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誰還不是被逼著成為自己的氣氛組

2021-01-17 新周刊

要不要加入氣氛組試試?/《行騙天下JP》

年初以來,氣氛組已然成為吸納最多年輕人才的崗位之一。

在過去,氣氛組只是小範圍地應用於酒吧、夜店等娛樂場所,由於成都新冠確診女孩的流調曝光,意外遭遇網暴,才被大眾所獲知。

其主要職責,是對beat的起跳和燈球的閃耀起到催化作用,加速酒精以及歡樂情緒的上腦,儘可能帶動更多的顧客蹦起來,最終使夜場營業額實現最大化。

在最近,氣氛組也可以是疑似星巴克重度消費者的代名詞。他們的工作內容不一,但執行起來大都離不開一臺輕薄的蘋果電腦,從白天到日落,他們耳機一塞,再不聞機外事。

哪怕只有自己能看到的屏幕上,播放了一整天的《名偵探柯南》或《龍門鏢局》吧,星巴克氣氛組也能營造出一種「我雖然享受著不坐班的自由,但仍對自主工作保有充分積極性」的非底層打工人氣質。

前後二者,一動一靜,但對於蠱惑旁人加入其中,均有奇效。

這恰好印證了氣氛組這一職業領域的多元化,可以說與追求個性差異化發展的年輕人在氣質上完美契合。

但氣氛,歸根到底是一種難以捉摸的縹緲玩意兒。比如你看,星巴克親自回應,並在各地招募氣氛組成員。

後來近半個月時間,他們在微博上官方玩梗不下30次。可就從這極速縮水的轉發量來看,我們也能斷定,是氣氛不對了。

氣氛組含量過高,我實在有點缺氧

準確來說,夜店氣氛組和星巴克氣氛組,還存在性質上的區別。

前者是帶薪工作,傳說一天能收入100-200元不等,要算上酒水提成,能賺得更多。

從這個角度分析,與其更為相近的,許是那些讓真正饑渴的人更加焦灼的網紅店奶茶排隊氣氛組;尤其擅長編撰起死回生故事的江湖藥店氣氛組;總愛和別人看上同一套房的售樓部氣氛組;除了「好棒」「馬上下單」之外,不會再組織語言表達第三種含義的評論區氣氛組。

王硯輝在《我不是藥神》中飾演了一位典型的氣氛組成員。

可以看出,氣氛組這個職業,有很多演的成分,如果用更通俗的語言來稱呼他們,那就是「託兒」。

有別於時刻要拿出點子與創意的「行騙魔術師」,託兒只是小助理,打下手的,拿錢辦事罷了。

但又因擾亂正常市場交易,參與造假售假的行為,很有可能會在不同程度上觸犯法律,此類氣氛組不得不常年逃竄於灰色地帶。

也不是沒有合法又賺錢的氣氛組。最為著名的一個,當屬海底撈氣氛組。

普通熱情的餐館,可能會給您帶來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受;地方特色美食餐館,可能還會在上主菜的時候,附贈一段最炫民族風歌舞表演。

只有去海底撈,自第一隻腳邁進火鍋店門那刻起,我們先前平平無奇地活過了半輩子,似乎都被渲染成了一件超級了不起的事。

也得虧火鍋在室內,沒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只好拉個面,唱首生日歌給大夥瞧瞧。

只要我不尷尬,別人也不會覺得尷尬。

而像星巴克氣氛組這樣的,純屬在做志願工作。

哪裡能看到這種志願氣氛組呢?蘋果旗艦店、宜家等,這些以服務和舒適體驗聞名的消費場所,可以說是見怪不怪了。

失眠哪裡治?/ Youtube截圖

在商業中心,打扮得光鮮亮麗來回晃悠的,和拿著設備好像在搞專業攝影的,或是兩股氣氛組在較量。

他們比拼的,也只是商圈氣氛該時尚些,還是藝術些,一天下來,對附近店鋪的業績不產生任何影響。

日更的氣氛組,就是那幾位天天把減肥掛在嘴邊,結果吃得比誰都多的死黨;間歇性營業的氣氛組,就是逢節假日必撒狗糧的情侶們;只存活在線上、情緒不大穩定的氣氛組,他們今天還會跟你轉發一樣的帖子,配上「哈哈哈哈」,從明天開始便有可能跟你槓到地老天荒。

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這些氣氛組。

還有些氣氛組成員,總活在悽涼陪跑的氣氛裡。這些人要麼是考研、考公黨;要麼是在地鐵鈴響後,沒有成功衝進車廂的;要麼便是你朋友圈裡最愛搶茅臺的。

這對情侶的氣氛,顯然沒有搭在一個地方。

但最苦的,還數每天出入CBD高級寫字樓,月收入卻不如10公裡開外一平米的上班族。他們每天比誰更早到,比誰更晚走,比誰膀胱的質量更好,互相成就了詭異的打工人氣氛。

氣氛組竟是我自己!

氣氛組的處處可見,正說明了人們對這類工種的需求量之大。

物質匱乏時代,一件廉價好物便極為難得;後來,生活水平提升,是數量越來越多的平臺,幫我們完成了挑選好物的這個步驟;如今,平臺也日益泛濫,我們更需要的是能給到更多刺激的體驗和氛圍。

你的大腦告訴你,沒有背景音樂,它就沒辦法寫完這份報告了;你的眼睛告訴你,沒有彈幕它就沒法直視這個視頻了;你的胃也告訴你,要是不播一集《奇葩說》,它就拒絕消化你塞進來的外賣。

這屆年輕人,離不開彈幕了。

同理,上廁所的時候,我們還得打開手機,看看今天的基金行情;晚上入睡前,再把吃播視頻中吧唧嘴的聲音當做搖籃曲。

我們現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先用別的工序來鋪墊,再同時進行其他任務以輔佐。多線程的操作,才能維持新鮮與刺激。

《三聯生活周刊》的調查報導也有指出,有了基本的生活滿足後,新一代消費者不再關注商品的性價比,他們更願意為新款的蘋果手機,或一雙限量版的潮牌球鞋通宵排隊。

手機屏幕裡,「人均資產一個億」的KOL們,正在用品牌公關商品營造美好生活;直播間的博主們,正扯著大嗓門,好讓帶貨信息穿透我們的耳膜;短視頻平臺上的神曲,還企圖停留在我們腦海裡不再離開。

做了許多準備工作,都只是為了在開始工作那刻能記錄生活。/ unsplash

不幸,正是這些內容,與我們素日平淡的生活形成了強大的反差,而這之間誕生的刺激感,也驅使著我們中的一部分人,篤定、義無反顧地加入其中。

我們看處處皆是氣氛組,後來才發現原來氣氛組竟是我們自己。

不把電腦挪到人均30+的咖啡廳,我們就打不出一行字。不同時跑個兩公裡步,我們就背不下這頁雅思單詞。

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市場,越是對執行者自我意志要求高的行為,越是有空可鑽。因為人總妄想自己欠缺的那部分,可以輕易用錢來填補上。

於是,我們能看到更多奇特的空間,以辦公+健身+咖啡廳等多功能組合拳的形式誕生,而身在裡面的人,工作、學習狀態都不怎麼樣。

蔦屋書店的創始人增田宗昭主張的是,給消費者遞交有設計的生活方式提案,而非功能的簡單堆疊。

可殘酷的事實是,你和你所期盼的靈感、效率、記憶力,本就無緣,成為「人民幣玩家」只是加入了成本,卻沒法在消費的時間內將你變成J.K.羅琳或海明威。

為氣氛組買單的是我們,努力在扮演氣氛組的也是我們,倒讓中間商賺了差價。

數據顯示,2021年,35歲以下,「幾乎沒有資本存量」的年輕人將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他們的消費將佔到消費增長的65%。

所以年紀輕輕的氣氛組,不僅是在被榨取所剩無幾的零花錢,一邊只體驗著這若有似無的心靈大保健,還以為自己的焦慮得到了緩解。

按星巴克「第三空間」的營銷概念,它應該成為家和公司之外,所有人的避難所。那上圖這幾位一杯不消費老炮,才應該是真正的星巴克氣氛組。

可怕的在於,人始終是追逐刺激的動物,正是感受到來自未知世界的刺激,我們才能被好奇心驅動向前發展。

能讓我們從這個氣氛組脫身的,顯然是下一個氣氛組更大的刺激。

問題是刺激的神曲聽多了,我們還能重新愛上古典樂麼?

別讓氣氛把你支配

還將注意力分割得支離破碎

現代人最怕無聊。

如果一次只完成一項簡易的單線程任務,那我們和動物園中,因為整日無所事事,而來回踱步的困獸,又有何不同?

心理學上,無聊指的正是「由於缺乏刺激而導致的不愉悅的情緒體驗。它的主要表現有:注意力集中困難、興趣缺失、對時間知覺產生變化等等」。

一個名叫coffitivity的網站,能給用戶提供多款咖啡廳式的白噪音。當然,巴黎版、巴西版、德克薩斯版得額外收費。

聽說過一項研究,要求參與者單獨在一間房內待15分鐘。房內啥也沒有,除了一臺能釋放輕微電量的裝置。

結果,短短的15分鐘裡,便有67%的男性和25%的女性參與者,無聊到寧願把自己電來玩一下。

加入氣氛組,或許的確能夠排解這種無聊情緒,但它也需付出代價。

傳統的夜店氣氛組,需要過人的強健的體力,整夜蹦迪沒什麼了不起,難的是持續一個月整夜蹦迪。

星巴克氣氛組,不也得配一臺不掉價的筆記本,然後再額外花費30塊錢。

我們正在將自己切分,塞進了許多不同的群體當中。

有人只是想跟別人在綠色小軟體上聊兩句八卦,結果周末通宵開始讀起英文原版的《月亮與六便士》。

有人想活得像個名媛,拼單了鉑金包,結果只在拍照時背了兩分鐘,隨即又親手遞給了下一位姐妹。

「愛了愛了。」我們的生活或許看起來是精彩不無聊,可我們的專注力也被所謂的「興趣愛好」肢解得稀碎,連一件小事都無法靜下心來做,無聊的時間反而變更長了。

現代人學習,沒有幾臺電子設備傍身是不行的。/圖蟲創意

後來,為了能將自己的注意力拉回到一件事情上,我們不得不採取更極端的方式了。

美國就有一家名為Cave Day的公司承辦這種業務。它為參與者設計有35-45分鐘的專注衝刺階段,開始之前,大家還要一起上繳手機,結束之後再一起回顧進度。

回到國內,據一從業者統計,去年6個月時間裡,全國付費自習室的數量從1400家,增加到了2900家。

報導了這個現象的《人物》雜誌寫到:

「某種意義上,他們想通過自主學習,讓自己不確定的生活,變得更確定一點。花錢來上自習的地方,其中相當一部分,名字裡都帶個『夢』字——築夢自習室、逐夢自習室、夢囈自習室……」

飄蕩在星巴克上方的自由之風,沒有讓我們獲得真正的自由。追逐夢想也好,僅僅為完成一項簡單的工作也罷,後來,似乎只有回到緊張而凝固的氛圍裡,我們才能成功逼自己一把。

感謝同事為這篇文章成組。

《考研中年人,走進付費自習室》人物

《該如何拯救你,我那被手機碾碎的專注力》愛範兒

《很「窮」的年輕人,怎麼成了花錢消費的主力軍?》三聯生活周刊

《不許動,你已經被氣氛組包圍了》山河路人

作者 | 辛小夕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夜思 | 人人都會成為自己的氣氛組?
    ,比如:天天把減肥掛在嘴邊,結果吃得比誰都多的死黨;逢節假日必秀恩愛的情侶們;以辦公+健身+咖啡廳等多組合打卡曬照的好友我們看處處皆是氣氛組,後來才發現原來氣氛組竟是我們自己。此外,還有一些因擾亂正常市場交易,參與造假售假的行為,很有可能會在不同程度上觸犯法律,此類氣氛組不得不常年逃竄於灰色地帶。 也不是沒有合法又賺錢的氣氛組。最為著名的一個,當屬海底撈氣氛組。普通熱情的餐館,可能會給您帶來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受;地方特色美食餐館,可能還會在上主菜的時候,附贈一段最炫民族風歌舞表演。
  • 職業氣氛組大師,才不是託兒呢!
    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在各種場合下營造氣氛、活躍氣氛、帶動氣氛的人。來到熊貓基地,一個熊貓都看不到,不是背對著你就是不理人?那讓我們派出氣氛組!害~不就是吃嘛,這回票價值了不?舉個🌰 X2不知道奶爸又給弄了個什麼奇奇怪怪的床,既然弄都弄了,我也不能不給面子吧?誰讓我是氣氛組呢?燥起來!
  • 在星巴克「氣氛組」面前,直播「氣氛組」只能算弟弟
    這個幽默的段子在網上瘋傳,微博還掀起了「原來星巴克也有氣氛組」的話題討論。什麼是氣氛組?這個詞語來源於酒吧。酒吧開場時,沒人帶動很可能會冷場,於是氣氛組出現了,他們的任務就是「帶節奏」,音樂響起來,他們就湧入舞池蹦迪,帶動氣氛,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 你身邊有這樣的「假裝努力氣氛組」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星巴克裡拿個電腦一坐就是一下午,也許只是上網聊天;健身房內運動5分鐘、自拍兩小時……這些人被稱為「假裝努力」氣氛組。「氣氛組」一詞起源於酒吧。他們是氣氛提供者、熱鬧播種機,負責帶嗨全場。
  • 「xx氣氛組」上熱搜,你是哪個氣氛組?
    最近,有一個詞頻繁出現在熱搜上:一時間,似乎身邊都是「氣氛組」。其實「氣氛組」一詞最早出現在大眾視野,還是在確診新冠肺炎的成都女孩的新聞裡:女孩說自己是「酒吧氣氛組」成員。「酒吧氣氛組」的工作,主要就是在酒吧負責炒熱氣氛和進行營銷。比如提前給客人訂座,和客人一起喝酒玩樂,帶客人消費酒水,從中獲得提成。
  • 如果還未成年,千萬別做氣氛組
    那我很嚴肅的和你說,舞池裡百分之九十都是氣氛組。這是你帶不走的女孩子。什麼叫氣氛組?年輕貌美喜歡蹦迪的小姐姐,不喝酒在舞池瘋狂扭動帶節奏的多半就是氣氛組。說白了就是讓顧客覺得夜店很好玩,PLMM非常多今晚會有可乘之機。這就是氣氛組的使命所在。
  • 別被花裡胡哨的氣氛組感動了
    網友調侃:「星巴克氣氛組。」星巴克中國微博頗為迅速地加入討論:立即招募官方氣氛組30人。啥是氣氛組?氣氛組本來是酒吧裡的一種分工,主要任務是營造熱鬧氣氛,帶動消費者「嗨」起來。現在可以引申為在各種場合活躍、帶動氣氛的人。酒吧裡的「氣氛組」不像一般意義上的「酒託」要求強行消費,在法律允許範圍內發揮暖場作用並無不妥,一定場合下還有必要性。
  • 星巴克招募氣氛組,說你胖你還喘上了?
    他說,那是星巴克氣氛組。氣氛組,本來多是指在酒吧中營造現場氣氛的工作人員,不少商業Club、主流Club都會聘請「氣氛組」。這本來和星巴克無關的職業,卻因一個段子和星巴克關聯在了一起,成為了近期朋友圈屢屢刷屏的笑話。#星巴克氣氛組#在網絡上火了以後,星巴克中國官博都下場吃瓜了,先是表示要去門店考察一下。
  • 不只是星巴克,氣氛組早已包圍了我們的生活
    眾所周知,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星巴克並不僅僅只是賣咖啡,更是身體力行「第三空間」概念的先驅者,並且也使得既不是家庭也不是工作需求的第三空間,被許多朋友認為是繁忙都市生活中的一個綠洲。那麼問題就來了,那些拿筆記本電腦在星巴克上網的都是什麼職業?日前擅長抖機靈的段子手則給出了標準答案——「星巴克氣氛組。」
  • 星巴克氣氛組,蓄謀已久的營銷?
    01在KFC寫作業的孩子們長大了現在他們成了星巴克氣氛組我想問問各位,誰小時候沒在KFC,麥當勞寫過作業的,請舉手!03有些氣氛組成員,多少帶點拼命。我覺得能把平板、電腦、手機三件套全帶上,已經是對搞氣氛最後的尊重,直到有人帶了桌上型電腦的,就衝這,氣氛組組長非你不可。
  • 旺仔牛奶出盲盒,這年頭誰還不是個寶寶?
    撰文 |李彤彤內容總策劃 | 郭楠這年頭,誰還不是個寶寶?剛剛過去的10月10日,是「世界賣萌日」。更萌的是,這是個由網友們自己創造的節日,其來源是由於漢字「萌」拆開後即為「十月十日」而得。截至目前,這條微博轉評贊接近3萬。雖然官博在愚人節過去後便馬上發布了一條微博,澄清這是一場自導自演的「惡搞」事件,但真有網友在評論區真情實感地期待新品成真。這一波惡搞營銷足足賺夠了網友的關注和熱議。
  • 「星巴克氣氛組」沒那麼簡單(上)
    原本在話題度上不成氣候的「小梗」,套了個「氣氛組」這樣一個新潮又精準的形容,及時雨一般地澆在了網友們「我也注意過這幫人但是該怎麼形容呢」的乾涸土地上——#原來星巴克還有氣氛組#的話題閱讀量短時間內就攀升到1.7億。太陽底下無新事,星巴克的天花板底下更沒有。
  • 別再被「求職氣氛組」包圍了!
    這雖然是個調侃,卻讓這個話題爆火。#原來星巴克還有氣氛組#的話題還衝上了微博熱搜,一天之內狂攬兩億微博瀏覽量,獲得超過2萬條討論。氣氛組是個網絡流行詞,指營造氣氛的人。可以用在各種場合,用來形容活躍氣氛、帶動氣氛的人。喜茶如果不是最開始僱傭了氣氛組去排隊,也很難有這樣的業績;而星巴克,也正是因為這群隨身攜帶MacBook寫報表和PPT的氣氛組成員才成為了白領心目中的臨時辦公勝地。關於這次的氣氛組話題在網上炒作起來後,星巴克很調皮地出來做了回應。
  • 這年頭誰還不是個圈內人了!
    都0202了誰還不混個圈被套圈: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的套路人生la麼長試問:誰沒被套路過呢!祝各位混黑眼圈的童鞋們都能考上自己心儀的學校!「火葬場」所以大家還是腳踏實地過好當下吧~以上的「圈」你最想和誰「混」哪個「圈」呢?
  • 這年頭有野心怎麼了?
    ,正在準備留學考試的我整個人就跟藍盈瑩一樣,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和打不完的雞血,每次在去圖書館學習之前想著到隔壁寢室拉上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學習,卻看到她們不是在床上癱著就是對著電腦玩遊戲刷劇。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努力上進地過好每一天,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對自己人生的態度,並不是你一個人在拼命打雞血就得要求周圍所有人都必須要跟你一樣活力滿滿每一天。
  • 星巴克官方招募氣氛組,看上了朋友圈的私域流量?
    於是,恰恰就是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詞語——星巴克和氣氛組的碰撞,造就了一場不停歇的網絡熱潮。並在第二天早上,轉發了這條熱搜,並在評論區裡「坦白」:小編也是氣氛組成員,好多微博都是在門店裡用筆記本電腦發的!
  • 「星巴克氣氛組」沒那麼簡單(下)
    #星巴克氣氛組#上回書說到,一個「星巴克氣氛組」的名號在網際網路世界中闖出了一片天。今天這篇(下)就是要在娛樂之餘,試圖深扒一下整件事背後的一些營銷邏輯。首先,就是有很多人注意到的「我截我自己」行為——「分組可見」的標誌,只有發布者自己能看見是有意為之還是巧合呢?
  • 「重慶氣氛組」的裝備你曉得不?
    想和重慶人交朋友,得先過喝酒這關!——氣氛組便應運而生!平時最不著調的兄弟夥,在畢業後終於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巔峰——升職加薪。光拿小酒杯還不夠,這時候必須抄起手邊的江小白,袖子一捋,扯起嗓子,放開吼!划拳夠不夠盡興,不光要看氣勢,還要看語言的創造力夠不夠驚豔。實在找不到靈感,就看看江小白瓶子上的酒友語錄,在線學習!掌握這個知識點,才能在重慶人中成為亮眼的存在。
  • 星巴克氣氛組引全網熱議,這波營銷你看懂了嗎?
    已經到年尾了,不少品牌都在籌算著2021年營銷策略該如何制定,但在這之前2020年還有1個大的營銷節點尚未過去,那就是聖誕節。對於品牌方的人來說,聖誕節是個不容錯過的絕佳營銷機會。 創意視頻、促銷活動、借勢海報……品牌方總能找到自己的途徑在聖誕來臨之際調動消費者的情緒。
  • 從天價聖誕杯到氣氛組,在星巴克面前其他網紅都是弟弟!
    不止如此,這幾天「星巴克氣氛組」的熱梗也讓星巴克掛上了熱搜,用一波氣氛組招募活動打了一場漂亮的營銷戰。從現象級貓爪杯到8萬一個的聖誕杯,再到氣氛組熱梗營銷......星巴克仿佛有著網紅一般的體質。01流水的網紅鐵打的星巴克瑞幸過氣了,喜茶、奈雪的新茶飲之爭還在繼續,爭來爭去不過是誰能成為「中國星巴克」的問題。