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檔餐廳,米其林也只能自愧不如,這類菜館你知道嗎

2020-12-27 旅人探遊語

高檔餐廳的定義很模糊,其實在普通的大眾看來,無非就是吃飯的環境好,菜品消費高,還極有可能吃不飽。所以,如果不是月入過萬的高消費人群的話,基本上去這類餐廳的機會非常少,偶然去一次也極有可能是因為一些商務宴請或者是應酬所需。

米其林餐廳

報團旅遊,可能是我們去這些高檔餐廳的最為經濟的形式。目前國內有很多旅行社,為了提升自己的服務質量,吸引顧客的抱團興趣,一改之前比較差的團餐風格,改而選擇了與高檔的酒店合作。雖然說,處於旅行社的效益考量,你很可能無法自行選擇更為高檔的菜品,不過總得來說也是一次非常不錯的體驗。

米其林餐廳

高檔餐廳中,比較為常人熟知的應該還是米其林星級餐廳。不管是收各種電視劇、電影、還是網絡推文的影響,人們總愛將米其林的星級與進餐費用掛上鉤,能進米其林星級餐廳隨意消費的人,也就成了我們常人中的「人上人」。

米其林餐廳菜品

前段時間,各位「各位名媛」拼團的時間可真是鬧得沸沸揚揚,他們其中有一項拼的就是高端酒店的下午茶,但其實之後有很多視頻拍攝者去品嘗下午茶,會發現一個共同點,價格是很貴,但是菜品的質量與價格是成反比的,這也就讓我們原本酸的心稍微平復了一下。

私房菜館

其實,現在的很多富人們,都已經不再以去米其林的餐廳為榮了,他們的目光早已轉向了一些以新中式為裝修風格的私房菜館。這些私房菜館,相比於以往的米其林來說其實是更為隱蔽的,有些甚至是只針對特殊目標群體開放的,並且在地理位置上,他們也通常會選擇比較安靜,相對偏僻的地方,因為這樣,客人無論是接客還是賞景都有一個比較私密的場所。

私房菜館菜品

對於菜品而言,私房菜館往往也更具優勢。他們一般還是會以中餐為基底進行創新,然後搭配上精挑細選的食材,配合上因顧客限定而帶來的時間充足,每一道菜都可以說是十分精美的。當然,至於價格,可能還是得靠大家自己去挖掘挖掘了,因為,我也很想去,但是我不知道位置。

相關焦點

  • 知道米其林餐廳嗎?就是做輪胎的那個米其林
    小鎮似乎沒什麼名氣,但是每年的速度節卻人山人海,全英國甚至世界各地的賽車和車類愛好者都會聚集於此,共享盛事。這幾天報姐作為車盲,跟著米其林看熱鬧也看的特別興奮,畢竟現場大部分賽車都用的米其林Pilot Sport競馳系列車胎,對車來說,就是很牛逼的跑鞋了。現場很燃,到處是草垛的味道,你能感受到英國的古老優雅和賽車狂野的完美結合,氣氛超讚。
  • 知道香港這20家平價米其林餐廳 你就是朋友圈的美食達人!
    每次去香港,不是麥當勞就是麥當勞,再高端點的就只是翠華而已啊,可是,香港有多少好吃的你們知道嗎?
  • 預訂日本米其林餐廳的那些事兒
    擁有米其林星星最多的東京,也是富商、政要和名流聚集最密集的地方。包括米其林餐廳在內的一些高檔餐廳幾乎成為了富豪們的飯堂。4。 熱門餐廳效應造成的訂位死循環。我的一個朋友認為,像Quintessence這類在日本食評網 tabelog排名前幾位的餐廳,長期以來一位難求。
  • 它是米其林餐廳「硬菜」,有著抽象的菜名,在中國卻是「廉價品」
    中餐和西餐,如果拿來比較的話,你覺得哪一種「更勝一籌」?每個人的看法都可能不同,關於美食的比較意義不大,要知道中華美食和西方佳餚都有著各自的特色,在我們看來中餐更符合我們的口味,同樣的,在他們眼裡西餐才是他們的心頭愛,這點無可厚非,畢竟這還需看個人的口味,著實是很難分出個高下來。
  • 美食界最有權威的米其林餐廳,消費一次要多少RMB,你知道嗎?
    大家都知道,米其林星級餐廳在全球的知名度,是相當高的。現在的人,一聽到這三個字,第一反應不會想到它是做輪胎的,想到反而是它那貴得要死的餐廳。米其林最早誕生在法國,之前,是對旅遊、美食介紹的一本雜誌;現在,是對全球餐廳進行星級評判的一個機構。
  • 一個蛋撻頂你一天的飯錢,米其林星級餐廳真的值得嗎?
    食物有路邊小吃,也有頂級餐廳的經典美食。路邊小吃廉價便宜,分量足,而頂級餐廳食物精緻美觀,環境優雅,但食物價格昂貴。如米其林餐廳,這裡的食物價格昂貴,但很多人都願意提前預約品嘗,那麼在米其林星級餐廳吃飯真的值得嗎?
  • 在澳門|有18家米其林餐廳你知道嗎?
    18家米其林星級餐廳幾十家米其林推薦餐廳從街頭小吃到精緻餐廳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沒有的它不僅曾獲得「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稱號今年更是全面開啟了美食年這裡的美味,就算去十次也吃不完啊!它是全世界米其林餐廳最密集的地方,有18家米其林星級餐廳,米其林推薦餐廳更是有幾十家,從茶樓到精緻餐廳、街頭小吃應有盡有。
  • 閩菜餐廳 首次米其林榜上摘星
    海西晨報 記者 謝曉婉閩菜系餐廳首次在米其林榜單上摘星啦!近日,《2021 上海米其林指南》榜單正式公布,從廈門走出去的、以閩菜為特色的餐廳遇外灘獲評一星。這也是米其林進入中國後,首家上榜摘星的閩菜餐廳。
  • 一家不打招呼就不好吃的米其林餐廳
    鹿園新華路店四年前開張不久就去吃過,蠻失望的(點擊可見),後來一直沒有提起興趣再去試,沒想到後來拿星拿到手軟,浦東店也連年一星……前兩天在陸家嘴晚餐,正好有機會來試試這間炙手可熱的米其林餐廳,或許這兩年人家進步了呢?
  • 上海米其林指南122家餐廳完整名單,我們吐血整理出來了!
    以及C大不禁想問,加上嵩山路的蘭亭,選4家如此相似的本幫小菜館入選米其林,真的有必要嗎?代表中高檔中餐館入圍的有老吉士、綠波廊、揚州飯店、上海老站和文興酒家。然而點進去之後C大卻發現,這哪是完整名單,只不過是得到米其林星星的餐廳名單而已。稍微有些良心的公號附上了必比登性價比之選。
  • 米其林餐廳的女性菜單,從不標價格,這不是性別歧視嗎?
    如果你為了泡妞而帶妹子去米其林餐廳,你會體驗到從未有過的用餐體驗,但同時,你的錢包也很可能會變癟,因為妹子點餐的時候,永遠不知道她到底點了多少錢。當你走進餐廳後,服務員就已經給你準備好了對應的菜單,男性將會拿到一份綠色的菜單,代表著自然真誠,女性將會拿到一份白色的菜單,代表著純潔高貴沒有煩惱。這就是米其林餐廳的理念,男性負責買單,女性負責貌美如花,真是一次愉快的晚餐。
  • 為什麼米其林餐廳的女性菜單從不標價格?
    米其林餐廳與日常餐館之間的區別就像是將Fendi復古手袋與菜場貨架上的購物袋進行比較。 它意味著難得的就餐體驗,所以無論如何,在享用米其林後錢包都會被洗劫。 但如果您是一位女士,您可能從一開始就無法知道這頓飯到底會花多少錢。
  • 你只知道米其林?在澳洲這些頂級的「帽子餐廳」不可不去!
    你可能是普通的美食愛好者,聽說過不少米其林餐廳的傳說;或者是頂級的吃貨,親自到訪過不少的米其林餐廳親自體驗舌尖上的享受,大家都知道「米其林」
  • 這些日本米其林餐廳,訂位比壽司之神還難
    ,就常有人找到我:能幫忙訂壽司之神嗎?擁有米其林星星最多的東京,也是富商、政要和名流聚集最密集的地方。包括米其林餐廳在內的一些高檔餐廳幾乎成為了富豪們的飯堂。4. 熱門餐廳效應造成的訂位死循環。我的一個朋友認為,像Quintessence這類在日本食評網tabelog排名前幾位的餐廳,長期以來一位難求。
  • 澳門竟然有18間米其林星級餐廳,你知道嗎?
    它是全世界米其林餐廳最密集的地方18家米其林星級餐廳幾十家米其林推薦餐廳從街頭小吃到精緻餐廳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沒有的它不僅曾獲得「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稱號今年更是全面開啟了美食年這裡的美味,就算去十次也吃不完啊!
  • 米其林說這是上海最好吃的 30 家餐廳,你怎麼看?
    那麼下面這些,就是今天新鮮剛出鍋的上海米其林餐廳完全榜單以及我的評論音軌,看看你摘過多少顆星星了?  比起這一顆星星,倒是更希望新開的大董美國分店可以登上《紐約米其林指南》,不是說要老外承認我們會做菜,主要是澄清一下陳皮雞酸甜雞左宗棠雞跟真實的中餐沒有太大關係。
  • 這 4 招幫你挑到心儀的東京米其林餐廳
    我們找到了一位米其林餐廳狂人——暢銷書「這世界,只是一個食堂」的作者範琛老師手把手教你在東京挑選米其林餐廳。同時,他還推薦最適合新手造訪的東京米其林餐廳。米其林三星狂熱崇拜者可以吃這幾家怎麼在「米其林官網」找到有用的信息如果你是窮遊,這些餐廳可以試一試預訂餐廳的 Tips如果你是三星餐廳的狂熱崇拜者?
  • 為什麼米其林星級餐廳在中國這麼少?瞧瞧米其林怎麼說!
    目前米其林紅色寶典在世界各地都收錄了很多餐廳,所以米其林寶典也成為外國吃貨尋找美食的必備書籍。但令人困惑的是中國菜號稱世界三大美食王國於法國菜,土耳其菜齊名,但在中國的米其林星級餐廳還很少。那麼為什麼米其林星級餐廳在中國這麼少呢?目前在大陸被收錄在米其林紅色寶典的中國城市只有上海,廣州而已。顯然更多有地域特色的食物,如四川,湖南,西安的美食並沒入米其林的「法眼」。
  • 米其林說這是上海最好吃的 30 家餐廳,上海人真的服氣嗎?
    那麼下面這些,就是今天新鮮剛出鍋的上海米其林餐廳完全榜單以及我的評論音軌,看看你摘過多少顆星星了?  比起這一顆星星,倒是更希望新開的大董美國分店可以登上《紐約米其林指南》,不是說要老外承認我們會做菜,主要是澄清一下陳皮雞酸甜雞左宗棠雞跟真實的中餐沒有太大關係。
  • 為什麼高檔餐廳開始用茶搭配美食?
    正如理髮店和健身房開始提供紅酒和雞尾酒一樣,越來越多的酒吧和餐廳開始為顧客提供茶。雖然偽雞尾酒仍然流行,但倫敦的很多高檔餐廳開始轉向了另一種非酒精類飲料:茶,並開始用茶搭配美食。其中就包括米其林星級餐廳Fera,最近該餐廳推出了一整套以茶搭配美食的菜單。這一趨勢來源自消費者對非酒精類飲料的渴求,以及對新的味覺體驗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