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種的比喻

2021-02-19 愛的智慧

       「什麼是信仰」?李靜平神父開門見山地問,教友們的回答不一而足。李神父說:撒種的比喻我們耳熟能詳:「那撒種的人撒的是耶穌所講的「話」,那撒在路旁的「話」,是指人聽了後,撒旦來了,把撒在他們心裡的「話」奪去了,那撒在石頭地裡的,是指人聽了這「話」後,立刻接受了,但他們心裡沒有根,不能持久,以及對這「話」發生了艱難或迫害,立刻就跌倒了,那撒在荊棘中的,是指人聽了世俗的焦慮,財富,地位,權勢的迷惑,以及其它的貪慾進來,把「話」蒙住了,結不出果實,那撒在好地裡的,是指人聽了,就接受了,並結出果實,有的三十倍,有的六十倍,有的一百倍(谷4:14-20)

        「什麼是種子」?耶穌的「話」就是種子,「什麼是土地」,我們的「心」就是土地,什麼是信仰?種子在地上發芽長出禾苗就是信仰。禾苗就是我們,果實的多少就是福傳的效力。注意:比喻中有三個要素:播種者,種子,土地,因土地不同產生了不同的變化,引起四種不同的結果。

       播種者就是福音的傳播者,種子是天主的救恩,天國的道理,土地的四種變化是指聽到福音的人不同的反應,土壤不同結果各不相同,耶穌教導我們,如果天國的福音不能在我們的心靈和生活中發揮作用,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路旁,石頭,荊棘,還有肥沃的土壤,我們要成為怎樣的人,全在我們自己。

       我們修德成聖,就是實踐救恩的過程,千萬避免成為路旁的種子,拒絕主的福音,拒絕主的救恩,拒絕主的帶領,為一位背信者,千萬避免成為那撒在石頭地裡的種子,信仰不定,在困難中跌倒,離開救恩的道路,千萬不要成為那撒在荊棘中的種子,被世俗,財富所累,結不出果實。

       主耶穌用撒種的比喻講論天國和那位偉大的「播種者」,為他的子民所做的工,他播撒天國真理的種子,把最寶貴的真理撒了出去,他希望我們的心能結聖潔的果實,也願我們成為一位播撒福音種子的人,努力實踐對理想的執著,對信仰的忠貞,對天主的虔誠。

相關焦點

  • 聖經故事 撒種的比喻
    撒種的比喻(可4:1—20)耶穌在世的時候,常用比喻向人講天國的奧秘,他的比喻既簡單在教訓之間,他加插了一個比喻,便是我們今天所要看的撒種的比喻了。在這個比喻當中,我們看見的是:種子相同,撒法相同,只因種子所落入的地土不同,那結局也便不同了。在這裡主用了四種田地來描述了世人的四種心田,他所注重的不是撒種的人如何撒,而是接種的人如何接。這是當初比喻的中心,也是我們今天探討的重點了。
  • 馬可福音第29講《撒種的比喻》
    今天與弟兄姐妹分享:馬可福音第29講《撒種的比喻》,看馬可福音4:13-20節的經文。耶穌講了撒種的比喻,門徒不明白,主就給門徒解釋這個比喻的意思。一、人心如田地田地就如人心,四種田地也代表著四種人心。
  • 2021-02-13靈修信息|撒種比喻的解釋、麥子稗子的比喻
    經文:太13:18-30  【太13:18】「所以,你們當聽這撒種的比喻。今天的經文主要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解釋撒種的比喻,第二部分是有關麥子與稗子的比喻。  一、耶穌解釋撒種的比喻  在第13章前一段經文中,耶穌講了撒種比喻的喻體,在本段經文中,耶穌向門徒解釋撒種的比喻。撒種的種子就是天國的道理,人在聽了天國的道理有四種不同的表現。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跟從耶穌的婦女們 撒種的比喻
    第8章中文版分成九段,標題分別是:跟從耶穌的婦女們、撒種的比喻、用比喻的目的、解釋撒種的比喻、器皿下的燈、遵父旨的人都是親屬、平靜風浪、治好格拉森被鬼附的人、治好睚魯女兒的血漏婦女。先介紹第一段的內容。作者說,過了不多日,耶穌週遊各城、各鄉傳道,宣講神國的福音。
  • 分享「太13:3」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太13:3】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一、撒種者1、耶穌對於撒種者的身分是毫無疑問的。聖經已明確地告訴我們他就是「耶穌」,他是全地、全人類的耶穌。聖經沒有告知我們撒種者和被撒種的方法有什麼特別之處,它只簡單地告訴我們他出去撒種。也許有人會告訴你撒種是非常簡單的,即使是一個小孩子也做得來,也有其他人認定撒種需要有很高超的技巧和耐心,並需要對未來的收割滿懷信心和期待。【詩126:5】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126:6】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
  • 天國比喻的正解
    可惜不少人將「天國八個比喻」看為「天國七個比喻」,將第八個「文士分開土庫中新舊東西」的比喻忽略了。其實八個比喻在結構上組成「四對有進程意義的比喻」:  第一對「撒種類」比喻是「撒種的比喻」與「撒稗子的比喻」。前者是好種子,由天使撒在不同聽者的心田中;後者是壞種子,由仇敵魔鬼撒在教會中。  第二對「增長類」比喻是「芥菜種長大的比喻」與「面酵在三鬥面中發大的比喻」。
  • 撒種的比喻:願我們都能成為結實百倍的好土地
    耶穌在世時曾講過很多比喻,但作解釋的卻不多,這個比喻是耶穌自己作了比較詳細的解釋。把他通過這比喻要告訴我們的內容明明白白地講出來,留下了解釋比喻的最好典範。在這比喻裡有四種田地,分別是路旁地、土淺石頭地、荊棘地和好土地。只有好土才能結實,其他的都不能結實,不是因為種子不好,而是土地的問題。不同的土地,是指人心對神的道不同的態度,因而造成不同的結果。
  • 【講章】天國的比喻
    馬太福音13章頭四個比喻是對眾人說的,主耶穌講說這四個比喻的宗旨,乃在警戒眾人:天國在今世好壞混雜,因此才會有神的子民(猶太人和法利賽人)反對並要殺害天國君王(耶穌)的情形,而主耶穌也不對眾人解明比喻的意思,只對他的門徒解釋頭兩個比喻,門徒們必然已經由聯想而知道第三、四兩個比喻,也同樣含有負面消極警告的意思。
  • 【米神父講道 】耶穌用比喻展現天國的三個屬性
    耶穌是通過講比喻展現天國的三個屬性,什麼屬性呢,第一個就是天主的信實,第二個就是天主的正義,第三個,就是天主的審判。天主他是信實的天主,所以她才把自己最重要的託付給他的僕人,這個比喻裡面,他總共分了三段,第一段就是主人要去遠行,要把財富,要把財寶,以及他自己很多的東西託付給他的僕人,第一個給了五個,第二個給了兩個,第三個給了一個塔冷通或者說是金元寶。
  • 穿越聖經:馬太福音(21)主耶穌繼續使用比喻的方式,講述天國的真理(太13:25-52)
    馬太福音13:1-24記載主耶穌使用比喻的方式,講述天國的真理。在撒種的比喻裡,田地是指世界,撒種的是人子,也就是主耶穌,而種子是神的話。種子撒在不同的地方,分別是路旁、淺土、荊棘裡,以及落在好土裡。種子落在這四個不同的地方,引發了四種不同的結果。福音就像種子一樣,被播撒在世界上,有一些落在路旁,被飛鳥啄食。
  • 【新年展望】2021年-在饑荒中仍然撒種和相信:進入以撒的百倍收成/約書亞
    聖靈卻要在此刻對你的心說:在饑荒中仍要撒種和相信!這是你進入百倍收成的時機!阿們! Wow!你有沒聽錯呢?我的家庭/事工/經濟/工作等正在經歷饑荒和缺乏呢,種子都快沒了,還要撒種? 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創世紀26章: 創26::1-6節在亞伯拉罕的日子,那地有一次饑荒;這時又有饑荒。
  • 175-天國的比喻6芥菜種的比喻
    175-天國的比喻6芥菜種的比喻(JP文字組-任偉整理)我們今天繼續分享天國的比喻第六講——芥菜種的比喻。馬太福音第十三章31-32節:他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它的枝上。"
  • 張愛玲的天才比喻
    總覺得,張愛玲是比喻天才,或說也只有比喻天才,才會有她那些妙不可言、令人叫絕的比喻。她在《色·戒》這篇小說中比喻不多,但有一句卻也能讓人過目不忘:「一種失敗的預感,像絲襪上一道裂痕,陰涼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地往上爬。」這是形容王佳芝當時等人時的那種心情。
  • 174-天國的比喻5—麥子和稗子
    174-天國的比喻5—麥子和稗子(JP文字組-任偉整理)弟兄姊妹,主內平安!我們今天繼續分享天國的比喻5—麥子和稗子馬太福音第十三章24-30節: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裡就走了。到長苗吐穗的時候,稗子也顯出來。
  • 稗子的比喻
    三、稗子的比喻 耶穌使用麥子和稗子來做比喻,可是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在城市之中,並不了解麥子和稗子的區別,可能很多人都沒見過麥子的實物。在比喻中,人故意把稗子撤在別人的田裡,並不單是一個想像中的故事,實際上確有這一類的事發生。在今日的印度,人對於仇敵最可怕的威脅就是:「我要在你的田裡撒稗子。」在羅馬的法典中也提到這種罪行,設有明令禁止,並規定了處罰的條例。撒稗子的敵人正是撒旦。人們正如是有兩個王國的子民,雖然有的人是「撒旦的王國」的一部分,但也是天國的一部分,直到時間到了,他們被趨逐。
  • 無花果樹的比喻
    主耶穌在他被釘十字架之前講述了無花果樹的比喻。這個比喻可以在所有不同福音中找到:你們可以從無花果樹學個比方:當樹枝發嫩長葉的時候,你們就知道夏天近了。這樣,你們看見這一切的事,也該知道人子近了,正在門口了。
  • 蘇格拉底打了一個可笑的比喻,把自己比喻牛虻,讓人讀完讚嘆不已
    那麼一位哲學家蘇格拉底把自己比喻牛虻,還是一個可笑的比喻,那麼大家想像是設麼樣的比喻呢?難道他也吸人血,難道他也喜歡危害人類,還是?記得魯迅曾有一個比喻,也是把自己比喻成動物。魯迅說,「我好像是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
  • 【海底盲龜比喻之法義】
    此處法義以廣闊無垠、深不見底、無邊無際的大海而宣講難得之喻,接著以海底的盲龜比喻。此盲龜比喻沒有善惡取捨明目的惡趣眾生。為什麼要用盲龜做比喻呢?一是因為就旁生而言,烏龜壽命很長,可以活三四百年;三惡趣的眾生壽命如同烏龜般,一劫或無數劫處於三惡趣之中,因此以盲龜來做比喻。二是因為盲龜沒有眼睛,行走時不知道如何取捨方向;惡趣的眾生沒有善惡取捨的明目,如同盲龜般,因此用盲龜來做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