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脫襪的人》:張曼玉由「花瓶」向「影后」轉型的一部劇情片

2020-08-29 彼岸連綿

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是香港電影創造輝煌的時代,由此誕生了許多優秀的電影演員,而張曼玉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


被星探發掘的張曼玉最開始的從影經歷並不是十分順利,她不是表演科班出身,所以沒有什麼演技,曾經與成龍拍攝《警察故事》的時候,一個鏡頭重複了三十遍才過,惹得成龍在現場大發雷霆。就連作家亦舒也曾評價張曼玉說:

「美則美矣,毫無靈魂,憑著毫無靈魂的美麗,生產著毫無懸念的電影,似乎她亦將毫無懸念地曇花一現。」

但是她在電影中俏麗嬌憨的模樣依然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青蛙王子》中的小貓,《濟公》中「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嘗」,美豔卻俗氣的底層風塵女子小玉……憑藉著不服輸的精神,張曼玉在角色塑造的路上摸爬滾打,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

她主演的電影《不脫襪的人》在1990年獲得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與此同時,這部電影還榮獲了最佳攝影獎,最佳美術指導獎。


《不脫襪的人》這部電影以細膩的拍攝風格再現了六十年代的香港,它是張曼玉由原來的「花瓶」向「影后」轉變的一部現實主義的愛情片。

通過這部電影,我們認識到她是一個既有顏值又有演技的魅力女演員。

那麼,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在《不脫襪的人》這部電影中張曼玉的精彩表現。這部電影以香港「六七暴動」時期為背景,講述了初到城市的黃小姐(張曼玉飾)與計程車司機阿恭(鍾鎮濤飾)機緣巧合地同租一處公寓,兩個人無意之中捲入街頭暴亂,互相扶持而心生情愫,最後終成眷侶的故事。

電影在開頭先為我們展示了一組黑白照片,其中一張是工人罷工的場景,這張照片向觀眾們交待了當時社會的混亂;黃小姐試穿貂皮大衣,看完標價後又脫掉的不舍神情也定格於一張照片中,既為後面她再次看到貂皮大衣而不管不顧地衝過去,然後貪戀撫摸的情景作出了鋪墊,又向觀眾暗示了黃小姐的物質生活很貧乏以及她的愛慕虛榮。



接下來黃小姐的出場應證了這一點。她家境雖然貧寒,但是卻穿著時髦,內心做著飛黃騰達的明星夢。面對導演的曖昧,她裝傻充愣,以此想矇混過關,卻遭到導演的報復——在片場被打。

被打後躺在舞臺上的黃小姐,臉上掛著傷,眼神木然而失望。頭頂上一束燈光直射下來,此刻的她被燈光照亮,但那卻不是屬於她的耀眼幸運之光,更不是她的希望之光。這束光很有諷刺意味,黃小姐的虛榮之心被無限放大在世人面前,忽然,「咔」的一聲,燈光熄滅了,伴隨著她的明星夢一起破碎,頃刻間陷入了無盡黑暗之中。


回到公寓的黃小姐開始歇斯底裡,不堪其擾的計程車司機阿恭將她帶到樓頂上,乘著飛機的轟鳴巨響大聲呼喊,這裡利用聲音蒙太奇的表現手法來表現底層人的壓抑和對社會現實情況的不滿,這個情節是這部電影的一個亮點,通過主人公的嘴巴亦釋放了積聚在觀眾內心的憤懣。

接下來為了躋身於上流社會,黃小姐去參加舞會,認識了從美國回來的保羅。她把她的僱傭司機阿恭丟下,去和保羅約會。這時的阿恭是不甘心的,他坐在黃小姐的床上,自己扮演兩個人進行對話;在這裡利用一個人的自言自語來表達角色的內心活動,以此獲取心靈上的安慰。

接下來,電影利用布光技術,讓觀眾感受到時間的流逝,當我們看到窗上投過的幾方陽光,發現阿恭在黃小姐的床上待了一整夜,也同時告訴我們:黃小姐徹夜未歸。


最微妙的一組鏡頭剪輯是黃小姐回來時,看到阿恭睡在自己床上卻沒有質問他,而是遞給他早餐。這裡的小尷尬被黃小姐小心翼翼地掩飾了,她為什麼要掩飾呢?我想原因有兩個:

第一:她怕面對尷尬,成年人的世界,兩人已然明白,有時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第二:有一顆愛的種子開始在兩個人的心裡生根發芽,黃小姐已然發覺,但她知道阿恭不是她的合適人選,阿恭沒有錢,不能給她想要的富足生活。

在《不脫襪的人》這部電影中,張曼玉的造型是漂亮多變的,不僅迎和了劇情,而且暗喻著她起伏的人生遭遇和心情的變化。

我們看到,她拿了保羅送給她去美國的護照和機票,正準備享受未來富太的生活時,儘管這種生活必須付出代價(保羅是有家室的男人,只能包養她),此時卻傳來她媽媽去世的消息。


黃小姐的媽媽在教堂掃了一輩子地,一直辛苦且卑微,但卻是她唯一的依靠,她的傷心和難過此時已然寫在臉上,讓人感覺暗潮湧動。

她去找阿恭,穿上媽媽留給她的旗袍,頭髮在腦後挽成一個髻,一副傳統的中國復古打扮,只因媽媽曾誇她這樣很漂亮。接著,她撞上了來找阿恭的寂寞富太,富太甩給她兩個耳光,屋外,傾盆大雨將她的頭髮打溼,雨水貼著頭皮流下來,狼狽至極。從婀娜多姿的旗袍造型過渡到雨中挨打的模樣,讓人看得心酸不已。

在這裡,張曼玉的表演是非常精彩的,她靈動的小鹿眼霧氣蒙蒙,與雨水融合在一起,天地間的悲傷在此刻已經化成海,將她整個人淹沒,深不見底。


在這部電影中,導演陳友習慣採用下雨的天氣營造氣氛,這不僅只為渲染主人公的心情,還為他們命運的轉折埋下伏筆。

有一個鏡頭是黃小姐手拿去美國的護照和機票走在示威遊行的人中間,她們的隊伍步履整齊,然而黃小姐穿著華麗,與周圍統一的白襯衣格格不入。燈光打在這副畫面上,我們看到黃小姐被擠在一張張憤世嫉俗的臉中間,她的表情是空洞麻木的。

這樣鮮明的對比和擁擠的畫面都在強調主人公無法融入現實生活中,儘管她的夢想一次次的破滅,她卻還是對美國「金絲雀」一樣的生活保留一絲不舍。這個不舍從她後來去找被人群擠丟的護照和機票可以看出來;但終究護照被一場大雨衝走,無影無蹤。

《不脫襪的人》這部電影以大時代為背景,刻畫小人物的艱辛和愛情;以暗色調和侷促的空間來表現主人公生存的艱難和不甘的掙扎。

失去母親的黃小姐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言不語,任憑阿恭用力敲門。觀眾以阿恭的視角透過百葉窗看到坐在地上的黃小姐是頹廢的,陰影和明光交替映照著屋裡的陳設,像極了主人公陰晴不定的內心。

後來覺醒的黃小姐準備不再依靠別人,她將所有家當典賣為阿恭買了一輛像樣的計程車,他們的合夥生意還沒正式開始就遇上了的士司機的示威遊行,阿恭被打,的士被燒,禍不單行的遭遇把兩個人的生活再次推向黑暗的漩渦。


最後,遇見保羅的黃小姐不得不向命運妥協,她再次答應跟隨保羅去美國,而保羅替她和阿恭償還了一切外債。這時的黃小姐內心已然發生了細微的變化;當初一心攀附富貴生活,這時她開始不捨得離開,因為她清楚,對她真心好的男人就在身邊,這個男人在她不開心時陪她叫飛機,遇見暴亂時陪她吸吹淚彈,陪她進警察局接受懲罰……

所以,就有了離別的一幕鏡頭,保羅來接她一起去碼頭,她站在阿恭的窗下,仰望著窗戶,臉上是一片深情,然後鏡頭從張曼玉的臉轉換到窗戶,這裡用仰拍的手法向觀眾展現了一扇開著的空蕩蕩窗口。這扇窗的背後是阿恭無聲的留戀和傷心。

其實在許多電影中,導演都很喜歡用一扇門窗來表達情感,主人公的內在感情訴求被窗裡和窗外分成兩個世界。

這讓我想起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電影《純真年代》。(1993年上映,美國)這部電影最後的鏡頭剪輯:已經老去的男主站在女主的窗下回憶著年輕時的種種美好……

此刻,這扇窗拉開了兩個有情人的距離,遙遠而陌生。

這個細節,張曼玉的表演是生動且到位的,她眼神迷離,情不自禁,在發現有人也在順著她的目光看那扇窗時,她又趕緊把目光收回來,一副怕被人猜透的不安神色在臉上跳躍,這一細小的變化是層層遞進完成的,讓人動容。

誠然,這部以演員的演技和劇情出彩的電影到如今看來仍舊是讓人願意回味的。


但是它的名字——「不脫襪的人」卻留給我們更多的遐想,為什麼這部電影要起這樣一個名字呢?

其實電影一開始就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住在樓頂的阿恭,他的房子破舊陰暗,下雨時還得用臉盆去接屋頂漏下來的雨水。但他卻和他的乘客——一位寂寞富太在破屋裡行魚水之歡。雖然對於阿恭來說,這裡沒有一絲一毫的愛情成分。

阿恭躺在床上睡著了,腳上還穿著露腳趾的破襪子,他身邊的富太悠閒地抽著煙……這個誘惑的場景讓觀眾浮想聯翩……衰敗的房屋裡仍舊有過春宵一刻。

阿恭沒有脫掉的破襪子是對兩性關係的暗示,說明兩個人雖親密無間,卻仍有所保留,在他心裡,這不過是成年人的一個遊戲,是富太排遣空虛的方式,是他作為一個生理正常男人的需要;這層含義裡面沒有柏拉圖的精神信念。

電影讓兩個來自不同階層的人通過性聚集在一起,揭開了當時所謂上層社會的生活本來面目——無聊且壓抑;也嘲諷了許多的底層人為了跨越階層而做出的荒唐行為。


正因如此,當阿恭為黃小姐生氣和難過時,我們就全然明白了他的真性情是愛的反應,這樣的愛無比珍貴!

電影的結局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雖然兩個人依舊一貧如洗,還得面對生活給予的挫折和困難,但是他們聽從了自己的內心,互相擁抱在一起!

【關注作者:彼岸連綿,頭條優質影視領域創作者,青雲計劃獎獲得者,寫作沒有套路,只靠真情實意,願我的文字能帶給你溫暖和力量!】

相關焦點

  • 《不脫襪的人》:張曼玉首度金像獎封后之作,推翻「花瓶」綽號
    我是皇叔,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懷舊愛情片——《不脫襪的人》,由陳友導演,鍾鎮濤、張曼玉領銜主演。憑藉這部電影,張曼玉奪得了演藝生涯的第一個金像獎影后,在這之前,在觀眾眼中,她並不算是演技派,剛出道的她獲得了很多出演機會,但卻沒有太出彩,她在銀幕上的甜美笑容,標誌性的可愛兔牙,秀麗的外形也讓她落了個「花瓶」的綽號。但幸好張曼玉遇到了慧眼識珠的伯樂王家衛,通過拍攝《旺角卡門》,她一下子就找到了演技上的竅門,在《不脫襪的人》中她才知如何散發自己的魅力。
  • 從花瓶到天才影后再到搖滾歌手,55歲的張曼玉孤身一人依然瀟灑
    外界對她滿是批評,可張曼玉就是不服氣,為了演好戲她一年拍了12部戲,她以為熟能生巧,可是這12部戲結束後她還是那個「花瓶」。這部電影是成龍自導自演的作品,而張曼玉就出演他的女朋友「小美」。雖然是個配角,但是成龍要求嚴格,他不允許張曼玉用替身,NG多了他還會破口大罵。而張曼玉為了擺脫花瓶的稱號,她一聲不吭任打任罵。後來這部電影拿下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張曼玉的風評有所好轉,而她對演戲也明白了一些。
  • 從花瓶到天才影后再到搖滾歌手,55歲的張曼玉孤身一人依然瀟灑
    外界對她滿是批評,可張曼玉就是不服氣,為了演好戲她一年拍了12部戲,她以為熟能生巧,可是這12部戲結束後她還是那個「花瓶」。 雖然是個配角,但是成龍要求嚴格,他不允許張曼玉用替身,NG多了他還會破口大罵。而張曼玉為了擺脫花瓶的稱號,她一聲不吭任打任罵。後來這部電影拿下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張曼玉的風評有所好轉,而她對演戲也明白了一些。
  • 花瓶到影后的蛻變,事業順利爛桃花不斷,56歲張曼玉仍孤身一人
    那時候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好看之外似乎也沒有什麼可說的,就像是熒幕上的一隻花瓶,這跟張曼玉非科班出身也有很大的關係。》獲得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只是張曼玉第一個有分量的獎,也是對張曼玉演技的肯定,1990年張曼玉憑藉《不脫襪的人》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開始撕掉「花瓶」標籤。
  • 是「花瓶」還是「影后」?備胎逆襲,張曼玉的成名之路
    其實成為「影后」前的張曼玉的演藝生涯並不是順風順水,在成為一代傳說以前,她在娛樂圈受盡了委屈和非議,她的演技一直是議論的話題,還曾因演技差被稱為是一個不會演戲的「花瓶」。這是當年媒體對張曼玉的看法。因為這樣,張曼玉早期的「花瓶」形象足足當了四年。
  • 從張曼玉到迪麗熱巴再到楊超越,娛樂圈「花瓶」一代不如一代
    張曼玉 從「花瓶」到影后,是手握多個獎盃的影后,是一代傳奇,與鞏俐並稱為「曼神鞏皇」,她是迄今為止獲獎最多的華裔女演員,是眾人仰望的電影符號,但最初的她,只是一個「花瓶」。1990年憑《不脫襪的人》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1992年憑《阮玲玉》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等獎項,成為首位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獲得表演獎項的中國演員。1997年憑藉《甜蜜蜜》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第42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等獎項。1998年憑《宋家皇朝》獲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 「驪明珠寶」張曼玉--從花瓶到拿獎無數的影后
    但張曼玉似乎滿不在乎。在巔峰時期激流勇退,不求財不拜金,追求平淡的生活、自然的老去,試問娛樂圈有幾人有這般的勇氣呢?,什麼叫做——人不在江湖,江湖卻一直在等她。從花瓶到影后她破繭封神只用了20年張曼玉其實很幸運,她出道的時候,恰逢是華語電影的黃金十年。
  • 張曼玉是怎麼從一個花瓶突然演技爆發,隨後成為一代女神?
    張曼玉,曼神,華語電影唯一一位坎城和柏林雙影后,金馬獎五次獲獎(四次女主角一次女配),金像獎五次全是影后,可以說是華語電影影后中的影后。但你可知道,曼神年輕的時候,尤其是剛剛入行的時候,一度成為花瓶來著,而且被叫了很多年花瓶。
  • 華語影史最偉大女演員:張曼玉電影排行榜
    從花瓶到封神,張曼玉幾乎一路開掛,有突然開悟的感覺,許多張曼玉的電影,光彩流溢毫不相同,是上天給了張曼玉的表演以靈感。這是一部好電影,不知為何現在很少人提起。張曼玉和梁家輝的表演很出色。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 當年的張曼玉是怎麼從一個花瓶突然演技爆發,隨後成為一代女神
    張曼玉,曼神,華語電影唯一一位坎城和柏林雙影后,金馬獎五次獲獎(四次女主角一次女配),金像獎五次全是影后,可以說是華語電影影后中的影后。港姐出身的張曼玉,是從什麼時候變得不再是花瓶的呢?從港姐到娛樂圈,很多年裡一些女演員都沿襲這樣的軌跡。這樣的身份進入演藝圈,最早難免會被叫做花瓶演員,也就是只中看演技差的代稱。事實也表明,有些女演員其後從藝多年,但始終還是花瓶的地位。張曼玉則不是如此。
  • 坎城柏林雙料影后張曼玉,曾拒絕好萊塢邀請,如今56歲依然單身
    可她剛出道的時候並未被人看好,一度被人們稱為「花瓶」,對於這些她沒有給予過什麼回應,而是用自己的演技徵服了觀眾。張曼玉出生於香港,在她8歲的時候便跟著父母移居英國,從小父母對她管教特別嚴,作為學校唯一的東亞人,她備受同學的排擠和歧視。再加上後來父母離異,使得她從小就特別獨立,很有主見。
  • 失戀一次得一次影后?盤點銀幕女神張曼玉的電影生涯
    這是大部分人對於張曼玉的印象,她可愛活潑,活得通透,是華語電影中不可替代的優秀女演員。有網友總結說,張曼玉失戀一次,就會得一次影后。接下來菓子和你一起盤點影后張曼玉的電影生涯中的那些故事。失戀後初獲影后稱號1987年,張曼玉和爾冬陞相戀。朋友說爾冬陞是個大男子主義,不適合她。但張曼玉覺得自己性格溫柔,可以以柔克剛。但是兩人的矛盾越來越多。有一天,爾冬陞在家中擺下燭光晚餐,提出分手。張曼玉由喜變驚,哭了起來。
  • 王家衛軼事:將花瓶張曼玉調教成12料影后,剪刀手王家衛
    有些人只能誕生於自己的時代,那些不世出的人,不應該被遺忘;比如12料影后張曼玉,剪刀手王家衛。一,王家衛將張曼玉由「明星調教成影后」(1983年,張曼玉獲得香港小姐亞軍。)在遇到王家衛,拍《旺角卡門》之前,香港影評界對張曼玉的評價:「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大白話就是:花瓶。
  • 香港金像獎中演技最棒的影后是哪五位?老牌影后霸榜,曼玉登頂!
    其中最受矚目的最佳男女主角獎分別由太保和周冬雨奪得,我們暫且將太保放在一邊,就周冬雨而言獲得本屆的影后還是頗受爭議的,畢竟這次影后爭奪不算激烈,好的作品也不算太多,所以周冬雨的這個影后,算是金像獎影后中含金量比較低的一位了。那麼,在金像獎的歷史長河中,有哪些影后含金量是比較高的呢?又有哪些影后可以稱得上是影后中影后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張曼玉:如果不是王家衛,一代影后只能是花瓶
    可誰又知道,如果不是王家衛,張曼玉就只能是個花瓶呢?01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張曼玉是1983年香港小姐亞軍出道,但是因為是非科班出身。雖然也出演了銀幕處女作《青蛙王子》,但是就是火不起來。02 悟透演戲的真諦如果沒有專業的指導,就算張曼玉再努力,那也只會是一個三流的演員。但幸運的是,張曼玉遇上了還沒有成名的王家衛。張曼玉遇上王家衛的時候,王家衛尚且還只是一個小導演,一文不名。
  • 張曼玉愛慕虛榮誤入娛樂圈,出道四年被罵花瓶,逆襲奪得24個影后
    1985年張曼玉和成龍搭檔出演《警察故事》,張曼玉連續ng三十幾條仍然進入不了角色,一向敬業大方照顧新人的成龍忍不住了,說算了算了,不拍了。不久張曼玉花瓶的名聲不徑而出。這是當年媒體對張曼玉的看法,花瓶一角色,張曼玉足足當了四年。三、十年磨一劍,破繭成蝶,玉汝於成。張曼玉曾說過:我絕不會讓那些看笑話的人得逞的,要死我自己會去死,而不是因為他們。
  • 謎一樣的上海女人:32歲因離婚出道拿最佳新人,52歲拿影后
    《不脫襪的人》【謎一樣的上海女人顧美華:32歲因離婚出道拿最佳新人,52歲拿影后】 1989年上映的文藝愛情喜劇電影《不脫襪的人》,對張曼玉是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電影;憑藉本片在1990年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張曼玉獲得了自己的第一個金像獎影后。
  • 張曼玉:曾被罵作「花瓶」,最後卻成為娛樂圈內不可複製的存在
    ,父親是潮汕人,她和姐姐從小在香港長大,說著一口地道的粵語。後來,她便以港姐的身份成功進入演藝圈,但作為新人,張曼玉只是作為襯幕出現在各類電影之中,起不到任何功能性的作用,被群眾列為「花瓶」演員之列。從這一天開始,張曼玉終於意識到了自己演戲的方法是非常錯誤的,她想要改變想要突破,想要向他人證明自己。
  • 張曼玉:唱歌也請給我20次機會
    1990年,憑藉電影《不脫襪的人》獲得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1992年,憑藉劇情片《阮玲玉》獲得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第12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第28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後來,她在《十二道鋒味》中說:「拍完我最後一部戲《清潔》後,第一次我真的接觸了很多音樂人。我就好奇問他們:『我不拍戲,做音樂你覺得有可能嗎?』很多人都支持我,音樂這個東西沒有規矩,你有東西表達你就試試看,他們都很鼓勵我。」
  • 中國優秀女演員張曼玉,9月20日生日快樂!
    1985年1月,籤約經理人陳自強並加盟嘉禾電影公司,之後陳自強將張曼玉推薦給成龍,讓她在成龍執導的警匪片《警察故事》中擔任女主角,張曼玉在拒絕使用替身的情況下完成了拍攝,該片上映後獲得第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而張曼玉也憑藉該片在影壇獲得關注;同年,在武俠劇《武林世家》中飾演柳城公主段柳兒;9月23日,與劉德華、梁朝偉、周潤發共同主演的古裝劇《楊家將》播出,該劇成為張曼玉出演的最後一部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