時,冰涼的白酒衝淡了生蠔那微微的金屬味道,只剩下海鮮味和多汁的嫩肉。我吸著生蠔殼裡冷涼的汁液,再藉暢快的酒勁衝下胃裡,那股空虛的感覺消失了,我又愉快起來。
  • 臺中夜市上的海鮮燒烤,老闆直接幫你處理好,螺肉和生蠔隨便吃
    而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臺灣街頭的海鮮燒烤,說到海鮮小編還是挺羨慕臺灣的吃貨的,因為臺灣的海產是比較豐富的,所以海鮮的價格也並不是那麼貴。
  • 因為新竹路這家燒烤店,我為說白天不能吃燒烤道個歉
    有生之年,總會狹路相逢,也終於不能倖免。如果不能倖免,不妨吃一頓燒烤。夜晚,或白天。火極一時的中國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裡問到,什麼能讓世界上所有的生物聞風喪膽?答案,就藏在燒烤攤前的笑容裡。我愛吃燒烤,一周必吃三次。也可能是因為地域情節影響的我,我常和身邊的朋友說,我的身體裡流淌著的是燒烤的基因。
  • 沒吃過這家京味燒烤店,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吃過燒烤.
    憑藉一串小腰就稱霸燒烤界江湖開到南京短短幾個月就天!天!爆!滿!甚至半夜12點店裡還在叫號!企業CEO、富二代把豪車開到店門口眾多明星也頻頻來打卡!心管可是正宗北方燒烤,沒吃過不要緊,因為你一吃就會愛上它!
  • 這家專做生蠔的燒烤店,19.9元一打生蠔的原因
    這家專做生蠔的燒烤店,19.9元一打生蠔的原因.是因為老闆想遇到更多「蠔情」的朋友開一家溫暖的店遇一群溫暖的人面對生活的壓力,我們有所解悟在一座城市之中沒有什麼比燒烤更具煙火氣息與人情味了霞浦有這樣一間燒烤店專門收留深夜孤獨的靈魂
  • 太原燒烤排名又要重新洗牌了!只因為這家店來了!老闆免費請你吃燒烤!
    √明明是一家燒烤店非要裝成咖啡館√這家店拽到中午不營業√老闆更是霸氣到免費請你吃以為自己走錯了店!這確定不是一家咖啡館嗎?沒有一點燒烤店的煙燻味,反而很舒適很愜意!羊腰只能說超讚!羊腰子就要大口大口的吃,處理的挺到位,不愛吃腰子的捧油也可以勇敢嘗試!男孩子的最愛喔!
  • 燒烤攤,才是中國人的深夜食堂!
    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燒烤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頓。店老闆名叫小二哥,他性格豪爽,嗜酒如命,經營這家燒烤店已經有多年了。儘管烤蠶蛹在很多人看來已經相當重口味了,但對於在東北經營燒烤店多年的老闆小軍來說,他更中意的是蠶蛹的另外兩種形態。 每年的秋天,躲過燒烤攤一劫的蠶蛹迎來了成年,就變成了東北人常說的「撲稜蛾子」。
  • 永星一幫「臭男人」的霸氣燒烤店!今日開業吃多少送多少!
    石獅一幫「臭男人」開的燒烤店白天打籃球,晚上賣燒烤不得不說,手藝還真不差住在泰禾邊上的小夥伴發來情報,石獅這家新開的「川派燒烤」,每晚飄香半條街,老闆還大有來頭!「永星籃球」相信不少石獅球迷都知道,他們的幕後大boss,正是這家燒烤店的老闆。「白天打籃球,晚上聚在一塊吃燒烤。這是兄弟們的日常,乾脆自己開一家,省得每晚不知去哪吃!」燒烤店說開就開,但味道卻不輸任何一家!老闆說:「籃球打得好,燒烤也不能輸,靠實力說話才是本事!我們家的做法和別人不同,不易上火也更衛生!」殺到後廚求證!
  • 88元秒100隻湛江生蠔!老闆用15年的燒烤手藝,帶你5.8折嗨吃全場!
    人民公園對面這家新開的夜宵店,老闆之前開了15年燒烤店,現在帶著一身手藝來到南寧,開業一個月,就用好味道圈住了一波又一波回頭客。老闆果然豪爽,開業福利帶你壕吃全場:全場菜品打5.8折,或秒殺88元get100個生蠔!答應我,這波神仙羊毛一定得薅!
  • 燒烤吃得好,蘸料不能少
    2不論吃什麼,怎麼吃,在哪兒吃,燒烤攤都是擁有高度自由的場所,跟火鍋一樣,除了食材,蘸料也是反應一個城市性格的要素,為了讓燒烤愛好者更快速領悟到各地燒烤的精神內核,我們決定由近至遠,從一些燒烤攤上的蘸料下手。
  • 上過CCTV的木屋燒烤,就在處州府城,4.8折開吃!
    9月27日正式開業 聽到這個消息的食探吳彥祖立刻就拉上小沉前去木屋燒烤尋找他的「人生美食」///燒烤作為中國人的「深夜食堂」來說,用簡單的烹飪方式就足以開啟令人滿足的「宵夜江湖」。而要說這李家木屋燒烤的出名之處,那就不能不提它的傳奇故事——木屋燒烤秉承著「做健康烤串」的理念,開創出烤串新模式,脫穎而出成為了央視的推薦品牌!
  • 燒烤圈:酸菜海鮮火鍋配東北燒烤才叫過冬!來這家小店一次就被勾住了魂!
    這家逼格滿滿的燒烤店就在興盛路,有興趣嗎?不知道下次去吃會不會遇到被我安利而來的你?燒烤圈:乾貨丨燒烤撒料的精準配方,千萬要收藏燒烤圈:炸串醬料做法和配方燒烤圈:選址就像相親一樣,燒烤店選址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燒烤圈:解鎖 烤箱料理這 50 條血淚經驗, 烤著吃也能很健康!燒烤圈:中國燒烤江湖之 —— 舌尖上的齊齊哈爾烤肉!!
  • 中國燒烤地圖,到底哪裡的人最愛吃燒烤?
    到了雲南昭通這地方,燒烤攤上,一定要豪氣,大手一揮:老闆,來個50串。50串?你可千萬不要被嚇到,雖然這數量是有點嚇人,但實際上這一般不過是把把燒的起步價。因為把把燒,講究的就是一口一串,對於經驗豐富的吃串人來說,50串也就是50口而已。
  • 中國燒烤哪地強?南來北往都上榜,這幾個地方燒烤有生之年一定要吃...
    、湘、徽八大菜系,炒、爆、熘、炸、烹、煮、燉等多種做菜方式,使得中國菜幾乎可以滿足每一個中國人的胃。很多人都慕名來吃小二自助燒烤,每晚都爆滿,喝酒擼串,感受人生。 烤茄子 宜昌「茄子妹」燒烤 說到燒烤素菜,茄子肯定要佔一席之地,考的滋滋冒油的茄子鋪上厚厚一層蒜蓉
  • 這家深圳燒烤店裝修設計很nice,味道更是一絕
    深圳燒烤店裝修設計白天也開門的燒烤店這家燒烤店燒烤中午11:30就開門營業,大中午突發奇想想吃燒烤的人可不少。深圳燒烤店裝修設計中式chic裝潢說到chic,人們第一時間都是想到韓式或是歐美的小資。這家燒烤店同是小資,但卻是融入了中式風格的小資。淺色木製的桌椅一眼看過去就很有質感,能讓人似乎瞬移到僻靜的山莊裡,有禪意又不失溫暖。手掌大的大生蠔老闆端上來的時候,四個生蠔把盤子佔據得滿滿當當,每個生蠔幾乎都有一個巴掌大!
  • 燒烤的噁心黑幕:心管大腰子生蠔......
    「水心管」:泡發過的,肉厚價格還便宜,能多出數一倍,燒烤店多用,自己泡不出來,用火鹼泡過再拿雙氧水漂白的,但用量不大,吃了也沒事,烤的時候多放孜然、辣椒麵,比原汁的味更好。「原汁的」:自己家吃的天然牛心管:
  • 一家讓我們停止拍攝的燒烤店……
    店內環境是工業復古風,金屬感桌椅、復古壁畫、就連自行車老闆也敢往牆上放!球形玻璃罩燈像極了媽媽記憶裡的煤油燈,還有暖色燈光+彩色玻璃。小龍蝦經過去頭處理,完全不用擔心衛生健康問題,敞開吃就好啦~剝開蝦殼是白裡透紅的蝦肉,吃起來肉質緊實,鮮香滿分每一口咀嚼,蝦肉的鮮味都在口腔裡迸發出來,一吃就停不下來!吃完小龍蝦,擼串安排起來!老闆二話不說給晶晶遞來一束串串花~老闆也太懂吃貨小仙女的心了叭!
  • 福州這個走鬼燒烤攤,自封「天庭首席」!附福州燒烤地圖…
    當然阿龍只是福州燒烤江湖的一個縮影也許你沒吃過阿龍家的燒烤但茫茫福州燒烤江湖總有一家擁有你念念不忘的味~「老闆,先來一打生蠔,五瓶冰啤!」這種吼叫在肥龍生蠔店裡經常能聽到,這裡基本沒服務,環境又雜亂,點菜全靠吼,但這就是真真的大排檔啊,深夜食堂的生活氣息!
  • 資深擼串老司機的口袋燒烤店,這家店才是夏夜的正確打開方式!
    味道也跟尋常吃到的不同,是店家自己醃製的,很入味,又帶點淡淡的甜。最喜歡這種認真的店,不像很多燒烤都是買一整包現成的奧爾良腿打發客人,生氣!怎麼可以這麼香脆,烤得正好的饅頭片,一點都不吸油。外層裹了砂糖又撒了芝麻,好完美啊,這應該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饅頭片!
  • 廈門這家吃了15年的燒烤店,還有兩天就不開了,許多人在關門前趕來吃…
    不管是春夏秋冬燒烤店裡總是繚繞著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