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潛陽封髓丹臨床實戰運用!

2021-02-22 醫品閣

第一篇:潛陽封髓丹在臨床上的運用

作者:姚偉  

指導:吳榮祖

摘要:潛陽封髓丹是溫水潛陽法的代表方劑,本文從潛陽封髓丹的產生及組方開始,分析了該方是對「陽密乃固」、「天一生水」等理論的具體詮釋,並用具體的病案說明之,說明對溫潛法的掌握對於理解和把握溫陽大法的重要意義。關鍵詞:中醫;溫陽派;火神派;溫水潛陽;潛陽封髓丹;天一生水;陽密乃固;相火;命門;


        吳榮祖老師系溫陽派大家吳佩衡先生長孫,著名的「吳附子」傳人,雲南省著名中醫。吳榮祖老師在繼承家傳附子的運用經驗的同時,精於傷寒六經辨證及內經經典的研究,對命門水火、六經氣化等理法有體會較深,臨床上運用溫陽派的溫水潛陽法,靈活廣泛運用潛陽封髓丹,以之調控人身水火坎離的變化,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筆者有幸跟吳老師臨證數年,現將自己管窺之得整理如下:離位之相火一直被歷代醫家所關注,對其的認識及其治療理法提出了若干種不同的說法,比如李東坦把離位之相火稱之為「陰火」,認為「陰火」多為脾胃氣虛或元氣損耗所致,「陰火」被其視為「元氣之賊」,治療上多以「甘溫除大熱」之法益氣瀉火治之,如補中益氣湯中「少加黃柏……瀉陰中之伏火」,「更加黃芩……」等。

朱丹溪在繼承東坦的相火為「元氣之賊」的基礎上,續以「損有餘而補不足」的路數,倡「陰常不足、陽常有餘」論,方以降火為主,佐以滋陰,如大補丸、三補丸等降火,大補陰丸、四物湯加知柏等降火兼滋陰治之。趙獻可認為知柏天冬一類苦寒損胃傷腎,對陰虛火旺者只宜以六味丸「壯水之主,以鎮陽光」;雷龍之火有「得水則熾、得火則滅」的特點,「唯太陽一照,火自消滅」。故需用八味丸,以地黃滋養水中之火,以桂附直入腎中,溫補天真之火,雷龍火方可得引之歸原。

鄭欽安將虛寒和實寒均歸納為「陽虛」,而陰虛所致的虛熱和外邪所致的實熱均歸為「陰虛」,各有其診斷指標。對符合「陽虛」指徵的離位妄動之雷龍火,認為用藥必須扶陽抑陰,如不扶其陽,更滋其陰,則為雪上加霜。桂附類藥力能補坎離中之陽,火旺而陰自消。對治療陽虛之陰火妄動,宜納氣歸腎、溫水潛陽,特製潛陽丹(附子8錢、龜板2錢、砂仁1兩、甘草5錢)和封髓丹(黃柏1兩、砂仁7錢、灸甘草3錢)等方治之。此兩方雖然臨床療效佳,但因其中之龜板與黃柏,以往被醫家視為滋陰要藥和降火中堅,雖然鄭欽安先生在《醫理真傳》也對黃柏在封髓丹一方中的藥性作出了點評,但仍然容易被後學視之為滋陰降火類藥,不易理解其扶陽抑陰的理法,在臨床上容易被誤解而錯誤加減,導致臨床療效的下降。

吳老師在深刻把握扶陽抑陰法理法的同時,臨床上習慣將潛陽丹和封髓丹兩方合一,對其加以補充完善,獲得較佳的治療效果。現臨床習用的「潛陽封髓丹」組方如下:制附片100克;炙龜板15克;砂仁10克;炒黃柏4-10克;肉桂15克;細辛6克;骨碎補15克;白朮15克;生龍牡各20克;紫石英20克;灸甘草10克。與鄭欽安的潛陽丹方相比,從原來8錢(24克)增加到了100克,附子用量的大大增加,突出加強了本方的溫腎補命火之功效。潛陽丹中龜板原來2錢(6克),現在增加到15克,而且改為灸龜板,增強了潛陽入陰、鎮攝虛火的功效,而又降低了對部分中焦虛寒者脾胃功能的不良影響。封髓丹中黃柏原用1兩(30克),現改用炒黃柏,減其量為4-10克,在瀉相火、堅陰氣、調和水火的同時,也是防止其過於苦寒而損傷陽氣的一種做法。

方中肉桂,色紅,入血分,在增強附子溫養命門火的同時,可直補少陰君火,心之君火得旺,如日中天,陽光所至,陰霾不起,「離照當空,陰霾自散」。此為桂附類藥「引火歸原」之根本原因。細辛,味辛,性溫,善走十二經脈,疏風散寒,通痺散結,發鬱火,散水氣,用在此方旨在搜提裡寒,既可激發腎陽,又可貫通相火下行之三焦通道,為相火回位開闢道路。骨碎補,味苦,性溫,善補骨節傷碎,腎主骨,骨碎尚可補,可見其封腎補骨之功,故常用於腎虛腰痛、腎虛久瀉、耳鳴耳聾、牙齒鬆動等症。用於此方中即是為增強腎水之秘藏功能而設。白朮:健脾除溼,補益脾土升提中氣,補土伏火。龍骨、牡蠣:龍骨能斂戢肝火,斂火安神、逐痰降逆。陳修園曰:龍得天地純陽之氣,龍屬陽而潛於海,能引逆上之火、泛濫之水而歸其宅。今兩者同用於此方,一在天為龍,一在海為介,取其潛鎮,導龍入海之意。

紫石英:味甘,性溫,具有補中氣,益心肝,通血脈,鎮墜虛火使之歸元之功效。灸甘草:蜜炒甘草,仍取其補中焦,補土以伏火之意。從潛陽封髓丹的整個處方構成來看,始終抓住腎水虛寒、相火越位這一病機來溫水潛陽,由於組方嚴謹,配合得當,此方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潛陽封髓丹除了針對上熱下寒,諸竅上火明顯,能有效地溫腎水潛鎮越位相火外,還可大量運用於臨床內科諸多雜證。所謂疑難雜證,多於久病,治之不當或失治,波及多個系統的症候群,有器質性和功能性錯雜的病理反應。對此,中醫治療一定要以治本為主,調整陰陽,以平為期。若僅注重標證的治療或所謂對症處理,是難以從根本上扭轉病機,收到遠期療效的。

據筆者不完全統計,潛陽封髓丹可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發熱、汗證、失眠、牙周炎、結膜炎、乾燥性鼻炎、慢性咽炎、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復發性口瘡、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症、銀屑病、白塞氏症候群、乾燥症候群、過敏性紫癜、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症候群、糖尿病酮酸中毒、甲亢、便秘、痔瘡、前列腺肥大、尿路感染、煩躁、耳鳴痤瘡、蕁麻疹、末梢神經炎、三叉神經痛、面神經炎、偏頭痛、腦萎縮、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症、美尼爾氏綜合症抑鬱證、心臟神經官能症、結核病、心臟早搏等四十餘種西醫疾病。患者只要臨床四診,有上實下虛的腎陽不足、相火不潛證侯時,均可臨證選擇使用,常獲佳效。

此方在臨床的廣泛運用根於對「天一生水」的深刻理解:所謂「天一生水」者,即為一坎卦之意:一陽爻潛於二陰之中。可理解為先天命火潛於腎水之中,方為腎之功能。鄭欽安《醫理真傳》:「天一生水,在人身為腎,一點真陽,含於二陰之中,居於至陰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種子也。」此「一點真陽」之命門火須潛於水中,腎水方得溫,腎之氣化功能方能正常進行,腎之陽氣為人體五臟陽氣之本,水溫-木升-君火主位等一系列臟腑功能方能正常運行。《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

「陽密乃固」之「陽密」,指的亦正是指此先天命門火須潛於水中,腎水得一,水火包融,方能蒸騰氣化,五臟之正常功能方能以此為根正常完成。如果陽不能密,「兩者不和」,則「若春無秋,若冬無夏」,正常的人體陰陽世界正常循運規律被打亂後,天不為天,地不為地,穩定平衡狀態被破壞,諸疾必然紛起。知此理者,方可明溫水潛陽法可治大量疑難病之機。所以以潛陽封髓丹為代表的溫水潛陽法正是要將這離位的先天乾之一陽重攝於水中,保證命門火深固秘藏於腎,以達到這「陰平陽密」的最佳生理狀態。現舉筆者所觀察到的吳榮祖老師臨證數案,以說明之:


1)抑鬱症:陳XX,女,48歲,2003年12月18日就診,一年前因丈夫與父親一周內突然死亡,又遭遇下崗,造成患者焦慮,驚怕,多次自殺未成。經省精神病院診斷為「抑鬱證」,住院西藥治療效不顯。刻診:憂鬱,焦慮,多疑,不與人交往,不多講話,畏寒,神疲乏力,胸悶氣短,失眠,面發青,背部骨蒸盜汗,腰痛,記憶力下降,小便灼熱,舌胖大紅嫩,苔少,脈沉細。方:川附片100g,灸龜板15g,細辛6g,焦柏9g,砂仁10g,肉桂15g,骨碎補15g,炒白朮15g,生龍牡各15g,灸麻根15g,灸遠志10g,白花蛇舌草20g,烏梅5枚,續斷30g,益智仁15g,甘草6g 五付


   2003年12月25日二診,服上方後諸症皆減,守前方再進。此後數年均守潛陽封髓丹加減治療,半年後,情緒明顯好轉,背部骨蒸感消失,腰不痛,臉色恢復正常,大量減少西藥量。恐懼感消失,性格改變,可與人交流,諸症均改善。1年後恢復正常狀態,至今5年均未復發。


        按:現今公認的抑鬱症診斷標準所規定的主要症狀,其絕大部分屬於中醫「虛證」範疇,以心、腎二髒虧虛為主,兼有肝鬱症狀。肝的生理功能包括調暢全身氣機、保證情志活動得以正常進行。肝的疏洩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經絡通利,臟腑、器官等的活動正常和調。而肝的調暢氣機、調達情志的功能依賴於肝之清陽的溫升,肝陽之根本又在於腎之溫水。黃元御《四聖心源•天人解》:「肝木即腎水之溫升者也,故肝血溫暖而性生發。」故遇此心腎陽虛、相火不潛,兼有肝寒鬱滯之症,以「陰平陽秘」立法,投之以潛陽封髓丹,引火歸源,腎水得溫,肝木方升,情志調暢順達,「精神乃致」,此遣方之深意耐人深思。


2)頑固性失眠
        李某某,女,45歲,2007年6月17日初診。患者嚴重失眠一年,一年來經多方求治無效,患者神疲乏力,煩躁、心悸、口乾,飲水不解渴,曾久服六味地黃湯、酸棗仁湯等方效不顯。舌嫩紅,苔薄白,脈沉細,寸略旺,兩顴紅。投以潛陽封髓丹川附片100g,灸龜板15g,細辛6g,焦柏9g,砂仁10g,肉桂15g,骨碎補15g,炒白朮15g,生龍牡各20g,灸遠志10g,益智仁15g,灸甘草10g 五付,6月23日複診,效大顯,由原來通宵難眠改為可入眠4-5小時,心悸、口乾均得改善。守此方一月後,諸症息消。第二年因感冒就診,一直未復發。


        按:吳老師曾說:「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失眠者,多由陽不能歸於陰為多見。『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入夜不寐,多乃相火不潛於腎水之中浮起而擾神。神無以守舍,寐之安有哉?」失眠因陰陽失調,心腎不交為主要病機,治法重在引火歸源,使其水火既濟,自然神安寐安。下元虧虛,腎火妄浮,容易導致心腎不效而失眠。本例因腎陽虛相火浮虛,擾動心神,心腎不交而見心悸、不寐等諸症,故在大劑附子溫腎水輔以肉桂等壯君火,復以龍牡龜板等諸潛鎮之品交泰水火,細辛、遠志等開三焦通道,使相火秘藏,腎水得溫,膀胱之水上濟君火,心腎相交而諸症悉除。


3)遺精張某某,男,22歲2007年1月初診。中醫學院學生,一年前開始夢遺,曾自服知柏地黃丸、四逆湯等,效不顯,嚴重時一周夢遺5-6次。刻診:神疲乏力,面色夾青,畏寒肢冷,易上火。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雙尺無力。投以潛陽封髓丹合補腎湯,川附片100g,灸龜板15g,細辛6g,焦柏9g,砂仁10g,肉桂15g,骨碎補15g,炒白朮15g,生龍牡各20g,紫石英20g,續斷30g,杜仲20g,菟絲子20g,益智仁15g,灸甘草10g 五付。2007年7日重遇患者,言自服此方數周后,諸症消失。


        按:丹溪曰主封藏者腎,主疏洩者肝,兩髒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屬心,心君火也,為物所感而動,動則精自走,雖不交會,亦暗流而疏洩也。可見遺精一症,涉及腎之封藏、肝之疏洩、心之守神等,而其間之主導,可分屬心失所主和相火妄動兩大病機。潛陽封髓丹除了主方抓住陽虛之命火不潛為治療根本以外,方中肉桂有壯心所主之能,龜板、龍牡等均有重鎮安神、交通心腎之功,故投之後使陽氣振作而得潛藏,不致躁擾不安,腎水得溫、肝木得達、心火得主,故對此遺精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其他學派常認為溫陽派濫用熱藥,上火時也常亂用不已,殊不知溫陽派在提出和重視「命門火」這一理論時,已將命門抽離出通常的五臟之外,賦予了獨特的功能。「天一生水」的理念妙悟坎離,不但確定了人身以「火」立極的根本,而且在臨床上用溫潛法來付諸實踐,彌補了過去對四逆湯的過分依賴。而據筆者觀察,吳老師臨床上很少有病人出現所謂附子「排病反應」的情形,這應該與充分考慮和防範病人的相火妄動,提前用藥物治療幹預密不可分。近年來溫陽派的影響漸漸擴大,常見莘莘學子們臨床常以一個四逆湯通殺一切陽虛病人的情況,而遇到相火妄動的病人時,如四逆湯配伍不當,常易產生或加重諸般「上火」症狀,給病人帶來痛苦,畏懼「熱藥」,產生思想上的顧慮,以致依從性下降等問題。這些不良弊端常易導致初學者進退維谷,對溫陽理論產生懷疑,改弦更張重回傳統時方辨證模式的舊路。這既有初學者臨床經驗不足的一方面,也與現有文獻對此類問題重視、強調不

 

第二篇:潛陽封髓丹增減對虛火雜症的臨床應用

作者: 梁知行

筆者從事中醫臨證四十年,研究強化療法治療腫瘤與疑難雜症,回憶初接觸中醫臨床,嘗盡了酸甜苦辣的滋味,成功與失敗的教訓經常浮現在眼前,曾碰到不少虛火症,因初出茅廬,閱歷淺薄,偶爾出現誤診之僨事,關鍵在於不能準確地運用中醫八綱辨證。故在臨床中,對虛火症之寒熱、虛實、陰陽、表裡辨證不十分確切,這樣就談不到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法則了。一般來說,用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解毒法治療實火症、駕輕就熟;但對肝腎陰虛、肺腎陰虛、胃熱陰虛、命門火虛,諸症辨證缺乏全面系統、準確之認識,即對三才封髓丹、一貫煎、玉女煎、麥味地黃丸等治療各種虛火引起牙痛、齒衄、口腔炎、失音、喉痺等,千篇一律的使用,其結果適得其反,差之毫厘,失之千裡,事倍功半,失誤多多。


滋陰的方劑中:虎潛丸、大補陰丸、三才封髓丹、一貫煎共同點是滋陰降火,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心煩口渴、咽幹少津、舌紅少苔、脈象細數。具體運用時要掌握每個方劑的特點,虎潛丸:強壯筋骨,適用於筋骨萎軟、腿足瘦弱、步履不便,故稱健步虎潛丸。大補陰丸:治療骨蒸潮熱,盜汗、咳血、吐血或煩熱易飢、足膝疼痛。三才封髓丹:治療心腎不交引起的遺精盜汗。一貫煎:對肝氣不舒,胸脘脅痛、吞酸吐苦、脈象細弱或虛弦及疝氣瘕聚效果頗佳。筆者經過艱苦細緻的探索,綜合四方滋陰降火,平衡腎中陰陽,增加溫陽散寒之附片、炮姜,發揮其甘溫除熱之功效,治療命門火虛、下焦陰寒過盛,逼陽上浮之虛火,妄動諸症,達到引火歸元,以消陰翳的目的。

潛陽封髓丹原方:砂仁15g、甘草6g、黃柏l2g,附片30g、龜板24g根據餘多年治療經驗,靈活加減化裁。
潛陽封髓丹組成:砂仁6g、知母10g、黃柏10g、川連3g肉桂6g、麥冬15g、生龍牡各15g、炮姜6g、白芍l0g、附片30g、龜板24g甘草6g。
方義方解:附片、炮姜溫散寒邪;龜板滋陰平肝潛陽;知母、黃柏清降相火;川連、肉桂引火歸元,交通於心腎;砂仁醒脾開胃;麥冬主清心潤脈,生津止渴;白芍柔肝止痛,生龍牡潛陽鎮靜安神;甘草調和諸藥。

臨床配伍:
①治慢性歌喉炎引起喉痺,可加桔梗30g、元參15g,炎症明顯加銀花15g、連翹15g。
②齒衄加石斛15g、二冬各15g、五味子10g、三七粉3g開水衝服。
③失音加元參15g、桔梗30g、二冬各10g、胖大海3枚,溫開水泡飲。
④復發性口腔炎加鮮生地30g、草河車24g、板蘭根12g、赤芍15g、鮮石斛24g、人中黃6g、二冬各10g,去附片,病情好轉再用原方調理,用消疳飲:石斛、人中黃、蘆薈晶。
⑤白塞氏綜合症重症用消疳飲:石斛、人中黃、蘆薈晶、輕症加銀花、元參、連翹酌情使用,但附片用量減少,重者可以不用。
⑥出現便秘,尿赤可用增液湯,配合消疳湯。
⑦出現更年期綜合症,衝任不調可用二仙湯配消疳湯加銀花、紫參、赤芍等。
⑧出現下疳、龜頭潰爛用清涼解表之薄荷煎水洗,並以錫類散0.6g以敷患處。
⑨白塞氏症病情穩定,還得用潛陽封髓湯善後以防復發。

共奏溫陽散寒,滋陰降火,引火歸元,以消陰翳,在臨床上治療命門火衰引起的喉痺、復發性口腔炎、齒衄、牙痛、失音、白塞氏綜合症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茲錄如下:

1喉痺吳某,女,29歲,因吃油炸花生米,演唱歌曲勞傷引起慢性歌喉炎;服頭孢安苄膠囊,六神丸無效,輸液青黴素等抗生素,症狀無明顯好轉,吞咽困準,咽痛連右耳心,口中流涎,咽充血,色紫暗,懸壅垂水腫,左下頦淋巴結腫大,便稀,尿清長,口淡不渴,舌胖淡嫩多津,邊有齒痕,脈沉細,尺脈浮大無力。


分析:食香燥動火,連續工作,勞傷脾腎,咽喉紅腫痛疼,胃火亢盛,陽熱實證,但脈沉細,口不渴,尿清長,舌胖嫩多津,為腎陽虛,下寒陰盛,逼陽上騰,當溫陽祛寒引火歸元治之。


處方:附片30g、龜板24g、砂仁10g、炮姜10g、炒黃柏12g、知母12g、肉桂6g、桔梗30g、元參15g、川連3g、炙甘草10g、生龍牡各15g用涼水浸泡2小時,每付煎3遍,待藥汁偏溫時,服藥二次,當晚即順利進食,咽部血泡消失,喉微痛,囑加鮮姜三片,蔥白須三節,再進三付而愈。
按:平時腎陽不足,命門火弱,因吃香燥動火之物發病,加之勞傷,病雖篤重,只用抓住陽虛火浮這一病機,用本方納氣歸腎,引火歸元,滋腎補水熄火。重用桔梗,元參交通上下,藥證合拍而獲捷效。

2齒衄楊某,男,26歲,齒衄2周,漱口時,牙床出血,血從口中溢出,晨將血吐儘自止,白天不出血,午後3小時出血,神疲乏力,四肢逆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長,鼻衄,舌淡嫩多津也有齒痕,脈沉細遲,兩尺浮大而細。


分析:齒衄,復因胃火上炎,血隨火動所致,然屬實火者,必發口渴齦腫,發熱便閉,脈洪數;屬虛火者,口燥齦糜,脈細數患火之症,即無胃中實火之象,亦無虛火之症,其物徵睡熟則出,醒則血止,午後3點加重,肺腎陰虛不能攝血之故,且四肢逆冷,尿清長,為腎陽虛之象,上盛,下虛,火不歸元。治以補腎溫陽,引火歸元。


處方:附片30g、龜板20g、熟地60g、炒黃柏12g、砂仁12g、炮姜15g、天冬15g、上肉桂6g、五味子10g、川連3g、石斛15g、生龍牡各15g、三七粉3g開水衝服,服3劑後血止,唯覺鼻阻,囑加鮮姜三片,蔥白須三節再服三劑痊癒。
按:齒衄亦有腎虛火旺,齒齦出血,以及睡則流血,醒則止者,午後3時加重,皆肺腎陰虛之故,脈症合參,斷為陽虛火浮,視出血而不顧,用具辛熱之品潛陽封髓丹引火歸元,重加熟地填補已虧之精血,五味、天冬,潤肺理脈。川連、肉桂引火歸元而獲效。

3失音梁某,女,28歲,因晝夜連續工作,說話太多,睡眠不足4小時,操勞過度,開始咽痛,咽部充血流涎,繼之聲啞,懸壅垂水腫,右下頦淋巴結腫大,失音身痛,便軟,尿清長,口淡不渴,舌胖淡嫩多津,邊有齒痕,十指除拇指有甲印,餘皆無。脈沉細,尺浮無力。餘用華陀挾脊法、陰陽大推法推拿1次,囑食清淡嫩軟,多食水果,靜養一宿,忌勤政勞心。昱日晨亦能說話,心情頗佳。


處方:附片30g、龜板24g、砂仁10g、生地15g、黃柏10g、知母10g、川連3g、肉桂6g、二冬各10g、五味子6g、銀花10g、桔梗30g、甘草3g、生龍牡各30g、鮮姜三片蔥白須3節為引,3付。


分析:失音多由操勞過度,肺腎陰虛所致;開始咽痛充血紅腫,黏膜水腫以致失音;華陀挾脊法推拿調任督二脈陰陽,舒筋活血,使腎中虛火清降,用潛陽封髓湯溫陽散邪,使上盛下虛之浮火疏散,引火歸元,三付見功,又三付善後而獲效。

4復發性口腔潰瘍李某,男,34歲,舌體潰瘍,反覆發作已10年之久,該病發作頻繁,潰瘍的而積增大,間歇逐漸縮短,潰瘍此愈彼起,近半月潰瘍累及全部舌體。某醫院診斷為:復發性口腔潰瘍。檢查:舌體全部潰爛,多腐敗膿液,紅赤疼痛,言語、飲食皆感不便。脈弦數,舌紅降。舌為心之苗,心火過旺,陰津耗傷。方似養陰,清心,引火歸元治之。


處方:鮮生地30g、敗龜板24g、川黃柏10g、知母10g、川連3g、紫參24g、板蘭根18g、赤芍15g、肉桂6g、鮮石斛24g、人中黃3g,3付,服藥後,潰瘍有所好轉,大便數日末行,心火不能下達,前方加生川軍6g,取大黃黃連瀉心湯意。


療效:服上方加減共二十四付,潰瘍全部癒合。隨訪未見復發。
分析:本例處方,以三才封髓合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而成。口腔潰瘍,主要是心火摯亢盛,可分為胃熱心火兩類。胃熱者常開發齒齦腫痛,可應用白虎湯治療。心火者以舌部潰瘍為主,因為心開竅於舌,可應用大黃黃連瀉心湯。由於熱勢的亢盛,必然要損傷津液,使陰液虧損,一般可應用滋陰生津如增液湯。有些病長期反覆發作,使陰液大虧,陰津不能滋養相火,使相火偏亢,則宜用潛陽封髓湯往往能收效。

5白塞氏綜合症

5.1白塞氏綜合症。方某,男,29歲,症見身癢,耳癢,眼紅赤,神疲乏力,小便清長,脈沉細,口淡舌胖有齒印,患病較輕已有3年。
治則:回陽收納、脾腎雙補
處方:附片30g、龜板20g、砂仁10g、炮姜15g、太子參15g、白朮15g、黃柏10g、炙甘草10g、陳皮10g、上肉桂6g、川連3g,鮮姜三片、蔥白須三節為引,4付。


二診:諸症均有好轉,宗上方加紫草15g又6付而痊癒。

5.2白塞氏綜合症:唐某,男,38歲,口腔及龜頭部潰瘍,反覆發作8年。8年來反覆發作,口腔黏膜及舌體潰瘍,甚至龜頭部亦出現潰瘍,經皮膚科檢查診斷:白塞氏綜合症。用激素治療,療效不顯著,轉來中醫科治療。
口舌生疳,有時龜頭亦發炎,《金匱要略》:「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此狐惑之病,溼熱為患,久延成毒,蝕皮腐肉,脈滑數,苔白膩質紅,方清熱解毒,滋陰,引火歸元。
處方:生地24g、敗龜板24g、知母10g、黃柏10g、鮮茅根30g、銀花15g、公英30g、赤芍12g、蘆薈6g、肉桂3g、川連6g,10付。


二診:以上方加減服用,或蝕於下,此起彼伏,纏綿不愈,徐靈胎曰:「蝕於喉為惑,謂熱淫於上,如惑亂之氣感而生惑,蝕於陰為狐,謂熱淫於下,柔害而幽隱,如惑狐性之陰也。」狐惑之病,雖以熱毒為患,而其腎必虧,蝕於陰,是腎陽不足之陰症,腎氣足,何以蝕之?當加補腎之品,取腎為先天之本也。
處方:附片10g、生地24g、敗龜板24g、川黃柏10g、知母10g、仙靈脾18g、仙茅18g、全當歸10g、赤芍10g、蘆薈6g、丹皮9g、紫草9g、川連6g、肉桂6g、人中黃6g,5付。薄荷10g,煎水洗患處,錫類散0.6g,吹敷患處。
療效:上藥服30付,疳瘡已痊癒。
按語:狐惑見於《金匱要略》,應用甘草瀉心湯,苦參湯外洗,雄黃燻治。蘆薈晶為消疳飲為主,雖起一定的作用,但未能收效,今以二仙湯合清熱解毒藥治療,方能使症狀完全消失。

5.3白塞氏綜合症:鄭某,男,39歲,症見牙痛、胃痛、口腔黏膜大面積潰瘍,龜頭潰爛,口不渴,見水欲吐,目充血,畏光,四肢逆冷,小便色白,舌質淡,津滿口,捫之冷溼,脈沉細無力。系腎陽虛,虛火浮越,回陽收納,佐以清散寒邪。
處方:附片45g、龜板24g、砂仁12g、黃柏12g、赤芍12g、板蘭根15g、荊芥12g、蟬蛻10g、


川連9g、乾薑9g、肉桂3g、炙甘草15g,5付。
二診:服藥好轉,宗上方加蜂房15g,又五付,霍然而愈。

5.4白塞氏綜合症:鄭某,男,36歲,口腔及生殖器反覆發作性潰瘍6年。病史:1984年開始,出現口腔黏膜及舌部疼痛性潰瘍,同時伴有龜頭部潰瘍,兩膝踝關節疼痛,發現結節性紅斑。眼科檢查,患有虹膜睫狀體炎。


診斷:眼口生殖三聯綜合症(白塞氏綜合症)。口舌生瘡,一再發作,虹膜發炎,糾纏已久,龜頭生疳,溲變色,腿發紅疹,且有青斑,關節按之,殊為痛楚,脈弦細,苔薄膩為溼熱內瘟,未得發達,久積成毒。病延日久,熱毒入血,陰分亦傷,方清熱涼血解毒,引火歸元。
處方:生地30g、元參24g、龜板24g、丹皮6g、赤芍15g、石斛15g、黃柏10g、銀花15g、川連6g、肉桂6g、人中黃6g、生甘草6g、附片6g,鮮姜三片、蔥白須3節為引,蘆薈晶6g,研末化服。


療效:服上方後,諸病日見好轉,上方加減出入,外用人中白散吹揉,病情穩定。
分析:內服蘆薈消疳飲合三才封髓湯,外用人中白散,方應用生地、丹皮、赤芍清熱涼血,石斛清熱養陰,黃連、黃柏、銀花、人中黃清熱解毒,元參、蘆薈瀉下,使熱從大便而出,黃連、肉桂引火歸元,用少量附片溫中散邪不傷陰;效果較好。

潛陽封髓丹加減治療4例白塞氏綜合症,內服湯藥,外洗外敷法,治癒奇難頑症,確實值得認真總結,大力推廣之。

 

附一:口腔潰瘍多數是由寒火引起的是吃了太多寒冷食物貨受了涼不能再吃寒冷東西上藥店買兩根艾條用四分之一根艾條的量 把它弄碎後用滾開的水衝化 再用溫水泡腳追號泡到身上發汗 這樣就能將寒火引下來同時還能驅寒然後注意少吃寒涼的東西多吃補血補腎的食物 每天用溫水泡腳這樣你的口腔潰瘍就永遠不會再犯有的人口腔潰瘍反覆發作是因為身體虧虛和寒溼較重 這種人舌苔多數發白 這時一是要在飲食上戒掉所有寒涼二是用艾葉煮水泡腳我照她寫的用最簡單的方法治好了我的腳寒而且最近降溫我都沒再犯  她的腳寒你可以按我的方法試試在臀部拔罐 最重要是打針的部位 我是把整個臀部都拔上了 大概用了五個罐 只用了十二分鐘我就拔出了兩個泡兩邊都要拔當晚睡覺腳就放外面睡的感覺好熱 只一次 就再沒犯過  打通臀部的經絡是治療腰腿痛婦科病的根本


這裡其實並沒有主要的經絡經過 是作者的親身經歷 因為小時候經常打針 所以臀部有硬結所以作者就再皮膚上塗了一些潤滑油上了一個打火罐咬牙推越慢越疼  咬牙快推 走了一百下全是黑紫的疙瘩走完好痛但站起來兩條腿卻是從未有過的輕便 以前有膝關節積水 雖消了水腫 但走路仍不是很輕鬆以前走路多了腰會發酸這次以後腰不舒服的現象也沒有了我是用的刮痧油 實在堅持不了走罐的劇痛 我直接拔的治療後會有些累建議病人多吃些海蝦之類的東西也就是補血補腎的   雙足底顏色呈泛黃色提示機體脾功能先天或後天不足 表現味免疫力低下 機體易疲勞 困頓 易患感冒雙足底呈綠黃色且色素沉著提示機體肝膽器官患病徵兆

附二:腎陽是龍火,腎水盛並不是火消而是水一漲則龍一浮,陰火在上,所以他是潛陽,用附子龜板砂仁甘草,它講的是是砂仁和龜板有通達陰陽交通上下的作用,砂仁還有宣中宮陰邪,則重點是補中焦,同時有升麻柴胡,升麻在李杲看來是昇陽但是看本經上升麻是清熱解毒的,他把黃連類就用酒軍,雙花,加養陰清熱的,如果寒就用砂仁,吳茱萸,附子肉桂

推薦相關書籍: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

更多獨家的中醫秘術,掃描保存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中醫內治課程:

《至簡經方網絡班》一對一,從辨證到用經方傾囊傳授!!!(點擊進入)

中醫外治課程:

《徒手中醫》零基礎也能徒手治病!!!(一對一傳授)(點擊進入)

中醫學習導圖系列:

《植入六經辯證----將六經辯證植入你的大腦》電子版思維導圖 (點擊進入)

自學中醫自己治病」自助集成導圖套裝(點擊進入)

陰陽一元治病大法(讓複雜的中醫回歸至一元之道)(點擊進入)

圓運動辯證大全(全身上下,微觀陰陽升降、臟腑定位)導圖版(點擊進入)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請掃碼打賞,隨緣心意

相關焦點

  • 實戰精品:潛陽封髓丹在臨床上的運用!!!
    吳榮祖老師在繼承家傳附子的運用經驗的同時,精於傷寒六經辨證及內經經典的研究,對命門水火、六經氣化等理法有體會較深,臨床上運用溫陽派的溫水潛陽法,靈活廣泛運用潛陽封髓丹,以之調控人身水火坎離的變化,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筆者有幸跟吳老師臨證數年,現將自己管窺之得整理如下:離位之相火一直被歷代醫家所關注,對其的認識及其治療理法提出了若干種不同的說法,比如李東坦把離位之相火稱之為「陰火」,
  • 實戰經驗:潛陽封髓丹在臨床上的運用
    吳榮祖老師在繼承家傳附子的運用經驗的同時,精於傷寒六經辨證及內經經典的研究,對命門水火、六經氣化等理法有體會較深,臨床上運用溫陽派的溫水潛陽法,靈活廣泛運用潛陽封髓丹,以之調控人身水火坎離的變化,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筆者有幸跟吳老師臨證數年,現將自己管窺之得整理如下:離位之相火一直被歷代醫家所關注,對其的認識及其治療理法提出了若干種不同的說法,比如李東坦把離位之相火稱之為
  • 吳佩衡——潛陽封髓丹臨床運用
    從它的名稱和其中的「三才」來看,似乎可以想像,它就是現在「潛陽封髓丹」的鼻祖,但是,三才封髓丹治療的情況恰恰相反:是陰虛引起的,所以,「潛陽封髓丹」並不出自補土派的創始者,而是來自鄭欽安的兩個方子:原來各成一體的「潛陽丹」和「封髓丹」。
  • 潛陽封髓丹+潛陽封髓丹妙用+潛陽封髓丹的效果(一)
    現臨床習用的「潛陽封髓丹」組方如下:制附片100克;炙龜板15克;砂仁10克;炒黃柏4-10克;肉桂15克;細辛6克;骨碎補15克;白朮15克;生龍牡各20克;紫石英20克;灸甘草10克—————————————————————————————————————摘要:潛陽封髓丹是溫水潛陽法的代表方劑,本文從潛陽封髓丹的產生及組方開始,分析了該方是對「陽密乃固」、「天一生水」
  • 吳佩衡老師——潛陽封髓丹臨床運用(值得一看)
    從它的名稱和其中的「三才」來看,似乎可以想像,它就是現在「潛陽封髓丹」的鼻祖,但是,三才封髓丹治療的情況恰恰相反:是陰虛引起的,所以,「潛陽封髓丹」並不出自補土派的創始者,而是來自鄭欽安的兩個方子:原來各成一體的「潛陽丹」和「封髓丹」。前者「潛陽丹」由砂仁、附子、龜板、炙甘草組成,有納氣歸腎的作用,鄭欽安是這樣解釋的∶「夫西砂辛溫,能宣中宮一切陰邪,又能納氣歸腎。
  • 吳榮祖潛陽封髓丹(轉)
    吳榮祖老師在繼承家傳附子的運用經驗的同時,精於傷寒六經辨證及內經經典的研究,對命門水火、六經氣化等理法有體會較深,臨床上運用溫陽派的溫水潛陽法,靈活廣泛運用潛陽封髓丹,以之調控人身水火坎離的變化,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筆者有幸跟吳老師臨證數年,現將自己管窺之得整理如下:離位之相火一直被歷代醫家所關注,對其的認識及其治療理法提出了若干種不同的說法,比如李東坦把離位之相火稱之為「陰火」,認為
  • 【吳佩衡】潛陽封髓丹醫案
    潛陽封髓丹由潛陽丹和封髓丹兩方化裁而來,潛陽丹最早見於火神派鼻祖鄭欽安所著的《醫理真傳》,由附子、砂仁、龜板、炙甘草四味藥組成,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元之效,主要用治陽氣虧虛、虛陽上浮諸證;封髓丹始見於元代許國禎所著的《御藥院方》,亦見於《醫宗金鑑》《醫學發明》《奇效良方》等典籍,由砂仁、黃柏、炙甘草三味藥組成,具有納氣歸腎的功效,治療真氣上浮諸證。
  • 說說你知道的那個「潛陽封髓丹」
    最開始知道潛陽封髓丹應該是在王君濟老師那裡,有一陣子見他的方子裡經常有黃柏、砂仁、甘草、龜板、附子之類,因不明就裡故而發問,於是知道有了這麼個方子
  • 五種封髓丹,固元、納氣,潛陽,各有奇效
    上藥搗為細末,水煮麵糊稀和丸如桐子大,每次服五十丸,用蓯蓉半兩,切作片子,酒一大盞,浸一宿,次日煎開三四次,濾去滓,送下,空腹食前服。《醫宗金鑑》有「封髓丹為固精之要藥」贊語。清代醫家鄭欽安認為:黃柏味苦入心,稟冬寒水之氣而入腎,甘草調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黃柏之苦配和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陰,砂仁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陽,陰陽化合,交會脾胃,則水火既濟,心腎相交。
  • 封髓丹、潛陽丹淺識
    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治陽虛、收納回陽」。5、談耳病腫痛因腎陽虛而致者,由腎陽日衰,不能鎮納僭上之陰氣,其人兩耳雖腫,皮色如常,即痛亦微,唇舌必淡,人必少神。法宜扶陽祛陰,如封髓丹倍砂仁加安桂、吳萸;或潛陽丹加吳萸;或陽旦湯加香附、麥芽之類。從此條可以看出,封髓、潛陽丹的用處是「扶陽祛陰」。
  • 「封髓丹」治療這些病,其效如神!(轉載)
    找茶館老闆要來紙張,為擬封髓丹:黃柏50克,砂仁25克,炙甘草25克。用中藥粉碎機打成粉,一天兩、三大勺,熱水送下。筆者最初知曉封髓丹一方,是讀鄭欽安的《醫理真傳》:「黃柏一兩,砂仁七錢,炙甘草三錢」。鄭氏對此方的闡釋如下:按封髓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亦上、中、下並補之方也。
  • 反覆口腔潰瘍失眠牙齦出血,封髓丹這樣用解決你的上熱下寒
    不扯太遠了,下面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封髓丹的作用跟臨床應用,敲黑板了,注意看哦。封髓丹出自清代醫家鄭欽安的《醫理真傳》,鄭欽安何許人也,略微熟悉中醫之人都知道他是火神之祖,火神派的祖師爺。封髓丹的主要組成有炙甘草,砂仁,黃柏。黃柏味苦入心,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甘草調和上下,又能伏火,使真火伏藏。
  • 封髓丹,其效如神
    為擬封髓丹: 黃柏50克,砂仁25克,炙甘草25克。用中藥粉碎機打成粉,一天兩、三大勺,熱水送下。 不幾日,朋友反饋:服此藥後,上夜班時再無失眠之苦,不到十一點就已昏然睡去,且睡眠質量極佳。 鄭欽安《醫理真傳》封髓丹釋義 筆者最初知曉封髓丹一方,是讀鄭欽安《醫理真傳》:「黃柏一兩,砂仁七錢,炙甘草三錢」。鄭氏對此方闡釋如下: 按封髓丹一方,乃納氣歸腎之法,亦上、中、下並補之方也。
  • 天王補心丹
    方藥分析:    天王補心丹為安神名方,出自《校注婦人良方》。本方以滋陰清熱,養血安神之功效,主治陰虛血少,虛火內擾證。臨床症見心悸怔忡,虛煩失眠,神疲健忘,或夢遺,手足心熱,口舌生瘡,大便乾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本方治證,多由憂愁思慮太過,暗耗心腎陰血,以致心腎兩虧,陰虛血少,虛火內擾所致。
  • 一個古方-----天王補心丹
    方藥分析:    天王補心丹為安神名方,出自《校注婦人良方》。本方以滋陰清熱,養血安神之功效,主治陰虛血少,虛火內擾證。臨床症見心悸怔忡,虛煩失眠,神疲健忘,或夢遺,手足心熱,口舌生瘡,大便乾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本方治證,多由憂愁思慮太過,暗耗心腎陰血,以致心腎兩虧,陰虛血少,虛火內擾所致。
  • 一個古方----天王補心丹
    方藥分析:    天王補心丹為安神名方,出自《校注婦人良方》。本方以滋陰清熱,養血安神之功效,主治陰虛血少,虛火內擾證。臨床症見心悸怔忡,虛煩失眠,神疲健忘,或夢遺,手足心熱,口舌生瘡,大便乾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本方治證,多由憂愁思慮太過,暗耗心腎陰血,以致心腎兩虧,陰虛血少,虛火內擾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